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八乡村和城镇课件( 58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八乡村和城镇课件( 58张 )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8 13:2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专题八 乡村和城镇
[备考导航]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乡村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分布。
2.城镇内部主要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
3.合理规划城乡土地利用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
4.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5.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特点及利弊。
6.地域文化在乡村、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的概念: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的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3.农业用地的布局: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4.村落内部空间结构: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镇的概念: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考点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2.城镇的功能区。
(1)主要功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在城镇中,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经济因素 交通便捷程度 影响地租的高低
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其他因素 政策 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文化
环境
2.发展变化。
(1)城镇发展初期:城镇的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2)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外迁,原有的工业用地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意义: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生活提供便利、文化传承等,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措施。
(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地租是城镇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市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镇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市北部地区地租等值线密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因而北部地区地租梯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故A错误。图中地租相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故B错误。西北方向上地租递减较慢,可能是因为西北方向上交通设施较好,距离市中心较远地段地租仍很高,故C正确。空气质量越好的地区,地租越高,地租等值线间距会越大,故D错误。第(2)题,甲地地租水平较高,交通通达度好,环境质量好,最适合布局对交通通达度、环境质量要求高的电子信息类产业。故选A。
答案:(1)C (2)A
一、 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如要在城市中心建商务区,应建在(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B.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c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可建高级住宅区
D.d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宜兴建大型商业区
A
C
下图1为云南省寻甸县塘子村鸟瞰图,下图2示意该村土地利用结构。据此,完成3~4题。
3.该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特点是(  )
A.结构简单,农业区规模较大
B.结构简单,农业区规模较小
C.结构复杂,居住区和公共服务区规模较小
D.结构复杂,居住区和公共服务区规模较大
4.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乡村,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庭院正转变为统一规划的居住区,这样有利于(  )
A.分散设置基础设施 B.集约利用乡村空间
C.分散农业生产区 D.功能区逐渐淡化
3.A 4.B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耕地占了45%,林地占了31%,说明主要以农业区为主,农业区规模较大,并且该村落土地利用种类较少,所以空间结构较为简单,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第4题,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乡村,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庭院正转变为统一规划的居住区,这样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利用乡村空间,B正确。集中设置基础设施,A错误。集中农业生产区,C错误。促进功能区的形成,D错误。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
202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读我国东部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完成5~6题。
5.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意义有(  )
A.符合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
B.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C.可以有效抑制房价
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6.如果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  )
A.M   B.N   C.E   D.F
5.BD 6.A 第5题,实行街区制,会使得原来属于住宅小区的部分用地成为公共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特别是使得城市交通不仅限于主要街区,原小区内的道路成为街区主干道的重要补充,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BD正确;街区制
施行后,住宅多呈开放式小区,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A错误;总体而言,住宅区面积和绿地面积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故无法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C错误。故选BD。第6题,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E处有公路通过,噪声和大气污染严重,C排除;N处位于夏季东南风的下风向(图示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城市被污染的空气会影响该地,B排除;F处位于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水源被污染,D排除;M处位于流经该城市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又位于该市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空气质量好,所以购房最适宜的是在M点,A正确。故选A。
下图示意某城市的土地价格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含预测)。据此,完成7~8题。
7.该市商业区和居住区的范围分别是(  )
A.0a B.ac C.cd D.de
AB
8.仅考虑交通条件改善的影响,2025年该城市(  )
A.整个城市地租提高
B.市中心工业等产业密度下降
C.郊区开发速度减慢
D.市区范围扩大
BD
藏族传统的乡村聚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体现了封闭性、内向性和节俭性的高原地域文化。下图为甘南藏族自治州某乡村聚落水系空间形态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区域为(  )
A.相对独立的空间 B.周高中低的盆地区
C.山河相间的峡谷区 D.北高南低的平原区
10.图中村寨多建在(  )
A.安全性好的山顶
B.隐蔽性好的峡谷
C.适宜畜牧业为主
D.背风向阳的缓坡
9.AB 10.CD 第9题,略。第10题,图中村寨距离河流较远,且当地应该以畜牧业为主,因此并非位于易于耕种的河谷。图中聚落位于两条河流之间,地势较高,因此可能是背风向阳的缓坡,便于居住和游牧业发展。故选CD。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的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其中衡量城镇化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城镇化的意义。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考点2 城镇化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城镇化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城镇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表现: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阶段和特点。
(1)A为初期阶段,其特点是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2)B为中期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3)C为后期阶段,其特点是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
3.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出现了与城镇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问题。
(1)环境问题: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交通拥堵、住房紧张问题: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2.区域差异。
(1)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2)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如可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2019年6月,南方多地拉响暴雨预警,纷纷进入“城市看海”模式。读漫画“城市看海”,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的城镇化问题是(  )
A.内涝严重 B.交通堵塞
C.住房紧张 D.环境污染
(2)下列缓解图示城镇化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①居民出行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②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实现雨污分流 ③硬化城市路面 ④建设下凹式绿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地面硬化使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不能及时排出,造成严重内涝,A正确。第(2)题,读漫画可知,地面硬化及排水设施不完善是造成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可加强雨水的排放;建设下凹式绿地,可增强雨水的下渗,D正确。硬化城市路面会加重城市内涝;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会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答案:(1)A (2)D
一、 单项选择题
城市下凹式绿地是一种生态型的雨水渗漏设施,其高度低于周围路面,也称低势绿地。它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下图为城市下凹式绿地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凹式绿地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的原因是(  )
①调节水汽输送 ②调节地表径流 ③减少大气降水 ④增加雨水下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图中挡水堰(卵石)的主要作用是(  )
①减轻地表径流的侵蚀 ②增加下渗量 ③利于储水 ④利于植物生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A
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即省会城市的GDP占全省比重,是衡量省会城市规模变化的重要指标。下表为2019—2021年省会城市GDP和经济首位度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
2019—2021年省会城市GDP和经济首位度统计表
省会 2021年GDP(亿元) 2021年首位度 2019年首位度
长春 7 103.12 53.67% 50.35%
广州 28 231.97 22.70% 21.95%
南京 16 355.32 14.06% 14.08%
哈尔滨 5 351.7 35.97% 38.56%
3.下列省份从2019年至2021年城市经济发展较为均衡的是
(  )
A.吉林 B.广东
C.江苏 D.黑龙江
4.长春市首位度的变化特征反映(  )
A.经济结构优化 B.城市规模扩大
C.资源虹吸减弱 D.人口外流加剧
3.C 4.B 第3题,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即省会城市的GDP占全省比重,该省会城市的GDP占比重越大说明省会城市相对其他省会城市更发达,省内经济发展更不均衡,四个城市中从2019年至2021年江苏的省会城市南京的首位度都是最低的,说
明江苏省从2019年至2021年城市经济发展最为均衡,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第4题,长春市首位度由2019年首位度50.35%变为2021年首位度53.67%,首位度出现上升,由题干信息得知经济首位度是衡量省会城市规模变化的重要指标,这说明长春市首位度上升代表了长春市城市规模扩大,B正确;城市首位度上升不一定与经济结构优化有关,况且题干信息中也没有关于城市首位度与经济结构优化的相互联系,排除A;资源虹吸减弱和人口外流加剧都会导致城市首位度下降,与题意不符合,CD错误。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
非洲城镇化率为43.8%(2020年数据),但吉布提的城镇化率高达79%。吉布提地处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曼德海峡。首都吉布提市,人口约100万(截至2022年10月),其他城镇规模小,人口少。该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服务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占GDP比重80%以上。下图示意吉布提城市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吉布提城镇化率高,主要是由于(  )
A.工业门类齐全,增长快
B.服务业种类多,产值高
C.人口盲目进入城镇
D.城镇格局比较均衡
6.吉布提市人口过于集中,带来的城市问题有(  )
A.交通拥堵,环境质量差
B.失业人数多,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大
C.绿化面积受限,气候恶化
D.就学困难,医疗条件差
5.B 6.AB 第5题,服务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占GDP比重80%以上,说明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多,所以服务业种类多,产值高,因此城镇化率高,B正确。由于服务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所以城镇化率高的原因不是由于工业门类齐全,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出人口盲目进入城市,C错误。城镇格局对城市化率的影响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B。第6题,吉布提市人口达100万左右,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较大,会带来交通拥堵和环境质量下降问题,许多人盲目流向大城市,实际没有工作可做,造成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大,AB正确。因生产与生活用地面积大,绿化面积受限,但不一定气候恶化,C错误。作为首都,医疗条件应优于其他城镇,D错误,故选AB。
7.半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如图表示2010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
A.生活成本低 B.基础设施完善
C.自然资源丰富 D.收入水平高
BD 由图知,甲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高,生活成本较高,故A不符合题意。该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农村人口迁入,故B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大量的水资源,随着人口增多,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长江中下游沿岸大量排放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导致长江污染严重,出现水质型缺水,同时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短缺,故C不符合题意。据以上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居民收入水平高,故D符合题意。故选BD。
8.已经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周边小城镇和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有(  )
A.大城市人口减少
B.大城市经济水平下降
C.乡村环境优美、生活闲适
D.汽车普及、高速公路网发达
CD
一、地域文化
1.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和认知,具有地域性。
2.地域文化的含义: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
3.感受地域文化:可以从景观入手。
(1)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考点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4.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与自然的关系: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比城镇更为直接,其景观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与人文的关系: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影响建筑风貌: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
2.影响建筑格局:城镇中的各种建筑,能反映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3.影响城镇的空间格局:城镇整体或局部的空间格局,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下面四幅图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读图,完成(1)~(2)题。
(1)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差异
C.文化特点的差异 D.政治历史的差异
(2)下列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桥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
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丙桥主要功能已发生很大改变
D.丁桥体现了藏族的建筑特色
解析:第(1)题,铁索桥多建在西南地区的峡谷中;绍兴酒桥分布在江南水乡,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行船、防洪等;卢沟桥位于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现为著名景点;风雨桥分布在我国南部地区,为连接两岸侗寨而建,体现了侗族的建筑特色。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桥梁的造型、风格等。第(2)题,桥梁最早都是交通功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变化,桥梁被打上了时代文化的烙印,增加了旅游观光、科研等其他的功能。
答案:(1)A (2)C
一、 单项选择题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
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
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
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
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A
2.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D
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南部,东、西向
并列着以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
名的五条街道,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国保留最
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读五大道景观图,完成3~4题。
3.五大道体现的地域文化是(  )
A.租界文化 B.皇家贵族文化
C.园林文化 D.商埠文化
4.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五大道形成之初是天津的(  )
A.中心商务区 B.高级住宅区
C.低级住宅区 D.工业区
3.A 4.B 第3题,由材料“五大道……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可知,历史上这里是租界地,体现的地域文化是租界文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4题,由材料“洋楼建筑群,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可知,五大道是租界地,为外国有钱人的生活、居住区,所以五大道形成之初是天津的高级住宅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
鼓浪屿位于厦门西南部,是面积不足2平方千米的小岛,现留存有931座国内外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景观。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相关规定,鼓浪屿景区将大幅减少日接待游客数量。图1至图3为鼓浪屿部分建筑遗产的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
5.景观图中建筑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
A.等级性 B.包容性
C.多元性 D.均衡性
6.鼓浪屿限制游客数量主要的原因是(  )
A.接驳船数量少,接待能力不够
B.住宿条件不够,配套设施不足
C.建筑年代较久,旅游资源脆弱
D.岛屿的面积小,环境承载力小
5.BC 6.CD 第5题,由材料“现留存有931座国内外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景观”可知,该地最突出的旅游价值就是历史文化价值,具有的特点有多元性(多样性),包容性(开放性),所以BC正确;等级性和均衡性在图示中无体现,AD错误,故选BC。第6题,由材料可知鼓浪屿位于厦门,经济较为发达,接驳船数量充足,且对应配套设施较为完善,AB错误;现留
存有931座国内外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景观,可以知道该地旅游资源历史悠长,较为脆弱,易受到破坏,C正确;“鼓浪屿位于厦门西南部,是面积不足2平方千米的小岛”说明该岛岛屿的面积小,环境承载力小,D正确;AB错误,CD正确,故选CD。
下图分别为老挝首都万象(下左图)和日本首都东京(下右图)街景图。读图,完成第7题。
7.万象街景及造成万象、东京两城市建筑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教信仰 B.地域文化
C.消费水平 D.交通方式
AB 万象街道两旁有雕刻佛像,由此可以看出其街景主要凸显的是宗教信仰;A正确;结合图示形式可知,万象的建筑特色鲜明,为典型的佛教建筑,而东京建筑以高楼大厦为主,为典型的现代都市,故二者建筑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域文化,B正确;故选AB。
天津公交5路途经西沽、老城厢及海河沿线著名景点和居住区。始发站“丁字沽”的地名出自《方舆纪要》,文献记载“以三水会流如丁字也”。在古代,丁字沽是天津的商业中心。下面四图示意5路公交车站牌与沿线三处地理景观。读图,完成8~9题。
8.在古代,丁字沽成为天津商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
A.取水便利 B.交通便利
C.人流、物流的集散 D.气候适宜
9.公交车沿线的三处地理景观均体现了(  )
A.建筑高度反映技术水平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人类活动反映地理环境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BC
BC
10.有人把城市楼房高度超出90米的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
“城市个头”。近年来北京“城市个头”不断增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
A.降低建筑成本 B.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C.节约建筑用地 D.扩大用地规模
BC 大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地价高昂,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建筑用地,需不断建设“高个头”建筑;建设“高个头”建筑会增加建筑成本;可能会美化城市景观,但这不是主要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故选B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