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先锋】第5课 黄河颂 第2课时(河山带砺 声声不息)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先锋】第5课 黄河颂 第2课时(河山带砺 声声不息)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8 11:46:05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黄河颂 第2课时
新课精讲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三 细细的品
概括了黄河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望”字统领的内容是什么?有人说可将“望”字改为“看”字,你觉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将“望”字改为“看”字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有一种居高临下、登高望远的意思,符合诗歌中“站在高山之巅”远观的情境,并引出对黄河的具体描写;而“看”的距离比较近,与整首诗的意境不符。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21世纪教育网
俯瞰全景
式的总写
横向展开到 黄河流域两岸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呼告。用“啊”字领起,转入“颂”,直抒胸臆,充满激情。
小贴士: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与其说话。一般可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②把诗歌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从哺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来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暗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比喻,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以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收束全诗,激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决心,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小贴士:反复,即为了强调某种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内容上,一般起突出思想、增强语势、强化情感等作用;结构上,分清层次;节奏上,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反复的
修辞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考点
分析直接抒情的手法及其作用
[考点解读]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借助呼告、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直接抒发情感,是这种抒情方式最为常见的运用形式。
直接抒情
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技法
(1)本文(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 (2)诗歌某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什么情感? 1.正确判断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手法。诗歌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句,诗人比较直观地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感情。
2.了解直接抒情的作用。能直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使读者感觉亲切,引发读者的同感和共鸣。
答题模式: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明了……,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参考答案]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举例:闻一多的《太阳吟》属于直接抒情,上学期学过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则属于间接抒情。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①“把中原大地,劈成南边两面”  
好一个“劈”字:
让我看到 ,
让我听到 ,
让我感到 !
四 尽情的说
21世纪教育网
让我看到 ,
让我听到 ,
让我感到 !
九曲连环的形状
惊涛澎湃的气势
不可抵挡的力量
好一个“劈”字:
让我看到 ,
让我听到 ,
让我感到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
黄河水带着雷电风雨带着不屈的精神
奔涌向前代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风景
好一个“劈”字:
让我看到 ,
让我听到 ,
让我感到 !
中华民族伟大是力量
黄河缔造的博大
华夏儿女有决不让列强欺辱的斗志
好一个“劈”字:
铸成民族屏障。
②“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的“筑”,它来自一砖一瓦,是一层层叠加,那么民族的屏障是用什么铸成?
是手挽手的血肉之躯
铸成民族屏障。
铸成民族屏障。
铸成民族屏障。
是坚不可摧的意志
是中国人的骨气
是用伟大坚强
请以“我欣赏这首诗的﹙ ﹚美,因为﹙ ﹚”的句式说话。
情感美:
韵律响亮、节奏铿锵,
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
语言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结合,自由奔放,错落整齐。
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音乐美(旋律美):
语言美:
五 深情地赞



“黄河滚滚”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排比、反复、比喻、拟人
歌颂黄河,赞美黄河,突出贡献。



深层探究
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精神:伟大坚强;其作用是引出下面的唱词。
1、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使用第二人称,面对黄河直抒胸臆,情感更为直接、强烈,能使读者深受其炽热之情的感染。
赞颂黄河的部分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
历史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地理特征——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自然特点——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从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歌颂黄河的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4.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课文主旨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写作特色
1.修辞得体,节奏鲜明
诗歌运用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气势磅礴的图景,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赞美了中华儿女一往无前的勇气。诗歌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韵律自然和谐,节奏鲜明。
2.感情强烈,风格豪迈
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例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是伟大坚强”,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同时,诗人还以豪迈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图画。如“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写出了黄河的宏伟气势。
板书设计
朗诵词——黄河伟大坚强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坚强不屈 奋斗不止


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描写
文化摇篮
民族屏障
哺育民族精神
歌词(主体)
黄河颂
课后作业
1、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