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生态工程(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 生态工程(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8 10:0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4章 人与环境
第3节 生态工程
问题探讨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坚持“绿色奥运”的理念,充分利用了原有地貌和植被,采用了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生态技术。例如,公园的水系建设采用了雨水收集、污水利用、中水净化、智能化灌溉和生态防渗等环保技术。
1.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也可以演替为森林,为什么还要人工造林呢?
弃耕的农田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为森林需要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利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人工造林,可以缩短建设周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生态效益。
问题探讨
2.为什么要先做森林公园的整体设计再开工呢?
3.公园建设为什么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呢?
建设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涉及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建设成本较高,在开工前做好整体设计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也可以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和后续维护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生态效益。
生态工程的建设要顺应自然,即合乎自然规律。自然的地貌和植被,是自然选择、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有利于该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会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1.实施生态工程的原因
这样的生产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旨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的一门新学科——生态工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也随之更多地从自然中索取。毁林种地,围湖造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正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3.目的
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同步发展。
4.优点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消耗
多效益
可持续
2.生态工程的概念
指人类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了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促进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分析、设计和调控
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
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修复、重建
改善生态环境
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 、 功能为基础,遵循 、协调、 、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自组织
自我调节
整体
循环
1.自生
(1)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由___________而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基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①个体水平: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
②系统水平
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生物组分
自组织
自我优化
自我调节
自我更新
维持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① 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这是系统或工程能否形成自组织能力的基础条件;
*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
② 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如在湿地修复过程中,选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要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的种间关系。
如湿地生态工程中,移除湖泊、河流中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降低水体污染物,增加水体溶氧量。
1.自生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2.循环
(1)概念:
指在生态工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3)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 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促进物质的迁移与转化
各环节物质迁移顺畅
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无废弃物农业”
物质循环再生示意图
(4)优点:
实现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减少污染。
(5)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有人说,过度从土地索取导致土地退化,是有些古文明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几千年的农业发展没有出现这一问题,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条件之一,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认同。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等地居民毁林造田,使那里成为了不毛之地,而中华文明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和“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等生态伦理的指导下,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先民还依靠“无废弃物农业”保证了土壤的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因此,几千年来,土地一直维持着生产能力。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协调
(1)概念:
是指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①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要协调与适应
②考虑环境容纳量:
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否则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生物
协调与适应
①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本的西北建造防护林被硬性规定种植杨树,导致一些地区种植的防护林成了“灰色长城”;
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③水体富营养化。
(3)实例: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旁栏思考题:
从协调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缺雨干旱,土壤较为贫瘠,应该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如沙棘、山杏、刺槐、小叶锦鸡儿等;
在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应注意考虑环境容纳量,牲畜数量不超过草地的承载力,避免过度放牧,并适当种植牧草。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4.整体
(1)概念:
系统建设以_________为指导,不仅考虑_______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_______和________等系统的影响力;
(2)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①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②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整体观
自然
经济
社会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实例:
在进行林业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一定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4)意义:
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自生
循环
协调
整体
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
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物质循环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无废弃物农业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西北地区不适于种植乔木类的杨树
社会、经济、自然构成的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思考 · 讨论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思考 · 讨论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1.尝试画出桑基鱼塘中的食物链。
桑树→蚕;
甘蔗→人;
甘蔗→猪→人。
虽然用蚕沙喂鱼,
但池塘中还可能存在如下食物链:
浮游植物→鱼;
浮游植物一浮游动物→鱼。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思考 · 讨论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2.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
①“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主要遵循了_______原理;
②“所选择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达到了协调和平衡,例如桑和甘蔗适应我国南方温暖湿润气候”主要遵循了_______原理;
③“在设计桑基鱼塘时,要考虑合适的陆地与水面的配比”主要遵循了_______原理;
4.“四大家鱼混养模式,通过合理布设,让各种鱼类都有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主要遵循了_______原理。
循环
协调
整体
自生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当桑叶价格高,卖桑叶比卖鱼更合算时,当地农民会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而不是喂鱼。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工程建设除了要考虑生态学、工程学原理,还需要关注什么?
还需关注经济学原理,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生态工程需要根据工程的目的,以及当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情况,从系统的不同角度综合考虑问题。因此,不但要考虑生态学原理,而且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实际状况,通过系统学、工程学的设计,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基础上,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提供务实、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思考 · 讨论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生态工程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基本原理。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
(2)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

2.建设人工湿地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了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处理。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入侵
C.为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
D.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南北双方以北纬38°为停火线,沿线两侧大约500 km2为非军事区,这里的地表经过战争浩劫,几乎没有生物存在。几十年来,由于基本没有人类活动,这里恢复了完全的自然状态。河水清澈、森林茂盛、物种繁多,还出现了多种被认为早已在朝鲜半岛灭绝的动物, 如棕熊。有科学家评论说:“全世界只有在这个地方,由于3 000年以来的农耕文明突然终止,原始物种可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由发展,这个地区的生态恢复情况大大超过了人类所有生态建设所能达到的水平。”说说这个案例给你的启示。
我们在认识到生态工程在恢复、重建受损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不能忘记大自然固有的强大的生态恢复力量,更不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先污染,后治理;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工程建设,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并节约成本。
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生态工程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和重视。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工程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政府十分重视。
在某些研究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在实践上已应用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城镇建设等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生态工程建设的宗旨: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
生态工程的实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实例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①问题
②对策
③实例
④工程价值
突出矛盾是人多地少,资源有限。
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农业生态工程能创造多种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可以更新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北京郊区的某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思考 · 讨论
分析某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青贮:是指在玉米等作物没有完全成熟时,将果穗和秸秆一起收获切碎,通过厌氧发酵成为牛羊的青饲料。
氨化:是指利用氨水或氮素化肥处理稻麦秸秆,使之软化适口,提高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
作物秸秆用来生产食用菌和饲料
收割玉米制作青贮
青贮压实
青贮用于饲喂奶牛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思考 · 讨论
分析某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种植业
谷物
秸秆
加工
青贮、氨化处理,食用菌培养基
饲料
养殖业
厩粪
沼气池
屠宰厂
鱼/螺池
副产品
沼液
沼渣
沼渣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讨论1. 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
农村 综合 发展 型生 态工 程 主要原理及对应的内容
有效选择畜、鱼等多种生物组成并合理布设——________原理
作物→粮食、秸秆→人、畜食用→粪便残渣→沼气池→农田→作物
________原理
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增加了就业和经济收入,解决了社会问题
________原理
自生
循环
整体
思考 · 讨论
分析某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齐全,包括生产(植物), 消费者(禽、畜、鱼), 分解者(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各组分搭配合理,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序整体。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减少了废物排放和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该案例的特点是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讨论2.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思考 · 讨论
分析某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讨论3.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特点?
讨论4.这一生态工程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实例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①湿地的生态功能
被誉为地球的“肾”,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其他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
②问题
由于人们对湿地进行排水和围垦,已经破坏了地球上80%的湿地资源,从而导致局部气候恶化,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迁飞鸟类绝迹等。此外,湿地的环境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③对策
a.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动植物物种引进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b.在湿地的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点源污染是指能够找到具体污染的来源,如下水道、工厂排污口等。
非点源污染是指不能准确确定污染发源地的污染,如农田施用农药、化肥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④案例:厦门筼筜湖生态恢复
20世纪70年代,污水直接排放到筼(yún) 筜(dāng)湖里,导致水质恶化,鱼虾几近绝迹,湖水散发着臭气。后经过清淤、引入海水、西水东调等一系列措施后,现在的筼筜湖,湖水清澈、鱼游虾戏、白鹭翩飞。
主要内容及对应的原理
废水等污染物的处理 ——________原理
根据原湿地中物种的分布情况引入动植物 ——_______原理
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的干扰、依靠其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_______原理
循环
协调
自生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实例3.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
①问题
②对策
a.造成山体、土壤和植被,及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
b.矿区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会阻碍植被的生长。
c.规模巨大的采矿业,不仅会对土地景观造成巨大的影响,还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其中,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首先要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然后,在人造表土上,植树种草。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③案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矿区建立了大中小型煤矿20余个,为此,共挤占耕地5500hm2 ,并造成了大量排土场、塌陷地和闲置地等类型的废弃地。在生态恢复改造工程中,采取了诸如围栏、排石整地、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建立了草地750 hm2,年产优质牧草4000t以上;还建立了 3处加工能力为8t的饲料工厂及一处饲养场,进行肉牛的养殖和粪肥的利用。
矿区废弃地
植树、种草
制造表土、压实
工程机械措施
投入
畜牧养殖
就业投入
肉蛋奶
社会、市场
牧草加工业
环境
施肥
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主要内容及对应的原理
人工进行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________原理
根据当地水分状况和土壤条件,一开始种植农作物,而是引入当地土著物种,植树种草——________原理
通过植树种草,建立饲料工厂和饲养场,进行肉牛养殖,综合开发治理为当地带来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________ 原理
肉牛粪肥的利用——________ 原理
自生
协调
整体
循环
实例3.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
二、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在肯定生态工程的作用,特别是看到它在恢复、重建受损生态环境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不要忘记大自然固有的强大的生态恢复力量,更不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1.不足
(1)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像“精确农业”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2)有些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
(3)生态系统的调控尚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的支持。
(4)缺乏理论指导。
二、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2.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
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不单纯是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
3.对生态工程治理应持有的态度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指导方针和行动指南。
中华民族传承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今天,古老的智慧融合了现代科学成就,生态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大有作为。
二、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生命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又充满哲理的问题。概括、总结从细胞到生态系统多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对你认识生命的本质会有帮助。这个活动,需要你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内容,甚至需要查找资料获取更多信息,并用准确的术语表达。
1.生命系统的结构。与一般的非生命系统相比,生命系统的复杂程度更高。生命系统尽管结构复杂,但都是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统一的、有序的整体。
生命系统的结构特征是 .
2.生命系统的功能。生命系统不断从外界环境获取物质或能量,形成新的组织结构,也不断排出物质、散失热能,等等。细胞能形成新细胞,个体能产生新个体。生命系统的功能特点是:
思维训练
总结概括,并运用术语表达
开放性、复杂性、有序性、动态性、整体性
能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维持自身的有序性,进行“自我更新”;
细胞和生命个体等生命系统还能进行“自我复制”
二、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生命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又充满哲理的问题。概括、总结从细胞到生态系统多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对你认识生命的本质会有帮助。这个活动,需要你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内容,甚至需要查找资料获取更多信息,并用准确的术语表达。
3.生命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命系统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又依存于非生物环境。
从生态的视角看,生命系统 。
4.生命系统的历史。分析生命系统的由来,追寻生命系统的历史,也是理解生命是什么的关键。从历史的角度看,生命系统

思维训练
总结概括,并运用术语表达
依存于环境,也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由最原始、最简单的生命进化而来,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
二、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一、概念检测
1.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
(2)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原理是一样的,各地均可按相同的模式建设。( )
(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 ( )
(4)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化建设时,需要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 ( )
2.2017年,我国农业部启动了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其中要求提高农作物秸杆的利用率。下列对农作物秸秆处理不当的是 ( )
A.过腹还田 B.青贮、氨化处理
C.田间焚烧,留灰做底肥 D.利用作物秸秆培养蚯蚓
×
×


C
二、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二、拓展应用
莱茵河是欧洲大陆的一条大河,流经多个国家,曾是流域内几千万人的饮用水水源,也是鲑鱼等洄游性鱼的洄游河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捕捞、河道的渠化、工业污水的排放、繁忙的内河航运等人类活动导致莱茵河的水质严重恶化,因河道裁弯取直,鱼类洄游受阻等问题日趋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列举莱茵河的治理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要解决过度捕捞、河道的渠化、工业污水的排放、繁忙的内河航运等人类活动带来的水质严重恶化等问题。要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严格控制流域内的污水排放并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拆除不合理的航道、灌溉和防洪工程;保护植被、加强绿化、恢复生态;保护洄游鱼类、保护鱼类产卵场、控制鱼类捕捞量;等等。
二、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前景广阔的沼气工程
沼气是人畜粪便等物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富含甲烷气体的燃料。
发展沼气的意义:
发展沼气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还为饲料、肥料开辟了新的来源,对节省林木和保护林草植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沼气工程发展的背景:
70%的农户缺少燃料、饲料、肥料。上述“三料”都依赖有限的作物秸秆、谷壳、麸皮等农副产品和薪柴林等生物质, 迫使农民不断强化对林灌草地的滥伐滥采,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
二、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沼气工程的原理:
沼气工程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由于它在物质、能量多级充分利用和转化方面独特的纽带作用,大大促进了农村以农牧结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已成为我国当今农村生态工程建设中最重要和最基础性的组分。
前景广阔的沼气工程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植株,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物种类多样性 B.生态环境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遗传(基因)多样性
2.城市生态工程是指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下列措施,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
A.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
B.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C.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
D.用法律手段禁止汽车上路,严禁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D
D
复习与提高
3.本章章首页所示的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被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位一体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在这里,山顶是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山坡上是层层梯田;半山腰上建有村寨;山脚下有江河。近些年来,哈尼梯田部分地区试行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将种稻、养鱼、养鸭相结合,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1)维持哈尼梯田这一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
A.层层的梯田 B.山顶的森林 C.半山腰的村寨 D.山脚下的江河
(2)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因是( )
A.当地日照充足 B.当地土壤条件好
C.物质分层分级利用 D.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B
C
复习与提高
二、非选择题
1. 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草案)》。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为什么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①野生动物可能携带能够感染人的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猎捕、宰杀、加工、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过程中,病原体会发生扩散、传播,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②每种生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其地位与作用,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可以有效阻止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猎捕,从而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人和动物都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善待野生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复习与提高
2.有的科学家说,人类总是如下图所示,依靠科技的进步,使自身更加适应环境。然而,人口也会随之明显增长,并使生态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如消耗更多的资源、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产生更多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你认为人口、科技进步和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不认同。世界近几百年来人口过快增长与科技进步有一定关系,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在许多人口增长控制得比较好、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资源和环境状况正在朝着好的方向转化,因此不能笼统地认同这种观点。
复习与提高
2.有的科学家说,人类总是如下图所示,依靠科技的进步,使自身更加适应环境。然而,人口也会随之明显增长,并使生态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如消耗更多的资源、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产生更多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你认为人口、科技进步和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人口、科技进步、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科技进步特别是农业科技进步可以使地球养活更多的人,但科技进步并不一定导致人口猛增,有些科技发达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下降的趋势;应用先进科技可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绿色能源和防治污染。因此,人类不仅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还要大力加强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教育。此外,各国还要加强有关的法制建设和国际合作,使全球人口增长得到合理的控制,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生态环境不再遭到破坏并且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总之,人类应当坚持走一条自然 、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复习与提高
3.下表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
分析这两类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丧失栖息地 32% 60%
生物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和偷猎;鸟类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