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自主阅读课文,能够梳理文章内容。
2.品味课文语言细腻的特点,赏析细节描写,能够品味其妙处。
3.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及其精神品质,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习目标
引入新课
《山河岁月》之
《先生鲁迅》
导入新课
鲁迅文学作品中的鲁迅形象:
◇小时候的鲁迅——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
◇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
舀 揩 碟 捆 咳嗽
调羹 绞肉 薪金 校对 草率
疙瘩 筵会 虔诚 踌躇
紊乱 唠叨 瞿秋白 阖
yǎo
kāi
dié
kǔn
ké
sou
gēng
jiǎo
xīn
jiào
shuài
gē
dɑ
yán
qián
chóu
chú
wěn
láo
dao
qú
hé
字词积累
隔三差五
深恶痛绝
不以为然
惟妙惟肖
比喻时常发生。
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
指不认为是对的。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字词积累
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其作品文笔亲切细腻,抒彩浓烈,颇具散文化倾向;其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出了场景性的小说结构。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
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有改动。鲁迅是萧红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萧红是鲁迅的忠实读者。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为春泥,甘当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很久才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创作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本文是作者在鲁迅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性文章,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默读文章,梳理归纳文章记叙了哪些生活片段,给各片段拟写小标题。
(温馨提示:可以找关键词句拟定小标题,标题字数在4-6个字之间)
任务一:日常琐事中识鲁迅
示例:从“鲁迅的笑声是明朗的”这句关键句拟定:笑声明朗。
走路轻捷
温情送客
拟定小标题
2
3
4
5
6
7
一起包饺子
喜欢开玩笑
展读青年信
校样擦桌子
任务一:日常琐事中识鲁迅
拟定小标题
8
9
10
看电影让座
翻书就是休息
先生陪客人
吃丸子事件
亲自包书
带病工作
11
熬夜干工作
12
13
14
任务一:日常琐事中识鲁迅
你觉得哪个片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任务一:日常琐事中识鲁迅
示例:翻书就是休息:我看到了鲁迅对时间的极度珍惜,让人动容。
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你喜欢这样的选材方式吗?
任务一:日常琐事中识鲁迅
喜欢这样的选材方式。因为表现鲁迅作为伟人的文章不可谓不多,但像本文这样通过选取生活琐事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的文章则比较少见。萧红原汁原味地呈现了生活场景,信笔写来,使先生有了人间烟火气。
细读课文,找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细节描写,结合其中的关键词句,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精神品质。
温馨提示:
(1)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细节,揣摩其深意。
(2)聚焦细节描写中特别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咀嚼生动传神的动词。
(3)留意那些与常理相悖的细节,思考人物言行的根源。
任务二:生动细节里读鲁迅
一组写“笑”的语句: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笑的描写几乎贯穿全篇,是对鲁迅先生的神态细节描写。从这“明朗”、可以“冲下楼梯来”、“冲破忧郁心境”的笑声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句中的“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等细节,通过简笔勾勒,反复渲染,使读者对鲁迅先生的开朗乐观印象深刻。
任务二:生动细节里读鲁迅
咀嚼细节描写中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语段一: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句中“抓”“扣”“伸”等动词,是对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的极佳注脚。再加上“刚”“同时”等时间副词,生动细致地刻画出鲁迅先生鲁迅精干敏捷、勇往直前的形象。
任务二:生动细节里读鲁迅
咀嚼细节描写中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语段二: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动作细节“站”“停”,把毛笔、拖鞋写活了,赋予它们灵性和人性,在主人工作和休息时,它们陪伴、伺候着主人,静静地守候在主人身旁。也形象、细腻地渲染出鲁迅先生休息时环境的静谧,很有画面感,极富生活气息。
任务二:生动细节里读鲁迅
咀嚼细节描写中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语段三: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用一连串的动作,着重描写鲁迅亲自包书的情景,突出了鲁迅做事认真细致的形象。
任务二:生动细节里读鲁迅
品读有悖常理的细节。
语段一: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先生对于青年人写信写得潦草分明是深恶痛绝的,但他仍然展读直至夜深,哪怕眼睛不济。这是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真实写照,他对进步青年从来都是那样热情严格,尽心竭力。也许,这正是许广平先生所说的,鲁迅是为青年人“一点一点磨去的生命”。
任务二:生动细节里读鲁迅
品读有悖常理的细节。
语段二:
鲁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须藤老医生是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
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都摆起来了,果戈理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此时先生的病已经很严重了,连医生都说他“必得休息”。可是,他非但没有休息,反倒想得更多,做得更多。突出表现了鲁迅为了工作不顾病体的奉献精神,先生不愧是坚定执着地以笔为戈,战斗一生的勇士!
任务二:生动细节里读鲁迅
品读课文饱含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情的语句,结合其中最打动人的地方,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任务三:情感凝结处思鲁迅
语段一: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两三点钟”“五点钟”“六点钟”“八点钟”“十点钟”“十二点钟”,看似琐碎但表现力极强的时间词,再加上七个“陪”字,强调鲁迅先生会客的时间长、客人多。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一直坐着,不断地吸着烟。“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因招待客人和忘我工作而影响个人健康的担心与痛惜。
任务三:情感凝结处思鲁迅
语段二: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多次强调先生“坐着”,犹如一组组特写镜头,刻画出鲁迅先生深夜刻苦工作的情形。先生仿佛一位执笔与黑暗作斗争的勇士,用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字里行间,充满对先生因没日没夜工作而可能折损健康的忧心,也流露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怀念。
任务三:情感凝结处思鲁迅
探究文章写作特色。
任务三:情感凝结处思鲁迅
写作特色
(1)虽是怀人散文,却具备史传性与文学性的双重因素。本文以真实的人物为记叙对象,素材来自亲历、亲闻、亲见,所以既具备传记的基本特征——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裁剪提炼,又具备散文的审美特质——对回忆对象充满缅怀、崇敬之情。
(2)捕捉人物生活中的灵性细节,从细微处见精神。课文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通过捕捉鲁迅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他的个性、情趣、魅力和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和人格,收到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任务三:情感凝结处思鲁迅
萧红以细腻的文笔,片段式的叙述刻画了鲁迅的多个侧面。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先生的感激、景仰、敬爱与怀念。这篇文章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文学价值,堪称经典之作,是敬献在鲁迅墓前永不凋零的花环,其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课堂小结
基础性作业:
学完这篇文章后,相信你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请你完成小练笔:《我心中的鲁迅》。(不少于500字)
发展性作业:
课后阅读《呼兰河传》《生死场》。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