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神奇的默比乌斯带
说课思路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方法
5.教具准备 6.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神奇的默比乌斯带》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70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四年级学生优势是好奇心强,兴趣浓厚。不足是认知有限。学生对默比乌斯带并不熟悉,而教材的内容新鲜、有趣,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去主动的操作,尝试与探索。特别是多个学科知识的大融合,让学生不仅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奥秘,同时感受到各科知识是融合贯通的,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拓宽学生视野 ,培养学大胆猜测、勇干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对比探究中认识“默比乌斯带”,并会制作“默 比乌斯带”,初步体会默比乌斯带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交流,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掌握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从中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默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融合语文、美术、科学和科技等多种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掌握观 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动 手操作法 。
学法:观察、比较、猜想、验证。
教学教具
几张长方形纸条、剪刀、彩笔、双面胶、2等分的纸条、3等分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索神奇
三、拓展视野,激发热情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我是魔术师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活动一:制作默比乌斯带
活动二:二等分剪开默比乌斯带
活动三:三等分剪开默比乌斯带
动手操作,探索神奇
1.长方形纸条有几条边几个面?
2.怎样把长方形纸条变成2条边2个面?
2.怎样把长方形纸条变成1条边1个面?
活动一:制作默比乌斯带
捏着一端,另一端扭转180°,把两端贴起来,得到一个圈。
默比乌斯
1858年德国数学家默比乌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奇妙的纸圈。所以,人们就把这样的纸圈叫默比乌斯圈。也有人叫它默比乌斯带,还有人叫它怪圈
结论:变成了一个大圈,通过画线方法验证出,它不是默比乌斯带。
活动二:二分之一剪开默比乌斯带
活动三:三分之一剪开默比乌斯带
结论:变成两个圈,通过画线方法验证出,小圈是默比乌斯带,大圈不是默比乌斯带。
三分之一:默比乌斯带三等分线剪开
默比乌斯带蕴含着永恒、无限的意义。
可回收物标志就表示可循环使用的意思。
传输带、传动带设计成默比乌斯带,
就不会只磨损一面,使它们的寿命提高
了一倍。
传输带
传动带
打印机的色带就是默比乌斯带。这
样使色带的油墨有效输送量增加一倍,
节约了材料。
回文诗
赏花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欣赏它的美
生活美
餐桌
环形衣架
有些过山车跑道采用了默比乌斯带原理,
给人类带来更刺激的感受。
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物体"三叶扭结",表示着科学没有国界,是相互连通的。
科学美
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的主火炬就是默比乌斯圈,它告诉我们:转换一种生命方式,你将获得无限发展。
荷兰著名
版画家
埃舍尔
《画手》
艺术美
云南昆明自生能源别墅“飘香果园”
建筑美
哈萨克斯坦的新国家图书馆
湖南长沙龙王港“默比乌斯圈结合
中国结”为原型的人行天桥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多留心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
大胆猜想 小心验证。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一张普通的长方形纸条,经过翻转、粘、剪,变成了这么多神奇的纸圈,就像在变魔术一样。你还能想出其它的玩法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探索、研究。将研究的结果写成数学日记,下节课在全班交流。
板书
神奇的默比乌斯带
4条边2个面 大胆猜想
2条边2个面
1条边1个面 小心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