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2024年春七年级(下)入学考试(八校联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 监测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监测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监测号、监测点、监测场号.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监测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以下远古人类中,时间距离我们最久远的是( )
A.蓝田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如图为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据此推断,北京人( )
A.与现代人完全相同
B.已经使用天然火
C.过着原始群居生活
D.处于旧石器时代
3. 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A.黄帝
B.舜
C.禹
D.启
4. 下列制度中哪项使西周天子巩固了对广大疆域的统治(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引发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青铜农具的广泛适用
B.分封制的瓦解
C.诸侯间的争霸战争
D.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6. 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7.下列关于长平之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在魏赵之间
B.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C.赵军40万人被俘
D.“纸上谈兵”的成语出自于此
8.两千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经受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该工程建于战国时期的( )
A.韩国
B.赵国
C.楚国
D.秦国
9.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10.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指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1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歌颂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
A.统一文字
B.统一中国
C.修筑长城
D.设置郡县
12.下列历史典故与项羽有关的是( )
A.指鹿为马
B.纸上谈兵
C.四面楚歌
D.朝秦暮楚
13.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为搬运,很不方便。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15.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刘秀在25年称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段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西汉建立
B.光武中兴
C.宦官专权
D.东汉灭亡
16.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1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
C.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D.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
18.中央政权在西域(今天新疆地区)最早设置管辖机构是在( )
A.西汉
B.三国
C.隋朝
D.唐朝
19.创编了保健操“五禽戏”的东汉名医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祖冲之
D.贾思勰
20.近年流行穿越剧,如果你穿越回汉末三国,那么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事件是( )
A.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称霸之路
B.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的隆中对
C.208年,周瑜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D.220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废魏帝建立西晋王朝
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2. “它是一部纪传体史学巨著,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该著作是( )
A.《史记》
B.《伤寒杂病论》
C.《资治通鉴》
D.《水经注》
23.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24.西晋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
A.唯利是图,生活腐化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C.注重门弟,鄙视富贵
D.能力至上,不计名利
25.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如图反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因素是( )
A.江南地区社会稳定
B.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26.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中出现了我们熟知的一些成语,如“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场战役后,北方很快土崩瓦解,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7.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春秋、东汉、东晋
B.春秋、东汉、西晋
C.东周、东汉、东晋
D.东周、东汉、西晋
28.下列史实,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陈胜、吴广起义
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华佗制成“麻沸散”
29.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他还创制了南北朝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这位科学家是( )
A.祖冲之
B.顾恺之
C.贾思勰
D.王羲之
30. 古今中外著名的画家众多,在他们手中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名画。下列画家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恺之--《女史箴图》
B.张择端--《送子天王图》
C.达 芬奇--《格尔尼卡》
D.毕加索--《最后的晚餐》
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计40分。)
31. 改革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A)相(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宪问》
材料二 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材料三(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 高帝纪下》
(1)(4分 )材料一中A处应填哪位历史人物?其辅佐齐桓公打出什么旗号号令诸侯,一举成为春秋首霸?
(2)(8分 )材料二中促成秦国成为东方霸主的“变法”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请至少写出两点该事件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3)(8分 )材料三中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族的历史是从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的。为了争夺生存地,经过传说时代数百年部落间战争和融合,发展为后来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初祖和中国文明的奠基者。……夏商周三代,华夏文化高度发展并由黄河流域向四方传播。到春秋初,对于四方异族已自觉成为一个整体,自称“华夏”、“诸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它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
——摘编自张润棠、刘宏斌《先秦民族大融合与汉民族的形成》
(1)(6分 )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夏族的历史是怎样开始的?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
材料二:汉王朝的边疆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设立郡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并将郡县制推行到了边疆地区,汉王朝继承了这一制度。这些郡县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二是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三是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这些专门性机构既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2)(6分 )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汉王朝对边疆管理有何相同举措?其管辖的职责是什么?并归纳汉王朝设置专门性机构管辖的事务及作用。
材料三:全部北朝史中,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区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所谓有教无类者是也。
——摘编自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3)(4分 )根据材料三,指出北朝时期民族心理出现了什么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哪一历史事件促进了鲜卑民族汉化?并列举其两项措施。
(4)(4分 )综上,概括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5 C D C C D 6—10 A A D B B
11--15 B C D A B 16—20 A B A A D
21—25 D A C A C 26—30 D D D A A
31. (1)人物:管仲;旗号:尊王攘夷。
(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等。
(3)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作用: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维护北魏的统治。
32. (1)从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的;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形成;炎帝和黄帝。
(2)设立郡县;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既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3)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
(4)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