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2.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节选)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他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3.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4.朗诵这节诗时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5.首句强调“走六小时”“长途”表明了什么?
6.谈谈你对“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的理解。
7.赏析结尾句中“却”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月 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8.这首诗形象鲜明,意境 ,写的是秋季的一个夜晚,秋风瑟瑟,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寒气袭人。“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显示出“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 和追求 、追求 的意识。
9.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的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无 题
陈 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
10.在这首诗中,“大地红”是什么意思 “三十六”又是什么意思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12.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的哪一章所表达的信念一致 这是一种什么信念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樵夫,别砍那棵树
乔治·珀金斯·莫里斯
樵夫,别砍那棵树!
一根树枝也别碰!
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
现在我得保护它。
这树是我先祖亲手
种在他的小屋边,
樵夫,让它立在那儿,
你的斧头别伤了它!
那棵熟悉的老树,
它的光荣和名声
已传遍各处,
你还要将它砍下?
樵夫,别砍了!
它的根已在土里扎固;
哦,别砍那棵老橡树,
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
当我还是个无所事事的小孩,
我就常到它凉爽的树萌里;
我的姐妹也来到这里,
尽情欢乐,尽情嬉戏;
我妈妈在这里吻过我,
我爸爸在这里将我的手抚摸。
原谅我愚蠢的泪水,
让那棵老橡树留着!
老朋友,我的心弦紧绕着你,
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
野鸟在这儿歌唱时,
你还会把树枝弯下,
老树啊!你还能顶住狂风暴雨!
樵夫,离开那地方;
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
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13.“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现在我得保护它”,“我”现在保护它仅仅是因为它曾经遮蔽过“我”吗?为什么?
14.“原谅我愚蠢的泪水”,诗人为什么流泪?
15.诗中的老橡树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说说你的理解。
16.细读全诗,说说诗人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7.这首诗被作为环境保护的口号,请你为保护环境也拟一条标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想约你行走在彩虹里
那是青藏铁路正在穿越世界屋脊
那是西气东输通向天际的呼吸
那是杭州湾跨海大桥xián接太平洋的蔚蓝色跑道
那是三峡大坝云蒸霞蔚的雄起
那是南水北调挥洒出的一行浪漫诗句
我想约你去新农村做客
那里的土地正翻种着时代的新绿
如歌的田野传唱着三农新曲
连续增产增收的丰收锣鼓啊
让城里打工的兄妹都想重新扶起钯犁
去犁平城乡间千年的差距
去快乐地拓展小康人家花团锦簇的新天地
18.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屋脊 xián 接 花团锦簇
19.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20.“云蒸霞蔚”中“蔚”的意思是 ____
A.草木茂盛 B.(云气)弥漫
C.有文采 D.盛大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旗
鲜艳的红色的方布上/缀着金色的斧头镰刀
被阳光浸浴着/被风吹拂着
旗,庄严地飘荡着/在亚洲的广阔的土地上
人类解放的信号/旧世界崩坍的标记
眼泪所栽培的欢笑/血所灌溉的花朵
旗,欣喜地飘荡着/在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
21.本诗选自《 》,书中的诗歌,出现最多的意象是 和太阳。
2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破了旧体诗的束缚,上下两节整齐划一,每节用近乎散文的诗行,自由抒发。
B.“红色的方布”“金色的斧头镰刀”,意象色彩鲜艳,体现出新诗绘画美的特点。
C.通过对“旗”的印象、感觉的捕捉,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给人类带来的光明和
希望。
D.诗歌每节的最后两句,句式一致,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回环往复,具有音韵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你是历史长河里伟大的舵手
你用手中的橹桨
荡出南湖上潋滟的波光
一只红船从此带着希望和力量
迎着朝阳 劈涛斩浪
向着波lán壮阔的大海航行
穿过暗夜凶险 穿过岁月风沙
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沉沉苍穹
井冈山上迎来喷薄旭日
雪山上隽刻下不朽丰碑
草地泥沼中写就壮美诗行
你是伟大的舵手啊
豪迈的远航路上
勇气和智慧之帆高高飘扬
2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舵手( ) 波lán( )壮阔 苍穹( )
24.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25.文中“喷薄”的意思是 ;“写就”中“就”的意思 。
26.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
祖国
谷禾
小小的祖国
掌心上的祖国
舌尖上的祖国
糖的蜜的
一只河蚌里吐蕊的祖国
花的草的
千万树鸟鸣飘香的祖国
黑眼睛黄皮肤的祖国
编花篮的祖国
山高路远的祖国
云的风的
打马向西的祖国
河的海的
碧波荡漾的祖国
哈哈笑的祖国
长不大的祖国
秋风里挂红灯的祖国
歌的舞的
城楼上挥手的祖国
不夜的无眠的
火树银花的祖国
比天大
比地大
比笔管里的墨水大的祖国
比父亲的瓷碗大
比母亲的乳房大
比你的苦难大
比我的欢笑大
比每天升起的太阳大的
我的小小的
呵在心跳里的
亲亲的
祖国啊——
27.仔细品读诗歌,说说诗歌的前三节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绘了祖国。
28.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歌中第三节的情景吗?
29.诗歌第四节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所抒发的感情是怎样的?请你简要谈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30.首句强调“走六小时”“长途”表明了什么?
31.谈谈你对“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含意的理解。
32.赏析结尾句中“却”字的表达效果。
课内阅读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3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是“风景”(即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才会有灵气、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共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中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但“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显出来。
34.下面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贵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寂寞
卞之琳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
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
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
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
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35.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36.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37.文学社的古诗鉴赏活动邀请你参加。
种 松
[清]宋荦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日瘦阴还薄①,风多响自重。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②?
【注】①阴还薄:阴云迫近。②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有时也会使用一些陌生化的语言。请试着赏析划线句。
(2)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出“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其中的意趣。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月 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亮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38.这首诗形象鲜明,意境 ,写的是 季节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寒气袭人。诗人在严寒中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 的精神和 的思想。
39.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两句诗的深刻含意。
当古诗遇见书画。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40.根据积累,补全积累卡。
41.从积累卡中任选一句,用恰当的字体表达诗句意境,并简述理由。
42.从辛弃疾或苏轼的词中选择合适的词句作为下图的配文。
古诗阅读
【甲】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乙】山 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43.【甲】诗通过“ ”一词正面写雨势之小;【乙】诗通过“ ”一词侧面写雨势之大。
44.【乙】诗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都借雨的猛烈来表达情感,但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默写
类别 美句 赏美
情感美 ⑴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人虽然年迈,但其报国之志感人至深。
⑵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
哲理美 海日生残夜,⑶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构思美 夜发清溪向三峡,⑷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诗歌连用地名,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君问归期未有期,⑸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诗句以问答的形式,阐发了对对方的深深思念。
意境美 ⑹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诗歌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意境浑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⑺____。 (曹操《观沧海》) 诗人登上碣石山顶,诗歌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画面美 晴空一鹤排云上,⑻____。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秋高气爽,一鹤凌云,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⑼____。
45.请在表格中的⑴—⑻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46.请完成⑼处对《天净沙·秋思》的“赏美”。
47.补充以下表格内容。
诗句与出处 意 象 意蕴(特点) 情 感
①露从今夜白,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____,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月 月亮有圆满和 残缺之意 【A】____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⑤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雪 【B】____ 表达在人生道路上的失落、迷惘之情。
⑥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C】____ 速度快、数量多、富有生机。 表达对生活的信心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通过以上整理,概述解读诗歌的路径:【D】____
(1)运用积累,将①-⑥题的诗句填写完整。
(2)结合诗句内容,将【A】【B】【C】【D】处补充完整。
诗歌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____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助读资料一】
小婺从《唐诗鉴赏辞典》中得知:常建原诗颔联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后被易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助读资料二】
远山的风景越来越明净。几只与世无争的小鸟,悠然自得地在树枝上飞来跳去,红尘的风雨穿不过它们透明的思想。潭影潋滟着岁月,一年四季的轮回,在这里平静地交替。清清的水,把每颗躁动的灵魂,都荡漾成透彻的纯洁。
大自然的一切,人世间的一切,似乎在这所禅院里 ▲ 着,唯听到袅袅的钟磬,空灵地拂过了古刹的篱墙。
节选自《唐诗素描·题破山寺后禅院》(有删改)
48.结合【助读资料一】,说说颔联中用“竹径”好,还是“曲径”好?为什么?
49.请根据诗文的理解,为【助读资料二】 处填上一个适当的词。
50.结合【助读资料二】,谈谈你对该诗颈联和尾联的理解,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古代诗歌阅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以志。
5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5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53.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物,《春兴》描写的景物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54.两首诗的作者都描写春天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青春自有诗意。请完成下面小题。
秋 晨(艾青) …… 秋天了 我来南方已一年了 此地没有热带的呼吸 看不见参天的椰子林 心里早已有难言的结郁
但今天,当我要离去时 我的心竟如此不安 ——中国的乡村 虽然到处都一样贫穷、污____(huì)、灰暗 但到处都一样的使我留恋 一九三九年九月在桂林乡间 【批注】南方“看不见参天的椰子林”,这反常的景象,隐含着抗日局势的严____(jùn),内含忧患,外临侮辱;也直接写出诗人内心的沉郁苦闷,承载着诗人对家国的挚爱深情。
55.阅读以上内容,为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①侮辱 (A.wū B. wǔ)②承载 (A.zǎi B. zài)
56.阅读以上内容,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污 (huì) ②严 (jùn)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直挂云帆济沧海。
5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写美酒佳肴,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
B.诗的五、六句以“冰塞川”“雪满山”来象征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最后两句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强大。
58.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兴
杨柳阴阴①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②。
【注释】①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②洛城:洛阳。本诗诗人武元衡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59.这两首诗均写到了春天的“杨柳”,但却呈现出春天的不同阶段,具体来说,《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春兴》描写的是 的景色。因为《春兴》中的“杨柳”的特点是 。
60.请结合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分别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62.李白的这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的不同心情。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朝·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3.甲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4.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乙诗中“山色空濛雨亦奇”所展现的景象。
古代诗歌阅读。
赠崔侍郎①
唐 李白
黄河二尺鲤②,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③。
【注释】①崔侍郎,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二尺长的黄河鲤鱼,通常居住在孟津关一带。跳不上龙门,归来与凡鱼作伴。③昆墟:昆仑之墙,古地名
65.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或赠给亲友的诗。课内我们学过一首类似的诗,请写出题目和作者。李白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66.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请写出诗中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7.甲词中,词人在上阕问天“① ”,流露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在下阕问月“何事长向别时圆”,表现出对月② 的情感。两首诗都从不同的感官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两位作者对月怀人时的无限惆怅。甲词“高处不胜寒”为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视觉。乙诗首联“路断行人”“戍鼓雁声”为视觉、④
68.这两首诗词都写到对弟弟的思念,都有对月抒情,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同情感?
答案
1.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2.A
3.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4.A
5.“走六小时”“长途”既是写实,更隐含着诗人对已故者深厚的怀念之情。
6.此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含着对萧红早逝的痛惜。“茶花”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放一束红山茶”以寄托对她的深切悼念,这花也象征着她热烈的生命,传达了诗人对萧红的赞美与欣赏。
7.一个“却”字表示天人永隔,表达了诗人的伤悼之情,也表明诗人体悟到了逝者自有其看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8.含蓄(深远);个性觉醒;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9.“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互为风景,互为映衬。“我”处在寒风中,却并不靠那高树,显示出“我”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10.“大地红”指革命取得胜利。“三十六”指三十六年,即三十六岁。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生死的精神。
12.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第三章表达的信念一致,表现其坚信革命必胜,认为为自由献身死得其所的信念。
13.不仅仅只是遮蔽过“我”,它还给了“我”美好生活的回忆,保护它,就是坚守这份美好。
14.诗人被树下的美好生活所感动,流下了泪水,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樵夫,可见诗人对老树的深厚感情。这泪水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愚蠢的,但它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15.老橡树象征着小时候的美好时光,象征着家庭的温馨,也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东西。
16.开头是义正词严的制止,退而恳求,再发展到近乎哀求,最后诗人表示要誓死保卫老橡树,与它共存亡。
17.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②请爱护这片圣洁的净土。③绿色,生命的色彩,保护环境,高尚的举止。④手上留情花自在,脚下留情草如茵。
18.jǐ;衔;jǐn
19.钯犁;耙犁
20.B
21.艾青诗选;土地
22.A
23.duò|澜|qióng
24.隽刻;镌刻
25.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完成
26.比喻;排比
27.弥足珍贵的祖国;幅员辽阔的祖国;庆祝丰收的祖国。
28.秋风传送着丰收的气息;幸福的人们奏起优美的曲子,跳起欢快的舞步;我们古老的祖国,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一个个不眠的夜晚啊,那是幸福的人儿在向他的祖国倾诉衷肠。
29.诗人笔下的祖国是伟大的,他无法用笔墨来形容,也不能用亲情来衡量。但同时,在他的心里祖国又是小巧玲珑的,可以让爱她的人把她珍藏在心里,和自己的心跳融为一体。这一节内容真切地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30.强调“走六小时”“长途”既是写实,更隐含着诗人对已故者友情的深厚与诚挚。
31.此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含着对萧红早逝的痛惜。“茶花”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放一束红山茶”,以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传达了诗人对萧红的赞美与欣赏。
32.一个“却”字表示天人永隔,表达了诗人的伤悼之情,也表明诗人体悟到了逝者自有其看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33.B
34.A
35.小孩子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候的寂寞、死时的寂寞。
36.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我们可以听到表针的走动声,死亡的寂静被加深,加倍写出了人生的寂寞,表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37.(1)瘦:用“瘦”来形容太阳,更容易引发诗意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对太阳的微弱暗淡有独特的感受,更好地体现了松所处环境的恶劣,采用一种不同于常规的语言表达,达到陌生化效果,从而更有力地衬托了松孤傲坚强的品质。
(2))画面:在微弱的阳光照耀下,松树上数条横生的枝干显得更加优雅,寒风吹过,树枝摇曳,引来云鹤与之相伴,而那些独生的树干枝枝刚劲有力,好似腾空的苍龙。
意趣: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敬仰赞美之情。也从松树的自然本性中受到启发,寄托了自己的情操。
38.含蓄(深远);深秋(寒冬/秋冬);独立奋进;个性解放
39.“我”和“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互为风景,互为映衬。“我”处在寒风孤独中,却并不靠那高树,显示出“我”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我意识。(“没有靠着”表明了“我”的独立意识。)
40.①月是故乡明;②鸡声茅店月;③云横秦岭家何在;④后天下之乐而乐;⑤燕儿舞;蝶儿忙
41.示例1:我设计“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用草书来书写,肆意舞动的书法美感呈现出动感极强的画面,以表现春天的一派生机。示例2:我设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楷体来书写,楷体方正平直,恰能展现出范仲淹坚定的政治信念。
42.示例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示例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3.细雨;溪流急
44.《夜雨寄北》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之苦(或离人的愁思,对妻子的思念,自己的孤寂凄凉);
【乙】诗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
45.僵卧孤村不自哀|我寄愁心与明月|江春入旧年|思君不见下渝州|巴山夜雨涨秋池|回乐烽前沙似雪|山岛竦峙|便引诗情到碧霄
46.老树上缠绕着枯藤,乌鸦哀鸣,小桥边流水哗哗,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勾勒了一幅凄凉萧条的画面。
47.(1)月是故乡明;人有悲欢离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将登太行雪满山;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沉舟侧畔千帆过。
(2)借月亮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或人生感悟。
雪的浩大,覆盖和阻拦一切。暗指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前程曲折坎坷。
千帆、万木;
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分析意象特点或者意蕴,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
48.【示例一】我认为“竹径”更好。“竹径”照应“高林”,且与“禅房”对仗更工整。“竹径”表示小路被竹掩映,更显环境之幽。
【示例二】我认为“曲径”更好。“曲径”形容小路弯弯曲曲,突出了环境之幽,符合禅门之中幽静意境,更切合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49.寂静、静默(写到与“静”“藏”“幽”“隐”有关的词语都对)
50.诗人举目四望,那时艳阳高照,万物生辉;活泼小鸟自由欢飞在茂林修竹间,惹人羡慕。禅房前一池水潭,倒映着蓝天白云、茂林修竹,让人心生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此刻万物沉寂,只有钟磬声。诗歌借“山光”“鸟”“潭影”等意象展现禅院逍遥忘俗之意境,后又以声衬静,寄托遁世无闷之情怀。
51.观;树木百草
52.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53.暮春,“杨柳阴阴”“残花落尽”这些景物特征说明了是暮春时节。
54.《钱塘湖春行》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春景的喜爱和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喜悦之情。《春兴》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55.B;B
56.秽;峻
57.C
58.在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了诗人“欢乐——郁闷——惆怅——期待——迷惘——振奋”的心路历程。
59.暮春;幽暗茂盛(茂盛、枝繁叶茂、苍翠浓郁)
60.白诗所写的是早春景色,从早莺、新燕、浅草等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武诗写的是暮春景色,从残花落尽、杨柳阴阴等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
6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明月”拟人化,它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62.“子规啼”写杜鹃鸟的叫声哀婉凄切,反映了诗人沉重忧伤的心情;“踏歌声”用歌声送别,悠扬轻快,反映出诗人轻松的心情。
63.表达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64.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65.示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刘禹锡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
66.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劝告他所有的困境或不顺都只是暂时的,他终将会乘风破浪。
67.明月几时有;怨恨;触觉;听觉
68.甲词表达了对人世悲欢离合的旷达(豁达),寄托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乙诗表达了战乱造成的亲人分散(音讯隔绝)的伤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