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归纳+学科素养提升):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内政和外交(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归纳+学科素养提升):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内政和外交(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5 21:18:34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学科素养提升
(教师用书独具)
选择题的解答技巧——排干扰选项
1 表述不符合史实
在备选项设置中,命题者往往有意利用 “偷梁换柱”的方式增加选择的迷惑度,即设置的某选项,围绕题干所述史实有意在其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上换个不恰当的说法,凡此类情况,在正向型的选择题中首先应当排除。
[典题印证] 
1.(2013·安徽高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A项错误。尼克松的演说表明美国正寻求缓和中美关系的办法,故排除B项。材料表明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而不是成为战略同盟,故排除D项。
【答案】 C
[培养策略] 
 据题干信息弄清所考查知识点是什么→理解备选项所述的角度→将备选项所述与所学该知识点的再现相印证。
[跟踪训练] 
1.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解析】 参政的积极性能否提高在于民主建设程度,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途径有多种方式,比如信件、交谈等;科技发展推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客观上促进民主进程,但不能说是直接推动作用。故A、B、C三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所以选D项。
【答案】 D
2 与题意毫不相干
在备选项设置中,命题者往往有意利用“借题发挥”“鱼目混珠” 的方式增加选择的迷惑度,即某项所述与题干所述史实看似合理的推论,其实是脱离题干材料、情境信息的主观臆断,凡此类情况,在正向型的选择题中首先应当排除。
[典题印证] 
2.(2014·佛山高三质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  )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
【解析】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A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C项属于文艺方面的方针,D项是关于国家统一的方针,与题干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毫不相干,故排除C、D两项。
【答案】 A
[培养策略] 
 据题干信息弄清所考查知识点是什么→透过现象和表层把握题干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紧扣题旨辨识选项所述是否是由题旨而能得出的合理推论。
[跟踪训练] 
2.山东某地进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手机信息中的是(  )
A.共同团结奋斗
B.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平等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解析】 题干是关于“民族团结”问题,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与题干毫不相干,故选D项。
【答案】 D
3 未完整反映题意
在备选项设置中,命题者往往从“局部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的角度命题,考查学生全面准确认识问题的能力。即单独看选项本身,表述是正确的,也符合题干信息之一,但题干信息和要求不是唯一的,要求所选项必须符合完整的信息和要求。凡选了某项就会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当力避。
[典题印证] 
3.(2014·福建高考)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片信息。从图片看1975年、1976年、1977年呈下降趋势,故B项错误;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而1977年比1976年低,故C项错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不可能消除中美贸易的波动,排除D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74年由于“水门事件”,尼克松宣布辞职,加之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性,1974年到1978年,中美贸易受到影响,故A项正确。
【答案】 A
[培养策略] 
 参考题干命题素材中的标点、关键词等全面准确地获取题干信息有几个→结合所学并据选项信息点思考其是反映了题干信息中的一点还是全部信息点→排除仅反映了题干信息中的一点的项,优选备选项中能反映全部信息点的那一项。
[跟踪训练] 
3.201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十五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十五周年纪念日。十五年来,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主进步的新澳门雄辩地向世人证明“一国两制”是做得到、行得通的科学构想,基本法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法律保障。下列最能表明材料主旨的是 (  )
A.澳门基本法规定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和政策
B.澳门基本法授予澳门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
C.澳门基本法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D.澳门的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和澳门基本法
【解析】 本题是对祖国统一的考查,考查考纲中“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这一考点。材料中澳门的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澳门基本法的成功实施,D项最能表明材料的主旨;A、B、C三项虽然都正确,但都比较片面,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澳门繁荣的真正原因。
【答案】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