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选择性必修二3.4配合物与超分子(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与可以形成化合物,关于该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2.配合物种类繁多,在分析化学、工业生产以及生物学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配合物的化学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配体是和,配位数是9
B.该配合物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中心离子
C.该配合物中存在离子键、配位键和极性键
D.向其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所有都能转化为沉淀
3.三氯化磷()在农业、医药工业、染料工业有广泛应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分子结构为正三角形 B.分子中不含孤电子对
C.中P为杂化 D.是非极性分子
4.Co3+的八面体配合物CoClm·nNH3中配离子的空间构型如图所示,其中数字处的小圆圈表示NH3分子或Cl,Co3+位于八面体的中心。若1mol配合物与足量AgNO3溶液作用生成1molAgCl沉淀,则n的值是( )
A.2 B.3 C.4 D.5
5.下列组合中,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6.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反应也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配合物的配体为Cl-、NH3
B.该配合物的配位数为6
C.该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可能为平面正方形结构
D.1 mol该分子中含有12 mol σ键
7.下列关于化学式[TiCl(H2O)5]Cl2·H2O的配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配体是Cl-和H2O,配位数是6
B.中心离子是Ti2+,配离子是[TiCl(H2O)5]2+
C.内界和外界中的Cl-的数目比是1:2
D.1mol[TiCl(H2O)5]Cl2·H2O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产生2molAgCl
8.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向此透明溶液中加入乙醇,有深蓝色的晶体析出。下列对此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NH3与Cu2+的配位能力强于H2O
B.1mol[Cu(H2O)4]2+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12NA
C.NH3与铜离子络合,形成配合物后H-N-H键角会变大
D.深蓝色的晶体析出的原因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
9.关于配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该配合物含有12molσ键
B.该配合物中心离子的化合价为+3价
C.该配合物中NH3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D.含1mol该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3mol白色沉淀
10.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 )
A.Ag+、NH3 B.BF3、NH3 C.NH4+、H+ D.Co3+、CO
11.下面的排序错误的是( )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 NaF> NaCl> NaBr>NaI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F、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CS2、H2SC,H2都是直线形分子
D.在水中的溶解性:戊醇>乙二醇>乙醇
13.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14.硼砂阴离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硼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B.1、2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配位键
C.硼砂阴离子间可结合成链状结构,则阴离子间以氢键结合
D.该阴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极性键、配位键、氢键
15.下列有关 、 、 、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 中的键角 前者大
B. 和 的空间构型相同
C. 和 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D. 与 形成的 中,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的是
16.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6gCH3CH2OH与过量乙酸混合后充分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NA
B.1mol[Ni(NH3)4]2+中含有的σ键数为16NA
C.KIO3+6HI=3I2+KI+3H2O中1molKIO3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1L0.5mol·L-1NH4Al(SO4)2溶液中NH和Al3+数之和为NA
17.银氨溶液是检验醛基的重要试剂之一。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是向稀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浊液刚好变澄清,发生的反应有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Ag(NH3)2]++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H4NO3中N原子分别采取sp3、sp2杂化
B.[Ag(NH3)2]OH中存在共价键、配位键和离子键
C.NH3与H2O均是极性分子
D.1mol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Ag(NH3)2]OH
18.能区别和两种溶液的试剂是( )
A.溶液 B.溶液 C. D.浓氨水
二、非选择题
19.AlCl3在178℃时升华,其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7,蒸气分子的结构式为 (标明配位键);其中Al的杂化方式是 。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某元素原子共有3个价电子,其中一个价电子位于第三能层d轨道,试回答:该元素核外价电子排布图 ,电子排布式 。该元素形成的单质为 晶体。
(2)指出配合物K3[Co(CN)6]中的中心离子、配位体及其配位数: 、 、 。
(3)在下列物质①CO2、②NH3、③CCl4、④BF3、⑤H2O、⑥SO2、⑦SO3、⑧PCl3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填序号) 。
(4)试比较下列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填“>”、“<”或“=”):
HClO3 HClO4;H3PO4 H3PO3。
(5)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问题:
①NH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杂化,VSEPR构型为 ,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
②BF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杂化,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
(6)H2O的沸点(100℃)比H2S的沸点(-61℃)高,这是由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含有氢键的物质
【解析】【解答】通过配位键形成酸位化合物,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提供共用电子对,B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提供空轨道,所以箭头由N指向B
故答案为:D.
【分析】配位键形成条件:1.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2.含有空轨道的原子;配位键的方向有孤电子原子指向空轨道原子。
2.【答案】C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解析】【解答】A.根据配合物化学式可知,配体是和,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A项不符合题意;
B.该配合物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配体,是和,中心离子提供空轨道,B项不符合题意;
C.阳离子与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阳离子中的中心离子与配体和以配位键结合,在配体中存在H-O极性共价键,因此该配合物中存在离子键、配位键和极性键,C项符合题意;
D.向该配合物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只有外界都能转化为沉淀,而配离子中的与中心离子结合牢固,不能转化为沉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配位数可以根据钛原子所连接粒子判断;
B、中心离子为钛离子;
C、铵根离子或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的结合是离子键,非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的结合是共价键,铵根离子或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的结合是离子键,非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的结合是共价键;
D、配离子中的氯离子不能电离。
3.【答案】C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解析】【解答】A.PCl3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含有1个孤对电子,则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A不符合题意;
B.PCl3分子含有孤对电子数目为,B不符合题意;
C.由A可知,分子的中心原子P的价电子对数为4,则为sp3杂化,C符合题意;
D.P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分析解答。
4.【答案】C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解析】【解答】由1mol配合物与AgNO3作用生成1molAgCl沉淀,知道1mol配合物电离出1mol Cl-,即配离子显+1价,又因为外界有1个Cl-,且Co显+3价,所以CoClm nNH3可以写成[CoCl2 nNH3]Cl,即m=2,又因为配位数为6,所以n=6-2=4,
故答案为:C。
【分析】1mol配合物与AgNO3作用生成1molAgCl,则1mol配合物电离出1mol Cl-,CoClm nNH3可以写成[CoCl2 nNH3]Cl,配位数为6,据此解答。
5.【答案】D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解析】【解答】A. 中中心离子是Ag+,中心离子电荷数是1,CN-是配体,配位数是2; 中中心离子是Cu2+,中心离子电荷数是2,NH3是配体,配位数是4,二者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 中中心离子是Ni2+,中心离子电荷数是2,NH3是配体,配位数是4, 中中心离子是Ag+,中心离子电荷数是1,NH3是配体,配位数是2,二者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不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 中中心离子是Ag+,中心离子电荷数是1,NH3是配体,配位数是2; 中中心离子是Cu2+,中心离子电荷数是2,NH3是配体,配位数是2,二者中心离子电荷数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 中中心离子是Ni2+,中心离子电荷数是2,NH3是配体,配位数是4; 中中心离子是Cu2+,中心离子电荷数是2,NH3是配体,配位数是4,二者中心离子电荷数及配位数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配位化合物一般由内界和外界组成,也有部分配位化合物只含有内界,内界包含中心离子、配体,配体的总个数即为配位数,据此解答。
6.【答案】C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解析】【解答】A.该物质的化学式为[PtCl4(NH3)2],化合物为配位化合物,则配体为Cl-、NH3,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配位化学式为[PtCl4(NH3)2]可知:配合物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4+2=6,B不符合题意;
C.中心Pt与6个配位体形成6个配位键,即6个σ键,该配合物应是八面体结构,C符合题意;
D.该配合物中心Pt原子与6个配位体形成6个配位键,在配位体NH3分子中含有3个N-H共价键,共价键和配位键都是σ键,则1个配合物中含有σ键数目是6+2×3=12个,则1 mol该分子中含有12 mol σ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实验式为 PtCl4·2NH3的物质,其水溶液不导电说明它不是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加入 AgNO3 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说明不存在游离的氯离子和氨分子,所以该物质的配位化学式为[PtCl4(NH3)2],据此解答。
7.【答案】B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解析】【解答】A.配合物[TiCl(H2O)5]Cl2·H2O,配体是Cl-和H2O,配位数是1+5=6,A不符合题意;
B.配合物[TiCl(H2O)5]Cl2·H2O,中心离子是Ti3+,内配离子是Cl-,外配离子是Cl-,B符合题意;
C.配合物[TiCl(H2O)5]Cl2·H2O,内配离子Cl-数目为1,外配离子Cl-数目为2,内界和外界中的Cl-的数目比是1:2,C不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AgNO3溶液,外界离子Cl-与Ag+反应,内配位离子Cl-不与Ag+反应,1mol[TiCl(H2O)5]Cl2·H2O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产生2molAgC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该配合物的配体是Cl-和H2O,配位数为6;
B.中心离子是Ti3+;
C.内界中的Cl-数目为1,外界中的Cl-数目为2;
D.外界Cl-与Ag+反应,内界Cl-不与Ag+反应。
8.【答案】D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解析】【解答】A.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是由于存在[Cu(H2O)4]2+,加入氨水后得到的深蓝色的透明溶液是由于生成了[Cu(NH3)4]2+,所以NH3与Cu2+的配位能力强于H2O,选项 A不符合题意;
B.每个水分子里含有两个O- H键,4个水分子共形成8条共价键,另外每个[Cu(H2O)4]2+中Cu2+与H2O形成4个配位键,所以1mol [Cu(H2O)4]2+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12NA, 选项B不符合题意:
C.NH3中N上有一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大,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后,对其他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减小,所以键角变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析出深蓝色晶体的原因是由于加入乙醇后溶剂的极性变小,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物;
B.配位键、O-H键均为σ键;
C.NH3中N上有一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大,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后,对其他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减小;
D.加入乙醇,溶剂极性减小。
9.【答案】B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解析】【解答】A.配合物的配体氨分子内部含有3条σ键,配体和中心离子之间形成6条σ键,所以1mol该配合物含有3×4+6=18molσ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原则,可知该配合物中心离子的化合价为+3价,B符合题意;
C.氨分子内部含有N-H,遇到其他氨分子中的氮原子,可以形成氢键:,所以该配合物中NH3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C不符合题意;
D.配合物外界的氯离子可以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含1mol该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1mol白色沉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单键均为σ键,配位键也是σ键;
C.NH3为配体;
D.该配合物中只有外界的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反应。
10.【答案】C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解析】【解答】A.Ag+有空轨道,NH3中的氮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故其可以形成配位键,故A不符合题意;
B.BF3中B原子有空轨道,NH3中的氮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故其可以形成配位键,故B不符合题意;
C.NH4+、H+两种离子没有孤电子对,故其不能形成配位键,故C符合题意;
D.Co3+有空轨道,CO中的碳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故其可以形成配位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据配位键形成的条件,一方要提供空轨道,另一方提供孤电子对。
11.【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解析】【解答】分子晶体熔点和分子的相对质量有关,CF4碳化硅>晶体硅。熔点Al> Mg> Na,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和晶格能有关,晶格能和电荷数成正比,和半径成反比,熔点:NaF> NaCl> NaBr>NaI。
【分析】A.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熔点和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有关。
B.都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硬度取决于共价键键能的大小。
C.都是金属晶体,熔点高低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
D.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和晶格能有关,晶格能和电荷数成正比,和半径成反比。
12.【答案】B
【知识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解析】【解答】因为F的电负性很大,对应的氢化物HF的分子间可形成氢键,熔、沸点较高,A不符合题意;
CH4中只含有C-H极性键,CCl4中只含有C-Cl极性键, CH4、CCl4的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分子结构对称,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B符合题意;
H2S分子中,中心S原子形成2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2,采取sp3杂化,为角形分子, CS2与C2H2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杂化,为直线形分子,C不符合题意;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乙醇羟基与水分子中-OH相似因素大于戊醇,在水中的溶解性更强,D不符合题意。
【分析】A.分子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 熔、沸点 越高。但HF的分子间可形成氢键,熔、沸点较高;
B.同种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分子结构对称,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
C.依据价层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数=σ键+孤电子对数)确定杂化类型、确定VSEPR模型并结合孤电子对数确定空间构型;
D.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亲水基越多,碳原子数越少,溶解性越强。
13.【答案】A
【知识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解析】【解答】氮气中键能是氮氮三键,键能大于氧气的,所以氮气稳定,A符合题意。溴和碘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碘的分子间作用力强于溴的,熔沸点高于溴的。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已经达到稳定结构,其单质分子化学性质稳定。溶质的挥发性和键能无关,与其沸点是有关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键能的相关知识。
A.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和碘的聚集状态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化学键无关;
C.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除氦)达8电子稳定结构;
D.硝酸与硫酸的挥发性与其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14.【答案】D
【知识点】离子键的形成;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解析】【解答】A.形成4个B-O键的B原子杂化方式均为sp3,形成3个B-O键的B原子杂化方式均为sp2,故A不符合题意;
B.B原子一般形成3个共价键,1号B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1、2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配位键,故B不符合题意;
C.硼砂阴离子中含有O-H键,可以形成氢键,硼砂阴离子呈链状结构,阴离子间以氢键结合,故C不符合题意;
D.氢键不是化学键,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易错分析:A.由图可知B形成的有三个共价键的平面结构,也有4个共价键的正四面体结构,所以有两种杂化方式。
B.B有空轨道,O含有多余孤对电子,可以形成配位键。
15.【答案】A
【知识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解析】【解答】A. 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 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且含有2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前者为三角锥形、后者为V形,则键角:前者大于后者,故A符合题意;
B. 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 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且不含孤电子对,空间结构:前者为三角锥形、后者为平面三角形,故B不符合题意;
C. 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 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氮原子杂化类型:前者为sp3、后者为sp2,故C不符合题意;
D.铜离子含有空轨道、N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所以铜离子提供空轨道、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 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4,含有1个孤电子对;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含有2个孤电子对;
B. 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不含孤电子对;
C.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
D. 提供空轨道。
16.【答案】B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盐类水解的原理;盐类水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A.46gCH3CH2OH的物质的量,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小于NA,A不符合题意;
B.Ni2+与NH3之间形成配位键,属于σ键数,NH3中N-H键也是σ键,1mol[Ni(NH3)4]2+中含有4mol配位键,12molN-H键,故含有σ键数目为16 NA,B符合题意;
C.KIO3→I2,I元素化合价从+5降至0价,1molKIO3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5NA,C不符合题意;
D.1L0.5mol·L-1NH4Al(SO4)2物质的量n=cV=1L×0.5mol·L-1=0.5mol,溶液中NH和Al3+会发生水解反应,则两个离子数目之和小于N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酯化反应是常见的可逆反应
B.配位键也是 σ键
C.氧化还原反应遵循价态变化规律:靠近不交叉
D.盐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的水解,会导致其数目的改变
17.【答案】D
【知识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解析】【解答】A.NH4NO3中,中的N原子采取sp3杂化,中的N原子采取sp2杂化,A不符合题意;
B.[Ag(NH3)2]OH中,NH3、OH-中存在共价键,Ag+与N原子间形成配位键,[Ag(NH3)2]+、OH-之间形成离子键,B不符合题意;
C.NH3呈三角锥形结构,H2O呈V形结构,它们的结构都不对称,均是极性分子,C不符合题意;
D.甲醛分子中含有2个醛基,所以1mol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4mol[Ag(NH3)2]OH,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ABn计算公式判断杂化形式
B.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的定义,并学会判断
C.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ABn计算公式判断分子构型,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不重合是极性分子
D.1mol醛基消耗2mol[Ag(NH3)2]OH,而甲醛分子中含有2个醛基
18.【答案】A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解析】【解答】B、C、D中的物质与两种溶液均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而A中[Co(NH3)4Cl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Co(NH3)4Cl2]NO3不能,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符合。
故答案为:A。
【分析】 外界能电离出氯离子, 不能产生氯离子,检验氯离子的存在即可区别两者。
19.【答案】;sp3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解析】【解答】氯化铝中铝原子最外层电子只有3个电子,形成3个共价键,每个铝原子和四个氯原子形成共价键,且其中一个共用电子对是氯原子提供形成的配位键,如图 ;每个铝原子和四个氯原子形成共价键,中心原子Al的价层电子对数4,因此杂化类型为sp3。
【分析】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铝大,所以一定是2个或者多个氯化铝结合到一起;
20.【答案】(1);1s22s22p63s23p63d14s2;金属
(2)Co3+;CN-;6
(3)①③④⑦
(4)<;>
(5)sp3;四面体形;三角锥形;sp2;平面三角形
(6)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解析】【解答】(1)该元素原子共有3个价电子,其中一个价电子位于第三能层d轨道,则该元素为21号钪元素,核外价电子排布图: ;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4s2;该元素形成的单质为金属晶体;(2)配合物K3[Co(CN)6]中的中心离子是Co3+;配位体是CN-;配位数是右下角角标:6; (3)下列物质①CO2、②NH3、③CCl4、④BF3、⑤H2O、⑥SO2、⑦SO3、⑧PCl3中,正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有:①③④⑦;(4)含氧酸的非羟基氧越多,酸性越强,则下列物质的酸性强弱:HClO3H3PO3;(5)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问题:①可计算氨气的杂化轨道: ;NH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VSEPR构型为四面体型,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②可计算三氟化硼的杂化轨道: ;BF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6)水和硫化氢都是分子晶体,H2O的沸点(100℃)比H2S的沸点(-61℃)高,这是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分析】(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即可写出
(2)考查的是配位化合物的配体以配位数
(3)考查的分子的构型
(4)考查的含氧酸酸性的比较,含有越多,酸性越强
(5)根据公式计算出杂化方式即可
(6)沸点的高低和氢键的关系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5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36.0(65.5%)
主观题(占比) 19.0(34.5%)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8(90.0%)
主观题(占比) 2(10.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8(90.0%) 36.0(65.5%)
非选择题 2(10.0%) 19.0(34.5%)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0(3.6%) 12
2 分子间作用力 2.0(3.6%) 13
3 离子键的形成 2.0(3.6%) 14
4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0(3.6%) 11
5 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4.0(7.3%) 12,15
6 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9.0(89.1%) 1,2,3,4,5,6,7,8,9,10,14,15,16,17,18,19,20
7 氧化还原反应 2.0(3.6%) 16
8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0(3.6%) 16
9 盐类水解的应用 2.0(3.6%) 16
10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6.0(10.9%) 3,12,17
11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6.0(10.9%) 11,12,13
12 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4.0(7.3%) 13,15
13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2.0(3.6%) 17
14 含有氢键的物质 2.0(3.6%) 1
15 盐类水解的原理 2.0(3.6%) 16
16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12.0(21.8%) 3,14,15,17,19
17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5.0(27.3%) 2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