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海水“制碱”同步练习(含答案)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海水“制碱”同步练习(含答案)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8 11:2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海水“制碱”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A、B、D、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A、B属于同类别的物质;C物质在固态时俗称干冰;A、E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F是一种盐,水溶液呈碱性,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经略去,其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与C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B一定是NaOH
C.E→C可以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D.D一定属于酸
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木炭粉(氧化铜)﹣﹣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氯化钠溶液(氯化钙)﹣﹣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过滤
C.锌粉(铁粉)﹣﹣加入足量氯化锌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氢气(氯化氢)﹣﹣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3.室温时,往盛有16.8g碳酸钠和氯化钠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2.4 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CO2为4.4g B.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为9.2g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 D.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4.下表列出的除杂、鉴别所选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CuC12、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 不另加试剂
B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水
C 除去NaOH溶液少量Na2CO3 加入稀盐酸
D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证明NaOH在空气中未变质 取样加入几滴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B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过滤
C 证明Ca(OH)2在空气中部分变质 取样加足量水溶解,滴加酚酞,有沉淀,溶液变红
D 除去MnO2中的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
6.在C→CO2→CaCO3→CaO→的转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CO2转化过程中只能通过C与O2的反应
B.CaO→的过程吸收热量
C.在此转化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D.如要实现由CaCO3→CO2只能通过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7.下列实验方案或使用的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某固体为碳酸钠——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少量炭粉——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粉末
C.分离氯化钡和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干燥、蒸发结晶
D.鉴别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铜四种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即可鉴别
8.下列物质的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A.NaOH:苛性钠 B.Na2CO3:烧碱
C.CaCO3:熟石灰 D.NaHCO3:苏打
9.明确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之一。某溶液含有Fe3+、Mg2+、Na+、Ba2+、Cl-、OH-、等离子中的若干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最多能有4种离子
B.若溶液pH>7,则阳离子只能有Na+
C.若溶液有颜色,则一定没有OH-
D.若溶液中同时含有OH-和则一定没有Cl-
10.下列四个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水除去CO和CO2混合气体中的CO2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
D.用加热产生的气体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
11.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一组是( )
A.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可通过加入酚酞溶液,鉴别其是否变质
B.MgCl2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C.Na2CO3溶液、Ca(OH)2溶液、盐酸、BaCl2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D.CuO粉末、炭粉、铁粉,三种黑色粉末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B 除去CaO中少量的CaCO3 高温煅烧
C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炭层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A.A B.B C.C D.D
13.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
B.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煅烧制得贝壳灰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草木灰溶液与贝壳灰溶液能发生反应:
D.贝壳灰溶于水能发生的是放热反应
14.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氢氧化钡溶液 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的氢氧化钠溶液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钠溶液 向pH=12的氢氧化钠 溶液中加水稀释
A.A B.B C.C D.D
15.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能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H4Cl、KCl、Ca(OH)2
B.CuCl2、HCl、MgSO4
C.H2SO4、NaCl、KNO3
D.AgNO3、HCl、HNO3
三、综合应用题
16.二氧化碳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二氧化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开始前,应从 (填“a”或“b”)处装入石灰石;添加稀盐酸时,活塞k一般处于打开状态的原因是 。
(2)用NaOH溶液“捕捉”CO2过程如下
I、“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的优点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II、“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采用的方法是 。
III、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低,你的实验设计方案是 。
17.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时间 质量/g
水 饱和石灰水 稀盐酸 浓硫酸 氯化钠浓溶液 氯化钙浓溶液
1天 8.16 8.37 8.64 11.18 9.38 10.25
2天 5.76 5.94 6.69 12.55 8.47 10.33
(1)新配置的石灰水才有消毒能力,而久置的没有,用方程式解释原因: ,该反应中减少的微粒是 (化学符号)。
(2)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表中的 (化学式,下同),表中另一种可做干燥剂的物质不能干燥的气体是 。
(3)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该溶液是 (“饱和”、“不饱和”)溶液。(该温度NaCl溶解度为36.1g)
(4)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能变质,小组对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猜想: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 (化学式)
小组同学对上述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① 取适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猜想三成立。化学方程式:
② 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 溶液
丙同学称变质后的溶液质量为21.1g,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克。
18.碳酸钠碱性的探究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请你参与。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填实验编号)。
(2)要得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碳酸钠溶液的pH变化关系是 。
(4)欲使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烧碱,可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某物质,并充分搅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5)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制取高纯度碳酸钙粉末,烧杯中现有100g碳酸钠溶液,将150g氯化钙溶液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四次测量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累计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g
一 40 134
二 80 168
三 120 202
四 150 232
①第四次测量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②计算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D
2.AD
3.AD
4.CD
5.CD
6.C
7.A
8.A
9.C
10.B
11.B
12.A
13.C
14.C
15.C
16.(1)
b 平衡压强,使稀盐酸顺利滴下(合理给分)
(2)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合理给分)
过滤 分别取一集气瓶捕捉前后的气体,然后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的程度(注意控制变量,合理给分)
17.(1) Ca2+、OH-
(2) CaCl2 NH3
(3)不饱和
(4) NaOH、Na2CO3 氯化钙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酚酞 溶液变红 1.1
18. c3 a1b1c1 在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条件下,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越大 NaCl、CaCl2 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