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归纳+学科素养提升):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学艺术(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归纳+学科素养提升):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学艺术(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5 21:15:15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学科素养提升
史学家热捧的新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
1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观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1.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从范围上,人类文明史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3.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典题印证]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文明史观。解答本题时要抓住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经济危机的爆发不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经济危机的爆发促使各国采取措施发展科技,以便克服经济危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培养策略] 
1.“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进行考查。
2.文明史观下的文明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政治文明,也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同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文明特征,决定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点。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3.全部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史。这是一种境界和高度,也是一种历史观。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总纲;实事求是、注重实践是基本原则;强调生产力是评价的根本准则;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条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
4.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没有优劣高低之别,都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
[跟踪训练] 
1.美国作家查尔斯·穆雷曾经进行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历史上最知名的229位发明家中,瓦特与爱迪生并列第一。瓦特与爱迪生对社会的共同贡献是(  )
A.开启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新时代
B.开启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使交通运输业发生革命性改变
D.促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解析】 本题考查的史观是文明史观,即瓦特和爱迪生两位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爱迪生的发明成为“电气时代”的重要标志,故本题答案为A项。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爱迪生的发明与交通运输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D项与两人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A
2 现代化史观
1.基本概念:通常情况下,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主要线索
(1)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2)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
(3)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4)社会生活现代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5)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其他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
3.近(现)代化模式的类型
近(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主要原因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
(2)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
(3)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典题印证]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材料认为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
(  )
A.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D.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流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化史观。解答时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即从材料“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可知,科技成果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故选择A项。
【答案】 A
[培养策略] 
1.准确理解近(现)代化
(1)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2)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只要在工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
(3)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5)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产物。
2.如何运用近(现)代史观分析理解历史问题
(1)是运用近代史观从宏观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主要按照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纵向发展历程认识历史发展进程。
(2)是从微观角度运用其基本观点分析重大历史事件。以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例,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认识通商口岸、洋务运动、总理衙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事件。可从是否有利于中国的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科学化、教育普及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时应突出相应事件的主要方面,不必面面俱到。
[跟踪训练] 
2.从人类社会生产发展角度看,下图产生的作用是(  )
瓦特的蒸汽机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近代化
C.经济垄断化 D.经济信息化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化史观,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经济活动由传统农业经济过渡到近代工业经济,故答案选B三项。A项是全球史观;C、D两项是经济活动的产物。
【答案】 B
3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世界整体发展的深入阶段。
2.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并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典题印证] 
下列图片中的发明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势是(  )
   马车   无线电发报机 “东方红一号”
       波音飞机  苹果手机
A.在时间、范围、信息量、方式方面不断改善
B.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
C.在经济全球化方面的物质条件日渐增多
D.在交通和通讯手段方面呈现工业化趋势
【解析】 从史观方面看,主要考查了全球史观,即科技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材料图片体现了人类交通、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这些发展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故选A项。
【答案】 A
[培养策略] 
1.高考对新史观的考查多是隐性考查,对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现象,从新史观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其新的理解、认识,强化学生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高考命题多是运用图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考生多元化视角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题型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
3涉及全球史观的题型要注意中外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联系,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置于世界大背景下思考。
4.理解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的内涵,运用多种史观解读历史主干知识,掌握历史的研究方法。
[跟踪训练] 
3.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解析】 本题可以运用整体史观进行解答,抓住音乐电视传入拉丁美洲后人民态度的变化。题干要求选择“不能得出的结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音乐电视传入拉丁美洲后人们的态度变化,即从“外国文化入侵”到“文化共享的程度……增加”,故C项在材料中能够得出。音乐电视的发展本身就是科技进步的体现,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B项明显符合题干材料。D项在材料中也能够体现。A项中的“相互促进”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选A项。
【答案】 A
4 社会史观
1.主要含义:是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日常生活变迁的历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史观主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的变化;广义的社会史观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2.核心问题: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史观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史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它认为历史应该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社会习俗的历史”,强调历史研究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其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
3.具体运用
(1)理解社会史观的范畴,明确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如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
(2)梳理中外历史上有关社会问题:严重自然灾害时期的社会(即人与自然环境关系)问题;动乱或战乱时期的社会问题,涉及人口迁移、社会动荡、政治动乱等;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城市化历程、人口暴增、环境污染问题等;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及习俗的变化,如与之相关的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人口流动史等。
(3)分析历史上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影响。如统治者稳定社会的改革措施: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新经济政策、中国6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等。
(4)重视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的内在联系。研究历史上的社会问题,要突出如何借鉴或吸取历史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典题印证]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栏目、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梦想剧场》等栏目推出了许多像梁博、阿宝、李玉刚、刘大成等平民明星,因此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些栏目体现了电视的功能是
(  )
A.资讯传播   B.大众娱乐
C.政治论坛 D.艺术欣赏
【解析】 本题在史观考查方面主要考查了社会史观,即电影艺术的发展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本题用人们比较熟悉的“星光大道”“梦想剧场”等电视栏目设置现实生活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电视功能的辨析判断能力。根据大家所了解的“星光大道”“梦想剧场”的栏目内容,可以反映出电视具有大众娱乐的功能。
【答案】 B
[培养策略] 
1.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对中外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引发的社会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的考查,特别突出的是对下层社会诸多社会问题的考查,如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史、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2.命题方式上多以原始材料、个人所见所闻的记载等为载体,考查对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动引发的社会问题的理解认识,说明史学界研究的对象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的转变。
3.归纳古今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诸多历史事件或现象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日常生活的影响,分析人类文明进程中涉及人类的衣食住行、社会习俗、人与人之间关系等领域的变化,如古今中外服装的演变史、婚姻演变史、人口繁衍迁移史等。
4.注意正确运用新史学观点、史学研究方法,特别注意从社会发展角度理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跟踪训练] 
4.(2015·广东六校高三联考)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解析】 本题可以从社会史观方面进行思考,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对人类自身解放方面的作用。摧毁了天主教精神枷锁的是宗教改革,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的是启蒙运动,故B、C两项不正确。英国代议制建立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故D项不正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使人的思想获得解放,故A项正确。
【答案】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