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中考一轮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件 (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 中考一轮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件 (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8 15:0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课外文言文阅读
(人格修养类、读书学习类)
2024中考备考重难专题课件
河北 语文
一、课件设计初衷
基于老师在总复习过程中对重难题型课件需求,聚焦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型设计课件,落地名师解题法,讲解万唯中考原创题,助力老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课件亮点
1.设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针对每一篇文言文阅读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以“问题”驱动学生用教材已学知识解决课外文言文问题。
2.动态呈现讲解分析全过程。
引入名校老师解题思路,辅助老师课堂讲解文言文阅读。【原文讲解】重难词语、关键句子批注解释,加动画逐一出现,【试题讲解】加动画分步呈现解题思路。
3.设置活动性栏目,帮助理解题目。
以问题形式设置活动性栏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原文解读】深入解读文章,让学生感悟文言之美,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言实词【语境推断法】【直接迁移法】【课内迁移/回顾】【成语/诗词助记】,调动学生用已学知识理解课外实词。【方法总结】结合具体知识点整合方法技巧。
三、课件使用场景
适用于中考专题复习
课件说明
2022年版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地方志,就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记述。一个地方、地区的记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地方志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亦可称为地方的百科全书。
原文呈现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你圈画了哪些实词呢?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甲】高宗浙,字叔胥,山阴人,读书好礼,积而能散。尝捐山七十亩为义阡①,给槥②以葬贫者。里有簪缨③之裔盗其牛,或以其人告,辄讳而隐之,不忍污其世。岁大饥,籴④旁郡米七百斛⑤归给乡人,全活甚众。明年饥,又出私廪助公贷,后二年又饥,亦如之时。
(选自《绍兴府志》,有删减)
【注释】①义阡:这里指公共的坟墓。②槥(huì):粗陋的小棺材。③簪缨:这里指大户人家。④籴(dí):买进粮食。⑤斛:量器名。容十斗。
【乙】马禄,字天祥,居城北,谨悫⑥孝友。家贫,父病常负薪易直⑦求医药,终夜侍卧侧,不即私寝者数月。父病革⑧,怜其幼且孝,嘱厚之田,不受。长力商,常旅常州,友人以四百金寄禄,所同旅者盗金亡去,禄秘不言,罄己赀⑨偿之。已而盗败,得所寄金,友人始知初偿金禄代之也,乃访至禄所,邀禄里人置酒宴会以前金为寿,禄竟不受。人义之。
(选自《祁门县志》,有删减)
【注释】⑥悫(què):恭谨,诚实。⑦直:报酬,工钱。⑧革(jí):急,重。⑨赀:同“资”。钱财。
实词 课内句子 意思
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曾经
或 或以为死《陈涉世家》 有人
辄 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就
易 以大易小《唐雎不辱使命》 交换
终 终日在天中行止《杞人忧天》 整
受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接受
亡 今亡亦死《陈涉世家》 逃跑
原文讲解
【甲】高宗浙,字叔胥,山阴人,读书好礼,积而能散。尝捐山七十亩为义阡①,给槥②以葬贫者。里有簪缨③之裔盗其牛,或以其人告,辄讳而隐之,不忍污其世。
分。
粗陋的小棺材。
避讳。
蓄积。
就。
公共的坟墓。
大户人家。
曾经。
乡里。
有人。
后代。
代词,指偷牛的人。
隐瞒。
玷污。
名声。
面对东西被偷,高宗浙为什么选择“隐”?
为了保全大户人家的名声。
岁大饥,籴④旁郡米七百斛⑤归给乡人,全活甚众。明年饥,又出私廪助公贷,后二年又饥,亦如之时。
买进粮食。
放贷。
第二年。
粮仓。
两年后。
量器名。容十斗。
【参考译文】【甲】高宗浙,字叔胥,山阴人,喜欢读书崇尚礼节,蓄积的钱物等能分给他人。曾经捐献出七十亩田地作为公共的坟墓,给粗陋的小棺材用来埋葬贫穷的人。乡里有大户人家的后代偷走了他的牛,有人把(偷牛的)这个人告诉了他,他就避讳并加以隐瞒,不忍心玷污大户人家的名声。正统庚申年出现了大饥荒,(他)便从别的郡买进七百斛粮食返回分给乡里人,让很多人活了下来。第二年出现饥荒,又拿出(他)私人的粮仓帮助公家放贷,两年后又闹饥荒,(他)也像当时(那样做)。
原文解读
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事件 体现出的人物品质
高宗浙 捐献田地作为公墓、处理穷人后事
宽厚仁义
饥荒时救助乡里人、拿出私人粮仓帮公家放贷
乐善好施
隐瞒大户后代偷牛的事
乐善好施
【乙】马禄,字天祥,居城北,谨悫⑥孝友。家贫,父病常负薪易直⑦求医药,终夜侍卧侧,不即私寝者数月。父病革⑧,怜其幼且孝,嘱厚之田,不受。长力商,常旅常州,友人以四百金寄禄,所同旅者盗金亡去,禄秘不言,罄己赀⑨偿之。
恭谨。
恭谨,诚实。
私自。
原文讲解
交换。
整。
报酬,工钱。
急,重。
怜悯。
嘱咐。
接受。
尽力。
经常。
逃跑。
保密。
尽,用尽。
同“资”。钱财。
面对东西被偷,马禄的做法是什么?
马禄保密没有告诉朋友,用尽自己的钱财来偿还朋友。
已而盗败,得所寄金,友人始知初偿金禄代之也,乃访至禄所,邀禄里人置酒宴会以前金为寿,禄竟不受。人义之。
被抓。
代替。
认为……仁义。
最后。
【参考译文】【乙】马禄,字天祥,居住在县城北边,为人恭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家里贫穷,父亲生病后常背柴交换工钱以此求得医药,(他)整夜侍奉在床边,不曾私自睡觉好几个月。父亲病重,怜悯他年幼并且孝顺,嘱咐给他丰厚的土地,他没有接受。长大以后尽力从事经商,经常旅居常州,朋友给他寄去四百两金子,和他一同去常州的人偷了金子逃跑离开,马禄保密没有告诉朋友,用尽自己的钱财来偿还朋友。不久盗贼被抓,得到了朋友寄来的金子,朋友才知道当初偿还的金子是马禄用自己的代替的,于是就到马禄家去拜访,邀请马禄的同乡置办酒宴,用前面(偿还)的金子给他祝寿,马禄最后没有接受。别人都认为他仁义。
原文解读
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事件 体现出的人物品质
马禄 孝顺
同行的人偷了朋友的金子逃走,他没有告诉朋友,用自己的金子偿还
背柴换取工钱给父亲求药 整夜侍奉在父亲床边
宽厚仁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或以其人告 或:______
试题讲解
考点:实词解释
·
有人
直接迁移法:首先,请大家回忆课内学过的“或”的义项。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或许;也许
或以为死《陈涉世家》 有人
代入句中,其中最符合本句的义项是“有人”。

【课内迁移】
或王命急宣《三峡》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
或许,也许
有人
有时
连一连:“或”在下列课内句子中的正确含义。
(2)辄讳而隐之 辄:______
·

【成语助记】
浅尝辄止 _________


想一想,你在课内哪些篇目中学过“辄”字,它们的意思是什么?
【课内迁移】
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3)父病常负薪易直求药 易:_________
·
交换
语境推断法。解释词语含义时,紧扣上下文意思分析。
“父病常负薪易直求药”意思是父亲生病后常背柴交换工钱以此求得医药。
故易,意为交换。
【课内迁移】
寒暑易节《愚公移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更替
交换
想一想,你在课内哪些篇目中学过“易”字,它们的意思是什么?
(4)禄竟不受 竟:______
·
最后
直接迁移法:首先,请大家回忆课内学过的“竟”的义项。
竟不可得《马说》 终了,最后
代入句中,“马禄最后没有接受”,句意通顺。

请同学们回顾上面所讲的词语意义翻译下面句子。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后二年又饥,亦如之时。
考点:句子翻译
两年后又闹饥荒,(他)也像当时(那样做)。
(2)友人以四百金寄禄,所同旅者盗金亡去。
朋友给他寄去四百两金子,和他一同去常州的人偷了金子逃跑了。
3.同是东西被偷,你更赞成高宗浙的做法还是马禄的做法?为什么?(3分)
第一步:审题目,明确作答角度是评价两篇选文主人公在东西被偷后的做法。
考点: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二步:由原文得出两人的做法:高宗浙“辄讳而隐之”;马禄“禄秘不言”,对这两种做法做出分析。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作答语言。
【解题思路】
【答案】我更赞成马禄的做法,因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借朋友的东西都要归还,而高宗浙的隐瞒会助长偷窃的风气。(观点1分,原因2分,共3分。)
第一步:审题目,明确题干要求从选文中分析人物品质。
考点: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二步:甲文中,高宗浙“里有簪缨之裔盗其牛,或以其人告,辄讳而隐之,不忍污其世。”乙文中,马禄“友人以四百金寄禄,所同旅者盗金亡去,禄秘不言,罄己赀偿之”,可知二人都具有宽厚仁义的品质。甲文中,高宗浙“尝捐山七十亩为义阡,给槥以葬贫者”“籴旁郡米七百斛归给乡人,全活甚众。明年饥,又出私廪助公贷,后二年又饥,亦如之时”。可知高宗浙具有乐善好施的品质。乙文中马禄“父病常负薪易直求医药,终夜侍卧侧,不即私寝者数月”可知马禄孝顺,他们二人这些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答题语言。
4.甲乙两文中,高宗浙和马禄二人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
【解题思路】
【答案】宽厚仁义、乐善好施、孝顺等。(3分)
【概括人物品质的常用描述】
不同的人物身份形象各有不同,同一个人可以有多种身份,既可以是儿子,也可以是臣子或者其他身份,因此总结人物形象时不要局限于某一个身份。
1.正面人物
①君: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爱护士兵、关心民生疾苦、善于反思;严明律法、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②仕:一般多指文官。乐善好施、心怀百姓、学识渊博、忠君爱国、为人正直、勇于担当、为官清廉、待人宽厚、精于吏治、忧国忧民。
③将: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忠心报国、军纪严明、遵纪守法、决断果敢、有谋略、有洞察力、善于提建议;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④师:声名远播、德高望重、闻名遐迩、教导有方、水平很高。
⑤生:尊重老师、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颖、饱读诗书、博采众长、谦恭有礼。
⑥友:重义守信、相互扶持、相互尊重、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
⑦父母:聪明智慧、教子有方、识大体、讲原则、重视对后代的教育。
⑧子:尽职尽责地孝敬(侍奉、孝顺)自己的长辈、兄弟和睦、用心使老人快乐、有家庭的担当深明大义。
⑨布衣:勤学、孝顺、能吃苦、淡泊名利、鄙弃功名。
2.反面人物
①小国国君: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得民心、残暴。
②地方小官:排挤他人、见利忘义、无知。
③朝廷官员:靠行贿博得美名、污蔑他人、向比自己职位高的人谄媚。
④某地富豪:攀附权贵。
⑤平民百姓:吝啬、争强好胜。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你圈画了哪些实词呢?
原文呈现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甲】林西仲少嗜学,每探索精思,竟日不食。暑月家僮具汤请浴,和衣入盆,衣尽湿始觉。里人皆呼为书痴。
(节选自《今世说》)
【乙】陆澄博览,无所不知,王俭自谓过之。及与语,澄谈及所遗编数百条,皆俭所未睹,乃叹服曰:“陆公,书厨①也。”
(节选自《夜航船》)
【注释】①厨:柜子,后作“橱”。
【丙】袁子才自谓幼时记性不佳,故看书必加摘录,分门别类,以补健忘。阅时既久,积成卷帙②,自备作诗文时之獭祭③。晚年于幼时事,辄能津津道之,盖凡有闻见,无不笔之于册,披书握管④,寒暑无间也。
(节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②卷帙:这里指书籍。③獭祭(tǎjì):比喻堆积成文,罗列典故。这里指书籍。④披书握管:翻阅书籍时就握着笔。
实词 课内句子 意思
嗜 余幼时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 爱好
日 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一天,天
汤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热水
始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才
及 及下船《湖心亭看雪》 等到
盖 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大概
原文讲解
【甲】林西仲少嗜学,每探索精思,竟日不食。暑月家僮具汤请浴,和衣入盆,衣尽湿始觉。里人皆呼为书痴。
爱好。
才。
不脱衣服。
一天。
准备。
乡里人。
竟然。
全,都。
热水。
每次。
【参考译文】【甲】林西仲年幼时爱好学习,每次探索专一思考时,竟然一天不吃(饭)。夏月家里的仆役准备热水让林西仲洗澡,(林仲西)不脱衣服进入盆中,衣服全都湿了才觉察。乡里人都称他是书痴。
原文解读
林西仲“嗜学”在文中有哪些体现?
“每探索精思,竟日不食”深入探索,专心思考,一天不吃饭。
“和衣入盆,衣尽湿始觉”不脱衣服进入盆中,衣服全都湿了才察觉。
原文讲解
【乙】陆澄博览,无所不知,王俭自谓过之。及与语,澄谈及所遗编数百条,皆俭所未睹,乃叹服曰:“陆公,书厨①也。”
超过。
才。
涉及。
柜子,后作“橱”。
遗漏。
等到。
陆澄谈到涉及王俭所遗漏编写的几百条
【参考译文】【乙】陆澄博学多才,没有什么不知道的,王俭自认为能超过他。等到和陆澄交谈时,陆澄谈到涉及王俭所遗漏编写的几百条,都是王俭所没有见过的,王俭才感叹佩服地说:“陆公,真是书柜啊。”
原文解读
王俭对陆澄的态度有怎样的转变?为什么?
“自谓过之”
转变为
“叹服”
在二人的交谈中,陆澄谈到涉及王俭所遗漏编写的几百条,都是他没有见过的,因而感叹陆澄的博学。
原因:
【丙】袁子才自谓幼时记性不佳,故看书必加摘录,分门别类,以补健忘。阅时既久,积成卷帙②,自备作诗文时之獭祭③。晚年于幼时事,辄能津津道之,盖凡有闻见,无不笔之于册,披书握管④,寒暑无间也。
弥补。
大概。
这里指书籍。
比喻堆积成文,罗列典故。这里指书籍。
总是。
已经。
间断。
笔。
用笔写。
【参考译文】【丙】袁子才说自己小时候记性不好,因此看书一定会摘取抄录,并把书按照特性分别归入各种门类,用来弥补健忘。(因为)阅读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所摘录的)累积成了书籍,(这成为)自己准备创作诗文时(所用到)的书籍。晚年对小时候的事情,(袁子才)总是能津津有味地谈论它,大概有所听闻和看见的,没有一个不用笔写在典籍上,翻阅书籍时就握着笔,一整年从来不会间断。
原文解读
袁子才的学习方法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分析。
袁子才“看书必加摘录,分门别类,以补健忘”的描写可以看出他用摘录的方法记忆知识,“阅时既久,积成卷帙”足见其学习笔记的扎实。
试题讲解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竟日不食 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考点:实词解释

一天 一天
然后代入课外这句话中验证

·
直接迁移法:首先,请大家回忆课内这句话中“日”的义项:
是日更定矣,日:一天
竟日不食:竟然一天不吃(饭)。

【课内迁移】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明日徐公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
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意与日去《诫子书》
隐天蔽日《三峡》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每天
每天
一天,天
一天,天
一天,天
日子,某一时间
日子
岁月
太阳
太阳
想一想,你在课内哪些篇目中学过“日”字,它们的意思是什么?
B.暑月家僮具汤请浴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备办,准备 同“俱”,全、皆

你可以用前面提到的【直接迁移法】来判断这两个“具”的义项是否一样吗?
·
百废具兴,具:
代入句中验证
·
暑月家僮具汤请浴:夏月家里的仆役全、皆热水让林西仲洗澡。
×
同“俱”,全、皆
×
【课内迁移】
具答之《桃花源记》
各具形态《核舟记》
详细
具备
想一想,你在课内哪些篇目中学过“具”字,它们的意思是什么?
C.王俭自谓过之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


【成语助记】
大喜过望 _________
超过
你可以用前面提到的【直接迁移法】来判断这两个“过”的义项是否一样吗?
超过 超过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
代入句中验证
王俭自谓过之:王俭自认为能超过他。
·

超过

【课内迁移】
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过中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过于
过失,过错
经过
过了
犯错误
连一连:“过”在下列课内句子中的正确含义。
D.盖凡有闻见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你可以用前面提到的【直接迁移法】来判断这两个“盖”的义项是否一样吗?
盖竹柏影也:
·
代入句中验证
盖凡有闻见:大概有所听闻和看见的。
·

大概
大概 大概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大概是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大概是
连词,因为
表示解说缘由。相当于“原来是”
想一想,你在课内哪些篇目中学过“盖”字,它们的意思是什么?
【课内迁移】
盖以诱敌《狼》
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盖石性坚重《河中石兽》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和衣入盆,衣尽湿始觉。
(林仲西)不脱衣服进入盆中,衣服全都湿了才觉察。
请同学们回顾上面所讲的词语意义翻译下面句子。
考点:句子翻译
(2)晚年于幼时事,辄能津津道之。
晚年对小时候的事情,(袁子才)总是能津津有味地谈论它。
第一步:明确考查内容:王俭称陆澄是“书厨”的原因。
考点:原因分析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作答语言。
第二步:找出文中原句,根据上文内容进行分析:
“陆公,书厨也。”
根据上文,王俭在与陆澄交谈的过程中,陆澄谈到涉及王俭所遗漏编写的几百条,都是王俭所没有见过的。
【解题思路】
3.王俭为什么称陆澄是“书厨”?(3分)(3分)
【答案】陆澄读书广博,所学所知超过王俭很多,王俭感叹佩服,把他比作藏书的橱柜。(3分)
第一步:明确题目考查内容为从三则材料中获得的启示。
考点:启示看法
第二步:在文中找出三篇选文主人公的学习特点:
【甲】文林西仲“探索精思”;
【乙】文王俭“叹服”陆澄;
【丙】文袁子才“看书必加摘录”。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作答语言。
【解题思路】
4.从上面的三则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答案】示例:①在学习中要进行深入探索、专心思考;②学习中要懂得见贤思齐;③平时在学习中注意摘录积累。(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