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二 8.1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生产流程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馏可实现海水淡化
B.石油的分馏是化学变化
C.不合理使用化肥会影响土壤的酸碱性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
3.溴被称为海洋元素,以海水为原料制备单质溴的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反应①、②、③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B.富集溴元素的过程用热空气吹出溴,利用溴蒸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
C.若提取2mol的Br2,整个流程中转移电子数为12NA
D.工业制溴中含有少量的氯气,可用石灰乳除去
4.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正确的是( )
A. B.(水溶液)
C.(熔融) D.
5.下列金属的冶炼过程中,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
A. B. C. D.
6.工业冶炼镁的反应:,下列金属的冶炼方法与其相同的是
A.Hg B.Al C.Au D.Ag
7.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的干馏 B.石油分馏
C.石油裂化 D.乙烯聚合
8.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名称是异戊烷
9.化学与科技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均属于化学变化
B.北京冬奥服装面料的成分聚氨酯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中国科学院研发“东方超环”(人造太阳)用到的氕、氘、氚互为同位素
D.“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具有战略意义,北斗芯片中的基体材料为二氧化硅
10.通过石油的裂化、裂解可获得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将十六烷()裂解,所得产品不可能是( )
A. B. C. D.
11.有关煤和石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通过煤的干馏可以获得
B.煤的液化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为物理变化
C.石油中含有大量的烃,石油是多种烃的主要来源
D.通过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煤油均是纯净物
12.煤的综合利用可以获得洁净的燃料及多种化工原料.下列不属于煤的综合利用的是( )
A.煤干馏 B.煤液化 C.煤气化 D.煤燃烧
13.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煤的气化可以获得可燃性气体H2和CO2
B.天然气可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
C.煤的干馏、石油的裂化和裂解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D.石油通过分馏可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等含碳原子少的轻质油
14.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资源。煤的处理工艺有干馏、气化、液化等多种,部分处理工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原子利用率为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
A.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可减少排放及粉尘污染等
B.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
C.①中化学方程式为:
D.A为甲醇()时,原子利用率可达到100%
15.下列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化学方程式与工业生产实际不相符的是( )
A.海水提溴时用吸收蒸气:
B.将煤气化为可燃性气体:
C.用电解法冶炼金属镁:熔融
D.燃煤时加入脱硫:
16.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
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C.石油的分馏和裂化都是化学变化
D.塑料等合成材料只能以石油为原料制得
17.目前使用最多的气体石化燃料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CO
二、非选择题
18.海洋是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面是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由海水晒制的粗盐中含有Ca2+、Mg2+、等离子,除去这些离子,需要依次加入试剂的顺序为____(填字母)。
A.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B.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盐酸
C.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盐酸
(2)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氧化Br-也可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写出H2O2的电子式: 。
(4)苦卤中通入Cl2置换出Br2,吹出后用SO2吸收转化为Br-,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复多次,以达到富集溴的目的,由海水提溴过程中的反应可得出Cl-、SO2、Br-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 。
(5)工业上也可以用Na2CO3溶液吸收吹出的Br2,生成溴化钠和溴酸钠(NaBrO3),同时有CO2放出。向溴化钠和溴酸钠(NaBrO3)溶液中加入H2SO4可生成Br2,写出生成Br2的离子方程式: 。
19.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表示以石油为原料经过深加工合成聚丙烯、丙酸乙酯等物质的流程。
已知:I. (R表示烃基)
II. (R表示烃基)
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油是一种混合物,利用沸点不同从原油中分离出石蜡油的过程叫做 。
(2)上述①~⑥的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C、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 、 。
(3)反应③中可能会产生一种有机副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
(4)丙烯分子中最多有 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内;若要鉴别丙烯与A,可选用的试剂是 。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H2=CHCH3→聚丙烯: ;
b.C+G→丙酸乙酯: 。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丙酸乙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
a.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b.分子结构中仅含2个甲基
20.油价的持续“高烧”,引发人们对未来能源供需及价格的深切关注,并且促使人们寻求石油的替代品.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
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求开发新能源
C.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2)某同学对乙醇溶液呈现酸碱性产生了疑惑,请参与讨论:
[提出问题]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含有“氢氧根”,所以猜测它的水溶液应该显碱性.
[实验设计及操作1]取乙醇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为 色,则说明乙醇溶液不显碱性.
为什么乙醇溶液不呈现碱性呢?
[解释与结论]通过乙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可知乙醇溶液几乎不导电.说明乙醇溶液中不含带电的离子,即不含 (写出离子符号),所以乙醇溶液不显碱性.
(3)Ⅰ.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量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以下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有CO和CO2,应将乙醇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填装置编号) ,正确连接后的装置仍存在不足,请指出其不足之处 .
写出装置①中所盛溶液名称是 ,其溶液的作用 .Ⅱ.装置②中A、B两瓶均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其作用分别是 ,
Ⅲ.与乙醇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还有甲醇(CH3OH)、丙醇(C3H7OH)、丁醇(C4H9OH)…等,这类物质称为醇类,则含8个碳原子的醇的化学式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煅烧硫铁矿,FeS2与O2反应产生Fe2O3和SO2,SO2与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反应产生SO3,SO3被的98.3%浓硫酸吸收得到H2SO4,因此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A正确;
B.NH3与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反应产生NO和H2O,NO与O2反应产生NO2,NO2被水吸收得到HNO3,因此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A正确;
C.海水浓缩后向其中通入Cl2,将Br-氧化产生Br2,向其中通入热空气,根据Br2易挥发的性质将其吹出,利用SO2进行吸收,得到H2SO4和HBr,经过上述富集后,向溶液中通入Cl2,与HBr反应得到浓溴 水,然后经过蒸馏得到Br2,因此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A正确;
D.海水浓缩后,向其中加入CaO,CaO与水反应产生Ca(OH)2,Ca(OH)2与海水中的Mg2+反应产生Mg(OH)2沉淀,经过过滤后用稀盐酸溶解得到MgCl2溶液,然后经一系列处理得到无水MgCl2,电解熔融MgCl2产生Mg和Cl2,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判断,D项中电解氯化镁溶液不可能生成镁。
2.【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解答】 A.海水中水的沸点较低,盐类的沸点高,则用蒸馏法可实现海水的淡化,故A正确;
B.互溶但是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分离用蒸馏法;石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用蒸馏方法使其分离,该操作为分馏,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土壤的酸碱性发生改变,故C正确;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保护食品不被氧化,用作食品抗氧化剂,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 A.水的沸点较低,较易汽化;
B.互溶但是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分离用蒸馏法;
C.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和土壤结构;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3.【答案】C
【知识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解答】A.②发生反应SO2+Br2+2H2O=4H+++2Br-, 溴元素被还原,故A不符合题意;
B.富集溴元素的过程用热空气吹出溴,利用了溴单质容易挥发成溴蒸汽的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溴元素经历Br-~Br2~Br-~Br2, 若提取2mol的Br2,整个流程中转移电子数为12NA ,故C符合题意;
D.溴与氯气都能与石灰乳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海水提溴过程:海水中的NaBr可与氯气反应:2Brˉ+Cl2=2Clˉ+Br2,然后通入空气和水蒸汽将溴单质从海水中吹出来。吹出来的溴蒸汽用吸收塔吸收,使溴蒸汽与吸收剂SO2反应: SO2+Br2+2H2O=4H+++2Br- 。最后用氯气将HBr(氢溴酸)氧化得到溴单质 2HBr+Cl2=Br2+2HCl。
4.【答案】D
【知识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解析】【解答】A.铜的金属活动性弱于铁,所以铜不能置换铁,A选项是错误的;
B.钠单质遇到盐溶液会与水反应,无法置换出铜单质,B选项是错误的;
C.氧化镁的熔点非常高,工业上应该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来冶炼镁单质,C选项是错误的;
D.银的活动性较弱,可以用热分解法,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不同,常见金属冶炼方法,包括电解法、热还原法、加热法、物理提取和湿法冶金。
5.【答案】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解析】【解答】A.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加入还原剂,故A符合题意;
B.根据金属钠的冶炼是利用电解熔融氯化钠,不需要加入还原剂,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冶炼金属铝,是利用电解熔融氧化铝,不需要加入还原剂,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氧化汞得到汞是利用分解得到,故D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A
【分析】根据金属冶炼方式,结合化合价变化即可判断。
6.【答案】B
【知识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解析】【解答】A.金属汞制备:加热氧化汞使其分解,A不符合题意;
B.金属铝制备:电解熔融氧化铝,B符合题意;
C.金属金制备:物理方法,如沙里淘金,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银制备:加热氧化银使其分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较活泼金属用热还原法,不活泼金属用热分解方法,该原理为电解法。
7.【答案】B
【知识点】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聚合反应
【解析】【解答】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则煤的干馏、石油裂化、乙烯聚合等均是化学变化,而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煤的干馏、石油裂化、乙烯聚合等均是化学变化,而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解析】【解答】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2+H2=CO+H2O,则产物中含有水,A不符合题意;
B.反应②生成的烃类物质,物质分子中含有C-C键、C-H键,B符合题意;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图中a烃含有5个C原子,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俗称异戊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a烃为5个碳原子的烷烃,2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为异戊烷。
9.【答案】C
【知识点】硅和二氧化硅;石油的裂化和裂解;高分子材料
【解析】【解答】A.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聚氨酯纤维是人工合成材料,B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为同位素,氕、氘、氚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C符合题意;
D.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制造芯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B.聚氨酯纤维是人工合成材料;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为同位素;
D.晶体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10.【答案】D
【知识点】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解析】【解答】A.,A选项不符合题意;
B.,B选项不符合题意;
C.,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烃的裂化产物中不会出现含氧衍生物,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烃的裂解产物也只含C、H两种元素。
11.【答案】C
【知识点】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解析】【解答】A.煤干馏之后才能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煤的气化是让煤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煤的液化是利用煤制取甲醇的反应,均为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各种烃类按其结构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根据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通过石油的分馏可得到多种烃类化合物,则石油是多种烃的主要来源,故C符合题意;
D.石油的分馏产物汽油、柴油、煤油仍然是多种烃的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
B.煤的液化和气化都产生了新物质
C.石油是多种烃类的混合物
D.汽油煤油都是复杂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12.【答案】D
【知识点】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解析】【解答】解:利用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这些加工手段可以从煤中获得多种有机化合物;煤燃烧时煤的直接利用,
故答案为:D.
【分析】煤的综合利用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加工等途径,回收和利用煤中的各种有益组分,以获得多种产品.
13.【答案】A
【知识点】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解析】【解答】 A.煤的气化反应方程式为,所得气体为CO和H2,A错误;
B.天然气主要成为CH4,可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B正确;
C.煤的干馏、石油的裂化和裂解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发生了化学变化,C正确;
D.石油通过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将各物质进行分离,可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等含碳原子少的轻质油,D正确;
故选A。
【分析】A.依据水煤气的制备;
B.依据天然气用途判断;
C.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裂化(化学变化):将碳原子数多的烷烃断裂成碳原子数少的烃。裂解(化学变化),又叫深度裂化。
D.分馏(物理变化):将混合物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由于石油一般是烷烃、环烷烃的混合物,所以认为分馏后的得到的馏分主要是烷烃。分馏的目的是为了将石油的各个馏分分开。
14.【答案】B
【知识点】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解析】【解答】A.煤等化石燃料中通常含硫,不脱硫处理,直接燃烧会有排放,另外,煤的直接燃烧,会有粉尘污染,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
C.制水煤气反应为:,选项C不符合题意;
D.A为甲醇()时,发生反应,原子利用率达100%,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煤中含有S元素,减少煤的直接燃烧可以减少SO2的排放;
B.煤的干馏、汽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C.制水煤气的反应是;
D.A为甲醇时CO+2H2=CH3OH。
15.【答案】C
【知识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解析】【解答】二氧化硫可以和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即,故A与工业生产相符;
B.焦炭在高温下可以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即C(s)+H2O(g) CO(g)+H2(g),故B与工业生产相符;
C.Mg为活泼金属,通常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的方法冶炼,MgCl2(熔融) Mg+Cl2↑,而MgO熔点很高,熔融时耗费大量的能量而增加生产成本,故C与工业生产不符;
D.燃煤时加入CaCO3脱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 2CaSO4+2CO2,故D与工业生产相符;
故答案为:C。
【分析】易错分析:电解法制备Mg用的时氯化镁,因为其熔点低;电解制备Al电解的是Al2O3,不使用氯化铝,因为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不导电。
16.【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解析】【解答】A.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故其主要成分不是单质碳,A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燃烧后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故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B符合题意;
C.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塑料等合成材料主要以石油、煤、天然气为原料制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的混合物,不是单质
B.天然气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会产生污染
C.石油的分馏没有产生新物质,主要是利用物质的熔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石油的裂化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D.合成塑料的原材料不只是石油,还有煤、天然气等等原料
17.【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解析】【解答】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煤是固态,石油是液态,天然气为气态,故是气体化石燃料的是天然气,故选C.
【分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根据化石燃料的状态来分析.
18.【答案】(1)A
(2)
(3)
(4);Cl—
(5)
【知识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解答】(1)镁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钙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生成沉淀,过滤后加入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需要依次加入稍过量的NaOH、BaCl2、Na2CO3、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盐酸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将所得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精盐。据此可知:A正确。故答案为:A;
(2) 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3)H2O2的结构式为H-O-O-H,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4)苦卤中通入Cl2置换出Br2,吹出后用SO2吸收转化为Br-,反复多次,以达到富集溴的目的.由海水提溴过程中的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2Br-+Cl2=Br2+2Cl-;反应中还原剂Br-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Cl-;Br2+SO2+2H2O=H2SO4+2HBr;反应中还原剂SO2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Br-;可得出Cl-、SO2、Br-还原性由 弱到强 的顺序是 Cl—
(5) 用Na2CO3溶液吸收吹出的Br2, 生成溴化钠和溴酸钠,最后再用H2SO4处理得到Br2,说明溴离子和溴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分析】(1)根据镁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钙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生成沉淀,过滤后加入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等进行分析;
(2)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
(3)依据结构式书写电子式;
(4)依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结合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分析判断;
(5)依据价态归中反应书写。
19.【答案】(1)分馏
(2)①②⑤;羟基;醛基
(3)CH3CH(OH)CH3
(4)7;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等)
(5);
(6)CH3CH2CH(CH3)COOH、(CH3)2CHCH2COOH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乙烯的化学性质;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解析】【解答】(1)石油是一种混合物,利用沸点不同从原油中分离出石蜡油的过程叫做分馏。
(2)①是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乙烷和氯化氢;②是氯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和氯化钠;⑤是乙醇和丙酸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生成丙酸乙酯和水,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②⑤;C是乙醇,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E是丙醛,丙醛含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
(3)反应③是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物可能有1-丙醇或2-丙醇,副产物是2-丙醇,其结构简式为CH3CH(OH)CH3。
(4)乙烯是平面结构,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共平面,丙烯可以看做是乙烯分子中1个H原子被甲基代替,单键可以旋转,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内;烯烃能使溴水褪色、烯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鉴别丙烯与乙烷,可选用的试剂是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
(5) a. CH2=CHCH3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乙醇和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 a.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说明含有羧基;b.分子结构中仅含2个甲基;符合条件的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CH3)COOH、(CH3)2CHCH2COOH。
【分析】根据结合B→C的反应条件是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可知C是醇;根据
,结合E→G的反应条件是银氨溶液、加热,可知G是羧酸; C和G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酸乙酯,逆推
可知C是乙醇、G是丙酸;A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水解为乙醇,则B是氯乙烷、A是乙烷;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D, D发生催化氧化生成E,F能发生银镜反应生成丙酸,则E是丙醛、D是1-丙醇。
20.【答案】(1)ABD
(2)紫(或不变色);OH﹣
(3)②③①;没有尾气处理装置;A证明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B证明二氧化碳是否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澄清的石灰水;证明③中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说明燃烧产物中有一氧化碳;C8H17OH.
【知识点】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解析】【解答】(1)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正确.
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求开发新能源,正确.
C、乙醇汽油是由乙醇和石油组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不正确.
故选ABD;
(2)因为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根据结论乙醇溶液不显碱性,所以不变色,仍然为紫色;由于氢氧根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所以符号为OH﹣,故答案为:紫(或不变色);OH﹣;
(3)I.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如果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再用氢氧化钠把二氧化碳除尽,再通过澄清石灰水看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再通过氧化铁,看是否能再产生二氧化碳,故答案为:②③①,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II.A证明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是为了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B证明乙醇燃烧产物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完全除尽后才能再检验通过氧化铁是否有新的二氧化碳生成,故答案为:A证明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B证明二氧化碳是否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澄清的石灰水; 证明③中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说明燃烧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Ⅲ.根据甲醇、乙醇、丙醇等醇类物质化学式,可以分析他们的通式为有一个OH,氢原子个数为碳原子个数的2倍加1,为C8H17OH,故答案为:C8H17OH.
【分析】(1)可以根据燃料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乙醇是否显碱性;
(3)I.根据先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方法,再验证一氧化碳的方法考虑;根据一氧化碳具有污染性考虑本题;
II.根据先检验是否存在二氧化碳,再看是否被除尽考虑;通过把原来的二氧化碳除尽再通过氧化铁再生成二氧化碳来判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根据碳和氢的原子个数来找出关系;
Ⅲ.根据甲醇、乙醇、丙醇等醇类物质,分析出他们的规律.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61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34.0(55.7%)
主观题(占比) 27.0(44.3%)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7(85.0%)
主观题(占比) 3(15.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7(85.0%) 34.0(55.7%)
非选择题 3(15.0%) 27.0(44.3%)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2.0(3.3%) 8
2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15.0(24.6%) 1,2,3,15,18
3 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16.0(26.2%) 15,16,17,20
4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12.0(19.7%) 7,11,12,13,14,15
5 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10.0(16.4%) 19
6 乙烯的化学性质 10.0(16.4%) 19
7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10.0(16.4%) 7,9,10,11,13
8 聚合反应 2.0(3.3%) 7
9 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2.0(3.3%) 1
10 氧化还原反应 4.0(6.6%) 2,5
11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6.0(9.8%) 4,5,6
12 硅和二氧化硅 2.0(3.3%) 9
13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0(3.3%) 1
14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10.0(16.4%) 19
15 化学键 2.0(3.3%) 8
16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18.0(29.5%) 7,8,11,13,19
17 高分子材料 2.0(3.3%) 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