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
第二单元 声
单元检测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3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6分。)
1.(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某学校春季运动会在仪仗队嘹亮的号声、清脆的锣声、振奋人心的鼓声中拉开了帷幕。我们能区分号声、锣声、鼓声,主要依据是它们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答案】C
【解析】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我们能区分号声、锣声、鼓声,主要依据就是它们具有不同的音色。
故选C。
2.(2023·广东汕尾·统考二模)如图是古时的一种乐器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关于排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听到的萧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C.萧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7m/s
D.萧声和琴声听起来不一样是因为二者的音调不同
【答案】B
【解析】A.竹管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萧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在常温常压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
D.萧声和琴声听起来不同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大石头发声时,大石头没有振动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吉他琴弦有粗有细,一般细的琴弦是高音弦
D.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敲击大石头发声时,大石头也在振动,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小提琴琴弦的粗细不同,其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一般细的琴弦振动频率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是高音弦,故C正确;
D.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出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4.(2023·山东泰安·统考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15℃时传播速度为340m/s
B.上课时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演奏二胡手指改变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调
D.只要观察到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答案】C
【解析】A.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上课时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演奏二胡手指改变按压弦的位置,改变弦的长度,振动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C正确;
D.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能够听到声音,声音可能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可能没有传声介质;可能没有良好的听觉系统,故D错误。
故选C。
5.(2022秋·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利用,错误的是( )
A.声控开关控制楼道里的电灯 B.广场的声控喷泉
C.医生用“B超”和“彩超”检查病情 D.只有人类可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A.楼道里用声控开关控制点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广场的声控喷泉,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B超和彩超检查病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仅人类可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动物也可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蓝牙音箱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手机进行音乐播放,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
C.蓝牙音箱播放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答案】D
【解析】A.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箱发声需要振动,故A错误;
B.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故B错误;
C.蓝牙音箱播放的音乐如果影响了大家的学习、工作,也是噪声,故C错误;
D.将音箱音量调大调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
故选D。
7.(2023·广东广州·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童谣小蜜蜂的歌词与乐谱,在小红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的期间,声波的音调逐渐升高,由此可得到( )
A.声波的振幅逐渐增加 B.声波的频率逐渐变低
C.声源内的振动次数变多 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好
【答案】C
【解析】通过五线谱判断出音调在逐渐升高,音调由频率决定,所以其频率在逐渐升高,频率的定义是发声体在内振动的次数,所以判断出内的振动次数变多,而声音的响度振幅和音色没有改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3·广东·校联考一模)如图为城市道路旁常有的“禁止鸣笛”标志,是为了(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防止噪声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A。
9.(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会引起水花飞溅,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做“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会引起水花飞溅,是源于音叉的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
B.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言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m/s
D.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
B.用力越大,锣面振动振幅越大,锣的声音响度就会越大,故B错误;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
D.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故D错误。
故选A。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C.增大拨动琴弦力度会使琴声的音调升高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答案】D
【解析】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只要物体在振动,就能产生声,但人不一定能听到,故B错误;
C.增大拨动琴弦力度会使琴声的响度增大,故C错误;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因为介质种类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2.(2023·内蒙古包头·校考三模)校园音乐中小明同学用小提琴演奏中国名曲梁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结束,声音会立刻消失
D.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答案】D
【解析】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即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琴弦的振幅大,响度大,改变的是响度,故B错误;
C.小提琴演奏结束时,琴弦不振动,则不会产生声音,由于声音会向外传播,所以声音不会立刻消失,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的,故D正确。
故选D。
13.(2023·全国·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C.优美的乐音肯定不是噪声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A.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声波的利用有两方面,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优美的乐音可能是噪声,如:乐音影响人们工作和休息,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而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3·上海·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疫情期间,有的地方利用无人机巡逻,并向人们宣传防疫知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无人机巡逻过程中发出的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无人机上的喇叭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
B.无人机螺旋桨发出的声音与喇叭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C.无人机螺旋桨发出的声音比喇叭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大
D.喇叭发出的声音传播距离远,说明它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
【答案】B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无人机上的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喇叭的纸盆振动发出的,故A错误;
B.无人机螺旋桨发出的声音与喇叭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故B正确;
C.无人机螺旋桨发出的声音与喇叭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喇叭发出的声音响度大,传播距离远,它发出的声音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耳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B。
15.(2023·湖南长沙·校考二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邀于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市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各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毅外长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王毅外长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D.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王毅外长和杨洁篪主任的声音
【答案】D
【解析】A.王毅外长的声音是其声带振动产生的,后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中,故A错误;
B.真空中不能传声,王毅外长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响度会受距离的远近的影响,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响度小,故C错误;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音色也会不同,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王毅外长和杨洁篪主任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16.(2023·全国·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B.乙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丙图中改变吸管中的空气柱的长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
D.丁图中改变用力的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答案】D
【解析】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错误;
B.乙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水量多少不同,瓶子与水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
C.丙图中改变吸管中的空气柱的长度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音调,但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丁图中改变用力的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鼓面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
故选D。
17.(2023·福建厦门·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是某主动降噪耳机的消音原理图。该耳机能根据噪声情况产生相应的反噪声声波,使合成后的噪声大大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耳机在声源处降噪 B.该耳机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降噪
C.该耳机通过改变噪声的响度实现降噪 D.该耳机通过改变噪声的音调实现降噪
【答案】C
【解析】AB.由题意可知该耳机在声音的接收处实现降噪,故AB错误;
CD.该耳机能根据噪声情况产生相应的反噪声声波,使合成后的噪声的振幅大大降低,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8.(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的民族音乐渊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C.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 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琴声大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演奏古筝时是由琴弦振动发声的,故A正确;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箫声与鼓声发声的材料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声速与介质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下,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19.(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22日,中国龙舟大赛四川遂宁站比赛在美丽的观音湖盛大举行,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为龙舟队员呐喊助威,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下列对此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
【答案】D
【解析】A.锣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量高,即响度大,故B错误;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故D正确。
故选D。
20.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正确( )
A.乐器甲和乙发声的响度相同 B.乐器甲和丙发声的音调相同
C.乐器甲和乙发声的音调相同 D.乐器丙和丁发声的音色相同
【答案】C
【解析】AC.乐器甲和乙发声的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错误,C正确;
B.乐器甲和丙发声的频率不同,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
D.乐器丙和丁发声的波形不同,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21.(2023·全国·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甲同学在一根85米的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声音通过85米长的空气、水、铁需要的时间分别为
彼此的时间间隔为
所以,人们能分别出通过空气和水传过来的声音,但不可以把通过水与铁传过来的声音区分开来,所以,人们能够听到两个敲击声。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2022秋·甘肃兰州·八年级校考期中)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汽车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前进了4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以及汽车的速度分别是( )
A.340m 10m/s B.170m 20m/s C.360m 20m/s D.410m 10m/s
【答案】C
【解析】汽车行驶的速度
由可知,声音2s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2s=680m
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3.如图(a)是停在高速公路上的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的汽车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8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直线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B.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遇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102m
C.汽车是在向测速仪靠近的
D.汽车的速度是70km/h
【答案】D
【解析】A.P1、P2间的刻度值为9个格,时间长为1.8秒,所以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D.发出超声波信号P1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1间是3个格,则时间为
由v得,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发出超声波信号P2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2的时间为
此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由于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大于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所以汽车是在向测速仪靠近的;
所以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
汽车运行34m的时间为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刻应分别对应于图中P1n1的中点和P2n2的中点,其间有8.5小格,即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为n1与n2两个信号之间的间隔,即
故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综上分析知,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4.(2023·重庆·重庆市南渝中学校校考二模)同学们上音乐课时,音乐老师发出的歌声是声带______产生的,同学们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
【答案】 振动 空气
【解析】[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乐老师发出的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学们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25.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应用超声波清洗钟表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答案】 信息 能量
【解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所以,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2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观众用耳朵贴着墙壁感觉声音更加清晰、明显,说明_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气”)体传声效果更好。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 音调 固 声源
【解析】[1]吉他手弹春电吉他时,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观众用耳朵贴着墙壁感觉声音更加清晰、明显,说明固体传声更好。
[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嗓声。
27.(2023·江苏无锡·校联考模拟预测)如题图所示的标志是倡导人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要大声喧哗”这是要求调整声音的___________(填乐音特性),这是在_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 响度 声源处
【解析】[1][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这里的“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要求声音的响度不要太大,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8.(2023·河南洛阳·统考一模)如图所示是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吹奏它时,若想使吹奏的声音音调更高,应用手指按压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嘴的孔,此时由于振动的______较短,音调较高。
【答案】 靠近 空气柱
【解析】[1][2]吹奏骨笛时,声音是由笛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故要想使吹奏的声音音调更高,应用手指按压靠近嘴的孔,此时由于振动的空气柱较短,音调较高。
29.(2023·安徽合肥·统考二模)如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______(填“响度”或“音色”)不同。
【答案】音色
【解析】不同的乐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人们分辨不同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辨别。
30.(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_________,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_________。
【答案】 响度 变大
【解析】[1][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
31.(2023·辽宁沈阳·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居民楼附近的道路旁建有隔音墙,这种措施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汽车经过没有交通灯的路口前先要鸣笛提醒过往行人和其他车辆,这是利用声传递___________。
【答案】 传播过程中 信息
【解析】[1][2]居民楼附近的道路旁建有隔音墙,这种措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汽车经过没有交通灯的路口前先要鸣笛提醒过往行人和其他车辆,这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汽笛声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
32.(2023·辽宁抚顺·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中国大飞机飞出安全、更飞出志气和希望。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___________产生的,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这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_传过来的。
【答案】 振动 人耳处 空气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振动产生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所以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过来的。
33.用手机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吉他弦刚发声时的参数,两次在同一长度处拨动不同的弦后界面如图所示,则两次弦振动发声的___________相同,___________不同。(均填声音的基本特征)
【答案】 响度 音调
【解析】[1][2]根据图示可知,第一次拨动时声音的响度为56dB,频率为145.4Hz,即振动次数为145.4次;第二次拨动时声音的响度为56dB,频率为106.0Hz,即振动次数为106.0次,因此两次弦振动发声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
34.(2023·河南新乡·河南师大附中校考三模)如图所示,当千年非遗“南音”遇上流行音乐,一首《百鸟归巢》惊艳2023年兔年春晚舞台。洞箫悠远,四宝清脆,述说古城绵延不绝的人间烟火,观众能够区分出洞箫、四宝乐器是根据不同乐器的______不同;“四宝”乐器更是“南音”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通过敲击不同部位来改变发出乐音的 _____ 。(以上选项均填写:“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 音色 音调
【解析】[1]不同乐器发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区分出洞箫、四宝乐器是根据音色不同。
[2]敲击同一乐的不同部位,不能改变其音色及响度,可改变其振动快慢,所以改变的是音调。
35.(2023·全国·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如图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位于东西方向公路上的某处。声源能够不断发出脉冲声信号,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Δt=1.0s。已知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恒为340m/s。若声源S不动,观察者A以一定的速度朝声源运动,则观察者A相继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______1.0s(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若观察者A以vA=4m/s的速度向东运动,同时声源以vS=10m/s的速度朝观察者运动,则观察者相继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Δt′=______s(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 小于 0.98
【解析】[1][2]设t1,t2为声源S发出两个信号的时刻,t1′、t2′为观察者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刻,则第一个信号经过(t1′-t1)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第二个信号经过(t2′-t2)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且
t2-t1=Δt=1s
t2′-t1′=Δt′
设声源发出的一个信号时,S、A两点间的距离为L,速度向东为正,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中,它们的运动关系如图所示:
即可得
vP(t1′-t1)=L+vA(t1′-t1)
vP(t2′-t2)=L+vA(t2′-t2)-vSΔt
由以上各式可得,,所以若声源S不动,观察者A以一定的速度朝声源运动,即向西运动,则观察者A相继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若观察者A以vA=4m/s的速度向东运动,同时声源以vS=10m/s的速度朝观察者运动,则观察者相继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36小题8分,37小题6分,38小题9分,共23分。)
36.在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和小华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1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为了避免这种干扰,小明应采用 _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在探究音调时,小明拨动其伸出桌面一端,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 _____,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将钢尺按下 _____的幅度(选填“相同”或“不同”),重复上述实验;
(2)如图2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槌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此实验说明 _____可以传声,声音可以传递 _____;
(3)如图3所示,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正在发声的声源是 _____,音调最高的是最 _____端的瓶子(选填“左”或“右”),若图甲、乙表示的是最左右两个瓶子声音的波形图,从波形图判断这个声音对应的是 _____图所示波形(选填“甲”或“乙”)。
【答案】 甲 快慢 相同 空气 能量 空气柱 右 甲
【解析】(1)[1][2][3]此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音调跟钢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收集钢尺的振动频率和钢尺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选用甲图所示的实验方法;探究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是否有关时,需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控制钢尺的振幅不变。
(2)[4][5]左右两个音叉之间是空气,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声音通过空气将能量传递到左边的音叉,再传递到乒乓球,还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6][7][8]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音调最高的是最右端的瓶子;音调越高,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所以最右端瓶子振动的波形图与甲是相同的。
37.(2023·江苏·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校园文艺演出时,小华发现坐在观众席前排听到的声音比后排响。运动会上远处看台上的同学为她加油,把双手合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比平时响。那么人听到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针对以上两个情景小华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猜想二: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是否集中传播有关。
(1)小华准备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她从实验室借来了音叉和机械闹钟。为了使声音能集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小华用硬卡纸做了一个喇叭状的号筒。用小槌敲击音叉,叉股振动发声。拨动闹铃按钮,机械闹钟的小锤不断敲打铃碗发声。小华应选择_____(音叉/机械闹钟)做声源。
(2)小华分别进行了甲、乙、丙三次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组合完成实验。
甲:使声源响起,在3米处听声音大小。
乙: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
丙:将号筒放在声源前,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
探究响度大小和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应选择操作______和_______。
探究响度大小和声音集中传播的关系,应选择操作______和______。
(3)小华通过多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距离声源近,听到的响度大;
结论二:声音集中传播时,听到的响度大。
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清晰听到心脏搏动的声音,这是结论______(一/二)的应用。
【答案】 机械闹钟 甲 乙 乙 丙 二
【解析】(1)[1]因机械闹钟的发声是连续的且响度大小恒定,不随时间变化,所以应选择机械闹钟。
(2)[2][3]探究响度大小和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应控制除距离外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所以应选择甲和乙进行实验。
[4][5]探究响度大小和声音集中传播的关系,应控制距离不变,比较声音集中传播和发散传播时的响度变化情况,所以应选择乙和丙进行实验。
(3)[6]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清晰听到心脏搏动的声音,是将心脏搏动的声音通过听诊器集中传输到医生耳朵,使声音不向外扩散,所以属于结论二的应用。
38.(2022秋·广东茂名·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在学习声学时,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此探究中通过乒乓球来显示音叉的现象,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___(选填“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如图②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泡沫小球也会弹起;
(2)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___________;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3)如果将①、②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两小球会弹起的是___________;
A.① B.② C.都会 D.都不会
(4)图④中小明的耳朵分别贴紧桌面和离开桌面时听到小东用相同力度敲击桌面产生的声音大小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传声性能好;
(5)图⑤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___________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
(6)如图⑥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7)小组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时:把闹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各种材料盖在闹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得到如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距离/m 2.1 2.8 3.7 5.2 1.2
你认为___________(选填“蓬松多孔”或“平整光滑”)的材料隔声效果好。
【答案】 振动 转换法 不能 D A 固体 振动 能量 蓬松多孔
【解析】(1)[1]音叉的振动传递给乒乓球,所以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将音叉的振动用乒乓球的运动来表示,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化法。
(2)[3]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变为真空环境,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因为绝对真空的环境无法做到,所以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导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5]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能传播声音,②实验中敲击右边的音叉,通过空气将振动传递给左边音叉,再由左边的音叉将振动传递给乒乓球,所以在月球上,②实验不能使小球弹起来,①实验中的音叉仍然会发生,能振动,但人耳听不到,所以能看到乒乓球振动,不能听到声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6]贴紧桌面时是桌面传递声音,离开桌面时是空气传递声音,固体的传声效果好,所以紧贴桌面时听到的声音大。
(5)[7]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阻碍了细线的振动,声音不能继续传播,所以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
(6)[8]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7)[9]由实验可知,袜子的隔音效果最好,袜子表面粗糙、多孔,由此可知,蓬松多孔的材料隔声效果好。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1个小题,6分,解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给分。)
39.周末,“好吃嘴”张明到乐山去玩,坐船游大渡河观乐山大佛如图所示,观赏完毕,游船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离大佛,依依不舍的张明情不自禁的大吼一声“再见了”,6s后张明听到他的回声,(设当时气温为15摄氏度,声音此时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张明听到回声时,游船离大佛有多远?
(2)张明发出吼声时与大佛有多远?
【答案】(1)1050m(2)990m
【解析】解:(1)由题可知,由可知,在6s的时间内游船走的距离为
在6s的时间内声音所经过的距离为
这段时间内船所经过的路程与声音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是此时船距离大佛距离的2倍,则有
(2)张明发出吼声时与大佛的激励为
答:(1)张明听到回声时,游船离大佛有1050m;
(2)张明发出吼声时与大佛有990m。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
第二单元 声
单元检测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3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6分。)
1.(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某学校春季运动会在仪仗队嘹亮的号声、清脆的锣声、振奋人心的鼓声中拉开了帷幕。我们能区分号声、锣声、鼓声,主要依据是它们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2.(2023·广东汕尾·统考二模)如图是古时的一种乐器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关于排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听到的萧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C.萧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7m/s
D.萧声和琴声听起来不一样是因为二者的音调不同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大石头发声时,大石头没有振动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吉他琴弦有粗有细,一般细的琴弦是高音弦
D.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4.(2023·山东泰安·统考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15℃时传播速度为340m/s
B.上课时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演奏二胡手指改变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调
D.只要观察到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5.(2022秋·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利用,错误的是( )
A.声控开关控制楼道里的电灯 B.广场的声控喷泉
C.医生用“B超”和“彩超”检查病情 D.只有人类可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6.(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蓝牙音箱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手机进行音乐播放,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
C.蓝牙音箱播放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7.(2023·广东广州·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童谣小蜜蜂的歌词与乐谱,在小红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的期间,声波的音调逐渐升高,由此可得到( )
A.声波的振幅逐渐增加 B.声波的频率逐渐变低
C.声源内的振动次数变多 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好
8.(2023·广东·校联考一模)如图为城市道路旁常有的“禁止鸣笛”标志,是为了(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会引起水花飞溅,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做“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10.(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言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m/s
D.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C.增大拨动琴弦力度会使琴声的音调升高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12.(2023·内蒙古包头·校考三模)校园音乐中小明同学用小提琴演奏中国名曲梁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结束,声音会立刻消失
D.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13.(2023·全国·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C.优美的乐音肯定不是噪声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2023·上海·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疫情期间,有的地方利用无人机巡逻,并向人们宣传防疫知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无人机巡逻过程中发出的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无人机上的喇叭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
B.无人机螺旋桨发出的声音与喇叭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C.无人机螺旋桨发出的声音比喇叭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大
D.喇叭发出的声音传播距离远,说明它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
15.(2023·湖南长沙·校考二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邀于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市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各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毅外长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王毅外长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D.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王毅外长和杨洁篪主任的声音
16.(2023·全国·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B.乙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丙图中改变吸管中的空气柱的长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
D.丁图中改变用力的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17.(2023·福建厦门·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是某主动降噪耳机的消音原理图。该耳机能根据噪声情况产生相应的反噪声声波,使合成后的噪声大大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耳机在声源处降噪 B.该耳机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降噪
C.该耳机通过改变噪声的响度实现降噪 D.该耳机通过改变噪声的音调实现降噪
18.(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的民族音乐渊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C.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 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琴声大
19.(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22日,中国龙舟大赛四川遂宁站比赛在美丽的观音湖盛大举行,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为龙舟队员呐喊助威,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下列对此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
20.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正确( )
A.乐器甲和乙发声的响度相同 B.乐器甲和丙发声的音调相同
C.乐器甲和乙发声的音调相同 D.乐器丙和丁发声的音色相同
21.(2023·全国·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甲同学在一根85米的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22.(2022秋·甘肃兰州·八年级校考期中)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汽车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前进了4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以及汽车的速度分别是( )
A.340m 10m/s B.170m 20m/s C.360m 20m/s D.410m 10m/s
23.如图(a)是停在高速公路上的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的汽车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8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直线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B.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遇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102m
C.汽车是在向测速仪靠近的
D.汽车的速度是70km/h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4.(2023·重庆·重庆市南渝中学校校考二模)同学们上音乐课时,音乐老师发出的歌声是声带______产生的,同学们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
25.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应用超声波清洗钟表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2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观众用耳朵贴着墙壁感觉声音更加清晰、明显,说明_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气”)体传声效果更好。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27.(2023·江苏无锡·校联考模拟预测)如题图所示的标志是倡导人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要大声喧哗”这是要求调整声音的___________(填乐音特性),这是在_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28.(2023·河南洛阳·统考一模)如图所示是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吹奏它时,若想使吹奏的声音音调更高,应用手指按压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嘴的孔,此时由于振动的______较短,音调较高。
29.(2023·安徽合肥·统考二模)如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______(填“响度”或“音色”)不同。
30.(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_________,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_________。
31.(2023·辽宁沈阳·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居民楼附近的道路旁建有隔音墙,这种措施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汽车经过没有交通灯的路口前先要鸣笛提醒过往行人和其他车辆,这是利用声传递___________。
32.(2023·辽宁抚顺·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中国大飞机飞出安全、更飞出志气和希望。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___________产生的,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这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_传过来的。
33.用手机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吉他弦刚发声时的参数,两次在同一长度处拨动不同的弦后界面如图所示,则两次弦振动发声的___________相同,___________不同。(均填声音的基本特征)
34.(2023·河南新乡·河南师大附中校考三模)如图所示,当千年非遗“南音”遇上流行音乐,一首《百鸟归巢》惊艳2023年兔年春晚舞台。洞箫悠远,四宝清脆,述说古城绵延不绝的人间烟火,观众能够区分出洞箫、四宝乐器是根据不同乐器的______不同;“四宝”乐器更是“南音”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通过敲击不同部位来改变发出乐音的 _____ 。(以上选项均填写:“音调”、“响度”或“音色”)
35.(2023·全国·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如图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位于东西方向公路上的某处。声源能够不断发出脉冲声信号,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Δt=1.0s。已知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恒为340m/s。若声源S不动,观察者A以一定的速度朝声源运动,则观察者A相继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______1.0s(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若观察者A以vA=4m/s的速度向东运动,同时声源以vS=10m/s的速度朝观察者运动,则观察者相继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Δt′=______s(结果保留2位小数)。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36小题8分,37小题6分,38小题9分,共23分。)
36.在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和小华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1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为了避免这种干扰,小明应采用 _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在探究音调时,小明拨动其伸出桌面一端,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 _____,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将钢尺按下 _____的幅度(选填“相同”或“不同”),重复上述实验;
(2)如图2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槌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此实验说明 _____可以传声,声音可以传递 _____;
(3)如图3所示,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正在发声的声源是 _____,音调最高的是最 _____端的瓶子(选填“左”或“右”),若图甲、乙表示的是最左右两个瓶子声音的波形图,从波形图判断这个声音对应的是 _____图所示波形(选填“甲”或“乙”)。
37.(2023·江苏·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校园文艺演出时,小华发现坐在观众席前排听到的声音比后排响。运动会上远处看台上的同学为她加油,把双手合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比平时响。那么人听到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针对以上两个情景小华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猜想二: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是否集中传播有关。
(1)小华准备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她从实验室借来了音叉和机械闹钟。为了使声音能集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小华用硬卡纸做了一个喇叭状的号筒。用小槌敲击音叉,叉股振动发声。拨动闹铃按钮,机械闹钟的小锤不断敲打铃碗发声。小华应选择_____(音叉/机械闹钟)做声源。
(2)小华分别进行了甲、乙、丙三次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组合完成实验。
甲:使声源响起,在3米处听声音大小。
乙: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
丙:将号筒放在声源前,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
探究响度大小和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应选择操作______和_______。
探究响度大小和声音集中传播的关系,应选择操作______和______。
(3)小华通过多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距离声源近,听到的响度大;
结论二:声音集中传播时,听到的响度大。
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清晰听到心脏搏动的声音,这是结论______(一/二)的应用。
38.(2022秋·广东茂名·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在学习声学时,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此探究中通过乒乓球来显示音叉的现象,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___(选填“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如图②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泡沫小球也会弹起;
(2)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___________;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3)如果将①、②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两小球会弹起的是___________;
A.① B.② C.都会 D.都不会
(4)图④中小明的耳朵分别贴紧桌面和离开桌面时听到小东用相同力度敲击桌面产生的声音大小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传声性能好;
(5)图⑤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___________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
(6)如图⑥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7)小组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时:把闹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各种材料盖在闹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得到如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距离/m 2.1 2.8 3.7 5.2 1.2
你认为___________(选填“蓬松多孔”或“平整光滑”)的材料隔声效果好。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1个小题,6分,解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给分。)
39.周末,“好吃嘴”张明到乐山去玩,坐船游大渡河观乐山大佛如图所示,观赏完毕,游船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离大佛,依依不舍的张明情不自禁的大吼一声“再见了”,6s后张明听到他的回声,(设当时气温为15摄氏度,声音此时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张明听到回声时,游船离大佛有多远?
(2)张明发出吼声时与大佛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