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小题。
【甲】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边城独望
[唐]马戴
聊凭危堞①望,暗起异乡情。
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②惊。
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注释】①(dié):城墙上凹凸状的矮墙。②鼙(pí):古代军中用的小鼓。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及情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前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笛声的动人和夜的安静。
B.甲诗第四句以“何人”引出疑问,将吹笛人与自己进行对比。
C.乙诗首联写出诗人的当前处境,“暗”字写出诗人无法排遣心中的苦闷。
D.乙诗颔联写景,“胡雁”赋予大雁以地域色彩,“汉”引出军营与战争。
2.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相同,读来却各具特色,请你对两首诗进行比较探究,补全下面的表格。
《春夜洛城闻笛》 《边城独望》
情感 ①
情感的起因 诗人听到《折杨柳》的笛曲 ②
表达方式及效果 直接抒情。感情真挚,回味无穷。 ③ 。层层递进,浓烈外放。
班级开展爱国诗歌朗诵会,你准备和小文合作朗诵下面这首诗歌,请你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①。
【注释】①生入玉门关: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写的是班超久在西域,年老思念故土,上书请求放归,希望在未死前,能活着回到家乡。
3.小文建议在朗诵时重读“满”这个字,请你分析原因。
4.小文认为本诗的诗人和《木兰诗》中的木兰都具有爱国的品质,请你结合两篇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付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名:
②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③可以调素琴 素:
④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秋词(其一)》和《陋室铭》中都展现了刘禹锡的人生态度,请你结合诗文内容分别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落花
[宋]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
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①常为主,
莫遣纷纷点翠苔。
【注释】①青帝:传说中的春神,主管春季节令。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及情感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意蕴丰富。
B.甲诗后两句写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其实是借落花暗指离京南归的自己。
C.乙诗前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紧迫之感。
D.乙诗中"点翠苔"写出了花落在苔藓上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花被风雨吹落的惋惜之情。
9.甲乙两诗均写落花,但各有异趣,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己亥杂诗(其五)》 《落花)
(落)花的象征 ① ②
蕴含的作者情感 虽然脱离官场,但仍关心国家命运的一腔热情。 ③
情境 视频拍摄 班级开展“与诗中之景邂逅”短视频拍摄活动,准备去江边取景,为《泊秦淮》拍摄一段短视频,请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0.编剧小文正在制作拍摄脚本,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帮助他将下面的拍摄脚本补充完整。
诗句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表达效果
烟笼寒水月笼沙 ① 江水流动之声 ②
夜泊秦淮近酒家 秦淮河两岸灯火通明 ③ 表现出秦淮河两岸喧哗繁盛的景象,以及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
11.拍摄过程中需要一段旁白介绍诗人表达的情感,请你结合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进行拟写。(100字左右)
请你根据(望岳)《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三首诗完成以下题目。(要点:理解并运用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12.(中考新考法·提供示范性支架)小帆发现这三首诗中的哲理句在今天都衍生出了新的意义,请你仿照示例,从《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中任选一首,找出哲理句并写出原意和衍生意。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涉小。
衍生意: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13.(中考新考法·跨板块)你的朋友小裴最近在做数学题时错误很多,因此非常沮丧。请你引用《望岳》《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其五)》三首诗中任意两句,来开导小裴。
编剧小新组织同学们对《木兰诗》进行围读,帮助大家疏通文意,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题目。
14.小诗不会读下面几个诗句中的加点词,请你帮她注音。
不闻机杼声
昨夜见军帖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 头
15.为了更好地疏通文意,扫清阅读障碍,请你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唯闻女叹息 唯:
②问女何所忆 忆:
③旦辞爷娘去 旦:
④万里赴戎机 戎机:
⑤出郭相扶将 郭:
⑥著我旧时裳 著:
16.小新发现《木兰诗》中有些字词在不同的语句中含义不同,因此为大家制作了“一词多义”卡片,请你将卡片补充完整。
字词 例句 词性、释义
市 东市买骏马 ①
愿为市鞍马 ②
帖 对镜帖花黄 ③
昨夜见军帖 ④
将 将军百战死 ⑤
出郭相扶将 ⑥
“山景村居”展区展出了下面两首诗歌,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北山”
[宋]王安石
北山①输绿②涨横陂,
直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①北山:即王安石晚年寓居的钟山,今南京市东郊的紫金山。②输绿:输送绿色。
17.对甲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选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B.甲诗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简朴”二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
C.乙诗诗人笔下春水多情,或直流无碍,或曲流迂回,带着粼粼波光,以种种秀姿漫映着北山。
D.乙诗的三四句运用对偶修辞,对仗工整,又富于变化,叙述诗人自己的行动,巧寓主观情绪。
18.甲乙两首诗在主旨表达上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小军想要展示一面宋制青铜镜,并配上下面一首古诗。请你阅读,完成小题。
照镜辞
[宋]宋自逊
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①毫发无遁形。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
人心本灵本虚静②,谁实昏之私欲胜。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
【注释】①妍嗤(chī):美好和丑恶。②虚静:清虚恬静,宁静。
19.三、四两句中,诗人从“照面"联系到“照心”,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请你简要分析。
20.诗人宋自逊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曾提到了“镜子”的寓意,发人深省。你从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诗中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呢 请简要回答。
【链接材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练习题。
潭上作
张 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2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__旧部,
旌旗十万__阎罗。
2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余 伤病 二十馀 日
②虑不得 脱 得 诗三首留衣底
③旋 围解 ④旧部
24.诗前小序的作用是 。其中,“ ”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25.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26.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动词,并揣摩所填词语的表达作用。
/span>.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27.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旌旗 阎罗 血雨腥风
28.小序中加粗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得”意思是 ,第二个“得”的意思是 。
29.诗中划横线的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旌旗:
阎罗:
自由花:
30.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31.分析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3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紧扣“ ”(填写诗句),表明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练习题。梅岭三章(一)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3.从《梅岭三章》“ ”和《别云间》“ ”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
34.《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
35.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古诗文
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36.全诗洋溢着一种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37.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38.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试找出诗中的意象。
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却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节,静态地呈现出两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显出来。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现代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节选)
舒婷
①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②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③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
【乙】
周总理,你在哪里(节选)
柯岩
①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②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③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④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⑤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
40.甲诗用一系列意象,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第①节,写苦难深重的古老祖国,情感极度的①;第②节,对祖国的挣扎、反抗和斗争流露出幻灭、痛苦和绝望之情;第③节,写祖国的新生,对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祖国抒发了②之情。
41.“反复”是两首诗共同的特点。例如甲选诗,3节都由“我是……”的句式领起,末尾都以“——祖国啊”收束,起到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气势贯通的效果,强化了诗人对祖国炽烈的热爱之情。请就乙诗②-⑤节,简析“我们对着……喊”这一“反复”句式的表达魅力。
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回答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 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2.结合全诗,理解下面诗句中加点的意向在诗中的具体象征意义。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43.结合全诗,品味下面诗句的含义。
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44.第4节诗中,“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这三个短语的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45.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题。
呵,母亲
舒 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46.这首诗的第1节写了什么内容 具有怎样的作用
47.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48.诗人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 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979年4月
49.第3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运用的意象具体分析。
50.第4节诗中,“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这三个短语的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51.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生我是这块土地,
养我是这块土地,
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尽管你还清贫,
啊!我总觉得生活是那么甜蜜;
尽管你还忧虑,
啊!我总见信未来是多么美丽。
啊!亲爱的祖国,
无论我走向哪里,
我的心紧紧贴在你的怀抱里。
生我是这块土地,
养我是这块土地,
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哪怕我是一棵小草,
啊!也要为你增添一丝绿;
哪怕我是一滴水,
啊!也要为你荡起美丽的的涟漪。
啊!亲爱的祖国,
无论我走向哪里,
我的爱深深埋在你的心坎里。
52.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怎样的思想情感?
53.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写出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表达类似感情的诗句.
54.与课文相比,这首歌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祖国万岁
屈 直
祖国万岁!犹如编钟响彻天宇
每一个音符都是惊心动魄的春雷
祖国万岁!一声最响亮的赞美
让我满眼都是如雨的泪水
祖国万岁!一声来自五千年的合唱
就像风吹麦浪一样生动壮美
踏访草原,看雄鹰啸傲大雁列队
走进深山,看季节在风声鸟语中轮回
新世纪冉冉升起的旗帜
让我在巍峨的大厦上欢呼和陶醉
看万里江山
都有无限的风光明媚
祖国万岁!昂首矗立的是青山
不肯固守一方的是绿水
山的不朽,塑造了五千年的锦绣
水的流动,流出了五千年的声威
在节日的焰火中
我是燃烧爆响的花蕾
祖国万岁!一声悠长的呼唤
一声壮丽的赞美
在人民行进的行列中
我是国徽上的一粒小麦
在祖国的繁花绿树上
我是一只飞翔的子规
祖国万岁!万岁祖国
多少王朝远去了
一代天骄也烟灭灰飞
神的宫殿倒塌了
只有万里长城千古不毁
祖国万岁!我生命中的赞歌
我血液中的光辉
在我的一生中
所有的身外之物都能割舍
唯一不能割舍的
是我亲爱的祖国
55.诗歌的前两句表达了哪几层意义?
56.本诗中,哪些词语体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
57.本诗中的意象有哪些象征意义?作者选择这些意象的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58.诗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60.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61.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节选)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他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62.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63.朗诵这节诗时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64.首句强调“走六小时”“长途”表明了什么?
65.谈谈你对“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的理解。
66.赏析结尾句中“却”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月 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67.这首诗形象鲜明,意境 ,写的是秋季的一个夜晚,秋风瑟瑟,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寒气袭人。“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显示出“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 和追求 、追求 的意识。
68.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的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无 题
陈 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
69.在这首诗中,“大地红”是什么意思 “三十六”又是什么意思
7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71.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的哪一章所表达的信念一致 这是一种什么信念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樵夫,别砍那棵树
乔治·珀金斯·莫里斯
樵夫,别砍那棵树!
一根树枝也别碰!
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
现在我得保护它。
这树是我先祖亲手
种在他的小屋边,
樵夫,让它立在那儿,
你的斧头别伤了它!
那棵熟悉的老树,
它的光荣和名声
已传遍各处,
你还要将它砍下?
樵夫,别砍了!
它的根已在土里扎固;
哦,别砍那棵老橡树,
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
当我还是个无所事事的小孩,
我就常到它凉爽的树萌里;
我的姐妹也来到这里,
尽情欢乐,尽情嬉戏;
我妈妈在这里吻过我,
我爸爸在这里将我的手抚摸。
原谅我愚蠢的泪水,
让那棵老橡树留着!
老朋友,我的心弦紧绕着你,
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
野鸟在这儿歌唱时,
你还会把树枝弯下,
老树啊!你还能顶住狂风暴雨!
樵夫,离开那地方;
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
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72.“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现在我得保护它”,“我”现在保护它仅仅是因为它曾经遮蔽过“我”吗?为什么?
73.“原谅我愚蠢的泪水”,诗人为什么流泪?
74.诗中的老橡树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说说你的理解。
75.细读全诗,说说诗人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6.这首诗被作为环境保护的口号,请你为保护环境也拟一条标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想约你行走在彩虹里
那是青藏铁路正在穿越世界屋脊
那是西气东输通向天际的呼吸
那是杭州湾跨海大桥xián接太平洋的蔚蓝色跑道
那是三峡大坝云蒸霞蔚的雄起
那是南水北调挥洒出的一行浪漫诗句
我想约你去新农村做客
那里的土地正翻种着时代的新绿
如歌的田野传唱着三农新曲
连续增产增收的丰收锣鼓啊
让城里打工的兄妹都想重新扶起钯犁
去犁平城乡间千年的差距
去快乐地拓展小康人家花团锦簇的新天地
77.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屋脊 xián 接 花团锦簇
78.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79.“云蒸霞蔚”中“蔚”的意思是 ____
A.草木茂盛 B.(云气)弥漫
C.有文采 D.盛大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旗
鲜艳的红色的方布上/缀着金色的斧头镰刀
被阳光浸浴着/被风吹拂着
旗,庄严地飘荡着/在亚洲的广阔的土地上
人类解放的信号/旧世界崩坍的标记
眼泪所栽培的欢笑/血所灌溉的花朵
旗,欣喜地飘荡着/在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
80.本诗选自《 》,书中的诗歌,出现最多的意象是 和太阳。
8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破了旧体诗的束缚,上下两节整齐划一,每节用近乎散文的诗行,自由抒发。
B.“红色的方布”“金色的斧头镰刀”,意象色彩鲜艳,体现出新诗绘画美的特点。
C.通过对“旗”的印象、感觉的捕捉,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给人类带来的光明和
希望。
D.诗歌每节的最后两句,句式一致,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回环往复,具有音韵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你是历史长河里伟大的舵手
你用手中的橹桨
荡出南湖上潋滟的波光
一只红船从此带着希望和力量
迎着朝阳 劈涛斩浪
向着波lán壮阔的大海航行
穿过暗夜凶险 穿过岁月风沙
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沉沉苍穹
井冈山上迎来喷薄旭日
雪山上隽刻下不朽丰碑
草地泥沼中写就壮美诗行
你是伟大的舵手啊
豪迈的远航路上
勇气和智慧之帆高高飘扬
8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舵手( ) 波lán( )壮阔 苍穹( )
83.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84.文中“喷薄”的意思是 ;“写就”中“就”的意思 。
85.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答案
1.C
2.思乡之情;诗人登上城墙望远,被深秋的自然景色和边境军营里的鼓声感染。;借景抒情、直接抒情
3.“满”意为“充满,遍布”,展现出汉家军旗众多的景象,突出了边塞战事的紧张和汉家军迎敌的决心,重读“满”能够表现出众多边疆战士的壮志豪情。
4.本诗后两句运用典故“生人玉门关”,反班超之语而用之,意为“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将报效祖国的理想与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传达出炽热的爱国之情;《木兰诗》中的木兰身为女子却替父从军,驰骋沙场,为了国家安定在外征战多年,并且立下汗马功劳,体现了她对国家赤诚的爱。
5.出名,有名;博学的人;不加装饰的;指官府文书
6.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人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7.《秋词(其一)》中,刘禹锡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展现了作者激越向上的诗情;《陋室铭》中,刘禹锡描写自己陋室中与博学的人纵情畅谈,自己读书弹琴,怡然自得的日常生活。这一诗一文都展现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8.C
9.诗人自己;美好的事物;惜花之情,自怜之情,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对幸福美好的呼唤。
10.江上飘着烟雾,月色洒在江边白沙之上。;拍摄出朦胧、迷茫的秦淮河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从岸上酒家传来的歌声、喧闹声
11.诗人运用用典的写作手法,在本诗中运用了《后庭花》的典故,提到了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的《玉树后庭花》,借古讽今,含蓄地传达出对统治者的讽谏。诗歌看似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实际上表达了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忧虑与愤慨。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衍生意: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
或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原意: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化作养料,滋养美丽的春花成长。衍生意:自己力量虽小,但是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愿意为国奉献自己。
13.小裴,我非常懂你的感受,我以前也经历过这个阶段,虽然迷惘沮丧,但我没有放弃,就在我以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做题正确率突然开始上升。所以,我们面对困难时不能放弃,要勇敢面对,只要我们找准学习方法,最终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14.zhù;tiě;jiān;pèi
15.只;思念;早晨;战事;外城;穿
16.名词,集市;动词,买;动,同“贴”;名词,文告;名词,将领;动词,扶持,扶
17.B
18.相同点: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的悠然闲适。不同点:甲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心无挂念的超脱和对春光的喜爱之情。
19.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诗人将人的面容各异与内心不同进行类比,含蓄地表达了人要正视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的本心的观点。
20.本诗告诉我们,镜子只能看出人的表面,无法看出人的内心,但人的内心和表面往往不一致。我们要保持内心纯净、平静,不为外界所迷感,克服私欲,坚守本心;李世民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以他物为参考,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不要狂自大。
21.描绘出了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22.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23.我;天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能够;写成;;不久、随即;;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24.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旋围解
25.C
26.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斩: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
27.jīng;yán;xuè
28.能够;作成
29.借代;比喻;比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更富表现力。
30.①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于生者、对于战友的最大期望。
②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31.“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斩”字表现出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的特点,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32.断头今日意如何
33.断头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台招旧部”);已知泉路近
34.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
35.人去阴间,是为了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达对胜利的渴盼”)。
36.“乐”或“乐哉”“忙”
37.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38.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的梦。
39.B
40.痛苦和悲哀|激动、兴奋和祝福
41.②-⑤节诗句开头,写对着“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反复呼唤,使得诗歌形式整齐,节奏铿锵,同时也让人感动诗人脚步的匆匆,心情的急切。画面的转换,视角的转移使得诗句整齐中富有变化,读起来更加富有韵致。
42.“水车”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而“破旧的老水车”则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
43.这句诗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飞天”是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象征着美好、吉祥、希望。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然而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所以是“痛苦的希望”。
44.不能互换。因为诗歌表现的是一代人思想发展的历程:先因祖国贫穷而痛苦迷惘,后因祖国出现转机而深思,继而因投身祖国建设而热血沸腾。
45.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这个“我”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46.第1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47.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
48.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而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诗人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忧伤之情。
49.第3节诗的主要意象有“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都具有崭新、蕴含希望的特点,这恰是诗人从痛苦压抑走向希望的表现,她为祖国的复兴而兴奋不已。
50.不能互换。因为诗歌表现的是一代人思想发展的历程:先因祖国贫穷而痛苦迷惘,后因祖国出现转机而深思,继而因投身祖国建设而热血沸腾。
51.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这个“我”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52.表达了对祖国贫穷落后现状的深切理解、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53.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愿意为祖国奉献的精神。类似的诗句:“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54.语言直白明快,非常明确地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5.第一句将呼喊“祖国万岁”的声音比喻成“编钟”的声音,体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第二句承接“编钟”的比喻,把“音符”比喻成“惊心动魄的春雷”,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春雷轰鸣般开始了严冬后的复苏,又将进入新一轮的蓬勃发展时期。
56.编钟、五千年、多少王朝远去了、千古不毁。
57.在本诗中,“燃烧爆响的花蕾”“国徽上的一粒小麦”“一只飞翔的子规”,这些意象象征与祖国一起成长并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一代人,说明每个这样的人一刻也不能和祖国分离,作者借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8.反复出现的句子是:祖国万岁!这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照应了题目;作为全诗的感情线索,贯穿全诗;突出歌颂祖国、赞美祖国的主旨,有力、强烈地表达了对祖国永恒的热爱之情和美好的祝愿。
59.这首诗直抒胸臆,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赞美和热烈恒久的挚爱之情。
60.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61.A
62.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63.A
64.“走六小时”“长途”既是写实,更隐含着诗人对已故者深厚的怀念之情。
65.此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含着对萧红早逝的痛惜。“茶花”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放一束红山茶”以寄托对她的深切悼念,这花也象征着她热烈的生命,传达了诗人对萧红的赞美与欣赏。
66.一个“却”字表示天人永隔,表达了诗人的伤悼之情,也表明诗人体悟到了逝者自有其看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67.含蓄(深远);个性觉醒;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68.“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互为风景,互为映衬。“我”处在寒风中,却并不靠那高树,显示出“我”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69.“大地红”指革命取得胜利。“三十六”指三十六年,即三十六岁。
7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生死的精神。
71.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第三章表达的信念一致,表现其坚信革命必胜,认为为自由献身死得其所的信念。
72.不仅仅只是遮蔽过“我”,它还给了“我”美好生活的回忆,保护它,就是坚守这份美好。
73.诗人被树下的美好生活所感动,流下了泪水,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樵夫,可见诗人对老树的深厚感情。这泪水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愚蠢的,但它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74.老橡树象征着小时候的美好时光,象征着家庭的温馨,也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东西。
75.开头是义正词严的制止,退而恳求,再发展到近乎哀求,最后诗人表示要誓死保卫老橡树,与它共存亡。
76.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②请爱护这片圣洁的净土。③绿色,生命的色彩,保护环境,高尚的举止。④手上留情花自在,脚下留情草如茵。
77.jǐ;衔;jǐn
78.钯犁;耙犁
79.B
80.艾青诗选;土地
81.A
82.duò|澜|qióng
83.隽刻;镌刻
84.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完成
85.比喻;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