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学参考课件:第6章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学参考课件:第6章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8-16 22:14:37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义务教育教科书(RJ)八年级物理上册  1.奥运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2.不用尺量,如何得知一卷铜线的长度?
  3.如何得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质量?
  4.装满水的密封瓶子为什么不能长时间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提出问题:
1.根据 ρ=m/V 可以求得:物体的密度,
应用:鉴别物质种类、物质纯度、是否实心。
2.根据 m=ρV ,可以求得:物体的质量,
应用:计算不易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3.根据 V=m/ρ可以求得:物体的体积,
应用:计算不易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一、密度公式的简单计算答:用这个瓶子至多装0.8 kg的煤油。  例1:一个瓶子至多盛1千克的水,用这个瓶子至多盛多少千克煤油?解: (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二、密度与温度 (2)做一个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根据密度 ,密度变小;气体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
影响也最大。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
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结论1m3的水凝结成冰后的体积多大?(冰的密度0.9×103kg/m3)
解:m=pv=1.0 ×103kg/m3 × 1m3 =1.0 ×103kg
V=m/p= 1.0 ×103kg/(0.9×103kg/m3)=1.11m3 一般情况下,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我们从计算可以看出,水也是如此吗? 三、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事实表明,4℃的水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密度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里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生活用水,有时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我们发现,水不简单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了,而水管受冷收缩,导致水管被冻裂。应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人们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不同的物质。如:利用密度鉴别戒指、矿石等物质四、密度与物质鉴别 (2)在麦场上,人们利用风力来扬场,对饱满的麦粒与瘪粒、草屑进行分拣。 (1)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和种类及其经济价值。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3)商业中鉴别牛奶、酒等的浓度。 (4)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 有一个体积40cm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 已知:求:这个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方法1:密度比较法 这个铜球是空心的。 方法2:质量比较法 这个铜球是空心的。 假设这个铜球为实心,则:方法3:体积比较法 这个铜球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体积 = 球的体积 - 壳的体积空心部分体积 = 40cm3 -35.5 cm3
= 4.5 cm3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与温度关系: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2、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3、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4.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的饼干相比,主要的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练一练C 2、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3/4,则剩余气体的密度为 ( )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8千克/米3
A练一练 3、一个空瓶的质量是200 g,装满水称瓶和水的总质量是700 g。将瓶里的水倒出,先在瓶内装入一些金属的颗粒,称出瓶和金属的总质量为878 g,然后将瓶内装满水,称出瓶、水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 318 g,求瓶内金属的密度。练一练解: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结束语风车之国
荷兰被誉为“风车之国”,风车是荷兰的象征。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   
荷兰的风车,最早从德国引进。开始时,风车仅用于磨粉之类。到了16~17世纪,风车对荷兰的经济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当时,荷兰在世界的商业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种原料,从各路水道运往风车加工,其中包括:北欧各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木材,德国的大麻子和亚麻子,印度和东南亚的肉桂和胡椒。在荷兰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风车的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随着荷兰人民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在这项艰巨的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当地的湿润多雨、风向多变的气候特点,他们对风车进行了改革。首先是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篷。此外,为了能四面迎风,他们又把风车的顶篷安装在滚轮上。这种风车,被称为荷兰式风车。   
荷兰风车,最大的有好几层楼高,风翼长达20米。有的风车,由整块大柞木做成。18世纪末,荷兰全国的风车约有12000架,每台拥有6000匹马力。这些风车用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压滚毛呢、毛毡、造纸,以及排除沼泽地的积水。正是这些风车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沦和鱼鳖的威胁。20世纪以来,由于蒸汽机、内燃机、涡轮机的发展,依靠风力的古老风车曾一度变得暗淡无光,几乎被人遗忘了。但是,因为风车利用的是自然风力,没有污染、耗尽之虞,所以它不仅被荷兰人民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也成为今日新能源的一种,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目前,荷兰大约有2000多架各式各样的风车。   
荷兰人很喜爱他们的风车,在民歌和谚语中常常赞美风车。风车的建筑物,总是尽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逢盛大节日,风车上围上花环,悬挂着国旗和硬纸板做的太阳和星星。  
位于荷兰境内的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尤以风车闻名遐迩,成为荷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地方的风车比荷兰的一个村镇——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还要多。18世纪金德代克村就开始修建坚固的风车,保存至今仍然完好。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网络系统是人工制作的突出景观,它展示了人类的独创性和坚韧性。当地人民依靠发展水利技术和应用水利技术,用近千年时间,建设了这个排水系统,并且成功地保护了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