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锁链
曾颖
清晨的鸟市上,总有几个起得比鸡还早的爱鸟人,拎了各自的笼儿和架子,到茶馆里来聚头遛鸟。
这天,鸟贩子林红嘴提前来了,照说他每月初一、十五各来一次,大家都已习惯了他的节奏,如今冷不丁突然冒了出来,显然是出了什么新鲜事。
上一次他打破节奏跑来,已是三年前的事。那一次,他带了一只长着两个脑袋的猫头鹰,8000元卖给陈九爷,九爷买下来乐了不到两天,猫头鹰就让猫给吃了,气得老头一口气没上得来,当场挂了。经过这件事,人们对林红嘴的突然到来,竟莫名有了一些警惕,生怕他又掏出什么不祥之物。
林红嘴哪知众人心思,从三轮摩托上取下一个口袋,撑开罩子,里面是一个方笼,林红嘴打开方笼,拎出一个架子,上面兀自立着一只鹦鹉。那鹦鹉绿色的羽毛,侧光之处显出蓝青之色,红红的嘴唇,宛如衔了一枚玛瑙做成的哨,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
通常,这个时候是该打招呼了。那明星范儿的鹦鹉显然是知道套路的,清脆地喊出一句:“哈罗,古得摸铃!”
众人顿时哄笑了起来,说话的鸟儿见过不少,张嘴就来英语的,稀罕。于是大家来了兴致,搜肠刮肚地把记忆中剩得不多的英语单词翻出来,用来逗鹦鹉。有的甚至把从电视里学的“八格牙路”都用上了,那鹦鹉居然能接口来句“米西米西”,看来这家伙也是看了不少抗日神剧。
林红嘴笑道:“别说你来日语,就是法语、意大利语、泰语、葡萄牙语,它都会几句。人家可是轮船、火车、飞机都坐遍了才来的!”众人又惊叹了一番。
不出两分钟,又有人品咂出鹦鹉的奇异之处:“你看你看,这玩意儿居然没有拴链子!”
大伙儿一看,果然见那鹦鹉裸着双脚,自在地站在架子上。看着它健硕的翅膀,大伙儿开始质疑林红嘴,说:“你不会是养了一只母鹦鹉在家里,然后拿这只漂亮鸟儿四处卖钱,卖完它,又让它自己飞回去吧?”
林红嘴大呼冤枉,说:“这鸟儿的最大卖点,就是不拴链子,打死不飞!不信可以打赌!”
一听打赌,众人都来了兴致。赌局说定,三小时之内,众人只要不碰鸟儿和架子,无论用什么办法,让鹦鹉飞离站架,即为赢,反之则输。赌资1000元,交由中间人保管,谁赢归谁。
双方的1000元很快凑齐。众人又觉三小时太短,改为五小时,并取尽鹦鹉架上的食物和水。对于这些刁钻要求,林红嘴只撇嘴一笑,通通都答应下来。
鹦鹉挂上树枝,人们开始想招。先是击掌、敲锣、放炮仗之类的武攻,后是扔花生、玉米、瓜子在地上的文逗,还有人学猫叫,或干脆主张去找一只胖猫来实施心理战术,甚至还有人主张去找一只漂亮的母鹦鹉过来演美人计……但那只鹦鹉却都不理会,依旧只是自顾自稳稳地站在支架上,或单脚或双脚,死死扣住那根木棍不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众人想尽办法,却似用竹刀砍石头,没有半分进展。
他们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在赌局进行到4小时45分的时候,鹦鹉几次将空空如也的食盒和水盒磕得当当直响,显然是饥了、渴了。众人看到获胜的希望,紧急行动起来,在它目光所见的地方,又是倒水又是撒玉米和瓜子,鹦鹉的小眼变得更加鲜亮,它收翅下蹲,一副随时弹射起飞的架势。
众人屏住呼吸,等它大翅一扇,腾空而起……但最终,它还是没有如众人期望的那样,脱爪展翅,飞向食物。
“时间到!”公证人一声断喝,宣布赌局结束。林红嘴连本带利收下2000元钱,得意地开始收拾鹦鹉,给它加水和食物。
有人不甘地说:“你是不是给它爪子上涂了胶水?”
林红嘴得意地说:“既然赢了你们的钱,不妨让你们长长见识。这鸟儿叫墨西哥鹦鹉,驯养它可是有窍门的,从小就让它站在木棍上,随时抽掉木棍,让它摔在地上,摔得它不敢放手,直到它翅膀长硬了,也不敢松手,所以,它绝不会放手去飞。听说有人买过一只,一次出差忘了给它喂水,几天后回来,鸟儿已饥渴而死,但桌上水食都是齐全的,离它不足五米。别的鸟锁链是拴在腿上,这鸟的锁链却是拴在心上,虽然看不见,却十分牢实。大伙儿不要往外说去,我还指着往外去打赌,挣几个稀饭钱呢!”
那天之后,鸟市上少了两个早起的人,一个是司法局副局长老吴,他终于辞掉抱怨已久的工作,当律师去了;另一个是久不升职的技术员小陈,据说是创业开公司去了。
(获第十七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一等奖)
1.“锁链”的秘密串起故事的起伏脉络。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情节。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对于这些刁钻要求,林红嘴只撇嘴一笑,通通都答应下来。(从描写角度品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②但那只鹦鹉却都不理会,依旧只是自顾自稳稳地站在支架上,或单脚或双脚,死死扣住那根木棍不放。(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这篇小说在叙述故事的手法上很有特点,请结合内容作简析。提示:可从叙述方式、行文构思、叙事视角等方面思考,写出两点即可。
4.请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以“锁链”为题的创作寓意。
《锁链》通过表现市井人物的生活,讲述人生寓言,具有传奇性和劝世思想,结局发人深省。
(第十七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授奖词)
小说的好处,一向就是市井巷语,或用微言大义,或以通俗讲法,表明作家的立场以及对生活的理解。
(文艺评论家江冰)
材料一:
一个女孩委婉地向我抱怨她的舍友:那个女孩跟她同岁,家境很好,年纪轻轻就去过很多国家,说起全球各地的人文风俗、美食娱乐头头是道,但每次她问舍友什么,舍友都会先感慨一声“你居然连这都不知道”,然后才回答她的问题。
她小心翼翼地问道:“是我太玻璃心了吗?她或许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什么恶意,可我就是不大喜欢这个人。有时候觉得自己这样真的不好,好不容易遇上一个见过世面的舍友,却丝毫不想跟她亲近……”我打趣她:“在自责之前,你确定你不是对‘见过世面’这几个字有什么误解?”见过几轮他乡的明月,在地中海里潜过水,记住一些人文古迹,就算得上见过世面了吗?并不见得。
能说会道并不代表抢尽风头,见多识广并不需要伴随着得意扬扬。见过世面的意义,也并不在于朋友圈状态下全球各地的定位,说起奢侈品时的如数家珍,以及对名胜古迹知识的倒背如流。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心境,在于自足而不自满,优秀但不抱有优越感,不因为别人有更多就心生嫉妒或暗自鄙薄,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有而去苛责他人的无。
所谓世面,是通人情、动人心。过好每一天,好好说每一句话,跟每一个人友好交往,才是见过世面的人会去做的事。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9期)
材料二:
所谓淡淡的生活,就是不管外面的惊涛骇浪,不管世事变幻,永远就这样平平静静地生活,平平淡淡地做人。不要企望流光溢彩,不要奢望艳冶夺人,给生活一丝坦然,给生命一份真实,给自己一份感激,给他人一份宽容。
古人说:心静如止水。水是至柔的,“止水”是沉静的,淡然的。至柔的人生,才能时时和别人维持良善关系,处处想到助益社会和众人。这是一种温柔而宁静的品质,是一种仁慈的力量。“止水”,摒弃了表面上的热热闹闹、纷纷扰扰、随波逐流以及种种喧嚣和浮躁。“止水”之美,是一种宁静的美、淡然的美。
淡然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至上的境界。很多时候,我们与其因为别人看扁你而生气,倒不如努力争口气。争气永远比生气漂亮和聪明。有这么一句话,“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既然生气是一种愚蠢的行为,那么我们何不明智一点,看淡一点,保持一颗平常心,静看花开花落,勿评他人,任他高调与热闹。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7期)
材料三:
法国著名作家蒙田在《论节制》中说:“用力过猛的射手同射不到靶子的射手一样,都命不中靶子。”这几乎就是中国成语“过犹不及”的法国版。蒙田还说:“要是我们怀着强烈的欲望将美德拥进怀里,这美德就会在我们的搂抱下变成恶行。”“节制的哲学讨人喜欢,允当得体;走上极端终究要弄得人性情乖戾,染上恶癖。”
真的是这样。有节制,说话才有分寸。有时一句话境界全出,有时一句话教养尽显。保持节制,可以藏拙,每个人都不可能事事精通娴熟;保持节制,可以藏锋,以免刺伤他人乃至累及自身。有节制,做事才会有余地。俗话说: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子孙。又说:做事留一线,事后好相见。
有节制,才会在喜悦时保持平静,避免得意忘形无所顾忌;思之所得并非必得,有同事的帮衬,家人的付出,朋友的襄助,以感恩之心敬谢苍冥,回报社会。有节制,才会在愤怒时保持克制,在克制中反躬自省;思之若是换位,自己说不定反应会更激烈,说不定正是自己的无理,才导致对方的过激反应。
有节制,才会在遇到顺境时保持平和。思之世事不如意者十八九,如意者十一二,自己本是常人,上苍不会特别垂青;于是面对成功,做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有节制,才会在遭遇逆境时保持信心。思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心诚则灵,暴雨之后必有霓虹;于是面对失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选自《杂文月刊》2022年5期)
5.假如你是材料一中那位家境很好的舍友的朋友,请根据材料三中的观点规劝她。
6.潇潇阅读上述材料后,想到了课本中的一句话:“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的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请你根据三则材料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7. 潇潇读完上述材料后,准备参加“做言行优雅的中学生”主题演讲,请你根据三则材料帮她完成演讲提纲。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勿在刷短视频的“狂欢”中冷落了读书
①根据央视《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的调查数据,2020年中国人每天多了24分钟休闲时间,排在手机娱乐前三位的,是刷短视频、打游戏和追剧观影。刷短视频俨然成了“杀时间”的第一利器。
②人们的大量业余时间正在被短视频所挤占,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鲜少有人愿意捧起书卷,用阅读丰富闲暇时光。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一些实体书店的人气远不及往日。此种现象令人担忧。
③从整个人类发展史看,书籍和阅读是文明传承的必要条件。人类文明经过口传心授、龟甲刻文、泥板文献、竹简帛书、羊皮卷、活字印刷等绵延至今,尤以文字的出现、典籍的传播功莫大焉。
④古代先贤正是在阅读典籍中沉淀思考,产生闪耀千古的哲人智慧。反观今人,本已忙碌匆匆,仅有的些许余暇,也被海量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尤其是短视频消磨,甚至有极少数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⑤刷短视频的危害还不止于此。研究表明,人若长时间沉迷视频,长期被动地接收声音、画面、特效等流媒体的单向输出,对人脑,尤其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⑥更可怕的是时间成本。由于短视频的算法和“沉浸式”的代入感,“瀑布流”让人在不停的“下一条”中,不知不觉“杀掉”了大量闲暇时间。
⑦诚然,短视频直观生动、互动性强,把刷短视频作为一种娱乐和休息的“调味料”未尝不可,但凡事过犹不及,不能“娱乐至死”。思维品质的提升、专业技能的锤炼、文明成果的传承,甚至一个民族教育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靠严谨、科学、系统、有深度的学习、阅读和思考。
⑧总之,要高度警惕“刷短视频成瘾”的危害,防止全社会在短视频的集体“狂欢”中迷失了学习和思考。大力倡导读书之风的回归,使之成为人们业余休闲的主要选择。唯其如此,才能早日建成“书香中国”和学习型社会。
(选自2021年12月10日《阅读时代》,有删改)
材料二:
图 1,资料来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11
图2,资料来源:极光 iAPP(Aurora Mobile,NASDAQ:JG), 数据周期:2020.04—2021.06 注:图2表中Q表示季度,2020Q2 表示2020年第二季度
材料三:
①家住浙江杭州的周女士遇到件烦心事:网课期间,孩子天天刷短视频,说也不听,马马虎虎写完作业就赶紧抱着手机。为了方便家校联系,周女士给上初一的孩子买了一部新手机,没想到孩子却对刷短视频上了瘾。
②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
③杨群认为,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
④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也非常必要,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短视频平台的管理监督,净化短视频内容,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还青少年一个健康绿色的短视频空间。“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刷短视频,只靠有关部门加强监管远远不够,家长在这其中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书记许泽玮表示。
⑤青少年不仅是受众,也可以是参与者、制作者和发布者,家长应该鼓励他们制作并发布一些有意义的短视频,在创作中学习,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也有助于转移注意力。
(2022.4.11《人民日报》,窦瀚洋,《未成年人沉迷于刷短视频应引起重视》,有删改)
8.根据以上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短视频具有直观生动、互动性强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把刷短视频作为一种娱乐和休息的“调味料”。
B.从图 1 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程度学习负担的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的比例不同,其中学习负担很重的青少年使用短视频比例最高。
C.从图 2 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在 2020Q2—2021Q2 期间,移动网民的短视频用户每日使用时长占比呈逐季度上升的趋势。
D.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刷短视频,家长还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制作、发布有意义短视频,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9.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10.材料三以“周女士遇到件烦心事”开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谈一谈。
11.小光的妈妈很烦恼,“孩子天天刷短视频,说也不听,马马虎虎写完作业就赶紧抱着手机”。假如你是小光的朋友,你如何劝说小光不要沉迷于刷短视频?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100 字左右
阅读
感念一棵树
谢爱军
在我的心底始终留存着这样一幅画面:树长悬崖,叶落尽,在风中很精神地摇曳树枝,裸露的根深入崖缝,岩石被树根挤破得出现了裂痕,心为之震惊。
悬崖边上的树,是大自然这位丹青妙手雕琢的一处奇特风景。看到这样的风景已有三次了,每一次心里都有一种敬意油然而生。我站定肃立,凝目而望,悬崖边的树便长在我的心里。
我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图景是小时候在故乡。那时,我家在乡下,村庄四面环山,屋子的背后是岩石,那棵树就长在岩石的缝隙里。哪边有阳光的日子多些,树身就向哪边倾斜,如葵花一样爱着阳光,追随阳光。
那时山里人的生活是清苦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山打柴,下地犁田,顶烈日,冒风雨,辛苦一辈子。那些长着厚茧的双手,那些起了锭的肩膀,正像这岩石缝中长出的树,在告诉生活,他们的不屈与抗争。
忘不了,那些年的夏天,脸、手被太阳炙烤着脱了皮,肩膀被担子磨出了血印。我挑着一担谷子艰难地行走在田埂上,不小心脚没有踩稳,谷子全倒在田里。肩膀火辣辣地痛,谷子又全撒了,我开始怨恨命运,咒骂上苍的不公。当我把谷子挑回家,走出后门我看到这棵悬崖边生长的树。突然,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愚昧与幼稚。种子在什么地方生长,它是没得选择的,可是既然落地就要发芽、生根、生长,努力地长成参天大树。而我呢,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在什么样的地方,我能选择吗?不能。然而,我来了,难道我不应该像这树一样活出自己的姿态吗?十四岁的我,就是这样从这棵长在悬崖的树上学会了坚韧。
后来,我和村里很多的年轻人一样,从贫穷的山村走了出去,向着日出的地方狂奔。为幸福,为美好的生活,也秉承着这种精神。我们可以辛苦,可以被劳累压弯脊背,但永远会奋斗不息,勤耕不止。
故乡岩缝中长出的树,渐渐地长在我的心里,长成了一种坚韧。
再次见到悬崖上的树,那是在黄山。此时我已过而立,心境也自然与在故乡的时候完全不一样。那里奇山异树很多,但都没有给我留太多印象,唯有这棵悬崖上长出的迎客松,让我肃然起敬,难以忘怀。立在峭 壁前看岩缝生长出来的迎客松,我似乎感觉到,它在倾听森林深处的喧哗、山涧中溪水的欢歌,它用弯曲的身子听风唱歌,看叶起舞,千年如一日。任凭风吹雨打永远从容淡定,永远以一种向上的姿态立于天地间。
悬崖边上的树,壁立千仞,中间有小树绝处逢生,绿意盏然。面对这 生长在悬崖边上的迎客松,我想起长年坐在轮椅上的张海迪,想起了霍金。
那棵尽人皆知的迎客松,在巨大的青狮石上破石而生。树身高达10米之长,向阳一侧枝丫伸出,犹如伸出双臂欢迎宾客远道而来,姿态雍容优美。在这样的峭壁之上,根下无一撮土,头上是风霜雷电,它居然能够生存下来,而且一活就是千年!张海迪、霍金,还有那些如他们一样与苦难命运抗争的灵魂,他们就犹如这悬崖边上生长的树,永远不向命运屈服。
现在,我已届不惑之年。行走在冬的路上,我又见到这悬虚边长的树,心海再次汹涌,它总是以其别样的生长环境告诉人们它的存在。面对命运,生命当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存在?难道不应该像这悬崖上的树那样从容、淡定、向上,不屈不挠吗?这悬崖边生长的树,我一次次见你,一次次深受启迪,对于人生的命运,生命的坎坷更有深刻的认识。一粒树的种子,无论被风吹到哪里,或被鸟儿不经意撒落在何方,所到之处贫瘠也好,肥沃也罢,它总能生长成一棵树。也许寂寞,也许孤独,但它却在孤独的日子汲取天地精华,向地下不断掘进,向阳光不断伸展。树根牢牢地固住地面,树干坚挺地撑出一片天。我怀念悬崖边生长的树,更 感念那些如树一样的生命。
12.文中叙述了作者哪三次看到生长在悬崖上的树?三次分别有怎样的感触?
13.作者明明写了三棵树,为什么题目却取名为“感念一棵树”呢?请说说理由。
14.请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立在峭壁前看岩缝生长出来的迎客松,我似乎感觉到,它在倾听森林深处的喧哗、山涧中溪水的欢歌,它用弯曲的身子听风唱歌,看叶起舞,千年如一日。(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一粒树的种子,无论被风吹到哪里,或被鸟儿不经意撒落在何方,所到之处贫瘠也好,肥沃也罢,它总能生长成一棵树。(从哲理角度谈深刻内涵)
15.请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阅读
南极的初见
①“我先问你,去南极干啥?”往返三万公里的船票、机票全部订好,出发前好友张宇这样问我,想不到还是把我问住了。
②当我与酷爱摄影的好友们辗转到达被称为世界尽头的乌斯怀亚,登上“前进号”邮轮的第二天,答案就犹如眼前没有边际的海水一样,不可阻挡地涌入脑海。
③碧绿、鹅黄、褐色……没想到第一次登南极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幅 春天的画面。
④此时的南极与想象中极地的万物肃杀相去甚远。那绿草、黄花簇拥成团,草看不到茎,花看不见叶,近前,才看清楚那大团的颜色都由细小组成,花瓣极小,草叶细长,成片的红色是附着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给岛屿泼酒出亮色。岛上树木种类非常单一,没有一棵枝干笔挺,都是朝一个方向倾斜,许多被吹倒在地,依然顺势生长,与草地相连,在极地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⑤这就是极地的春天,人们裹着厚厚的防寒服置身冷风包围的春色中。
⑥沿着探险队员的路标,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片蓬勃的生命。通向海滩的山坡上,无数企鹅在岩石上聚集,它们灵活中透出的笨拙萌到了我们。为了把食物送给正在孵蛋的伴侣,它们在岩石上跳上跳下,一不小心就失足滑落,可肥胖的身躯能够瞬间敏捷翻起,又摇摇摆摆地决然前行。在旁边草丛里筑窝的白头信天翁,有的半眯着眼儿,有的露出一只脚丫,有的把尖嘴探进翅膀。它们毫无戒备的样子,让一位摄影师朋友哭笑不得:“我拍了一群瞎鸟,它们连眼睛都懒得睁开!”
⑦我却陷入了沉思。自然是什么?就是写在大地上的自由,万物适应和共享这个星球的馈赠,生灵之间没有高贵卑贱,只有按照自然法则生存。接下来的航程中,我看到了追逐冲锋艇浪花的成群的白海豚、与游轮 齐头并进的座头鲸……我不再惊异,只有贪婪地去欣赏,拼命地去记忆。
⑧在采访这次航行的船长时,我呈上了两个问题:“在过去,许多人到南极是为了通过探险成为英雄,如今你带领我们普通乘客来到这里,你认为我们此行的意义是什么?你的船长生涯里,得到的最高奖赏是什么?”船长用一句话回答了我的两个问题:“我的最高奖赏是许多来信,乘客从全世界不同的地方告诉我,他们体验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美。”
⑨奥莱·约翰·安德里亚森船长出生在挪威一个航海世家,父亲当过船长,妻子和哥哥现在都在船长岗位上。“我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的理想是当船长,她正在学习和考试,准备将来和她的父亲一样。”他展示了自己腕上的一块金表,拥有50年航海经历的人,才能得到政府颁发的这一纪念品。
⑩南极特有的极昼现象,让24小时高悬的太阳发出不同的光芒。在海面,你会看到晶莹剔透的巨大冰块反射出的奇异色彩,蔚蓝、橘红、深紫、金黄,那些不知漂浮了多少日子、从哪座雪山崩坍下来的千年造化,在海浪冲击下形成人工无法锻造的形状,随着冰层的厚薄显现不同的色彩。于是,儿时的玩具万花筒中的景象在眼前放大,各种色彩与我们乘坐的邮轮溅起的浪花交相辉映,转瞬即逝,梦幻?童话?比梦幻真实,比童话美丽!
⑩离开邮轮,在冰天雪地中安扎帐篷。躺在夜空下,一种无边无际的安静席卷着我,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了自己……
想起这一路,真的让我体验到了“不可名状的美”,那种感觉无法描述,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
16.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成片的红色是附着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给岛屿泼洒出亮色。(赏析句子)
②在旁边草丛里筑窝的白头信天翁,有的半昧着眼儿,有的露出一只脚丫,有的把尖嘴探进翅膀。(赏析加点词语)
17.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我”的南极之行所体验到的“不可名状的美”?请简要概括。
18.你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简要阐述。
19.文章第⑨段为什么要详细写船长的家庭情况?请简要阐述。
关于“光刻机”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光刻机——信息时代的制造之王
唐 燕 胡 松 何 渝
①你知道手机中的芯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 芯片的主要原材料——硅要经过一系列精细、复杂的处理才能变成芯片。而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前道工艺的每一层都需要用光刻机进行图形转移套刻曝光。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母机,也是信息时代的制造之王。
②顾名思义,光刻机是以光为媒介,刻画微纳于方寸之间,实现各种微米甚至纳米级图形加工的制造工具。光刻机的应用,从火星探测器等大国重器到电脑CPU、LED灯等日常用品,无处不在。
③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目前的主流光刻机可以分为接近接触式、投影式、直写式三类。
④接近接触式光刻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的“手影”游戏。 它利用已有的图形,阻挡光线的传播,从而形成明暗相间的图形分布,结合待加工表面感光胶的感光特性,记录下所需要的图形。这种光刻机具有设备结构相对简单、工作效率高、工艺适应性强等优点,但也存在分辨力低、曝光图形质量差、工艺一致性差等缺点。接近接触式光刻是目前器件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复制型光刻方法,在光刻分辨力相对要求低、芯片面积大、厚胶和非标基片等场景,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以外的各种器件基本以该种光刻方法为主。
⑤投影式光刻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照相机。 它采用投影式的工作方式,掩模与基片不再相互接触,极大地避免了对掩模或基片的损伤,而且可以加工出比掩模版图形更细小的结构。 除此以外,投影式光刻机具有扫描成像的曝光能力,工作效率极高。 由于卓越的性能优势,投影式光刻机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是光刻机领域的主流光刻设备。 目前,很多高端芯片均采用投影式光刻机进行加工。
⑥与上面两种采用“复制”工作模式不同的光刻机是直写式光刻机。 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写字,可以完成任意图形的加工、且加工精度极高,加工的最细线条可以达到纳米量级,不过,在图形的加工过程中,直写式光刻机是以点的方式进行加工的,工作效率极低,且难以实现大面积直写,不适合大批量结构的制备,所以目前主要用于掩模版的加工。
⑦一直以来,光刻机都在追求更高的信息容量。 高分辨力、大面积、三维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会有更多新型的光刻机应运而生。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近几年,“芯片危机”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为什么会出现芯片危机 主要原因之一是芯片制造太难,而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是光刻机,因此芯片制造之难,实则是光刻机制造之难。
②光刻机以“光”为刀进行雕刻,精度极高。 以光刻机领域的主流设备投影式光刻机为例,目前的7nm(纳米)精度,相当于把一根头发丝劈成几万份。 再者,光刻机的结构极其复杂。 有资料显示,一台投影式光刻机包含13个分系统,30000个机械件,200多个传感器。 制造一枚芯片大概需要3000道工序,要想保证光刻机完美运转,每一步的成功率都要高于99.99%。
③光刻机不仅制造技术壁垒高,还是全球集中度最高的产业。 目前,全球仅有极少数企业具备量产投影式光刻机的能力。荷兰一家公司就独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精度在7 nm及以下的投影式光刻机也只有这一家公司能够生产,由于产能有限,每年也只能生产20余台。 物以稀“更贵”,每出厂一台,都被全球芯片制造商虎视眈眈,谁“抢”得到最新的光刻机,谁就造得出更高端的芯片。
(选自《芯片制造为什么这么难》,有删改)
【材料三】
①我国对芯片的需求量世界第一。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一年需要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3亿台电视,有全球1/3的芯片市场需求。我国每年在进口芯片的费用上就超过2000亿美元。2002年,中国将光刻机列入863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2008年,国家层面专门成立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专项”(简称02 专项),以建立自主的高端光刻技术和产业发展能力作为重大、核心的战略目标。 经过了20年的研发,已逐渐取得可喜的成就。 目前中国自主研制的90 nm 光刻机已经商用,并且已经成功攻克 DUV浸润式光刻机的主要技术。
②目前中国光刻机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高端光刻机全部依赖进口。光刻机严重制约了我国半导体的发展。
(选自《中国电子报》,有删改)
20.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第④段加点的“相对”表程度加强,旨在突出接近接触式光刻机结构简单。
B.光刻机以“光”为媒介,可在待加工表面刻画出各种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图形。
C.直写式光刻机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极低,难以实现大面积直写,适用范围窄于“复制”型光刻机。
D.我国由于芯片需求大,一直重视对光刻机的研发,目前取得重大成就,打破了市场垄断。
21.根据材料一,填写结构图。
22.材料二中画线句运用了一系列数字,有何表达效果
有资料显示,一台投影式光刻机包含 13 个分系统,30 000个机械件,200多个传感器。制造一枚芯片大概需要3000道工序,要想保证光刻机完美运转,每一步的成功率都要高于 99.99%。
23. 某品牌手机因芯片受限,发展受到制约。 结合以上材料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其困境,并就我国光刻机研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荷兰 ASML(阿斯麦,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之一)在高端光刻机市场的‘一马当先’主要源于其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与台积电、三星等厂商的合作联盟关系。 其他国家的厂商若想打破其垄断,必须要有新一代技术的突破且对市场要持续投入。”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 顾文军
阅读
与陌生人交流
铁 凝
①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②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
③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子喝豆浆,馃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这个时候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A)一口五印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卫生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馃子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事了。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队伍里,看炸镍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动作。
④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簇,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筐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 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檐下掉出来的粟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
⑤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种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以后的早展,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瓣子紧紧并到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
⑥后来我搬了家,不能再光顾那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记得是秋后的一个下午,我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B)此时,门前只有一口安静的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40来岁。
⑦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⑧“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镍子。”我说。
⑨“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
⑩“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
“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
“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 ”
“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 再看我。
“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司机在催我。我勿勿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但我忘不 了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 赞美。
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家小吃店。(C)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 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檐里滚落下来,那些 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 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车子从店 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正因为你 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 一份陌生的感激,唤起了她那爱美的心意。那小吃店的门前该不会有 “欢迎卫生检查团”的标语了吧?我庆幸我的车子终究是一晃而过,我坚 信愿意坚信的:她的焕然一新是因为听见了我的感激。
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
(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
24.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对“炸油条姑娘”的三次不同印象。请分别概括写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5.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檐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26.对话,不仅是言语的应答,更应是思想和心灵的互动。仔细阅读⑧- 段,“我”和“她”之间是否实现了真正的对话?为什么?
27.文中A、B、C三处都对“油锅”进行了细节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8.文章结尾写到,“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联系全文,谈谈“陌生的魅力”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阅读
真实的声音
①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
②相信不少读者在用社交软件和别人进行语音聊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点到自己发送出去的语音信息,听到被录下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陌生,和原先认为的大相径庭;也有些喜欢唱歌的朋友,在用 唱歌软件录制自己的歌声并上传后,却听到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连忙尴尬地删除。
③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不免让我们疑惑,我们自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或许很多朋友会认为,其实别人听到的才是自己真实的声音,而自己说话时听到的,是经过“自行脑补”后美化了的,并不真实。
④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 音和别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的,它也是真实的。
⑤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
⑥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当外界出现嘈杂的声音时,这些声音会首先通过你耳朵的外耳道振动鼓膜,再通过鼓膜传导到听觉感受器中,最后通过感受器中的听觉神经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声音就这样被听到了。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的。
⑦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当我们自己发出声音时,声音会通过中耳 的听小骨传递到颅骨,再由颅骨传递到听觉感受器,经听觉神经在大脑 皮层感知声音。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用双手将自己的耳朵严实地捂住,然后轻轻地说话,无论再小声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我们听自己的声音,不用通过空气。
⑧那么问题来了,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究竟哪个声音才是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呢?
⑨其实,你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递的速度最快,因为固态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比气态和液态物质更小,微粒振动时的能量能够紧密传递下去,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
⑩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振动的能量有很大一部分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音调、响度、音色都会发生改变。
①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但可惜的是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实的声音,而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
习惯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听到失真的当然会感到厌恶了。
(选自《奥秘》,有改动)
29.“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这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 来的,它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____后。
A.第②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⑤段
30.第④段中说,“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那么,“另一半”指什么?
31.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实的声音”?
32.第⑨段中加点的“最接近真实”与第①段中加点的“最真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阅读
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市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至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 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须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宫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数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叫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 他们不敢堂而皇之地“签名”,只能偷偷把名字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来,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 要的是会搭配,整体得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 春图”六个字,此后就叫这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 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 报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 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 去了哪儿?《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
33.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
34.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
35.第⑥段写《清明上河图》有何作用?
36.本文以《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
翡翠莲雾
林清玄
外祖母家最后的一棵莲雾树,因为院子前面拓宽道路,被工程队砍除了,听说要砍的时候,树上还结满了莲雾。看到哥哥的来信,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从我有记忆开始,外祖母家前就是一个大的果园,种满荔枝、柿子、龙眼、枣子、莲雾等水果,因此暑假的时候,我们最爱住在外祖母家,每天都在果园中追逐嬉戏,爬到树上去摘水果。外祖母逝世很多年了,每次 想起她来,自己就仿佛置身在那个果园中,又回到外祖母的怀抱。
记忆中的果园所盛产的水果,和现在的水果比较起来是完全不同的,因为都是“土种”,大部分是长得细小而有酸味的。柿子比不上现在的肥软多汁,荔枝修长带些酸味,龙眼是小而肉薄,枣子长得还没有现在一半大,一点也比不上现在市场上经过改良的品种。
只有十几株莲雾树是我印象最深的。树上结出的莲雾全是翠绿颜色,果实瘦瘦的,形状有一点像翡翠雕成的铃铛。但那种绿色是淡的,就着阳光,给人透明的感觉。这种土生土长的莲雾汁水虽少,嚼起来坚实香脆,别有风味。那十几株绿色莲雾树长得格外粗壮高大,柿子、荔枝树都比不上它,它大到小孩子可以躺在枝丫的权上睡午觉。一串串累累的果实藏在树叶中,有时因颜色相同而难以发现。不知道绿色的莲雾何时在市场上消失,现在的莲雾都是淡红色的品种,肥胖多汁,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吃它,总觉得好像是水做成的,少了莲雾应该有的气味,尤其是雨季生长的红莲雾几乎是淡而无味的。每次看到红莲雾,我都想起一串串的绿色铃铛,还有在莲雾树上午睡的一段记忆。
由于舅舅们并不是赖着那个果园维生,多年来,一直让它任意生长,收成的时候总会送一些给我们家,有时表兄弟上台北,也会带一袋来给我。因此尽管时空流转,我和果园好像还维持着一种情感的牵系,那种感情是难以表白的,它无可置疑地见证我们一些成长的痕迹。
有一年,因为乡道的开辟,莲雾树几乎被砍光了,只留下最靠屋子的一株。外祖母的果园原本是没有路的,后来为探收方便,在两排莲雾树间开了一条脚踏车可以走的路,不久之后,摩托车来了,路又开宽一些,最后汽车来了,两排莲雾首先遭殃,现在单向的汽车道也不足了,最后一株莲雾因而不保。
听说要砍那株莲雾树,方圆几里的人都跑去参观,因为它是附近仅存长绿色果实的莲雾,它的树龄五十几年,也是附近最老的果树了。砍倒一棵莲雾树在道路拓宽时是微不足道的,对我而言,却如同砍除了心中的一片果园。我知道,再也不能吃到那棵树结成的莲雾了。
最后一株莲雾树的砍除不只是情伤,也让我想起品种改良的一些问题。现在市场上的所有水果无不是经过品种的改良,我幼年的时候是如何也不能想象现在竟有那么大的荔枝、龙眼、枣子的,然而这些新的品种,有时候味道真是不如从前,翡翠莲雾是最好的例子。
外祖母手植的莲雾树不在了,我只好把它种在心中,在这个转变的时代,任何事物只有放在心中最保险。我把它种在心灵果园的一角,这样我可以随时采摘,并且时刻记得,在这片土地上曾生长过绿如翡翠的莲雾,是别的品种不能取代的。
37.作者记忆中的翡翠莲雾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回答。
38.第三自然段写记忆中的水果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9.文中画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②那十几株绿色莲雾树长得格外粗壮高大,柿子、荔枝树都比不上 它,它大到小孩子可以躺在枝丫的权上睡午觉。
40.本文借莲雾表现作者的特定情感,请分析这个特点。
阅读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于是,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色的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 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我们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 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41.文章第①自然段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
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
43.本文从哪些方面对绿豆进行了介绍?请概括回答。
阅读
河床开始回忆河流
鲍尔吉·原野
①大地上的河床像一个干瘪的口袋,粮食没了,口袋显出宽阔。我在各地见到许多干涸的河床,它们不是耕地,不是广场,是从天边延伸而来的河床,只是没有水。
②所谓一无所有,说的正是河床。如果有,也只有一些鹅卵石。夏天,不长庄稼不长草的土地是干涸的河床。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它是什么?它几乎什么都不是。你能相信一条宽阔的河流竟然一滴水都没有吗?在雨后,在丰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无法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有过河,可以用“汹满”“清激”“波浪”和“白帆”描述的河,它竟然没了。
③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如果河没了,鱼和水鸟的家也没了,两岸的青草没了,倒映在河里的星星也没了,因为星星不能倒映在石头上。如果河没了,连同河床一起消失是最好的。没有水,留下的河床好像是伤疤,是一条长长的干鱼的尸体。是的,干涸的河床如同尸体。是谁的尸体?是河的尸体吗?水干了,白花花的河底只能是河的尸体。
④干涸的河床好像在回忆,它以不应该有的沉寂回忆涛声和蛙鸣。河床回忆什么是水,它不知道水流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水会不会再来。当年水来的时候匆匆忙忙走过河床,带来鱼虾和泥沙。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河床从来没想过一条叫作河的水流会干涸,这比一个朝代的覆灭更让人吃惊。
⑤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她的产床上已经没有了孩子,她还在等待,并且哭干了泪水。据外媒报道,中国境内二十年前约有的五万条河流,如今有两万多个河床母亲失去了孩子,她们的怀里空荡荡的, 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
⑥人说,人是无所不能的,起初我不相信。当我看到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床时,我相信了,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份子而感歉疚。人把河都消灭了,还有什么做不到!消灭一条河比创造一条河更容易。把河流上游的树木和竹林砍光,草原沙化,河就死了,只剩下河床这具尸体。
⑦当大街上出现一具带刀痕的尸体时,警察会为这个人的死搜寻原因,曰侦查破案,因为“人命关天”。如果一条河死了,却没人破案,没人痛哭,更没人祭奠。所以,当中国死去两三万条河流时,人们并没觉得失去了什么,因为它们不是小鸟不是青草。人们忍受气候变化并心安理得,却没一个人指认杀死河流的凶手。在所有的案件里,如果凶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的时候,罪行自然会被赦免,我们都不是罪人。
⑧我们都不是罪人,我们劝自己欢乐并制造更多的欢乐,我们保持着正常情感。而河床正敞开空荡荡的怀抱,她的孩子没有了,她以为人们会惊讶会替她找回孩子,结果却没有。先前的人类离不开河流,人类所谓的“文明史”都诞生于河流的两岸。看地图,人类的城市多建造于河边,中国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带着水字边。古时候,人祭祀河、景仰河,谁能想到后来竟杀死了河,这何止于狠,是把事做绝了。
⑨我们应该派人到河边告诉河床,河已辞世,水利术语叫断流。我们理应为河床献上一些祭品表达歉意,因为河的消失毕竞不是小事。或者,在河边装一个高音喇叭,日夜播放河水流过的声音和鸟啼声。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注释】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44.请根据文意填空。
面对河的“辞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而富有变化的。开始,作者是 与 :后来,借大自然和河床之口,说出了自己的 和 ;最后,作者是 和
。
45.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46.根据要求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桥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
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从表达情感的角度。
47.体会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意。
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48.本文以“河床开始回忆河流”为题,有何好处?
阅读
【材料一】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西临陕西省宜川县,东濒山西省吉县,距陕西省宜川县城40公里,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为陕西省和山西省共有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瀑布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滚滚黄河水至此,3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是河床上裂点发展和移动的结果。最典型的裂点就是瀑布,因为瀑布是河水垂直跌下的地方。因此,瀑布必须有一层坚硬岩石所成的“造瀑层”,才不易被河水所侵蚀而使瀑布变为急流。由于溯源侵蚀,裂点不断沿河向上游推移,瀑布不断后退,瀑布跌水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不断向上游退移,龙槽也以同样的速度向上游延伸,瀑布下的深潭便延伸成“十里龙槽”。
【材料二】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迁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节选自梁衡《壶口溪布》
49.上面两则材料都写壶口瀑布,但写作的目的不同。请简要概括各自的写作目的。
50.写作目的不同,各自所用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材料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而材料二则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抒情和 。
5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在材料一中任选一句分析其作用。
②材料二中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了“脚下的石”?
52.材料—中的说明性语言要求准确,材料二的语言有何特点?请试着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阅读
初登泰山
冯骥才
初登泰山的情景如今已经化作一团烟雾,因为中间相隔了四十余载,然而一些记忆碎片却像一幅幅画在岁久年深的烟雾里忽隐忽现。
那年我22岁,正处在一种向往着挺身弄险的年龄。一天,在老画家溥佐先生家里学画,溥先生忽对我们几位师兄弟说:“跟我去泰山写生吗?”先生胖胖的脸充满兴致。
那年代难有机会登山,我和几位师兄弟更没去过泰山——这样的天下名山,便立刻呼应同往。行前的几天兴奋得夜里闭不上眼,还跑到文具店买了一个绿帆布面的大画夹,背在背上,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艺术青年”。
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这可能来自姥姥那里。姥姥家在济宁,外祖父在京做武官,解甲后还乡,泰山是他们常去游玩的地方。姥姥好读书,常对我讲到泰山的景物和传说。那时家中还有几张挺大的“蛋白”照片,上面是1922年外祖父与康有为结伴游泰山的情景。照片里母亲那年5岁,还是一个梳着一双抓曩的活泼好看的小姑娘。背景的山水已叫我领略到五岳之宗的博大与尊贵。
记得那次在泰安下了车,隔着一大片山野就是泰山。远看就像谁用巨笔蘸着绿色、蓝色,混着墨色在眼前天幕上涂出一片屏障似的崇山峻岭。待走进山里,层层叠叠,幽复深邃,蜿蜒的石径把我带进各种优美的景色里。那时没有相机,我掏出小本子东画西画,不知不觉就与溥先生和几个师兄弟都跑散了。
那次,我们好像是坐着夜车由天津来到泰安的,火车很慢,中间经过许多小站。德州站的记忆很深,车到站一停,没见月台上的小贩,就见一只只焦黄、油亮、喷着香味的烧鸡给一张张纸托进车窗。当然,我们没有钱买烧鸡吃,我口袋里仅有的30块钱有一半还是向妻子(那时是女朋友)借的呢;我只能在山脚下买些煮鸡蛋和大饼塞进背包,带到山上吃。
在这陌生的山上走着走着,就走入姥姥讲过的泰山故事里。比方斗母宫,它真像姥姥讲的是座尼姑庵。里里外外收拾得幽雅洁静,松影竹影处处可见,坐在回廊上可以听见隐藏在深谷里层层绿树下边的泉响。再有便是回马岭。姥姥当年对我说:“登泰山到回马岭,山势变得陡峭,骑马上不去,所以叫回马岭。你外祖父属马,当年到这里不肯再登,没过两年人就没了。你也属马,将来要是到回马岭一定要上去。”于是那次穿过回马岭的石头牌坊时,是一口气跑上去的。
我一路上最重要的事当然是写生。我在山里写生时,完全不知上边的山还有多高路有多长,到了中天门,见溥佐先生已经到达,坐在道边一家店前边喝茶歇憩边等候我们,待人会齐一同登朝阳洞,上十八盘。
那个时代,没有旅游,上山多是求神拜佛的香客;种种风物传说都是从山民嘴里说出来的,也都是山民深信不疑的。我在小店里买到一本乾隆年间刊印的线装小书《泰山道里记》,版味十足,软软厚厚的一卷拿在手里很舒服。低头看看书中记载的古时的泰山风物,抬头瞧瞧眼前的景 物,对照古今,颇有情味。那时没有真正的旅游业,这是唯一的一本堪作 导游的小书了。我也不知道山上小店里怎么会有这么古老的书卖。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
那次登岱还识得一群特殊的人,就是挑山工。一个人,全凭肩膀和腰腿的力气,再加一根扁担,挑上百斤的货物,从山底登着高高的台阶,一直挑到高在云端的山顶。而且,天天如此。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虽然我和他们不曾交流,甚至由于他们低头挑货行路,无法看清他们的模样,但是他们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为20年后我写《挑山工》的缘起。
至于那次写生收获最大的,乃是使我对宋代北宗山水的技法有了深切的认识。泰山的大气更注入了我“胸中的丘壑”。
头次登岱,目的在于绘画,收获却何止于绘画?
5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姥姥给“我”讲过的有关泰山的故事。
54.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评析。
55.作者远望泰山,从呈现在眼前的画面中提炼出了“绿色”“蓝色”“墨色”三种颜色,请根据作者给出的三种颜色,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幅画面。(可任选一种或几种颜色来描绘)
56.“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7.作者第一次登泰山,“目的在于绘画”,在文末对其收获有所交代,除此之外,你认为作者还有哪些收获?
阅读
瓦屋山行思
杨献平
2020年,随“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团一行再度来到眉山,行游东坡区、丹梭等奇地胜景之后,转道洪雅。 于一个早晨,攀登瓦屋山。这是一座桌子一样的山,位于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镇境内,四川盆地西缘大相岭东南麓,为邛山峨眉之支脉,与雅安市的荥经县相连。
由洪雅县城进山,正行之间,忽然大雾并小雨。 如此的天气,在眉山的大多数地区很常见。 天地有好生之德,万物生,物物更替,再生万物,如此循环,永无休止。 我们一行到雅女湖岸边,环顾四周,只见裸露的湖边长满了青嫩的绿草,像极了光洁的姑娘头发,美妙而纤柔,一会儿集中散开,一会儿又兀自耸起。这种自然的陈设和铺排,充满诗意,好像仙境中的地毯,再配上两岸山坡根部散落的白色民舍,这种情境,令人想起美好的隐居。
这瓦屋山,若是在北方,肯定是一派刚雄之姿,尽管也会草木葳蕤,但绝不会如此丰饶。在索道上俯瞰,山体陡峭,草木葳蕤,不见岩石与土坡,只有翠鸟的鸣叫,在沟谷和树林之间穿梭,仿佛温柔的响箭,令人心神宁静而又澄明。 沿着木板铺排的索道前行,可以看到一些古树,苍苍郁郁,弯曲的和挺拔的,像极了人世间各个不同的人生。有些枝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粗大的根部缠绕的藤蔓上,甚至开着红色的绚丽花朵。我不知它的名字,只觉得,事物之间的相互依附与成就却是匪夷所思,[甲]看起来朽而无用的,却对其他生命来说,是肥沃的生身之地甚至一展风采的疆场。
在山中行走,空气发甜,似乎可以荡涤身心。 沿途之间,[乙]偶尔的小风吹过,这轻微的动作,惊动了树叶上的水珠,一颗颗地,如同银子,跳将下来,噗然作响,转瞬又在湿润的土地上无声而灭,好像乌有。远处白雾包裹一切,就连在其中的我们,也都成为这瓦屋山当中的一部分,和这山里的野猪、猴子、大熊猫、牛羚、林麝、黑熊等动物,同样有着休戚与共的生命与精神联系。在一面瀑布前站定,仰望飞流直下,这轰隆隆的声响,仿佛是大山在向所有有灵性的事物进行诉说。
这浩浩之水,竟然来自山顶,真令人难以置信,山顶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水呢,而且不止一处,无休无尽。闭上眼睛,那种持续的砸地的声音,忽然就到了身体里面。古人说,人体本就是一个小的宇宙,那么,我们的肉身之内,当然也会有这样的一些瀑布。到瓦屋山最大的瀑布为兰溪,仰望这总高1055米的巨型瀑布,方才觉得万千事物,不过是稍纵即逝。人世滔滔,不过是后来继往。如此循环往复,无有休止。
自然时常给予我们的灵性与觉悟,向来是了不起的,也都是适宜于所有生命和物质的。下山时候,落日彤红,犹如堆满明亮火星的炉火,余晖照耀的瓦屋山,呈现出一种幽秘与莽苍之色,还有一些难以表述的深邃和丰饶,自在和逍遥。
瓦屋山之自然生态,是一种伟大的收藏与孕育。瓦屋山也是一种无限的敞开,向着所有的动物,当然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人,更向着这个由来已久的世界,乃至徐徐降临的未来。因为,地球是人最好的生存生活场所,也是我们心灵与精神所寄的阆苑仙葩、美境胜地。夜间,再从县城的高处远眺瓦屋山,苍茫之间,庞然之山,巍巍而立。而高处的繁星,似乎飞舞的墨点,使得这山和天空浑然一体,优雅深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58.【理清“所至”】阅读全文,完成以下表格。
游 踪 观察视角 所见景色 写作手法
雅女湖岸边 裸露的湖边长满了青嫩的绿草
俯瞰 山体陡峭,草木葳蕤
瀑布前 仰望 飞流直下
县城的高处 远眺
59.【品味“所见”】本文语言优美,从多角度赏析文中乙句的语言之美。
偶尔的小风吹过,这轻微的动作,惊动了树叶上的水珠,一颗颗地,如同银子,跳将下来,噗然作响,转瞬又在湿润的土地上无声而灭,好像乌有。
60.【体悟“所感”】凝练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感悟,请说说你对甲句中“疆场”一词的理解。
看起来朽而无用的,却对其他生命来说,是肥沃的生身之地甚至一展风采的疆场。
61.【关注“文题”】本文原载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大地文心》一书中,原题为《瓦屋山胜境》。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时,改题为《瓦屋山行思》。请说说这样修改的用意。
62.【解读“所思”】文章最后一段中谈到瓦屋山是“一种伟大的收藏与孕育”,也是“一种无限的敞开”。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阅读
大洼地一夜
贾平凹
①我不敢忘记大洼地的一夜。
②那是一个冬天,我跟着老于去打猎,一直到了秦岭深处。 不能赶回去,我们便决定到山沟里的树林子去寻些干柴,要在梁畔里取暖过夜了。这当儿,月亮已经上来,雪地上一片白亮,我们一直向林子里走,来到了一块大洼地里。 [批注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行踪。]
③大洼地的雪比山梁上厚多了,脚踩下去,就没了腿肚,走起来很是艰难。秋天的枯草全倒伏着,偶尔有一撮两撮露出还绣着白毛穗的茎尖,但冰得坚硬,一撞就脆折了。一切树木,几乎都是一接粗的、两搂粗的百年物,叶已落尽,枝丫如爪一样扭曲,每一截曲处,每一个疤上,都驻着落雪,月光下黑森森地亮着点点白光,像怪兽的眼。枯朽的原木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一半被雪埋着,一半斜仄着,满身的木耳和苔叶,茸茸地像长了毛似的。我们站在一棵枯了半边的古木下,不知道这洼地到底多么大,秃树过去,是一片黑黝黝的松柏,呈现着一个挨一个三角形状的小山模样,后边便是一片灰色,再后去,全然一个白色,什么也无法分辨了。 [批注2:画横线的句子形象地描写了初见大洼地的景象:____,也表现了作者的____心情。]
④我们小心翼翼地站了一会儿,一时觉得身骨瘦起来,而且特别冷;赶忙就低头寻着干柴。 干柴倒容易找,只要拖出一截枯木来,立即就能扳下一堆干枝,雪虽然在埋着,却干得很脆,发出“嘎喇喇”响声。很快集起一个大堆,我们拼足了全部力气,每人扛起了一大捆。站起来,小腿就哗哗地颤,扶定一棵树往上看,望不见树顶,我第一次感到我们太渺小了,简直像一片树叶。低头看洼地这么多干柴,我们尽一切力量,而充其量不过拿走微不足道的一点儿,又觉得像蚂蚁在粮仓里拖走一粒小米一样可怜。 [批注 3: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真是太渺小了!]
⑤我们开始向前挪步,便发现什么路也没有,也看不见任何走过的痕迹;一切都静下来,像死了一般可怕。 这是一块从未有人来过,也从未有人知道的地方吗 难道我们的突然到来,不速之客使这个世界惊讶了 但我们立即恐惧起来,觉得正是这种寂静是有着什么目光在盯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同时便听到了自己的呼吸声和每一脚起落的沙沙声。
⑥霎时间我们全慌了,扛了柴捆急急往出口奔走。但糟糕的事发生了!我们一时竟不知了归路,从一棵树下蹚雪到另一棵树下,又到另一个树下……跌了几跤,转来拐去,约莫半个小时过去了,最后发觉又转到刚才转到的树下。老于划亮了火柴,我们就靠在一起,划掉一根,又划掉一根,十几根火柴划完了,我们冷静下来,终于看清来时的那棵枯了半边的古木,才手拉手从那里爬上山梁了。
⑦回到梁畔,再不觉得冷,只感到离奇。 老于说,这是精神作用,划了火柴,是自己给自己壮了胆的。
⑧“大自然于人是多么不可知啊!”我说。
⑨老于却叫起妙来:“知道了大自然于人不可知,正是我们从此可知大自然了。”
⑩“啊,神秘的大自然!”
“不,神秘的应该是人,我们的脚印不是留在那里了吗 ”[批注4:为什么说“神秘的应该是人”呢 ]
(选自《万物有灵》,有删改)
63.请根据“我们的行踪”,补全表现“我”当时情绪变化的词句。
我们的行踪 表现情绪体验的词句
来到了一块大洼地里 阴森可怖
站在一棵枯了半边的古木下 特别冷
寻于柴途中扶定一棵树往上看
向前挪步踏上归途 起先恐惧、慌张,继而冷静
回到梁畔
6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补充完成批注2。
65. 认真阅读并思考选文,解答批注4中的疑惑。
小贴士 课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名句:“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
66.研究小组想把《大洼地一夜》编入八年级下册课本第五单元一起学习,你觉得合适吗 请阐述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单元主题、文章体裁、写作手法等角度比较思考)
第五单元
目录及单元提要
17壶口瀑布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9*登勃朗峰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
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
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
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
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阅读
雨游莫干山
姚玉蓉
①抵达莫干山的时候已近中午,车旅劳顿。但是当心心念念的莫干山层峦叠翠地近在眼前,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②换乘景区的大巴向着山顶进发,山路蜿蜒曲折。 道路两旁,满山的青青修竹遮天蔽日,形成了一个清幽且清凉的世界,隔着车窗都能嗅到空气中的负氧离子。[甲]车子一路盘旋而上,数不清的弯道,惊险又刺激。 伴随着一路惊呼声,大巴车驾轻就熟地盘旋攀升,峰回路转间,忽然惊呼声被惊叹声所替代。 大家纷纷扭头看向右侧的车窗外,只见车窗外青山连绵、群峦竞秀,袅袅升腾的白雾,似出岫的轻云,又如仙女遗落的裙袂,轻灵秀逸,缥缥缈缈,缭绕着青峰翠峦,如梦如幻,清丽出尘,美得令人恍惚。
③车至山顶,急雨直下,虽然给游览带来不便,但大家兴致不减。撑着雨伞徜徉在山林间,新鲜的空气裹挟着草木清冽的气息扑面而来,直入肺腑,肺腑间淤积的浊气瞬间被涤荡,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起来。 雨纷纷而落,湿气氤氲,凝结成如烟如缕的薄雾,在山间萦绕飘荡。 极目远眺,远处灰白的云与雾不分彼此地缠绕着,凝聚成浩渺烟波。 山峦含烟,群峰若隐若现,神秘而苍茫。
④在[A]武陵村口有一个滴翠潭,潭边有一块巨岩,巨岩上刻有钱君陶先生所题写的“翠”字,足有三层楼之高,笔力遒劲,气度非凡。私以为这个“翠”字是对莫干山的高度概括,精准表达了莫干山的特点。 [乙]修竹、繁树、芳草、藤萝覆盖了整座山川,浸染了漫山遍野的绿——嫩绿、翠绿、青绿、苍绿、墨绿,层层叠叠地铺开,渲染着、漫溢着、流淌着,汇聚成海,汹涌地撞击着眼球,让身心在沉溺中沉醉。
⑤武陵村宾馆曾经是蒋介石的下榻处,至今还保存着蒋介石夫妇生活过的痕迹:卧室、餐厅、盥洗间、会客厅、书房无不透着精致与考究。 而另一处别墅“皇后饭店”,则曾是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下榻处,陈设相对简朴。 毛主席在此留下一首七绝:“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为莫干山增添了一处人文景观。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曾经的风云际会、刀光剑影都已交付给过去。此时在莫干山的浓阴密林间,两处别墅遥相呼应,接待着八方来客,云淡风轻地讲述着曾经的波诡云谲、是非功过。
⑥莫干山,因干将、莫邪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而得名。 干将携妻子莫邪在秀美幽静的山间池畔结庐,磨以山之石,淬以池之水,夜以继日地铸造宝剑。 然而铸剑的铁水总不能凝固。 转眼期限将至,夫妇俩心忧如焚。 某日,莫邪忽然想起干将曾经提到过当年师兄欧冶子为铸宝剑,用一女子祭炉后方获成功。 为了保护丈夫,于是她毅然效仿,纵身跃入熔炉。 霎时间,炉火熊熊,霞光万朵,铁水凝固。 干将含泪铸成雌雄二剑,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合而为一,分则为二,取名“干将莫邪”剑。后人为纪念他们,就将他们铸剑所在的山取他们的姓氏命名为莫干山。 而他们的铸剑磨剑处被称之为[B]剑池。
⑦剑池是莫干山最著名的景点。我们沿着青石台阶一路拾级而下,探幽寻古。 沿途泉水淙淙地流淌,发出的声响似白居易笔下琵琶女的弹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当多股泉水相逢交汇,汇聚成一道道瀑布飞流直下,飞珠溅玉,蔚为壮观。剑池不大,一潭浅浅的池水清澈灵动,像莫邪美丽的眼睛注视着后人。剑池上方的一叠飞瀑似白练倒悬,凌空而泄。 水烟四处弥漫,如细雨沾衣,沁人的凉意溢满了全身。
⑧莫干山之秀美,无愧于“江南第一山”之美誉。 一抹绿,不仅是风景,更是生态屏障。 德清人民正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护美绿水青山,全力提升人居环境,“田园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相互辉映的城乡发展格局在德清初步形成。
⑨“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应和了“德清”地名的隽永深意,这里有传承千古的文化传统,是载誉古今的道德高地,更是“美丽德清”的新起点。
(选自《扬中日报》,有删改)
德清宣讲团拟在莫干山进行“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宣讲会,请你协助他们完成相应任务。
【移步绘景】
67.好的宣讲离不开身临其境之感,请跟随作者的脚步,为在场听众梳理莫干山之旅。
68.宣讲的目的在于吸引游客前往打卡。请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角度,选择第④段 A 处和第⑥段 B处其中一个景点,拟写网红打卡的理由。
我选择 处,值得网红打卡的理由是
69.宣讲现场的展板上有甲、乙两处文案,结合加点词说说哪一处更能体现莫干山的魅力。
70.宣讲结束后,听众在留言墙记录所感。有的所感融合于写景状物之中,有的所感独立于写景状物之外。如果你是听众,结合宣讲材料,就其内涵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
德天瀑布记
赵丽宏
①无风,无雨,无雾。蓝天下群山叠翠,几片白云凝固在若有若无的峰峦间,路边的兰草和头顶的桉树叶纹丝不动。不远处的归春河,是中越边境的界河,河道曲折,蜿蜒而下,河水澄澈如水晶,温润如碧玉,在我的视野中缓缓滑动。天地间,仿佛只写着两个字:幽静。
②然而静寂中却有奇异的声响传来,使人忍不住屏息谛听。这声音来自极遥远的地方,虽然不大,却浑厚深沉,如无数幽囚在深山中的男子,不停地呐喊吟唱。歌声翻越崇山峻岭,一阵高,一阵低,隐隐而来。越往前走,声音便越大,如山谷中林涛喧腾,夹着风雨哗然而至。 随着这奇异的声音不断增强,心中的疑惑也如云雾旋绕。 被树荫隔断的远山中,分明正奔腾着千军万马,天地间回荡着马蹄和金戈的撞击,交织着号角的呜咽和人马的嘶喊……
③绿荫中白光一闪,眼帘豁然大开。河道尽头,群山壁立,一挂瀑布自天而降,如一道巨屏,气势万千地横陈在绿色的崖壁上。那震撼天地的巨响,是高山流水的声音,是瀑布的喧哗。这就是德天瀑布,是我追寻的目标。瀑布还在远方,然而那浩大的气势已经逼人。瀑布看上去洋洋洒洒,层层叠叠,宽阔的流水从绿树丛生的山顶跌落,在山腰间受阻,又分成几叠飞泻而下。从远处看,瀑布形成的过程似乎优美徐缓,流水以柔婉的姿态舒展在天地间,仿佛是一列宽银幕,正放映着一幕浪漫的流水交响曲。然而听它们的轰鸣,便可想见,那流水是怎样的一种规模和气势。
④沿着归春河畔的小路,迎着越来越响的轰鸣声,一步一步走近大瀑布。呈现在我眼帘中的德天瀑布,使我感到新鲜。走到瀑布下面,已经无法交谈说话,天地间只剩下轰隆隆的水声,奔腾的瀑布犹如天缸倾翻,大水滔滔滚滚,轰然而下,像要淹没整个世界。然而山下早已为瀑布准备了落脚之地,流水泻入深潭,翻卷起一簇簇雪浪,飞溅起一缕缕水雾,气势汹汹,最终却还是循规蹈矩,在阔大的水潭里盘旋了片刻,又匆匆涌入河道,缓缓向下游淌去。 这样的景象,已经持续了多少年 一亿年 一万年 还是千百年 当地的友人告知,这瀑布,古已有之,归春河流淌了多少年,这瀑布就奔泻了多少年。不知多少代居民在水声中老去,瀑布却长流不竭,永远像活泼的孩童,像雄姿英发的男子汉,保持着勃勃生机。
⑤随友人坐上竹筏,筏子逆流而上,渐渐靠近瀑布。在阔大的瀑布面前,我们的筏子是漂浮于水面的一只小甲虫,游动得小心翼翼,唯恐被急流颠覆。我的周围,轰鸣的水声和飞扬的水雾笼罩了整个世界。瀑布前有一组岩石从水底崛起,色泽斑驳,形状怪诞,如一头巨大的异兽浮出水面,对着瀑布昂起脑袋,似乎在追寻那空中的水流。飞泻的瀑布劈头盖脸打来,溅起漫天飞雪,而那异兽犟头倔脑,毫不退缩,任凭浪花击打。瀑布和异兽,就这样对峙着,异兽,永远也无法登临山巅,而瀑布,大概也无法将它赶走。
⑥“看,彩虹!”
⑦筏子上有人惊呼。无须指点,坐在筏子上的人都看见了出现在阳光和水雾中的奇观。 一座七彩虹桥,在朦胧的水雾中凌空而起,一端在水花飞溅的瀑布底部,一端升入飘忽迷蒙的空间,任凭波流翻涌,水声如雷,那光彩斑斓的虹桥却在空中浑然不动,像是在等候游人上桥登空,步入仙境。在瀑布前,只要有阳光和雾气,这彩虹就不会消失。
⑧瀑布下的水流汹涌激荡,筏子再也无法向前,只能原路折返,回到岸上。 从瀑布北侧的小路拾级而上,来到瀑布背后的山顶,轰鸣的水声仍在耳畔回旋,眼前的景象却已经迥然不同,但见一片明澈如镜的平湖,倒映着蓝天白云,衬托着起伏逶迤的远山,湖中小岛丛生,花木葳蕤,彩色的鸟雀从平静的水面上掠过,清可见底的水中,鱼群来往穿梭。 谁能想到,那惊天动地的大瀑布,距离这世外桃源的静水,只有几十米。
⑨这瀑布,以一潭静深蕴万千磅礴,在这里飞泻了千年万年,轰鸣了无数个春秋,只为向世人启迪:天籁,是世间最永恒的激情。
(选自《人迹和自然》,有删改)
7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立足点 观察角度 景物特点
河畔小路 远眺 瀑布:
瀑布:滔滔滚滚,轰然而下
平视 岩石:色泽斑驳,形状怪诞
仰望 虹桥:
瀑背山顶 俯瞰 平湖:明澈如镜,恍若桃源
72.结合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天地间,仿佛只写着两个字:幽静。 (第①段描写“幽静”有何作用)
②然而山下早已为瀑布准备了落脚之地,流水泻入深潭,翻卷起一簇簇雪浪,飞溅起一缕缕水雾,气势汹汹。(试从用词角度赏析本句)
73.作者欣赏德天瀑布的过程中,时时在传达情感与思考。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第④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74.有人说:“看照片同样可以欣赏德天瀑布,完全可以替代《德天瀑布记》这类游记作品的阅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结合本文内容及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简述理由。
阅读
看世界————新时期的旅游与研学
【材料一】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网)
从国际游客来看,中国旅游研究院与谷歌联合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文体验持续是吸引外国游客来华的主要因素。从国内游客来看,文化休闲占比在提升。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文化消费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旅游中进行文化消费。游客最喜欢的前五项文化体验依次是看剧观展、文艺小资地打卡、文化场馆参观、演艺/节事和民俗体验。可以说,国内游客已经从看山看水转向人间烟火。
从城市旅游休闲发展的核心关键要素和动力来看,“文化”“技术”和“可持续”是最核心的关键词。世界旅游休闲城市更多地依托文化特色塑造鲜明个性,依靠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旅游休闲发展,并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国城市的旅游休闲高质量发展要在开放互鉴的基础上,在“干中学”摸索出中国式的城市旅游休闲发展模式。 突出文化底色,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文化气质和魅力突出的旅游休闲城市。在城市发展空间上,不仅盯着主城区,还要兼顾统筹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卫星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建设田园旅游休闲城市。
最后,刘祥艳博士代表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公布了游客心中最美好的十个国内滨海休闲城市。他们是:三亚、青岛、大连、厦门、海口、秦皇岛、北海、珠海、威海和宁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刘祥艳博士
【材料二】
研学旅行的概念很宽泛,中小学生是当前研学旅行的主体。研学活动在我国早已有之。 南宋诗人陆游曾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代董其昌讲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938年3月15日,在抗大学员毕业典礼上,毛泽东同志强调:“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这都是讲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
现在,研学旅行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渗透率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市场主体也迅速发展。2019年增长至480万人次,2021年达494万人次,2022 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
——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雒树刚
【材料三】
宁波梁祝文化园研学基地
课程基地介绍:
梁祝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外收集梁祝资料最多、最广、规格最高的主题博物馆,是一个将梁祝化蝶元素与魏晋时期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建筑体。 主要介绍了梁祝文化的总体风貌:包括梁祝故事的发展、发源;梁祝与宁波的历史渊源及对民俗文化的深刻影响;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在国内、在亚洲地区的广泛传播和对欧美的影响;梁祝在新中国对外交流舞台上的特殊贡献等。
课程实施:
9:00-9:30 队伍抵达基地,教官接团、做自我介绍
9:30-10:00 开营仪式,有序带开
10:00-11:00 戏剧文化课:学习戏剧文化,穿戏服,学戏剧舞台表演,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草桥结拜”
11:00-11:30 劳动技能课(二选一):制作桃酥饼、活字印刷
11:30-12:30 中餐自理
12:30-14:00 户外拓展:大战地鼠、木拖鞋挑战、无敌风火轮(小学生版)
户外拓展:合力搭建、绳索运球、背夹球、旋风跑(中学生版)
14:00-15:00 特色活动:乘坐坦克
15:00-15:30 参观梁祝文化博物馆
15:00 活动总结讲评,评优,开心返程
(选自公众号“宁波研学”,有删改)
75.下列信息中与材料符合的一项是 ( )
A.游客最喜欢的前五项文化体验是文艺小资地打卡、文化场馆参观、看剧观展、演艺/节事和民俗体验。
B.我国城市的旅游休闲高质量发展在开放互鉴的基础上,在“干中学”中摸索出了中国式的城市旅游休闲发展模式。
C.研学旅行对中小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市场主体也迅速发展。
D.梁祝文化博物馆是国内外收集梁祝资料最多、最广、规格最高的主题博物馆之一。
76.今年学校计划安排八年级的学生前往宁波梁祝文化园基地研学,但是宁宁的妈妈担心这会影响到他的学习,不同意他参加。如果你是宁宁,你会如何说服妈妈呢 结合材料,进行合理的劝说,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77. 随着政策的放宽,我国旅游市场快速升温。 宁波市旅游局决定借2023 年的旅游热潮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宁波游玩。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思考,给旅游局局长写一封建议书,提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要求:有理有据,条理清晰,120字左右。
阅读
雨游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三星堆”考古
2021年3月,作为发现范围较广、考古时间较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再度以辉煌的新发现震惊世人,“三星堆”考古陆续出土众多文物,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在我国丰富的考古项目中,三星堆以其独特性、神秘性而著称,从厚重的金面具残片到稀奇的丝绸残留物,再到“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人体造型铜器,一件件文物的出土让人们大开眼界,一项项考古的新发现也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历史观。 学校历史研究社团决定组织“三星堆”主题展览,以下为其中几块展板。
【展板一】
三星堆的青铜哪里来
李忠东
①三星堆已出土的众多的文物中,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便是那些洋洋洒洒的青铜器。 可以说,青铜器构成了三星堆最为精彩的华章。那么铸造用的大量青铜又源于何处呢
②在生物学上,常常运用DNA比对来确定生物的种属和血缘关系。我们可不可以通过青铜器的“DNA”来寻找其源头呢 在考古学中,最常用的办法正是对出土器物的成分和其他特性进行提取,然后与周边的矿床和古矿遗迹进行比对,这便是考古学中的“基因鉴定”。
③对于金属器的矿源的探究,传统的做法是微量元素测定和比对。 比如成都平原的青铜器中除含有铜、铅、锡等主要元素,同时也含有银、砷、铋、镍等微量元素,通过对这些微量元素的成分和含量的对比,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矿源。但这种初级阶段的“基因鉴定”手段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我们提取的“基因信息”——微量元素,有可能是冶炼过程中被“不小心”混入,并非由原产地遗传而来。
④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的Brill首先利用铅同位素的比值特征来寻找文物材料的产地,开创了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在考古学和自然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界的铅由四种稳定的铅同位素组成,其中三种是由铀和钍同位素放射性衰变而成,它们随时间而积累,含量会逐渐增多,称为高放射性成因铅。 而另一种则始终保持着初始丰度,被称为非放射性成因铅或普通铅。由于地球上铜、锡、铅金属矿床中铀钍浓度都会存在的差异,铅同位素组成也各具差异,表现为铅的4 种稳定同位素含量比率各有不同。
⑤通过对器物中这4种铅同位素的测定可以得出具有唯一性的含量比率,这便是它的“DNA”。用它与矿源地矿物做比对,就可确定文物与矿源的血缘关系。 而且这4种稳定同位素在冶炼、铸造中不会发生分馏等变化。 与微量元素相比,可最大程度保存原产地的“遗传”信息。
⑥这个具有革命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