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2 李凭箜篌引
李贺
【教学目标】
1.了解李贺的生平、诗风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2.体感悟斟酌字词的魅力,体察“诗鬼”“鬼诗”的奇诡。
3.通过品鉴诗歌,明确展现音乐感染力的手法,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鉴诗歌,明确展现音乐感染力的手法,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知道哪些关于描写音乐的诗句?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唐崔珏《和人听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二、知人论世,初入文本(教师讲解)
1.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今河南宜阳人,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被称为“诗鬼”。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且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名扬京洛。18岁到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遭人妒忌,说其父名晋肃,应避父讳(晋、进同音)不能登第。此后他一直痛苦抑郁,加上生来体弱多病,后经人推荐只做过3年奉礼郎,地位卑微,任期未满便告病辞官归昌谷,卒时仅27岁。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是中国历代诗人中个性风格最鲜明的诗人。文学史上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意境扑朔迷离,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所以他本人亦被称为“诗鬼”,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
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为“长吉体”。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本首诗歌是作者当时聆听了一位著名的宫廷乐师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 泣鬼神的著名诗篇。
2.写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3.文题解读
李凭: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于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国,兴盛于唐,后失传。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乐府歌行体)
三、疏通诗意,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诵读
2.疏通诗意
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江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3.整体感知
(1)全诗运用了哪些意象?在诗中圈出来。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
意象:吴丝、蜀铜、高秋、空山、云、江娥、素女、凤凰、芙蓉、露、香兰、十二门、紫皇、女娲石、天、秋雨、神妪、老鱼、瘦蛟、吴刚、桂树、月兔等
意境:奇幻神秘
(2)根据诗歌内容,“粉丝”们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请找出相关诗句。作者主要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
明确:
高贵紫皇——闻声而出
补天女娲——如痴如醉
老鱼瘦蛟——跳跃起舞
山中神妪——折服请教
伐树吴刚——通宵不眠
月宫玉兔——聚精会神
——侧面描写
四、深入研读,仔细品味
1.深入探究:分析以下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完成以下表格
明确:
2.艺术特色:结合全诗,从艺术手法上欣赏,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
(1)描绘感受,惊心动魄。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2)想象奇特,瑰奇绚丽。诗人借助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借助联想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引人人胜。
(3)活用典故。这首诗用典灵活,将众多神话传说进行了综合加工,熔铸在诗人独特的奇峭词句和想象中,创造了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五、拓展提升
思考:对比《琵琶行》和本诗,谈谈两者的异同之处。
参考答案:
同:
①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
②都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和弹奏者高超技艺。
异:
①手法不同。《李》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侧重侧面描写;《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侧重正面描写。
②内容不同。《李》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琵》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
③风格不同。《李》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属于浪漫主义; 《琵》风格平易感伤,属于现实主义。
六、总结全诗,概括主旨
全诗从“张高秋”到“露脚斜飞”,在音乐描写的过程中描写景物,本很平常,巧妙处在将眼前所见实景与耳中所闻箜篌演奏之声,心中所感之情以及由音乐所唤起的种种联想、想象乃至幻觉融成浑然一体的意境,方见其艺术构思的精妙独特。用超人间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事物描摹声音,显示效果,这既使诗的艺术效果更为强烈而带神奇色彩,也使诗所描的声音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