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二 7.4基本营养物质(能力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二 7.4基本营养物质(能力提升)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8 14: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二 7.4基本营养物质(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可以水解为乙醇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所需营养物质,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工业上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进行肥皂生产
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足量水,白色沉淀溶解
2.下列关于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
C.植物油和动物脂肪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完全相同
D.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3.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生命体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
B.鸡蛋清溶液加硫酸镁会发生变性
C.油脂的氢化是加成反应
D.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4.下列实验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
A.葡萄糖溶液与新制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
B.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
C.鸡蛋清中加入浓硝酸
D.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5.某物质在组成元素上与其他三种不同,该物质是(  )
A.蔗糖 B.果糖 C.蛋白质 D.油脂
6.物质间纷繁复杂的转化关系是化学的魅力所在,下列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A.SiSiO2Na2SiO3
B.NO2HNO3NO
C.SO2CaSO3CaSO4
D.(C6H10O5)n(淀粉)C6H12O6(葡萄糖)CH3CH2OH
7.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结论
A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加热4~5min。冷却后向其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无砖红色沉淀 淀粉没有发生水解
C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并得到于燥纯净的乙烷
D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发生加成反应,产物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A.A B.B C.C D.D
8.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句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采桑作蚕丝”中的蚕丝属于蛋白质,可通过灼烧鉴别真伪
B.“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又称榆钱,主要有机成分是纤维素
C.“蜂蜜酿成花已飞”中的蜂蜜含有果糖和葡萄糖,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9.丙氨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一种官能团-COOH
B.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C.某些蛋白质分子中含有-CONH-,则丙氨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子间反应
D.1mol该物质与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气体X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 X一定为氯气
B 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逸出 实验所用为浓硝酸
C 用排空气法收集满的试管倒置水槽中,振荡,试管中依然还剩余部分气体 与水反应不完全
D 向鸡蛋清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蛋白质发生变性
A.A B.B C.C D.D
11.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酶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C.高温或重金属盐能降低酶的活性
D.酶只有在强酸、强碱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12.一般来说,轻、薄、疏松、滑爽的织物透气性强,穿在身上轻快凉爽,是夏天普遍采用的衣料,各种丝绸即具有以上特点,那么真丝绸衣服脏了应该选用怎样的洗涤剂(  )
A.弱碱性的合成洗涤剂 B.肥皂
C.中性的合成洗涤剂 D.纯碱
13.下列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 取代反应
B CH4+Cl2CH3Cl+HCl 置换反应
C CH2=CH2+Cl2→CH3CHCl2 加成反应
D 取代反应
A.A B.B C.C D.D
14.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蛋白质遇盐溶液都会发生变性
C.纤维素和淀粉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所以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
①乙醇和甘油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②高级脂肪酸乙酯是生物柴油中的一种成分,属于油脂
③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烷烃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④有机物A的键线式结构为,其一氯代物有9种
⑤硫酸铜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游泳池的杀菌消毒
⑥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A.1 B.2 C.3 D.4
16.关于硬脂酸甘油酯 和油酸甘油酯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两者都属于酯类化合物
C.两者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两者水解产物中都有丙三醇
1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18.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大营养物质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食用的蛋白质、糖和油脂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C.葡萄糖既能发生酯化反应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D.75%酒精常用于消毒是因为酒精使细菌蛋白体发生了变性
19.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蛋白质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
C.油脂、纤维素、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D.蛋白质、纤维素、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20.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棉花、核酸、PVC、淀粉都是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C.废弃的玻璃、金属、纸制品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三、非选择题
21.回答下列问题:
(1)①胆矾的化学式是   ;②乙醛的结构简式是   。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向新制的悬浊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2.淀粉是人类粮食的最主要成分,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淀粉发酵过程中有葡萄糖、乳酸( )、乙醇和乙酸等物质生成。
①上述五种有机物中属于糖类物质的有   。
②乳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有   (填名称)。写出与乳酸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③实验室利用乙醇、乙酸等物质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试管a中放入沸石的作用是   。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液面上有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分离试管b中液体混合物的具体操作过程为   。
(2)202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CO2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其中前两步转化为:
第一步,利用催化剂将高浓度CO2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
第二步,在一定条件下,甲醇再和氧气反应转化为甲醛(HCHO)。
①在这两步转化中,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   。
②写出第二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3.生命活动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化学过程来维持,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如下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淀粉的分子式是   ,它在人体中所起的作用是   。
(2)过程④在氧气、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检验葡萄糖时,可使其与   反应,现象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可以转变为乙醇,但不是水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油脂分子式量小,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油脂可看作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因此工业上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进行肥皂生产,故C符合题意;
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后变性,变性过程不可逆,加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溶解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可以转变为乙醇:。
油脂的分子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可看作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可进行水解。
乙醇、84消毒液、强酸、强碱、重金属盐、高温、射线、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可使蛋白质变性。变性不可逆。
2.【答案】C
【知识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单糖的性质和用途;酶的结构和性质;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相同,均为C12H22O11,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含有醛基,在碱性、加热条件下可以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油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动物脂肪为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故C符合题意;
D、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具有专一性、温和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二糖的性质和用途;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A项不符合题意;
B.重金属盐才能使蛋白质变性,而鸡蛋清溶液加硫酸镁,蛋白质发生盐析,而不会变性,B项不符合题意;
C.油脂的氢化是油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脂肪,C项符合题意;
D.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化学式中的n值不同,故淀粉和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B.鸡蛋清溶液加硫酸镁会发生盐析;
C.油脂中含不饱和键,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D.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
4.【答案】D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二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葡萄糖中烟油醛基,可以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Cu2O,呈现砖红色,A不符合题意;
B.碘酒中含有碘单质,可以与淀粉作用呈现蓝色,B不符合题意;
C.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使蛋白质呈现黄色,C不符合题意;
D.淀粉可以在硫酸的催化下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这一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葡萄糖含有醛基,易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因此颜色蓝色变浅同时产生砖红色沉淀
B.淀粉遇碘变蓝色,一般用来检验淀粉
C.主要是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硝酸变色
D.淀粉加硫酸无颜色变化
5.【答案】C
【知识点】二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蔗糖和果糖属于糖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油脂属于酯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中含有肽键,主要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还可能含有其他一些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找出各物质中的元素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硅和二氧化硅;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Si+O2SiO2;SiO2+2NaOH=Na2SiO3+H2O,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选项A不符合题意;
B.3NO2+H2O═2HNO3+N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S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选项C符合题意;
D.(C6H10O5)n(淀粉) +nH2O nC6H12O6(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 2CH3CH2OH+2CO2,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B、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水和硝酸铜;
C、二氧化硫和氯化钙不反应,只能强酸制弱酸;
D、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
7.【答案】D
【知识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多糖的性质和用途;甲烷的取代反应
【解析】【解答】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有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A不符合题意;
B.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加热4~5min。冷却后向其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无砖红色沉淀,原因是冷却后没有加入氢氧化钠使其变成碱性环境,B不符合题意;
C.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二氧化碳,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因为会引入其他气体杂质,C不符合题意;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产物溶于四氯化碳,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甲烷取代物都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显酸性是生成了HCl
B.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检验时必须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呈碱性,否则稀硫酸会与氢氧化铜反应
C.正确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应该选择溴水
8.【答案】D
【知识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通过灼烧鉴别真伪,A不符合题意;
B.榆荚主要有机成分是纤维素,B不符合题意;
C.果糖和葡萄糖是单糖,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不符合题意;
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榆荚主要有机成分是纤维素;
C.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9.【答案】C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由结构简式可知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A不符合题意;
B.该有机物除了羧基外还有氨基,和乙酸的不是同类物质,不是同系物,B不符合题意;
C.丙氨酸中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可知生成肽键,C符合题意;
D . 1mol该物质含有1mol羧基,碳酸钠过量的话,和碳酸钠生成碳酸氢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
B. 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且必须是同一类物质。;
C.氨基和羧基之间脱水生成肽键;
D . 羧基能与足量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10.【答案】D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将气体X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该气体将I-氧化产生了I2,该气体具有氧化性,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2、Br2等, 不定是Cl2,A不符合题意;
B.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口有红色气体逸出,这可能是稀硝酸与Cu反应产生无色NO,NO在试管上部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
因此不能确定硝酸就是浓硝酸,B不符合题意;
C.NO2可能与水反应,最后试管中依然还剩余部分气体,C不符合题意;
D.溶液含有铜离子,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可以让蛋白质变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X可能为氯气、臭氧、氧气等,均可氧化KI生成碘;
B. 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在试管口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NO不溶于水;
D.鸡蛋清中加入CuSO4溶液,发生变性。
11.【答案】D
【知识点】酶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良好的生物催化剂,故A正确;
B.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故B正确;
C.高温或重金属盐能使酶(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故C正确;
D.酶在强酸、强碱性条件发生变性,失去催化效力,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酶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解答.
12.【答案】C
【知识点】酶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弱碱性的合成洗涤剂、肥皂、纯碱呈碱性,能与蛋白质反应,应用中性的合成洗涤剂.
故选C.
分析】丝绸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含有氨基和羧基,能与碱性和酸性物质反应,据此即可解答.
13.【答案】D
【知识点】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
A.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酸脱羟基,醇脱氢,相当于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被乙酰基取代,也属于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A错误;
B. CH4+Cl2CH3Cl+HCl ,相当于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B错误;
C. 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但化学方程式错误,但反应类型错误,反应方程式为:CH2=CH2+Cl2→CH2ClCH2Cl,故C错误;
D.硬脂酸甘油酯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硬脂酸钠和甘油,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有机物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不饱和键中的一个断裂,在不饱和碳原子两端分别接上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是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是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14.【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 A.油脂分为油和脂肪,油中含有碳碳双键,性质较活泼,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发生盐析,为可逆过程,而加入重金属盐才能使蛋白质变性,故B错误;
C.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虽都写成(C6H10O5)n,但n不同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为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A.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发生盐析;
C.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15.【答案】B
【知识点】同系物;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烷烃
【解析】【解答】①同系物的结构相似,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均相同,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乙醇有一个羟基,甘油有三个羟基,二者不互为同系物,故不符合题意;
②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脂,可以看成是三分子的高级脂肪酸与一分子的甘油酯化生成的,故高级脂肪酸乙酯不属于油脂,故不符合题意;
③烷烃能燃烧,燃烧也属于氧化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④有9种等效氢,故其一氯代物有9种,故符合题意;
⑤硫酸铜为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游泳池的杀菌消毒,故符合题意;
⑥聚乙烯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正确的个数有2个,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①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n个CH2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
②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脂;
③烷烃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④有机物中含有几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物;
⑤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
⑥聚乙烯不含碳碳双键。
16.【答案】C
【知识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分子结构中都含有酯基,都能发生水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分子结构中都含有酯基,都属于酯类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硬脂酸甘油酯中不含有C=C,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油酸甘油酯中含有C=C,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C符合题意;
D.两者都是羧酸与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因此其水解产物中都含有甘油(丙三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官能团为酯基和卤素原子;
B.含有酯基的化合物为酯类化合物;
C.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则需含有苯环、C=C、C≡C、-CHO、C=O;
D.根据酯基结构确定其水解产物;
17.【答案】C
【知识点】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乙烯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氮气和氧气在高压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故A不符合题意;
B.铝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会发生钝化,不会生成硝酸铝,硝酸铝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不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乙醇会被氧气氧化成乙醛,故C符合题意;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丙三醇,不会生成葡萄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氧气的氧化性太弱,不易将氮气氧化成二氧化氮,工业上制取硝酸是将氮气先变为一氧化氮再变为二氧化氮,然后用水吸收变为硝酸
B.铝与弄浓硝酸反应一会生成致密的氧化物,阻碍反应进一步发生,应该使用稀硝酸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的氨水
C.充分利用乙烯的性质,与水加成为乙醇,乙醇的催化氧化
D.淀粉进行水解成葡萄糖,加入氢氧化钠调节为碱性,进行醛基检验,油脂水解生成的是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不存在醛基
18.【答案】C,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的物质,单糖、二糖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故B错误;
C.葡萄糖含有羟基和醛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故C正确;
D.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细菌,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A.单糖、二糖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
C.葡萄糖含有羟基和醛基;
D.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
19.【答案】C,D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高分子化合物,化学式中的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故B错误;
C.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故C正确;
D.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D.
【分析】A.化学式中的n值不同;
B.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
D.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
20.【答案】A,B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核酸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原电池反应,发生电化学腐蚀,故B错误;
C.废弃的玻璃、金属、纸制品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故C正确;
D.可降解塑料分解产生CO2,CO2又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故D正确;
故选AB.
【分析】A.核酸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C.根据可回收利用垃圾:废弃金属、废纸、废弃玻璃、废弃塑料、废弃电池;
D.可降解塑料分解产生CO2,CO2又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
21.【答案】(1);
(2)
(3)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1)①胆矾为五水硫酸铜,其化学式为:;
②乙醛中含醛基,其结构简式为:;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醛类物质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中含醛基,向新制的悬浊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并加热,可观察到产生砖红色沉淀。
【分析】(1)①胆矾为五水硫酸铜;
②乙醛中含醛基;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3)醛类物质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2.【答案】(1)淀粉、葡萄糖;羟基、羧基;HOCH2CH2COOH;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将试管中液体转入分液漏斗,先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乙酸乙酯
(2)第一步由+4价降低为-2价,第二步由-2价升高为0价;2CH3OH+O2 2HCHO+2H2O
【知识点】醇类简介;乙酸的化学性质;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①根据糖类概念;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因此上述属于糖的只有淀粉和葡萄糖。
②根据乳酸的结构简式可判断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羧基,将 位羟基移到 位,即得到与乳酸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OOH;
③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分离试管b中液体混合物的具体操作过程为将试管中液体转入分液漏斗,先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乙酸乙酯;
(2)①CO2、CH3OH、HCHO中化合价分别为+4、-2、0价,所以在这两步转化中,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第一步由+4价降低为-2价,第二步由-2价升高为0价。
②模仿乙醇的催化氧化,第二步反应的方程式为2CH3OH+O2 2HCHO+2H2O。
【分析】(1)①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②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官能团;
③液体加热加入沸石可防止暴沸;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①依据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
②模仿乙醇的催化氧化。
23.【答案】(1)(C6H10O5)n;提供能量
(2)C6H12O6(葡萄糖)+6O2 6H2O+6CO2
(3)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或出现光亮的银镜)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淀粉的分子式是(C6H10O5)n,它在人体中所起的作用是提供能量;故答案为:(C6H10O5)n;提供能量。
(2)过程④在氧气、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6H12O6(葡萄糖)+6O2 6H2O+6CO2;故答案为:C6H12O6(葡萄糖)+6O2 6H2O+6CO2。
(3)检验葡萄糖时,主要利用醛基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因此可使其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现象是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或出现光亮的银镜);故答案为: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或出现光亮的银镜)。
【分析】(1)淀粉的分子式是(C6H10O5)n,淀粉是多糖,糖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2)葡萄糖是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结合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图分析;
(3)依据葡萄糖的化学性质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6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0.0(71.4%)
主观题(占比) 16.0(28.6%)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87.0%)
主观题(占比) 3(13.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7(73.9%) 34.0(60.7%)
非选择题 3(13.0%) 16.0(28.6%)
多选题 3(13.0%) 6.0(10.7%)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酶的结构和性质 6.0(10.7%) 2,11,12
2 甲烷的化学性质 2.0(3.6%) 13
3 二糖的性质和用途 6.0(10.7%) 3,4,5
4 烷烃 2.0(3.6%) 15
5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2.0(3.6%) 17
6 甲烷的取代反应 2.0(3.6%) 7
7 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18.0(32.1%) 1,2,3,5,13,14,15,16,17
8 乙酸的化学性质 7.0(12.5%) 22
9 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20.0(35.7%) 3,6,7,19,22,23
10 单糖的性质和用途 17.0(30.4%) 1,2,4,20,21,23
11 乙烯的化学性质 6.0(10.7%) 7,13,17
12 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4.0(7.1%) 6,17
13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0(3.6%) 8
14 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2.0(3.6%) 6
15 同系物 2.0(3.6%) 15
16 钠的氧化物 4.0(7.1%) 21
17 醇类简介 7.0(12.5%) 22
18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18.0(32.1%) 1,3,4,5,8,9,10,14,18
19 硅和二氧化硅 2.0(3.6%) 6
20 氯气的化学性质 2.0(3.6%) 10
21 取代反应 2.0(3.6%) 13
22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4.0(7.1%) 2,8
23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0(3.6%) 10
24 加成反应 2.0(3.6%) 1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