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0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0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8 15:0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视频导入
大家听说过“唐人街”吗?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从制度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玄宗像
武则天像
唐太宗像
素养目标
1.知道唐太宗、武则天,“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间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
2.知道唐朝遗留至今的各类史料是了解和认识唐朝历史的证据,初步理解古代史料的含义,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
3.能够对唐太宗、武则天,“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认识其意义和影响。(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隋末
暴政

李渊起兵反隋

长安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618年
李渊(唐高祖)
唐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唐国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趁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阅读教材说一说唐朝建立的概况
唐初局势
唐朝统一
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接着,李渊同他的次子李世民,经过七八年的征战,陆续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并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全国。在这期间,李世民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2、唐朝的统一
3、“贞观之治”
①.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
李建成
李元吉
李渊
李世民



626年农历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长安城的玄武门,射杀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后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
庙号
年号
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
(唐太宗)
上位事件:玄武门之变
时间:626年
年号:贞观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了大权。
通过弑兄逼父登上皇帝之位的李世民会是一位好皇帝吗?
②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吸取隋速亡的教训
材料研读: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治国思想:
(1)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以民为本。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
(2)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筹谋帷幄
定社稷之功
房玄龄
德宣内外
声溢庙堂
杜如晦
“房谋杜断”
(3)正确认识君民关系,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方针:以文治国
③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纳谏上
用人上
政治上 机构
科举
法律
官吏
经济上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发展科举制度
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唐太宗 - 李世民
阅读教材P7-8,说说唐太宗所施行的统治措施。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诗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唐太宗
④.唐太宗的治国成效: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故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29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⑤.如何评价唐太宗:
“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说明唐太宗是一位贤明君主,但他曾为了当皇帝杀死兄弟、逼迫父亲退位。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唐太宗呢?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1)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3)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唐太宗是一位明君,他重视人才,关心民生,注重生产,勤于政事,并且开启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但晚年的唐太宗追求长生、大兴土木等。
二、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像
14岁,初入宫廷,为太宗才人
26岁,太宗驾崩,入寺为尼
28岁,再度入宫,为高宗昭仪
32岁,高宗废后立武则天为后
51岁,与高宗并称二圣,共同临朝
67岁,改唐为周,自立为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地位)
1、女皇武则天
政治
文教
经济
军事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爱惜、重用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3.发展科举,创立殿试、武举
4.推行贞观措施,减轻人民负担,重视生产发展
5.巩固边疆,拓展疆土
设置北庭都护府;夺取安西四镇
贞观
遗风
治国效果:①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②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712年至756年在位。
唐玄宗(712─756年在位),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 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年号,共计29年。后期年号“天宝”,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等,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开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表明唐玄宗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1、唐玄宗
措施
政治
经济
文教
以下材料体现了唐玄宗怎样的治国方略
姚崇
宋璟
唐玄宗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重视吏治
注重对官吏的考核……
2、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忆昔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
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人口众多
粮食丰盈
国库充实
百姓富足
社会安定
开元盛世
3、开元盛世
思考: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唐朝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共同点:改革内政、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完善科举制度等。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
③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等。
【思考探究】
启示1.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 治理国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任用;
3.要重视发展经济,更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武则天
唐太宗
唐玄宗
唐高祖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创立殿试制度
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政治
经济
军事
政治
经济
文化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政治
经济
课堂小结
课堂小测
1.(2023年滨州中考)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 )
A.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B. 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
C.《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
D. 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
2.(2023年临沂中考)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 )
A. 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 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
C. 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
D. 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度
D
A
3.(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C.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 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4.(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治世局面是指(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