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3课 盛唐气象
【新课标】
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①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②垦田面积不断扩大。③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④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⑤ 兴修水利工程。
2、手工业:①纺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丝织工艺水平高,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②陶瓷业: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
3、商业繁荣:
(1)表现:①水路交通发达,②贸易往来频繁,③出现繁华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特点:①布局严整对称;②街道宽敞整齐;③商业繁荣(东西两市是商业区)。
(3)长安城地位:①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心,②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知识点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各族拥戴为“天可汗”)
战争:唐初,突厥控制漠北和西域,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统治。
任职: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册封(封王):东北渤海国(粟末靺鞨族)首领渤海郡王,西北回纥首领怀仁可汗,西南南诏首领云南王。
设管理机构: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和亲(联姻):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知识点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原因: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民族交融,交通发达,思想活跃。
表现:①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②一些妇女受文学、音乐等教育,可参加娱乐活动。③社会风气兼容并包,衣食住行受西北少数民族影响。 ④刚健豪迈的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知识点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经济基础,统一安定,民族交流)
1.文学方面(诗歌)
李白(诗仙,盛唐时期):诗歌特点:①歌颂祖国山河壮美;②抒发昂扬进取精神;③表现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③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
杜甫(诗圣,由盛转衰时期):诗歌特点:①诗风淳朴厚重;②反映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③抒发悲愤凄婉之情;④诗歌反映史实,有“诗史”之称。
白居易(唐朝中期):诗歌特点:①直面社会现实,揭示统治者腐化和人民疾苦;②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石窟和雕刻
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键。
绘画:人物、山水、花鸟、宗教。阎立本的人物画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音乐舞蹈: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出现舞蹈家、歌唱家、乐器演奏家。
石窟: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
【易错易混】
1.曲辕犁是耕作工具,筒车是灌溉工具。
2.吐蕃是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的关系是并立的,不是从属关系。
3.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迁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和亲(唐朝时期,唐蕃和亲加强了民族的交往和交融)。
【历史解释】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为什么会出现“和同(为)一家”的局面
(1)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国家富强,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改善民族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
(3)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和睦友好作出了贡献。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这种以水力作动力的灌溉工具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秧马
2.甘肃武威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这反映出( )
A.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 D.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九年级(1)班黑板报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文化交融 C.海外贸易发达 D.社会经济繁荣
4.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国子学以习诗书。这表明( )
A.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和亲均是被迫所为
B.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互补
C.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
D.和亲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
5.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
A.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B.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
C.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6.初唐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其中,《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7. 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 )
A. 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 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
C. 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 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
8.流寓湖南的文学家及其描写湖南的作品在古代湖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在湖南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两年。他居无定所,来往于今岳阳、长沙、衡阳、来阳之间,写诗近百首。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是( )
A. 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9.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唐朝在书法艺术方面建树颇丰。下列书法家中都属于唐代名家的一组是( )
A. 钟繇、胡昭 B. 颜真卿、柳公权 C. 王羲之、怀素 D. 赵孟頰、欧阳询
10.在绘制“盛唐气象”主题历史手抄题时,某同学选择了下列素材,该同学侧重于展示盛唐( )
来自波斯的马球来自西域的胡旋舞由印度佛曲改编的《霓裳羽衣曲》
A.发达的交通 B.繁荣的经济 C.清明的政治 D.兼容并包的文化
11.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是对历史现象的文字记录,包含史书、历史档案、文学作品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的历史文献数量繁多,其中《史记》与《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时段长,内容丰富,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两部史书大致情况如下:
序号 史书 记载时段 作者
A 《史记》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司马迁
B 《资治通鉴》 从战国到五代 司马光
材料二
类型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诗歌
内容 登观音台望城白居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哇。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注释:①菜哇:菜田中划分的方形小块。②一条星宿:百官早朝时所执灯火,就如天空一道星宿。
备注 学者复原的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登观音台望城》被诸多学者用以研究唐朝长安城
(1)如果你要查找关于唐朝长安城的史料,请从材料一中选择一部史书(只需写出英文字母序号),并说明选择这部史书的理由。
(2)观察材料二中的长安城平面图,概括《登观音台望城》所反映的唐朝长安城的特点。
(3)除查阅文献外,请你列举其他可以获得关于唐朝长安城知识的方法。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利用自然力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下列利用自然力驱动的生产工具是( )
A. B.
C. D.
2.如下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曲辕犁,有关曲辕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动了农田面积扩大 B.促进了农耕效率提高
C.开启了铁犁牛耕时代 D.壁画可知发明于敦煌
3.读右图,它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 )
A.布局严整对称 B.街道宽阔整齐 C.建筑规模宏伟 D.商业繁荣发达
4.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该钱币铸造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5.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下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是( )
A.张择端 B.王羲之 C.阎立本 D.辛弃疾
6.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重武轻文已成潮流
7.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曹雪芹
8.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写道:少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赧na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激情飞扬 B.该诗描绘了冶金矿场欢快劳动的生动场景
C.该诗饱含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D.李白诗歌成就辉煌,被称为“诗史”
9.提取下列四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唐朝的时代特征。正确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0.文成公主人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 )
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外文化交流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
①________”的统治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简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②________”。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1)请将材料一、二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农业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业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冶铁技术的提高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2.如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望长空。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下面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
A.边疆巩固 B.国力强盛 C.兼容并包 D.重文轻武
3.如图出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印证了唐朝耕作工具的改进。这一工具是( )
A.翻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
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宋元时期一—统一国家的建立 D.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5.某同学总结出一个朝代的特点:犁耕技术走向成熟:中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开放。这描述的是( )
A.汉武盛世 B.盛唐气象 C.两宋辉煌 D.康乾余辉
6.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7.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
A.皇帝安于享乐 B.奢靡之风盛行C.文化兼容并包 D.尚武风气流行
8.唐朝时期,长安城内有两个市,每市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店铺),四方珍奇,皆所积集”。文中的“市”是指( )
A.政府机构 B.商业区 C.娱乐区 D.居民住宅区
参考答案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等内容可知,这描述的是一种灌溉的农用工具。筒车是古代人民用于灌溉的一种工具,C项正确;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翻车是古代的一种龙骨水车,与题目中的“缚以竹筒”内容不符,排除B项;秧马是宋代发明的农具,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2.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可知,吐谷浑墓葬群体现了多民族交融的特征,即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项正确;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3. A
【解析】根据图片体现了唐朝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能够体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都城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都体现了盛唐的社会气象,A项正确;BCD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4.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国子学以习诗书。”这表明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C项正确;材料中西汉时期和唐朝时期的和亲是主动的学习,排除A项;和亲促进少数民族向中原学习,排除B项;“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材料没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5. B
【解析】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据题干中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彩绘打马球女俑”等可知,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技术发达,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制瓷技术高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外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6.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唐太宗答应了请求,派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C项正确;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排除A项;吐蕃(西藏)位于唐西南方,不是北方民族政权,排除B项;“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 A
【解析】材料“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洛阳家家学胡乐”均体现了隋唐时期少数民族音乐在汉族、中原地区的传播,说明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B项“仅流行于洛阳”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吸收和传唱,没有体现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8.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C项正确;王维是唐朝山水田园派的著名诗人、代表人物被后人尊为“诗佛”,其诗文、画作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排除A项;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排除B项;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排除D项。故选C项。
9.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唐代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诸遂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 大书法家是颜真卿,自创“颜体”,其楷书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滑,气势庄严雄浑;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心裁,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俊丽、骨力劲力,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成为“颜筋柳骨”,B项正确;钟繇、胡昭是三国魏初时期,二人皆以工书擅名,世谓“胡肥钟瘦”,排除A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排除C项;赵孟頰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排除D项。故选B项。
10. D
【解析】根据“来自波斯”、“来自西域”、“来自印度”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唐王朝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兼容并包外来文化,和交通、经济以及政治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 (1)B;《资治通鉴》记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能够查到唐朝的历史。
(2)市坊分开;规划整齐;左右对称,成中轴线分布。
(3)文化遗址、博物馆、历史课本、社会调查、影视作品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要查阅唐朝的历史可查阅《资治通鉴》,即B;《资治通鉴》记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能够查到唐朝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哇。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都城长安市坊分开;规划整齐;左右对称,成中轴线分布。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除查阅文献外,还可以通过文化遗址、博物馆、历史课本、网络、社会调查、影视作品等获得关于唐朝长安城的知识。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是一种自动提水灌溉工具,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汲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C项正确;骨耜和铁制工具都需要人力驱动,曲辕犁需要畜力驱动,人力和畜力都不是自然力,排除ABD项。故选C项。
2. B
【解析】据所学知,唐朝农民改进了耕犁,创制了曲辕犁,它是一种耕地工具,设计精妙,便于操作,可自如地控制入土的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提高了耕作效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曲辕犁促进耕作技术发展,不是推动了农田面积的扩大,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开启了铁犁牛耕时代,排除C项;壁画最早起源于原始的洞穴画,排除D项。故选B项。
3. D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该图片是唐都长安东市平面示意图,市是当时的商业区,而且结合示意图可知当时的长安东市内有“肉行酒肆”“李家印刷”“铁行”“锦绣财帛行”等等,由此可见市作为当时的商业区,里面的商业活动多种多样,商业繁荣发达,D项正确;仅凭长安东市平面示意图,不能反映整个长安布局严整对称或街道宽阔整齐,排除AB项;仅凭平面示意图也不足以反映当时的建筑规模十分宏伟,排除C项。故选D项。
4. 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重庆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是开元,故该钱币铸造于唐朝,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5. C
【详解】《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故C符合题意;张择端 是宋代风俗画名家,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辛弃疾是宋代词人,排除ABD。故选C。
6. C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可知唐朝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科技、文化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妇女可以参与各种活动,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7. 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史”指的是杜甫诗歌中的内容,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瞄准现实,一方面表现自己流落江湖的事实,另一方面,更多地描写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的悲惨事实,所以B符合题意;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所以A不符合题意;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以C不符合题意;曹雪芹清代学者,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所以D不符合题意。
8. 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李白诗歌成就辉煌,被称为“诗仙”,故D符合题意;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激情飞扬,故A不符合题意;李白《秋浦歌》描绘了冶金矿场欢快劳动的生动场景,饱含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故BC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D。
9. 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农业经济发达,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为整顿币制、改变混乱局面,唐高祖下令发行“开元通宝”,货币的统一,为唐朝的商贸繁荣提供了保障。因此,前三幅图片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唐朝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学习佛法,并写成《大唐西域记》。因此,第四幅图片玄奘西游密切了唐朝与天竺的交流,体现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据此可知,题干四幅图片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故C项正确;A项为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B项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D项为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均与题干“唐朝”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 B
【详解】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派文成公主人藏与松赞干布和亲,体现出民族交往与交融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材料体现出的民族交融,不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C;唐与吐蕃关系属于民族关系,不是中外关系,排除D。故选B。
11. (1)①文景之治;②开元盛世。
(2)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3)政府政策的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发明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4)农业是国家兴盛的基础,只有农业繁荣才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详解】
(1)根据“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得出是文景之治;根据“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得出是开元盛世。所以①是文景之治;②是开元盛世。
(2)根据“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得出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3)根据“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简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政府政策的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发明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农业是国家兴盛的基础,只有农业繁荣才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骨耜到铁制农具再到曲辕犁的发展,体现了农具的改进。牛耕图体现了从农业生产动力从人力到畜力的发展。四张图整体反映了农业耕作方式的进步,A正确;冶铁与材料无关,B错误;铁犁牛耕的出现与第一张图无关。C错误;原始农业的兴起与第二、三、四张图无关,D错误。综上故选A。
2. C
【解析】材料关于这个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众多胡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具有兼容并包的社会特征,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边疆巩固的信息,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唐朝的国力大小问题,排除B;重文轻武政策是在宋朝时期推行的,排除D。故选C。
3. C
【解析】图片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雨中耕作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出现了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C正确;翻车和筒车都属于灌溉工具,与材料不符,AB错误;秧马出现在宋朝,D错误。综上故选C。
4. B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期基本阶段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符合题意;秦汉时期基本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A不符合题意;宋元时期基本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C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基本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 B
【解析】根据“犁耕技术走向成熟:中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开放。”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盛唐气象,唐朝时期发明曲辕犁,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中外交往频繁,社会风气开放,B符合题意;汉武盛世与“中外交往频繁”不符,A排除;两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关系和谐”不符,C排除;乾隆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中外交流频繁”不符,D排除。故选择B。
6. D
【解析】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据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说的是少数民族学习中原人种植农作物;“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说的是中原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骑射等,这体现了民族交融,相互学习,D符合题意;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文教昌盛,人才辈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故选D。
7.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很多国家相互往来;与少数民族和平相处。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说明隋唐时期,宫廷宴乐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乐舞,体现出了唐代文化兼容并包。C正确;材料只涉及“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AB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
8. B
【解答】唐朝时期,长安城内有两个市,分为“东市”、“西市”,“市”是指繁华的商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