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8 22: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跳水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认识“肆、桅 ”等 7 个生字,会写“艘、肆 ”等 10 个字,会写
“航行、风平浪静 ”等 12 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 ”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能分析船长的思维过程,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水手们的“笑 ”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1.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 PPT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肆、桅 ”等 7 个生字,会写“艘、肆 ”等 10 个字,会写“航行、
风平浪静 ”等 12 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故事的写作脉络。
3. 能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揣摩孩子的心情变化。
4.能说出水手们的“笑 ”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跳水》。(板书:17 跳水)《跳水》 这篇课文,可不是向我们介绍平时观看的跳水比赛项目,而是讲述了一个紧张惊
险的故事。一起读课题——《跳水》。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了解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呢?同学们一定关注到了教材 77 页下方的注释。对,
作者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他是 19 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
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富国》等。
2.了解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水手、猴子、孩子和船
长)
(2)默读课文,用“水手拿猴子取乐 ”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这些人物之间发生
了什么事?(板贴:水手拿猴子取乐)
(3)我们来交流一下,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 1】猴子逗弄孩子(板贴:猴子逗弄孩子),孩子生气了去追赶猴子。(板
贴:孩子追赶猴子)
师:孩子怎么做?
【预设 2】猴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孩子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板贴:猴子把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板贴:孩子走上横木
取帽子)
师:然后呢
【预设 1】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孩子跳进大海。(板贴:船长逼孩子跳水)
【预设 2】等孩子一浮出海面,水手们就抓住他,把他救上甲板。
(板贴:水手救起了孩子)
(4)小结:课文就是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谁能借助
板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说说这个故事。
(板贴:起因 经过 结果 )
三、精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概括了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有助于我们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
(一)学习第 2-4 自然段
1.默读思考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4 自然段,想一想孩 子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同学们可以在书上做
做批注。
2.交流批注
【预设 1】一开始,孩子看到猴子在模仿人的动作,他笑的很开心。
【预设 2】当猴子抢了他的帽子时,他哭笑不得,只能眼巴巴的往这猴子坐在桅
杆的第一根横木上。从他的神态中,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尴尬。
【预设 3】当猴子撕咬他的帽子时,我感觉孩子生气了。他吓唬猴子,还朝着他
大喊大叫。
3.这几位同学找到的信息都是第二自然段中语句。这一 自然段中有几个生字,一
起来学一学。
(1)“桅 ”读第二声,自己轻声读读。什么是桅杆呢? “桅杆 ”就是指悬挂船
帆,垂直竖起的柱杆(出示图片);
(2)“横木 ”指的就是巨大船帆上,起固定作用的横撑木(出示图片)。
(3)猴子拿着帽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孩子吓唬它。“唬 ”是第三声, 在这个词里念轻声。(男生读,女生读)“吓唬 ”意思是——恐吓,使人害怕。
4.小结,并指导感情朗读。
这位同学很会学习,他利用我们在第三单元中学习的阅读方法,抓住了人物
的神态和动作,揣摩出了孩子的心情变化,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 自然段。
5.还有谁愿意交流?
【预设】我从第三自然段中看到,因为水手们笑得更欢,所以孩子的脸都气红了。
我从孩子的神态中揣摩出他比前面更生气了,所以我的批注是恼怒。
(1)师点评:同样是气,但生气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在批注时的用词,
有所区别,这位同学“恼怒 ”一次用的很恰当。
(2)请大家读读第三小节,体会孩子的恼怒。
6.还有谁补充吗?
【预设】我找到了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我感觉 孩子已经被猴子激怒了,当猴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一头时,他还龇牙咧 嘴,做着怪样。所以,孩子气极了,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摇摇晃晃的走上横木, 去取帽子。我从孩子的动作中感受到他已经被猴子气的怒不可遏、失去理智了,
不知道自己处在了危险的境地。
(1)师点评:嗯,很会阅读。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叫“龇牙咧嘴 ”,“龇 ”是 平舌音,“咧 ”是第三声。“龇牙咧嘴 ”的意思是——猴子咧开嘴巴,露出牙齿,
做鬼脸,逗弄孩子。所以孩子才会怒不可遏,竟然走上了横木去取帽子。
(2)我们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一片段,感受孩子越来越生气,最后失去了理智。
7.还有谁要补充吗?
【预设】我找到了第 4 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我从男孩两腿不由的发抖的表现中,
感觉他此刻非常惊恐。
师:你从孩子的动作中发现了他的心情变化。你来读读这几句话,把你的感受
读出来。
8.小结:同学们就是抓住孩子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到了他的心情变化。还抓
住了猴子和水手的行为,明白孩子心情变化的原因。
9.请关注猴子和水手的行为,以及孩子的动作神态,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的 1-4
自然段。
10.读 1-4 自然段,你一定发现,除了描写猴子的放肆,课文还几次描写了水手
们的笑。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写到水手们的笑?
【预设】水手们的笑让孩子一步一步走向危险的境地。
11.那么,孩子一步步走向危险的境地,和水手们的几次笑到底有着怎么样的联
系呢?谁来具体说说。
【预设】水手们看到猴子模仿人的动作,就哈哈大笑,这让猴子更加放肆了。当 看到猴子戏弄孩子,又大笑起来,这显然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有些哭笑不 得。当猴子撕咬帽子时,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觉得自己要是拿不回帽子,那 就太丢脸了,这么多人都在看他的笑话,他一定要追上猴子,孩子就这样被气的
失去理智了。
12.小结:是呀,这笑声不仅促使猴子的行为越来越放肆,更是让孩子不管不顾, 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追赶猴子的重要原因。虽然,描写水手们的笔墨不多,但 是,水手们的几次笑却是推动情节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家在阅读时
不要忽视。
四、总结学法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梳理了《跳水》的情节脉络,了解了课文的主要 内容,用批注的方式品读了表示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了解到了他心情的急剧变
化及其原因。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 遍。
3.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三题。
【板书设计】
起因
经过
结果
17 跳水
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弄孩子 孩子追赶帽子
猴子把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
孩子走上横木取帽子
船长逼孩子跳水
水手救起了孩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以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2.能分析船长救人时的思维过程,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
2.上一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在猴子的逗弄和水手的笑声 中,孩子的心情不断变化。从一开始的开心到哭笑不得,再到气得脸都红了、气
急了,直至不知不觉陷入险境。
二、精读课文
(一)回顾第 4 自然段
1.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用上“只要……就…… ”,“即使……也…… ”
这两组关联词,把“孩子的处境危险极了 ”说具体。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预设】孩子的处境危险极了。他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 上横木去取帽子。只要他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
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走回来。他真是命悬一线啊。
2.点评:你用上了这两个关联词把孩子的处境危险极了说具体了,请同学们学
着他的样子自己也说一说。
(二)学习第 5-6 自然段
1.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请一个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2.读得非常好,尤其是船长的话。当时的情况万分危急,船长为什么会这么做?
这么说呢?
【预设】因为船长看到儿子身处险境,如果不马上救孩子,孩子必死无疑。
3.那他当时观察到了哪些情况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信息。
【预设】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船长马上就知道儿子此时命悬一线,
稍有不慎就会摔死在甲板上。
4.再看看前文,有没有写到当时的其他情况呢?
【预设】我在第一 自然段里找到了这样的内容,“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
甲板上。 ”
5.而且此时的船长正巧是出来打海鸥的,手里刚好有一支枪。在危急的时候,船 长用枪逼着孩子跳入海里。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根据我们前面找到的相关内
容,你能借助这样的提示来说说船长当时的内心想法吗?谁来说一说?
【预设】孩子正胆战心惊地站在横木上,站得那么高。如果让他往回走,他随时 都会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那孩子必死无疑。如果让孩子往海里跳,趁着大海风 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只有跳进水里,水手们才能就起他,他才能有一
线生机。我必须用手里的枪,逼他跳水。
6.小结:这位同学说的真好,要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必须关注他当时观察到的
具体情况,用枪逼着孩子跳水,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 自己再试着说一说。
7.通过揣摩船长的心理活动,大家能体会到船长的这个办法好在哪里了吧。那作 者为什么没有把船长的这些想法写出来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第 5、6 自然段,
想一想。
【预设】因为当时情况特别危急,就是在几秒钟里发生的事情,需要船长当机立
断,作出决定。
8.小结:是呀,不写节奏更紧凑,更能体现情况危急,还能反映出船长的——果 断、机智和沉着。那第 5 自然段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请一位同学
来读一读。
9.点评:读的很棒。从船长的一个动作、一句简短而又坚定的话语中,我能感受
他遇事沉着、机智、果断,孩子通过跳水得救了。
10. 自己读读第 6 自然段,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为什么“ 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
11.是呀,多么矛盾的表达呀,这样的表达让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情况危急,孩子在水里多呆一秒就多一分死亡的威胁,大家太紧张,太 担心了,觉得时间特别漫长。这样前后矛盾的表达形式凸显出了当时大家的心情。
12.课文中跳水部分写得很简洁,为什么作者会以《跳水》做题目呢?
【预设】跳水这部分是故事的高潮,孩子只有跳下水才能逃过这场劫难。可见,
跳水是故事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作为题目。
【预设】跳水这个方法,是主要人物船长想出来。从办法的妙处中能体会船长的
果断、机智,航海经验丰富,用它做题目凸显人物的品质。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学完了,你获得哪些启示呢?
【预设】遇到危急情况,不要慌乱,要镇定的观察周围情况,果断的找出办法来。 2.通过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可以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现在你能否根据板
书,讲讲这个故事呢?
5.师:请大家回家后把这个故事按照事情的发展事后顺序讲给家人听一听。
四、作业布置
1.根据板书,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故事。
2 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一题和第二题。
【板书设计】
起因
经过
结果
17 跳水
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弄孩子 孩子追赶帽子
猴子把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
孩子走上横木取帽子
船长逼孩子跳水
水手救起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