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二5.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一、选择题
1.右图为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与氧气反应可直接生成b或d
B.c能使新制氯水褪色,说明c具有漂白性
C.f的浓溶液和稀溶液均具有氧化性
D.h在空气中不能直接转化成g
2.硫酸亚铁溶液可用于催化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说法正确( )
A.“反应Ⅰ”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B.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c(H2SO4)保持不变
C.“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H+
D.反应中每脱除11.2LSO2(标准状况),转移2mol电子
3.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含硫煤燃烧的尾气处理一直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
B.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
C.若处理含的尾气,理论上需要通入相同条件下的空气约
D.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最终排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硫
4.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将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试管,关闭活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试管内的反应,体现的氧化性
B.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还原性
C.在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
D.撤掉水浴,重做实验,Ⅳ中红色更快褪去
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H2SO4(稀) SO2NH4HSO3(NH4)2SO3
B.NH3NONO2HNO3
C.FeFeCl2Fe(OH)2Fe(OH)3
D.AlNaAlO2AlCl3溶液无水AlCl3
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直接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7.下列有关单质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微溶于CS2
B.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VA族
C.硫与铁反应生成FeS,与铜反应生成Cu2S
D.单质硫燃烧时,氧气少量时生成SO2,氧气足量时可生成SO3
8.氮、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生产中有重要应用。部分含氮、硫元素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f可作制冷剂
B.溶液可鉴别c和d
C.f与氧气反应可以一步转化为h
D.i的浓溶液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9.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和98%浓硫酸反应生成
B.将通入溶液中,制得以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
C.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制备NO
D.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反应可制备
10.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A.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B.与NaOH溶液反应
C.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 D.硫酸中加入锌粉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分析错误的是( )
A.白色粉末是,说明酸性强于
B.试管内层溶液橙色褪去,说明具有还原性
C.试管中的红色花瓣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D.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生成
12.物质的类别及其价态是认识物质的重要视角,下图为R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有关R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R为N,则b生成a属于氮的固定
B.若R为S,则a与c反应生成黄色固体
C.若R为,则d的化学式可能为
D.c点对应的物质一定为酸性氧化物
13.下列关于硫元素“价类二维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b硫元素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
B.d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易变质
C.向f溶液中通入氯气可转化为含有g的溶液
D.将气体c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
14.二氯化二硫(S2Cl2)是一种黄红色液体,常用作橡胶的低温硫化剂和粘结剂。S2Cl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有8个电子。S2Cl2遇水反应会产生淡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
B.将S2Cl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既有淡黄色沉淀同时又有白色沉淀
C.S2Cl2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S2Cl2与水反应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15.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都能一步实现的是( )
A.H2S→S→SO3→H2SO4 B.Si→SiO2→H2SiO3→Na2SiO3
C.S→SO2→Na2SO3→Na2SO4 D.N2→NH3→NO2→HNO3→NO2
16.实验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Fe与稀硝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过程①、③管口处产生红棕色气体,经检验③中反应无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反应产生,③中反应产生
B.②中存在大量阳离子和
C.③中一定既含有,又含有
D.实验结论: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
17.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下图为硫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其中X、Y、Z、W代表含硫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对应的物质只有一种
B.Y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
C.Z对应物质可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W对应的物质是
18.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图转化,其中物质X、Y、Z、A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X为单质,则X可能是或S
B.若X为化合物,则X只能是
C.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D.若X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A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
19.向碘水中滴加Na2SO3溶液时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氧化反应
B.还原性:
C.反应后溶液的pH变大
D.新制的氯水不能与溶液反应
20.一定条件下,硫酸亚铁固体可发生如下反应:,若将此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溶液中,则( )
A.逸出气体 B.溶液中析出沉淀
C.溶液中析出沉淀 D.溶液显中性
二、非选择题
21.下图为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1)填写二维图缺失的类别① 和化学式② 和化学式③ 。
(2)写出Na2SO4的电离方程式 。
(3)写出两个生成Na2SO4的化学方程式(以含钠元素的不同类别物质为原料)。
① ②
(4) 预测SO2可能发生的反应(不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填写表格。
分析类别 反应规律 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SO2属于 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22.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火山喷发会释放、、等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气体中 (填化学式)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的结构与类似,其电子式为 。
(3)S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能与反应,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3.栲胶法脱除煤气中硫化氢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吸收”步骤除了生成NaHCO3外,还生成了NaHS。写出该吸收的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脱硫”步骤的中间产物可与“吸收”步骤中生成的NaHCO3反应,实现Na2CO3的再生,再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脱硫”步骤中,改变溶液pH,溶液中含硫微粒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结果如下图。
根据图像分析脱硫过程中常将pH维持在8.86的原因是 。
(4)“氧化I”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V4O9+2NaOH+H2O+TE(醌态)=TE(酚态)+4NaVO3.则1molTE(醌态)和1molTE(酚态)在组成上相差 mol (填写微粒符号)。
(5)“氧化I”步骤和“氧化II”步骤的作用分别是 ; 。
(6)该流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请根据要求书写出方程式。
(1)2021年3月18日,在由全球权威电子行业媒体ASPENCORE主办的2021年中国IC领袖峰会上,苏州芯联成软件有限公司获优异表现,芯片的主要成分是 ,写出其工业用二氧化硅制备其粗产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精美的雕花玻璃使我们的世界变得绚丽多彩,雕花玻璃涉及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754年,Briestly用硵砂(主要成分NH4Cl)和熟石灰共热制得了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可利用CH4等气体除去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生成物为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请写出CH4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可以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该图示的总反应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H2S和氧气反应生成S,不能生成SO3,故A错误;
B、c具有还原性,与新制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f为硫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与金属单质反应表现出氧化性,故C正确;
D、亚硫酸盐在空气中能被氧化为硫酸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由图可知,a为H2S,b为硫单质,c为SO2,d为SO3,e为H2SO3,f为H2SO4,g为硫酸盐,h为亚硫酸盐。
2.【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反应Ⅰ”中Fe2+和O2反应生成Fe3+和水,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A错误;
B:反应过程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H2SO4,一段时间后,溶液中c(H2SO4)会增大,B错误;
C:“反应Ⅱ”中铁离子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由C的反应方程式可知,S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标准状况,11.2LSO2为0.5mol,可知转移1mol电子,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分析;
B:依据反应方程式判断;
C:铁离子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
D:依据化合价判断转移电子数目。
3.【答案】D
【知识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可以知道反应分为两步,分别为:2H2SO4+4FeSO4+O2=2Fe2(SO4)3+2H2O,2H2O+Fe2(SO4)3+SO2=2H2SO4+2FeSO4,由于过程中FeSO4和Fe2(SO4)3可循环利用,则总反应为O2+2SO2+2H2O=2H2SO4,
B、根据图示,可知Fe2(SO4)3和FeSO4可循环利用,B错误;
C、结合A中总反应以及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可知SO2和O2的体积比为2:1,则消耗O2体积为0.5L,而O2在空气中占,则通入的空气应为2.5L,C错误;
D、SO2和CO2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排出气体是否含有CO2,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类题型要注意,根据箭头的起始和终点,可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过程中出现的物质作为中间产物;要鉴别SO2中含有CO2,应先除去SO2,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再用哪个澄清石灰水鉴别CO2。
4.【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装置Ⅰ中稀硫酸提供H+反应后生成H2O,因此反应过程中体现了H+的酸性,A不符合题意。
B、装置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B不符合题意。
C、装置Ⅰ和装置Ⅲ都反应生成了S,因此都产生了淡黄色浑浊,C符合题意。
D、撤去水浴加热后,重新实验,则SO2逸出的量减少,装置Ⅳ中溶液红色褪去变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装置Ⅰ中发生反应S2O32-+2H+=S↓+SO2↑+H2O,烧杯中的热水,可促使SO2逸出。SO2加入装置Ⅱ中,使得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SO2进入装置Ⅲ中,SO2将Na2S溶液中S2-氧化成S,体现了SO2的氧化性。最后SO2进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体现了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同时也进行了尾气处理,防止SO2逸出,造成空气污染。
5.【答案】B
【知识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解析】【解答】A.稀硫酸和铜不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被氧气氧化生成NO,NO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B符合题意;
C.氯气有强氧化性,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铝溶液加热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稀硫酸和铜不反应;
B.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被氧气氧化生成NO,NO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
C.氯气有强氧化性,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D.氯化铝溶液加热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
6.【答案】C
【知识点】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硅和二氧化硅;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NH3与O2发生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4NO+6H2O,不生成NO2;NO2能与H2O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A不符合题意。
B、Si与O2反应生成SiO2,SiO2是一种难溶于H2O的非金属氧化物,因此不能与H2O反应生成H2SiO3,B不符合题意。
C、粗硅中的Si与HCl发生反应:Si+3HClSiHCl3+H2,SiHCl3与H2进一步反应生成高纯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Si+3HCl,C符合题意。
D、S与O2反应生成SO2,不生成SO3;SO3能与H2O发生反应:SO3+H2O=H2SO4,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NH3的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
B、SiO2与H2O不反应。
C、Si能与HCl反应生成SiHCl3,SiHCl3与H2反应生成高纯硅。
D、S与O2反应只生成SO2。
7.【答案】C
【知识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 A.硫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A错误;
B.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ⅥA族,B错误;
C.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均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即硫与铁反应生成FeS,与铜反应生成Cu2S,C正确;
D.单质硫燃烧时,无论氧气的量如何,都只生成SO2,D错误;
故选C。
【分析】A.依据硫物理性质分析;
B.硫的原子序数为16;
C.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均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D.单质硫燃烧只生成SO2。
8.【答案】C
【知识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f为氨气,可做制冷剂,故A正确;
B.c为SO2,d为SO3,其中d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可以鉴别,故B正确;
C.f为NH3,可被氧气氧化为NO,故C错误;
D.i为HNO3,见光易分解,所以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该图为价类二维图,右边表示氮元素,其中a、b、c分别代表H2S、S、SO2,e为硫酸,d为SO3,;f、g分别为NH3、NO,h为NO2,i为HNO3,据此解答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实验室制备时使用的浓硫酸为70%~80%的浓硫酸,故A错误;
B、制备漂白粉时,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故B错误;
C、NH3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O和H2O,故C正确;
D、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不能制备NO2,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实验室通常用 和70%~80%浓硫酸反应生成;
B、工业上通常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
C、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O和水;
D、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
10.【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硫化氢;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铁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硫化亚铁,不会因为反应物浓度改变,而改变反应产物,故A符合题意;
B:H2S属于弱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S,故B不符合题意;
C:少量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SO3,足量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HSO3)2,故C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中加入锌粉生成ZnSO4和H2,浓硫酸中加入锌粉生成SO2、ZnSO4和H2O,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铁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硫化亚铁。
H2S属于弱酸,在水中分步电离,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S。
少量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SO3,足量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HSO3)2
稀硫酸具有酸性,与金属反应生成H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生成SO2。
11.【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白色粉末为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亚硫酸,属于强酸制弱酸,A正确;
B.二氧化硫可以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正确
C.二氧化硫使红色花瓣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C正确;
D.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能生成亚硫酸钡,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硫酸的性质,与实验现象。
分析该装置:某浓度硫酸与白色粉末反应,生成气体,通入试管中,出现现象。
12.【答案】D
【知识点】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若R为N元素,则b为N2,a为NH3,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故A正确;
B.若R为S元素,则a为H2S,c为SO2,2H2S+SO2=3S+2H2O,硫单质为淡黄色固体,故B正确;
C.若R为Cl元素,d为+n价的酸,可以是HClO4,此时n=7,故C正确;
D.若R为N元素,则c为NO2,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
B.依据价态归中规律分析;
C.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D.酸性氧化物指的是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判断。
13.【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a为H2S,不是单质硫,因此a→b的转化过程中,硫元素并没有从游离态(单质)转化为化合态,A符合题意。
B、d为硫的含氧酸,且硫元素为+4价,所以d为H2SO3,H2SO3具有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H2SO4,因此d溶液久置空气中易变质,B不符合题意。
C、f的溶液为盐溶液,且硫元素为+4价,因此该溶液中含有SO32-,具有还原性,能被Cl2氧化生成SO42-,C不符合题意。
D、气体c为SO2,能与H2O发生反应SO2+H2O=H2SO3,其水溶液显酸性,可使石蕊溶液变红,因此将气体c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是指将单质转化为化合物。
B、d为H2SO3,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H2SO4。
C、f溶液中的SO32-能被Cl2氧化成SO42-。
D、c为SO2,其水溶液显酸性。
14.【答案】B
【知识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S与Cl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S与S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结构式为Cl-S-S-Cl,A不符合题意;
B.S2Cl2与H2O反应生成SO2,S和HCl,将S2Cl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不产生白色沉淀,B符合题意;
C.S2Cl2与H2O反应生成SO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SO2是氧化产物,S是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S与Cl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S与S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
B.S2Cl2与H2O反应生成SO2,S和HCl;
C.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的计算。
15.【答案】C
【知识点】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硅和二氧化硅;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
A、 S和O2可以生成SO2,但不能一步生成SO3 ,A错误;
B、 SiO2不能一步生成H2SiO3,可溶性的硅酸和酸可以生成硅酸(强酸制弱酸),B错误;
C、S和O2可以生成SO2,SO2和NaOH溶液生成Na2SO3,Na2SO3和O2生成Na2SO4,都可以一步实现,C正确;
D、 NH3催化氧化可以得到NO,但不能一步生成NO2,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硫、硅、氮以及它们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综合性比较强,掌握相关化学反应,便可作答。
A、 S和O2可以生成SO2;
B、可溶性的硅酸和酸可以生成硅酸(强酸制弱酸);
C、S和O2可以生成SO2,SO2和NaOH溶液生成Na2SO3,Na2SO3和O2生成Na2SO4,都可以一步实现;
D、NH3催化氧化可以得到NO。
16.【答案】D
【知识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试管①、试管③中反应生成的气体都是NO,红棕色的NO2是由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的,A不符合题意。
B、试管②中铁片有剩余,因此溶液中不含有H+,其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Fe2+,B不符合题意。
C、试管③中反应无H2产生,说明不存在Fe与H+的反应,所以试管③中不含有Fe2+,只含有Fe3+,C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稀硝酸与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稀硫酸不能,说明氧化性:稀硝酸强于稀硫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试管①中铁片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红棕色的NO2。试管②中为Fe(NO3)2溶液和剩余的铁片,继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3Fe+8H++2NO3-=3Fe2++2NO↑+4H2O,试管③中反应生成的NO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
17.【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X为硫的单质,其物质可能为S、S8等多种同素异形体,A不符合题意。
B、Y为SO3,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4和H2O,属于酸性氧化物,B符合题意。
C、Z为SO2,将SO2通入石蕊溶液中反应生成H2SO3,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但不会褪色,C不符合题意。
D、W为亚硫酸盐,可能是Na2SO3、K2SO3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X为单质,所以X为S。Y为氧化物,其中硫元素为+6价,因此Y为SO3。Z为酸,其中硫元素为+4价,所以Z为H2SO3。W为盐,其中硫元素为+4价,所以W为亚硫酸盐,含有SO32-。
18.【答案】B
【知识点】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若X为N2,则Y为NO、Z为NO2、A为HNO3;若X为S,则Y为SO2、Z为SO3、A为H2SO4,A不符合题意。
B、若X为H2S,则Y为SO2、Z为SO3、A为H2SO4;若X为NH3,则Y为NO、Z为NO2、A为HNO3,B符合题意。
C、反应①、反应②中都有O2参与反应,因此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若X为S或H2S,则A为H2SO4,稀硫酸与Cu不反应,而浓硫酸与Cu在加热条件下课反应生成SO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转化的考查,结合选项信息和物质转化进行分析即可。
19.【答案】B
【知识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I2在反应中被还原,是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
B.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B符合题意 ;
C. 反应生成了H+,酸性变强,C不符合题意 ;
D. 新制的氯水具有氧化性,能与Na2SO3溶液反应,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
【分析】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新制的氯水具有氧化性。
20.【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 三氧化硫溶于水反应生成硫酸,A不符合题意 ;
B. 三氧化硫溶于水反应生成硫酸,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B符合题意 ;
C. 二氧化硫跟氯化钡反应不反应,C不符合题意 ;
D. 三氧化硫溶于水反应生成硫酸,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溶液显酸性,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分析】三氧化硫溶于水反应生成硫酸,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二氧化硫跟氯化钡反应不反应。
21.【答案】(1)氧化物;SO3;H2SO4
(2)Na2SO4 =2Na+ +SO42
(3)Na2O + SO3=Na2SO4;2NaOH +SO3= Na2SO4 + H2O
(4)酸性氧化物;H2O + SO2= H2SO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Na2O + SO2= Na2SO3;2NaOH+SO2=Na2SO3 + H2O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根据物质SO2即可判断①为氧化物,根号有物质②和③中化合价和类别判断为SO3和H2SO4;
(2)硫酸钠是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Na2SO4 =2Na+ +SO42 ;
(3)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得到硫酸钠,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可得到硫酸钠写出方程式为: Na2O + SO3=Na2SO4 , 2NaOH +SO3= Na2SO4 + H2O ;
(4)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H2O + SO2= H2SO3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OH+SO2=Na2SO3 + H2O ,可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得到盐, Na2O + SO2= Na2SO3 ;
【分析】(1)结合化合价和物质类别判断;
(2)硫酸钠是完全电离;
(3)根据三氧化硫可与氧化物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硫酸钠;
(4)根据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可与水,碱性氧化物,碱反应即可写出。
22.【答案】(1)
(2)
(3)2Cu+SCu2S
(4)2:1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弄够形成酸雨的气体为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
(2) 的结构与类似 ,根据二氧化碳电子式,可得 的电子式为: ;
(3)由于硫的氧化性弱,所以生成低价态的硫化亚铜,反应为: 2Cu+SCu2S;
(4)能与反应方程式为:,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分析】(3)由于硫的氧化性弱,所以S与铜和铁反应都是生成低价态的物质,Cu2S和FeS。
23.【答案】(1)H2S+=HCO3-+HS-
(2)OH-+HCO3-=H2O+
(3)此时脱硫效率较高
(4)4;H
(5)回收生成的NaVO3;回收生成的TE(醌态)
(6)2H2S+O2=2S+2H2O
【知识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吸收”过程中H2S与Na2CO3反应生成NaHS、NaH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CO32-=HCO3-+HS-。
(2)“脱硫”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为NaOH,能与“吸收”步骤中生成的NaHCO3反应生成Na2CO3和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H2O+CO32-。
(3)由图可知,当pH=8.86时,溶液中含硫微粒的浓度最低,此时脱硫效率较高。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因此1molTE(醌态)和1molTE(酚态)在组成上相差4molH原子。
(5)“氧化Ⅰ”步骤中得到NaVO3,因此“氧化Ⅰ”的作用是回收生成的NaVO3。“氧化Ⅱ”中得到TE(醌态),所以“氧化Ⅱ”的作用是回收生成的TE(醌态)。
(6)该流程实现了H2S与O2反应生成S和H2O,因此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S+2H2O。
【分析】(1)“吸收”过程中H2S与Na2CO3反应生成NaHS、NaHCO3,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脱硫”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为NaOH,能与NaHCO3反应生成Na2CO3。
(3)控制pH维持在8.86是因为在该pH下,含硫微粒的浓度最低。
(4)根据原子守恒进行分析。
(5)根据“氧化Ⅰ”、“氧化Ⅱ”的产物分析。
(6)流程中实现了H2S与O2反应生成S和H2O,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答案】(1)Si;
(2)4HF+SiO2=SiF4↑+2H2O
(3)
(4)
(5)2H2S+O2=2S↓+2H2O
【知识点】氨的实验室制法;硅和二氧化硅;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粗硅可以用石墨高温下冶炼,生成一氧化碳和硅,故答案为:Si; ;
(2)氢氟酸可以用于蚀刻玻璃,氢氟酸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故答案为: 4HF+SiO2=SiF4↑+2H2O ;
(3)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故答案为: ;
(4)甲烷可以和一氧化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氮气,碳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 ;
(5)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为O2和H2S,生成物为S,则总反应为 2H2S+O2=2S↓+2H2O ,故答案为: 2H2S+O2=2S↓+2H2O 。
【分析】(1)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粗硅可以用石墨高温下冶炼,生成一氧化碳和硅;
(2)氢氟酸可以用于蚀刻玻璃,氢氟酸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
(3)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4)甲烷可以和一氧化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氮气,碳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二氧化碳;
(5)箭头起点为反应物,终点为生成物。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7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0.0(57.1%)
主观题(占比) 30.0(42.9%)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83.3%)
主观题(占比) 4(16.7%)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20(83.3%) 40.0(57.1%)
非选择题 4(16.7%) 30.0(42.9%)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2.0(2.9%) 14
2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2.0(17.1%) 21
3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2.0(2.9%) 5
4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8.0(11.4%) 23
5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4.0(5.7%) 4,11
6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2.0(2.9%) 5
7 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10.0(14.3%) 6,9,12,15,18
8 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70.0(10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9 二氧化硫的性质 30.0(42.9%) 2,4,10,11,13,17,20,21,22
10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4.0(5.7%) 8,11
11 硅和二氧化硅 10.0(14.3%) 6,15,24
12 硫化氢 2.0(2.9%) 10
13 硝酸的化学性质 2.0(2.9%) 16
14 氨的实验室制法 6.0(8.6%) 24
15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0(2.9%) 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