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科研人员利用高压气流将水微滴喷射到涂覆催化剂的石墨网上,研究常温制氨,其反应历程中微粒转化关系如图1,相对能量变化关系如图2,图中*表示催化剂表面吸附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中发生非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B.Ⅰ转化为和的过程中会生成
C.Ⅱ表示的微粒符号是
D.反应历程中放热最多的反应是
2.下列反应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是( )
A.
B.
C.
D.
3.下列物质中,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 B. C. D.
4.已知:的。其中相关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则x的值为( )
化学键 F—F N—F
键能 946 x 283
A.471 B.157 C.138 D.756
5.磷酸聚合可以生成链状多磷酸和环状多磷酸,三分子磷酸聚合形成的链状三磷酸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键能:
B.元素的电负性:
C.的空间构型:平面四边形
D.六元环状三磷酸的分子式:
6.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用于治疗疼痛与发热的药物,可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其结构如图所示。基于结构视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C原子的杂化方式均相同
B.所含元素的第一电离能:O>N>C
C.该分子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
D.O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7.下列能够快速、微量、精确地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 )
A.核磁共振氢谱法 B.红外光谱实验
C.质谱法 D.X-射线衍射实验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键角:CH4B.H F、H Cl、H Br、H I的键长逐渐增大,分子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C.H-O键的键能为463kJ/mol,即18gH2O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的能量为(2×463)kJ
D.、中均含有配位键
9.布洛芬(N)是一种非甾体抗炎退热类药物,常用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与苯甲酸互为同系物
B.M分子中存在2个手性碳原子
C.Y分子中最多有11个碳原子共平面
D.X的苯环上一元取代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10.氮氧化物会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一种以沸石笼作为载体对氮氧化物进行催化还原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⑤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B.图中总过程中每吸收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氧气为
C.反应③未涉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D.反应④涉及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与生成
11.和CO是污染性气体,可在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总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反应的
B.降低了总反应的焓变
C.总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均为非极性分子
12.劳则有思,动则有得。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糯米和麦芽制作传统麦芽糖 淀粉可发生酶促水解反应
B 用煤油擦拭自行车上的沥青 有机物结构相似能互溶
C 用紫外灯给环境消毒 紫外线使蛋白质变性
D 用含铁的红色涂料粉刷房屋外墙 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
A.A B.B C.C D.D
13.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漂亮的玛瑙是熔融态的快速冷却形成的
B.冰雪融化时需要破坏氢键和范德华力
C.乙烯分子呈现完美对称,呈正四面体形
D.云、雾、有色玻璃都属于胶体
14.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
A 第一电离能: Mg为3p轨道全空的稳定电子构型,而Al失去一个电子变为3p轨道全空的稳定电子构型
B 溶液显酸性 电离产生的可以与水中的结合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最终导致溶液中大于
C 分子中的共价键是键 Cl原子价电子排布为,当两个Cl原子结合为时,两个原子的3p轨道通过“肩并肩”重叠
D 、、的熔点依次增大 、、的结构和组成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范德华力依次增强
A.A B.B C.C D.D
1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乙烯的实验式:
B.水分子间的氢键:
C.的空间结构:平面三角形
D.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第四周期第ⅤB族
16.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Z同主族,Y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W>rZ>rY>rX
B.Z的简单氢化物沸点比X的高
C.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多于2种
D.W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Z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52分。)
17.下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种化学元素。
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元素A和D可以形成A2D和A2D2两种化合物。
①用球棍模型表示的A2D分子结构是 (填编号)。
②已知A2D2分子结构如下图:分子不是直线形的,两个A原子犹如在半展开的书的两面上,两个D原子在书脊位置上,书页夹角,两个D-A键与D-D键的夹角均为。A2D2分子的电子式是 ,A2D2分子是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元素B、D、X对应的简单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填化学式),原因是 。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2X、XO2、XO3的气态分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于其他分子的是 (填化学式)。
(4)固体XO3中存在如图所示的三聚分子,该分子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18.、、、、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但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电离能()数据:;;;……
其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
只有一个不成对电子
(1)的元素符号为 、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2)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 区(填“”或“”),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3)的元素符号为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同周期相邻元素(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和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
(5)、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更强的是 (填化学式)。
(6)、和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在室温下水溶液且的化合价为+1价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19.氨基乙酸铜被广泛应用于染料、涂料、塑料和电池等领域,其化学式为,结构如图所示。
(1)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 区元素(填“s、p、d、ds和f”其中一个)。
(2)氨基乙酸铜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 ,该分子中有 个键。
(3)原子中运动的电子有两种相反的自旋状态,若一种自旋状态用表示,与之相反的用表示,称为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对于基态原子,其价电子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 。
(4)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原子的 (填“大”或“小”),其原因是 。
(5)氨基乙酸铜可由碳酸铜、氯乙酸、乙二胺等制得,碳酸铜中的VSEPR模型名称为 ,氯乙酸的酸性大于乙酸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键;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催化剂
【解析】【解答】A、过程中发生非极性键的断裂,形成N-H极性键,没有形成非极性键,故A错误;
B、Ⅰ转化为和的反应方程式为:,过程中会生成过渡,故B正确;
C、生成Ⅱ的方程式为:,Ⅱ为,故C错误;
D、反应历程中放热最多的反应是Ⅰ和、的反应,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极性键;
B、Ⅰ转化为和时发生的反应为;
C、生成Ⅱ的方程式为;
D、放热最多的反应是Ⅰ和、的反应。
2.【答案】B
【知识点】化学键;离子键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解析】【解答】A、 中涉及的化合物全部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的断裂和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
B、 中,过氧化钠中的离子键断裂,碳酸钠中的离子键形成,过氧化钠中的O-O非极性键断裂,形成氧气中的非极性键,二氧化碳中的极性键断裂,形成碳酸根中的极性共价键,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故B符合题意;
C、 中没有非极性键的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
D、 中不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易形成极性键。
3.【答案】B
【知识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解析】【解答】A. 中只含离子键,A不符合题意;
B. 为离子化合物,其中钠与氢氧根之间形成离子键,氢氧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B符合题意;
C. 中只含离子键,C不符合题意;
D. 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共价键一般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离子键一般存在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离子化合物是指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4.【答案】B
【知识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解答】反应热可以根据键能来计算:△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946+3x-6×283=-157,解得x=157KJ/mol。B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应热可以通过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来计算。
5.【答案】D
【知识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解析】【解答】A、双键键能大于单键键能,则键能:,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故B错误;
C、的价层电子对数,无孤电子对,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C错误;
D、六元环状三磷酸的结构式为,则其分子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双键键能大于单键键能;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
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不含孤电子对;
D、六元环状三磷酸的结构式为。
6.【答案】C
【知识点】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解析】【解答】A.苯环和羰基上的C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甲基上的C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N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为半满,第一电离能大于O,故所含元素的第一电离能:N>O>C,B错误;
C.该分子中含羟基,能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C正确;
D.O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不是轨道表达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结构可知,苯环和羰基上C原子杂化方式相同,甲基上杂化为sp3杂化,
B.在同周期电离能变化规律中,N原子电离能会异常的高;
D.轨道表达式所以能级都要写,而价电子排布式只写最外层电子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利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解析】【解答】A.核磁共振氢谱法可测定有机物中氢的种类及数目,A不符合题意;
B.红外光谱是用于鉴定有机物中的各种官能团,B不符合题意;
C.质谱法可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C符合题意;
D.X一射线衍射实验可用于区分晶体和非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质谱法可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
8.【答案】D
【知识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解析】【解答】A、CH4为四面体结构,键角为109°28′;NH3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H2O为V形结构,其键角为104.5°,因此三者的键角大小为:CH4>NH3>H2O,A不符合题意。
B、原子半径:F<Cl<Br<I,所以键长:H-F<H-Cl<H-Br<H-I,所以键能:H-F>H-Cl>H-Br>H-I,分子稳定性:HF>HCl>HBr>HI,B不符合题意。
C、H2O分解为H2和O2的过程中,H2O分子中的H-O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同时还形成了H-H、O=O化学键,释放能量;因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不是(2×463)kJ,C不符合题意。
D、H3O+、[Cu(H2O)4]2+中均含有配位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三种物质键角的大小判断。
B、原子半径越大,键长越大,键能越小,结构越不稳定。
C、H2O分解成H2和O2的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两个过程。
D、两种离子中都含有配位键。
9.【答案】B
【知识点】“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同系物
【解析】【解答】A.N中有苯环和羧基,与苯甲酸官能团相同,相差6个CH2,互为同系物,A不符合题意;
B.手性碳原子有不同的取代基,M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为连有羟基的碳原子,B符合题意;
C.Y结构中有苯环和酮羰基平面结构,根据单键可以任意旋转,最多有11个碳原子共平面,C不符合题意;
D.X苯环上一元取代的同分异构体有邻、间、对3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官能团相同,相差n个CH2,互为同系物;
B.手性碳原子有不同的取代基;
C.单键可以任意旋转;
D.苯环上一元取代同分异构体有邻、间、对。
10.【答案】D
【知识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反应⑤为和NO反应生成、、,反应的方程式为 ,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总反应的方程式为4NO+4NH3+O2=4N2+6H2O,每吸收4molNO,消耗1molO2,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故B正确;
C、反应③只涉及O-O的断裂,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④不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反应⑤中, 和NO反应生成、、;
B、总反应的方程式为4NO+4NH3+O2=4N2+6H2O;
C、反应③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过程④中不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
11.【答案】D
【知识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解答】A、Δ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则,故A错误;
B、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焓变,故B错误;
C、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中,N2O为氧化剂,CO为还原剂,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C错误;
D、、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Δ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
B、催化剂不影响焓变;
C、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为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为还原剂;
D、根据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判断分子极性。
12.【答案】D
【知识点】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
A.糯米中的淀粉在麦芽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A不符合题意;
B. 沥青、煤油两者是相互溶解的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紫外线可使病菌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菌丧失生理活性,达到消毒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
D. 氧化铁为红棕色,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涂料,与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没有关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作用力;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A、 熔融态的SiO2冷却过快得到没有晶体外形的玛瑙,缓慢冷却得到水晶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冰融化时破坏氢键和范德华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为平面形结构,故C符合题意;
D、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云、雾、有色玻璃都属于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熔融态的SiO2冷却过快会生成玛瑙;
B、水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
C、乙烯分子为平面形结构;
D、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14.【答案】A
【知识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盐类水解的原理
【解析】【解答】A.第一电离能:是因为Mg的3s处于全满状态,能量低不容易失去一个电子;Al的最外层为3p1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以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低;故A符合题意;
B.溶液显酸性是因为可以与水中的结合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最终导致溶液中大于,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Cl原子价电子排布为,当两个Cl原子结合为时,两个原子的3p轨道通过“肩并肩”重叠,形成键;故C不符合题意;
D.、、是由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单质,结构和组成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范德华力依次增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项中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中,从左至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锯齿状”增大,其中II A族和V A族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相邻的元素,其它选项解释合理。
15.【答案】B
【知识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含有氢键的物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乙烯的实验式为CH2,故A错误;
B、水分子间的氢键由氧原子和氢原子形成,表示为 ,故B正确;
C、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含有一个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故C错误;
D、Cr的原子序数为2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ⅥB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实验式是指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原子数最简整数比的式子;
B、水分子间氧原子和氢原子间形成氢键;
C、 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有一个孤电子对;
D、Cr为24号元素。
16.【答案】C
【知识点】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X为O、Y为Na、Z为S、W为Cl。
A、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因此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Na>S>Cl>O,即rY>rZ>rW>rX,A不符合题意。
B、Z的简单氢化物为H2S,X的简单氢化物为H2O,H2O中含有氢键,沸点较高,因此Z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低,B不符合题意。
C、X、Y、Z可形成的化合物有Na2SO3、Na2SO4、Na2S2O3等,C符合题意。
D、非金属性W>Z,因此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Y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半径最大的,因此Y是Na。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Y,因此X为O。X与Z同主族,所以Z为S。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大于Z,所以W为Cl。
17.【答案】(1)B;;极性
(2)H2O;两者均为分子晶体,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3)H2S
(4)sp3
【知识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①A为H,D为O,两者可以形成H2O,为V形,故答案为:B;
②H2O2中,O和O结合,其分子中,H周围2个电子,O周围8个电子,通过其结构可知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分子为极性分子,故答案为: ;极性;
(2)B为C,D为O,X为S,三者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CH4、H2O、H2S,其中H2O可以形成氢键,使沸点增高,故答案为: H2O; 两者均为分子晶体,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3)X为S,则分子分别为H2S、SO2、SO3,其中,H2S的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为2,成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4,SO2孤电子对数为1,成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3,SO3孤电子对数为0,成键电子对数为3,价层电子对数为3,故答案为:H2S;
(4)分子中,孤电子对数为0,中心原子连接4个原子,则杂化轨道数为4,为sp3杂化,故答案为:sp3。
【分析】(1)①H2O中,O为sp3杂化,周围连接2个原子,为V形;
②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时为极性分子;
(2)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若分子含有氢键则反常;
(3)价层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
(4)杂化轨道数=周围原子数+孤电子对数,若杂化轨道数=2,为sp杂化,杂化轨道数=3,为sp2杂化,杂化轨道数=4,为sp3杂化。
18.【答案】(1)O;
(2)1s22s22p63s1;s
(3)Mg;高于
(4)Cl>Si>Na
(5)HClO4
(6)NaClO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解析】【解答】根据W是 原子核外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因此其可能为1s22s22p4或者1s22s22p63s2,但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因此W为O,X在同周期中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即为Na,Y的 电离能()数据:;;;…即可得到Y为Mg, Z其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 ,且Z的序数大于Y,因此Z为Si,R为只有一个不成对电子即为Cl;
【分析】(1)根据分析即可得到W的元素符号为O,O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4,因此其轨道式为: ;
(2)X为Na,其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63s1 ,因此处于s区;
(3)Y为Mg,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 ,价层电子层全充满,因此较稳定,因此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4) 、和为Na,Si,Cl,非金属越强其电负性越强,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Cl>Si>Na ;
(5) 为Si、为Cl,非金属性是Cl强于Si,因此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合物酸性越强,因此最强的为 HClO4;
(6) 、和分别为O,Na、Cl,因此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O;
【分析】根据W是 原子核外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因此其可能为1s22s22p4或者1s22s22p63s2,但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因此W为O,X在同周期中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即为Na,Y的 电离能()数据:;;;…即可得到Y为Mg, Z其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 ,且Z的序数大于Y,因此Z为Si,R为只有一个不成对电子即为Cl;
(1)根据分析即可写出其元素符号,结合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即可表示轨道式;
(2)根据分析得到元素符号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即可找出位置;
(3)根据分析得到元素符号,写出其核外电子排布即可找出第一电离能高低;
(4)根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强即可判断;
(5)根据元素非金属向强弱即可找出酸性最强物质;
(6)根据分析找出形成物质即可;
19.【答案】(1)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ds
(2)sp3;sp2;2
(3)+1或者-1
(4)大;N原子2p轨道上的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较稳定,比O原子难失去电子
(5)平面三角形;Cl是吸电子基团,使羧基中羟基的极性变大,更容易电离出H+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解析】【解答】(1)Cu为29号元素,基态Cu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则基态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位于周期表的ds区;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ds;
(2)氨基乙酸铜中,饱和碳原子采用sp3杂化,C=O上的碳原子采用sp2杂化,该分子中含有2个C=O键,则含有2个 键;
故答案为: sp3 ; sp2 ;2;
(3) 基态C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2,含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其自旋方向相同,价电子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1或-1;
故答案为:+1或者-1;
(4)N原子2p轨道上的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较稳定,比O原子难失去电子,因此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原子的大;
故答案为:大;N原子2p轨道上的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较稳定,比O原子难失去电子;
(5)的中心原子,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则其 VSEPR模型名称为平面三角形,氯乙酸的酸性大于乙酸的原因是:Cl是吸电子基团,使羧基中羟基的极性变大,更容易电离出H+ ;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 Cl是吸电子基团,使羧基中羟基的极性变大,更容易电离出H+ 。
【分析】(1)Cu为29号元素;
(2)双键碳原子采用sp2杂化,饱和碳原子采用sp3杂化;单键均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
(3) 基态C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2;
(4)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时较稳定,失电子较难,电离能较大;
(5)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Cl是吸电子基团,使羧基中羟基的极性变大。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8.0(48.0%)
主观题(占比) 52.0(52.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6(84.2%)
主观题(占比) 3(15.8%)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6(84.2%) 48.0(48.0%)
非选择题 3(15.8%) 52.0(52.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8.9%)
2 容易 (21.1%)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3.0(3.0%) 3
2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3.0(3.0%) 10
3 “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3.0(3.0%) 9
4 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3.0(3.0%) 12
5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17.0(17.0%) 15,17
6 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 47.0(47.0%) 5,6,14,18,19
7 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3.0(3.0%) 8
8 同系物 3.0(3.0%) 9
9 氧化还原反应 3.0(3.0%) 11
10 利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3.0(3.0%) 7
11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3.0(3.0%) 12
12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6.0(6.0%) 1,11
13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6.0(6.0%) 2,3
14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3.0(3.0%) 9
15 盐类水解的原理 3.0(3.0%) 14
16 含有氢键的物质 3.0(3.0%) 15
17 化学键 6.0(6.0%) 1,2
18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55.0(55.0%) 6,17,18,19
19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8.0(38.0%) 18,19
20 催化剂 3.0(3.0%) 1
21 离子键的形成 3.0(3.0%) 2
22 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 3.0(3.0%) 12
23 分子间作用力 3.0(3.0%) 13
24 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0(3.0%) 6
25 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26.0(26.0%) 5,15,19
26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7.0(17.0%) 16,17
27 物质的简单分类 3.0(3.0%) 12
28 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3.0(3.0%) 10
29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0(3.0%) 11
30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3.0(3.0%) 14
31 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3.0(3.0%) 13
32 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9.0(9.0%) 4,5,8
33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3.0(3.0%) 16
34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0(3.0%) 16
35 反应热和焓变 6.0(6.0%) 4,1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