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化学与材料研制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你认为可行的是
A.氢氧化钠浓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酸溶液
B.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时,先用蒸馏水冲洗玻璃棒以防污染试剂
C.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涤纶和羊毛纤维
D.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
2.鉴别是利用物质性质的不同对物质进行区分的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氧化铜和氧化铁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无色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适量稀盐酸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D.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制品和合成纤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面沾有食盐水的钢铁制品露置在空气中更易生锈
B.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可配制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波尔多液
C.为了产生更多的氢气和氧气,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稀硫酸
D.玻璃钢、钢筋混凝土、塑料都属于复合材料
4.总结、归纳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健康
①用醋酸除铁锈痕迹 ②用汽油清洗机器上的油污 ③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①人体缺铁会导致骨质疏松 ②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③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资源
①烹调时用工业用盐代替食盐 ②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牛奶解毒,并及时就医 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①有计划合理地开采各种矿产资源 ②氢能是未来理想的能源之一 ③海洋中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
A.A B.B C.C D.D
5.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单质
B.焚烧废弃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高楼起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D.“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指的是CO2
二、选择题
6.下列的生活物品或实验仪器中,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B C D
塑料包装袋 纯棉帽子 铁架台 集气瓶
A.A B.B C.C D.D
7.正确分类有利于化学学习,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HNO3、H2PO4、C2H4O2(醋酸)都是酸
B.钙、铜、锰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
C.玻璃、玻璃钢、氮化硼陶瓷都是无机材料
D.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都是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机营养物质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碳酸钙用作发酵粉
C.聚乙烯制成装食品的塑料袋 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9.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羊绒衫﹣天然纤维 B.汽车轮胎﹣塑料
C.食品袋﹣塑料 D.不锈钢餐具﹣铁合金
1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铝和铁 加稀盐酸,观察 用磁铁吸引
B 碳铵和硫酸钾 闻气味 加足量水,看是否溶解
C 稀硫酸和稀盐酸 打开瓶塞观察 滴到小木条上观察现象
D 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加热,看是否熔化 点燃,闻气味
A.A B.B C.C D.D
11.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
B.水、二氧化锰、干冰都属于氧化物
C.CH4、C2H5OH、CH3COOH 都属于有机物
D.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12.人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无不与无数的化合物,制剂和材料相关,下列物品采用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用玻璃钢制成的船体 B.用毛线制成的羊毛衫
C.用钛合金材料制成的飞机 D.聚乙烯塑料大棚
13.成都市正在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垃圾收集点通常放置“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两种垃圾桶。以下生活垃圾应放在其他垃圾桶内的是( )
A.废报纸 B.塑料瓶 C.果皮 D.易拉罐
14.下列物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红木家具 B.塑料饭盒 C.羊毛披肩 D.黄铜制品
15.山西省颁布了《山西省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并于2022年7月1日起实施,此次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A.节省制造塑料的原料 B.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禁止塑料制品的使用 D.推广使用非塑料物品
三、综合应用题
16.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讯工具,一款智能机通常含有Li、Mg、Si、Fe、Al、Au(金)、Ti(钛)、As(砷)等四十多种的化学元素。
(1)图1某品牌手机拆解图片,图1中标示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推测不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透光性好 ②常温下不易于氧气反应 ③易溶于水
(3)金属钛(Ti)的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是航海、医疗等不可或缺的材料,金属钛(Ti)因具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一直以来钛的制取备受关注。
①TiCl4在高温下与过量的Mg反应可制取金属钛,同时生成氯化镁,除去所得金属钛中少量的金属镁可用的试剂是 。
②近年来,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TiO3来制取金属钛获得成功,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工业利用该方法制备金属Ti的缺点是 。
(4)某化学老师以自己的华为手机平魔解索图象来构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关系(图2),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是红棕色固体,D、E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请回答:
①写出A的物质类别 (填“酸”或“碱”或“盐”),E的一种用途是 。
②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金属的性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金属。
(1)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 性。
(2)“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①“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 气体排放(填化学式);
②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 ;
③扫描二维码可以租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 PVC 不干胶贴纸。PVC材料是属于 。(填字母)
A.复合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天然材料
(3)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有银 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Zn、X、Cu、Ag
C.滤液C中一定含有硝酸铜 D.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X
(4)已知:铝在常温下能与O2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Al2O3能溶于NaOH溶液。某课外小组对“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进行如下探究。
①测得CuCl2溶液的pH<7;
②将铝片放入CuCl2溶液中,没有观察到现象;
③取出铝片用NaOH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再取出铝片洗净后放入CuCl2溶液中,观察到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请回答下列问题:
a.步骤①观察到CuCl2溶液呈 色,该溶液显 性。(选填“酸”、“碱”或“中”)
b.步骤②中没有现象的原因是 。
c.步骤③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
d.小组对步骤③产生的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有价值的是 。
A.甲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B.乙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C.丙同学认为这与本实验无关,无需研究
(5)镁铝合金是汽车制造中的重要材料之一。为测定某镁铝合金(只含镁、铝两种元素)的组成成分,某学习小组取1.8g合金粉末加入过量的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
A.0.1克 B.0.18克 C.0.2克 D.0.35克
(6)若要配制20 g上述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和水的质量比为 。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为最简整数比)
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2023年,太原市老旧小区改造再提速,越来越多的“老破旧”正在旧貌换新颜。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21~24题的相关问题。
(1)路面硬化:用沥青重新铺设路面,提升小区居住舒适度。沥青可通过石油加热炼制得到,沥青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写1种);请你再写出一种由石油炼制的产品 。
(2)管网更新:将锈迹斑斑的铸铁管改为了双璧波纹管、PE管。铸铁管锈迹斑斑的原因是 ,可用 除去其表面锈迹。双壁波纹管、PE管具有的特性是 。
(3)燃气入户:天然气入户,让居民告别“扛罐上楼”。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长输管道压气站的工作流程,主要是把上游来气进行计量,过滤,加压,外输。从微观角度看,加压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4)外墙保温:把楼房外墙保温层厚度增加一倍,这样做的目的是 。聚氨酯泡沫可用于外墙保温,其属于 材料。
参考答案:
1.AC
2.ACD
3.AB
4.AD
5.CD
6.A
7.A
8.B
9.B
10.A
11.D
12.D
13.C
14.B
15.B
16. 塑料主板器材 ③ 稀盐酸(合理即可) 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酸 灭火
17. 导电 CO2 分子间有间隔,受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 B BC 蓝 酸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阻止内层的铝与CuCl2溶液反应 有红色固体生成 2Al+3CuCl2=2AlCl3+3Cu A B. 1︰4
18.(1) 碳元素、氢元素(答案合理即可) 汽油、或煤油、或柴油等(答案合理即可)
(2) 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答案合理即可) 稀盐酸,或稀硫酸(答案合理即可) 耐腐蚀、或化学性质稳定、或绝缘性好等(答案合理即可)
(3) 分子间的间隔
(4) 节约能源、降低噪音等(答案合理即可) 有机合成(或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