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巩固练习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与B作用,生成C和D,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常温下B为固体,C为气体,部分生成物可能省去。
则下列推断结果符合要求的是
A.A为稀HCl,B为CuO B.B为K2CO3,C为HCl
C.A为H2O2溶液,D为H2O D.A为Zn,B为稀H2SO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冬天水箱中加入乙二醇等化合物可以防止水结冰
C.氢氧化铁属于碱,因此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密度大能隔绝氧气且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酸”对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C.浓盐酸没有挥发性
D.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单质
5.图中广口瓶里分别装入下列各组中的气体,滴管分别滴入各组中的液体时,玻璃管下端所系的气球能够鼓起来的是
A.氢气、浓硫酸 B.氮气、苛性钠溶液
C.HCl、水 D.CO2、烧碱溶液
二、选择题
6.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某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打开止水夹,同时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选项 甲中固体 乙中溶液
A Mg AgNO3
B CaCO3 NaCl
C CaO Ca(OH)2
D KOH BaCl2
A.A B.B C.C D.D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A.碱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化合物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清洗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8.某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准确测定出某混合气体中(成分:CO、CO2、H2)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实验时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继续实验(已知Fe2O3+3H22Fe+3H2O)实验中供选用试剂:①NaOH溶液,②澄清石灰水,③浓硫酸,且装置中试剂均足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丁中依次盛装试剂①③②
B.实验时,应先用管式炉加热,再打开活塞K
C.装置戊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干扰实验
D.测定装置甲、装置丁反应前后质量差可求出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9.硫酸是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的酸,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B.稀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氢氧化钠溶液
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C.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可以在室内放盆水
D.凡是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1.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金属氧化 物的反应
B.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所以炉具清洁剂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
C.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所以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也是化学变化
12.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宏观事实。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夏天车轮容易燥胎——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氧气能被压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13.如图涉及的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和反应,甲、乙、丙三者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相连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甲是种黑色粉末,则丙可以是一种盐
B.若常温下甲是一种气体,则乙、丙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若乙为最常见的溶剂,则乙→丙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可能不变
D.若甲、乙、丙均为单质,则三种物质中至少有两种金属
14.下列图示是碱的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其中X表示的物质是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氧化物 C.金属氧化物 D.盐
15.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 现象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A B.B C.C D.D
三、综合应用题
16.(1)紫甘蓝指示剂制作方法:
实验室所用到的药品和仪器往往在家里可以找到替代品,请按要求填空。①取200g紫甘蓝撕碎(去脉茎),置于500mL水杯中加入200mL水,在家用榨汁机粉碎,在实验室中放在 (填仪器名称)中捣烂。②加入浓度为50%酒精浸泡,家庭可用 代替,③再用双层纱布过滤,静置,取上层清液即得紫色的紫甘蓝色素溶液。
(2)向包着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脱脂棉燃烧起来。已知:
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反应并产生O2,不能与N2反应。
实验:鼓入纯净、干燥的N2一段时间后再通入干燥 CO2,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验证Na2O2能与CO2反应,释放出热量
①通入纯净、干燥 N2的目的是 。碱石灰的作用是 。
②该反应还生成一种盐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则46g钠单质完全反应能产生 g盐A。
17.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航母”舰体材料为合金钢。合金钢是 (填序号)。
a.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2)“航母”升降机可由铝合金制造。用石墨作电极在高温条件下电解熔融氧化铝,在阴极和阳极区分别得到Al和O2,阳极区使用的石墨易消耗的原因是 。
(3)“航母”螺旋桨可由铜合金制造。铜合金比铜的熔点 (填“高”或“低”)。
(4)由生铁炼钢时,硅(Si)与氧化亚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铁,该反应属于 反应。
(5)碱式碳酸铝镁Mg6Al2(OH)12CO3 4H2O是一种新型塑料阻燃剂,其受热分解生成熔点较高的MgO和Al2O3,其阻燃原理是 。
a.分解吸热,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MgO、Al2O3覆盖在可燃物上隔绝氧气
c.分解吸热,可能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二)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利用
聚合碱式氯化铝铁(简称PAFC)【化学式:[FeaAlb(OH)xCly]n】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以高铁铝土矿、硫酸厂渣尘为配料M(主要成分:Al2O3、Fe2O3,杂质FeO、二氧化硅等)为原料制取PAFC的实验流程如下:
(6)将配料粉碎的目的是 。
(7)“酸溶”时生成AlCl3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渣X中含二氧化硅,可以推知二氧化硅具有的下列性质有 。
a.不与盐酸反应 b.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难溶于水
(8)“转化”时加入NaClO3溶液使酸性溶液中的FeCl2转化为FeCl3,同时生成NaCl,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9)“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判断产品PAFC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 滴入 溶液无现象。
(三)[FeaAlb(OH)xCly]n的组成确定
资料:[FeaAlb(OH)xCly]n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氧化铝、水和氯化氢。氢氧化铝可以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取少量PAFC固体样品,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表:装置B和C的质量变化
装置 B C
反应前/g 100.00 100.00
反应后/g 100.18 102.92
(10)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 ,再加入样品。
(11)反应前后均需要通入N2,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 。
(12)控制温度对A中固体加热至反应完全
①测得B、C装置质量变化如上表所示。② 取出A中固体,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红棕色固体0.80g。
结论:
①[FeaAlb(OH)xCly]n中,a︰b︰x︰y= 。
②完全反应后A中生成氧化铝的质量为 。
18.比较、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学习了酸、碱知识后进行了总结: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 (填微粒的符号)。
(2)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色。
(3)小宇同学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都能生成盐,于是他构建了生成氯化钠的知识网络如图所示,
Ⅰ、转化①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Ⅱ、物质 A 是常见的碱,写出 A 的化学式: 。
Ⅲ、反应④发生的现象为 。
(4)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 pH 变化的示意图。
①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 V2mL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
参考答案:
1.BC
2.AB
3.BD
4.AC
5.CD
6.A
7.C
8.A
9.B
10.B
11.A
12.B
13.D
14.B
15.C
16. 研钵 高浓度白酒 排出空气或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的气体 防止空气或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的气体进入 2Na2O2+2CO2==2Na2CO3+O2 106
17.(1)b
(2)高温条件下,石墨与氧气反应
(3)低
(4)置换
(5)bc
(6)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7) ac/ca
(8)
(9) 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 滴加AgNO3溶液
(10)检查装置气密性
(11)将生成的H2O、氯化氢气体全部排入B、C装置被完全吸收
(12) 2.55g
18.(1)H+
(2)蓝
(3) 置换 NaOH 有气泡产生
(4) 稀盐酸 NaCl、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