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4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4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12: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通过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你能描绘中世纪的欧洲吗?
十字军东征
英法百年战争
教会压迫
悲惨农奴生活
黑死病侵袭
工商业繁荣
曙光?
黑暗?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标要求:
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的多元特点。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的中世纪”,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一、西欧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15世纪)
(一)形成背景
材料1 “当原住在中国北方的北匈奴被东汉王朝击败而举族西迁引起欧、亚民族的连锁型大移动时,日耳曼诸部落(也有斯拉夫人、匈奴人等)大规模南下的‘民族大迁移’浪潮也就涌动起来。”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一、西欧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15世纪)
(一)形成背景
⑴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5世纪日耳曼人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
⑵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一、西欧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15世纪)
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经济:庄园和农奴制、思想: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一、西欧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15世纪)
(二)社会秩序的政治基础:封君封臣制度
1、含义: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
——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2、背景:日耳曼文明和罗马传统的融合;社会动荡下军事建设的需要;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一、西欧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15世纪)
(二)社会秩序的政治基础:封君封臣制度
封君
封臣
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钱
3、义务和权力
提供土地与保护
帝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给予土地和保护
给予土地和保护
提供农耕土地
效忠和提供军队
效忠和服兵役
层层分封 依次互为主从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中古西欧谚语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一、西欧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15世纪)
(二)社会秩序的政治基础:封君封臣制度
4、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①以土地封赐为纽带;②层层分封,层级间相对独立; ③契约意识;④双向权利义务; ⑤严格等级制; ⑥王权有限
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
一、西欧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15世纪)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是所学知识,你能分析出封君封臣制度的影响吗?
材料2:国王、皇帝或教会等理论上的所有者往往不能对其领土实行有效管辖 ,而直接行使管辖权的当地贵族又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这就很容易引起国王与贵族 、王国政府与地方诸侯之间,以及贵族、诸侯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许二斌《中世纪欧洲战争起因类型计量分析》
材料1:在这民生凋敝、暴力肆虐、劫掠横行的时代,地方的力量就是最有效的力量。……地方自治虽然并不意味着王权的丧失,但却意味着国王“声称”拥有的权力通常比他实际拥有的权力更大。 ——《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3:(西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之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和百姓、领主和封臣都共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如一人违约,义务也就中止。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认为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影响:
积极: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有利于封建农奴制的推行,促进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③给王权加强提供了合法性,孕育统一的力量。④体现出宣誓立约、相互约束等契约精神,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理论渊源
消极: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导致西欧王权软弱。
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比较项 西欧封君封臣制 西周分封制
相同点
不同点
①目的相同(维护统治);②都有相应的权利义务;③给予土地;④层层分封;⑤等级森严;⑥地方独立性大
封建社会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维系
国王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只效忠直接上级
侧重军事和经济关系
奴隶社会
以血缘为纽带,靠宗法制维系
侧重政治关系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都从属于天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三)经济特征: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
一、西欧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15世纪)
一个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农业种植园叫作庄园,有时乡村和庄园是相当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农民的村落形成一个领主特有的庄园。但是,有时一个庄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乡村,而有时一个大乡村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庄园。
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
(三)经济特征: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
一、西欧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15世纪)
1、内容
内容 土地分配 领主自营地
农民份地
阶级关系 农奴
自由农民
领主
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
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少量的土地或没有土地,租佃领主土地耕种,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
领主或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材料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材料 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庄园的特点:
经济上: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统治管理,相对独立(拥有司法权、征税权、政治统治权)。
庄园的影响:
①积极:维持基层秩序,促进农业发展,为封建社会提供经济基础。
②消极:农奴受到剥削;庄园具有一定独立性,不利于国家统一。
根据材料分析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探究:比较奴隶与农奴,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封建庄园与封君封臣制度的联系:西欧封君封臣制是建立在封建庄园制的基础上的。封建庄园西欧封建主凭借土地占有及超经济强制等权力形成的剥削农民、农奴的经济实体,不仅是中古时期西欧的一种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而且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中古时期西欧的社会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经济的特点:
①规模大,综合性强;
②自给自足,市场性弱,具有封闭性;
③以宗法关系为纽带;
④农民集体劳作,依附性强,地位低,劳动具有强制性。
⑤武装性强,容易产生地方分裂割据。
①生产力落后;②国家权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增强;③地主土地兼并;④战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
2.表现
1.原因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经济
知识拓展:庄园式劳作
西欧的庄园与东汉的田庄的有何异同?
同:1)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园内产品齐全,很少到市场交换;
2)军事上都拥有私人武装;
3)劳动者与其领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需要无偿的对其领主承担很多义务。
异:1)欧洲中世纪的庄园是封建领主制,领主与农奴一般没有亲缘关系;东汉的田庄制是封建地主制,大多聚族而居,实际上是经济关系和血缘关系一体的社会组织;
2)西欧庄园土地不能进行买卖;东汉的田庄土地可以进行交易。
3)西欧庄园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庄园经济相对稳定;东汉田庄制实行分子继承制,由于土地兼并等原因使田庄并不稳定。
4)西欧庄园独立性强,庄园主在自己的庄园有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东汉的田庄庄主没有这样大的法定权力;
5)西欧庄园瓦解后,西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发展近代文明;东汉田庄消亡并没有为中国带来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拓展:
西欧中古时期的庄园 中国东汉时期大地主田庄
时间 起源晚: 9世纪开始形成,约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西汉末年(公元8年),已有田庄剥削形式。东汉盛行
途径 封地为基础,加以兼并农民土地 主要是靠兼并买卖而获得
庄园私有权程度 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庄园主对其大地产不具备完全的土地所有权 相对而言则具有完全的私有权(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租形态 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为辅 实物地租为主,劳役地租为辅
政治权力 西欧封建主对庄园内的农奴具有一种法权 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
结果 庄园制瓦解后,西欧走上的资本主义道路 东汉田庄的消亡并没有为中国带来资本主义
同 1、都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2、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军事上,都拥有私人武装; 4、劳动者与其领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都需要无偿的对其领主承担很多责任。
比较西欧中古时期的庄园与中国东汉时期大地主田庄:
一、西欧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15世纪)
(四)社会秩序的精神基础:基督教
1、地位: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表现 经济 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政治 教权高于王权 ;组织力量强大,形成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王权与教权:二元政治结构。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思想 文化 保存古典文化、开办学校,垄断教育,控制人们精神生活,强调禁欲苦行
出 生
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
结 婚
由教父主持婚礼
临 终
由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以求灵魂能够升入天堂
死 后
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
497年:克洛维受洗
800年:册封查理为罗马皇帝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卡诺莎之辱
公元1世纪,基督教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徒信仰自由。393年,狄奥西多宣布基督教为国教。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形成天主教派,东罗马形成正统教派(东正教)。
西欧封建制初期,王权衰弱,地方割据势力趁机拥护基督教教会扩张势力。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
探究: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自给自足
文化: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束缚人性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割据
政治:王权加强,民族国家奠基
经济: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文化: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一)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材料: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中古时代王权的振兴是在城市兴起之后。城市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级逐渐强大起来,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国王为了战胜封建贵族,取得了市民阶级的支持,王权与市民的联盟才逐渐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13、14世纪英、法国王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强化中央政权的。
——摘编自朱寰《略论中古时代的君权与教权》
1、背景: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课本P16—17,概括10-11世纪西欧王权强化的原因?
①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政治优势)
②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工商业发展,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形成壮大)
③与贵族斗争中先后取得胜利
2、表现:
英格兰在15世纪建立都铎王朝,逐渐形成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路易十四” 号称“太阳王”
3、意义:
①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②一定程度上削弱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④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⑤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一)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知识拓展】
1.英国:议会兴起
签订《大宪章》
2.英国王权的加强: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以教皇不同意他与王后离婚为由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对抗罗马教皇,确立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标志法国建立等级君主制。
英法百年战争,法国民族意识觉醒,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1302年 1337-1453年 1661年
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把法国各地的贵族邀来居住,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法国王权达到顶峰。(君主专制制度)
(1)过程
【学习聚焦】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
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知识扩展】法国:等级君主制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二)经济:城市的兴起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
1、背景:
①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②领主剥削: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2、方式:
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国王颁发的城市特许状
争取自由
中世纪的城市与国王是什么关系?
材料:欧洲君主们的新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与新兴商人阶层的非正式联盟。市民们向君主们提供财政上的支持。他们还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和皇家造币厂经理等等来提供管理才能。作为回报,新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情理的要求。 ——《全球通史》
特许保护
加强王权
经济支持
管理支持
材料一: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阅读课本及材料,分析西欧城市自治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①经济、阶级:有利于城市经济(工商业)的发展,冲击了封建庄园农奴制经济,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形成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②政治:冲击封建主的力量,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促进王权强化,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文化:促使大学兴起和教育的发展,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理性、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发展,使教育、学术出现新气象,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
⑤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重要作用。
3、影响:
④思想:在城市市民争取自治的过程中,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意识逐步觉醒,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性解放。
项目 西欧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
时间跨度 约5世纪——1453年 公元前221年——1840年
形成背景 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入侵,基督教影响 小农经济,地大物博,
法家思想
政治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阶级矛盾 领主与农奴 地主与农民
经济制度 庄园制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为主
城市发展 自治传统,起步较晚 无自治权,类型多,发展早
思想文化 基督教垄断文化 儒家思想占主流
中西封建社会的对比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东欧)
建立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因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庭旧址,故称为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时期
帝国版图达到鼎盛,一度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6世纪中期后
仅保留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13世纪初
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1453年
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人攻陷,帝国灭亡。
衰落原因:
(1)对外战争及失败消耗资源;
(2)游牧部族的冲击;
(3)内部矛盾的突出;
(4)奥斯曼土耳其兴起与冲击。
拜占庭帝国国徽(双头鹰)
(一)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1453年
1、兴衰历程
2、统治概况
(1)经济:
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重要的桥梁。
(2)军事:
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3)法律:
查士丁尼《罗马民法大全》欧洲第一部完整的法律汇编,对欧洲的法学思想、法制影响深远
《查士丁尼法典》 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撰而成 统称《罗马民法大全》
《法学汇纂》 由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而成
《法理概要》 用以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新法典》 由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而成
积极方面:
①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
②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③对近代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立法、司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局限方面:
实质上保障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三个阶段 转变(发展)原因 作用
习惯法—成文法 (BC5世纪) 习惯法的随意性; 平民反对贵族斗争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
公民法—万民法 (BC3—AC3世纪) 商品经济发展; 疆域扩大政治统治需要 巩固帝国统治,促进帝国繁荣
民法大全 (AC6世纪) 皇帝支持;法学家编纂; 内容繁杂,使用不便 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体系最终完成
知识拓展
3、帝国衰落
原因
①连年征服战争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
②6世纪中期以后,由于游牧部落和内部矛盾,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 。
灭亡
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
阿拉伯人占领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13世纪初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
拜占庭文明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东欧)
9世纪,发端于基辅罗斯
13世纪,汗国臣属(挫折)
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不断向周围扩张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强化中央集权。
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1、兴起发展
(二)俄罗斯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东欧)
(二)俄罗斯
俄罗斯直接从拜占庭那里继承了东正教神学传统,包括神学的主体、方法和特色。拜占庭神学是随着作为一种信仰的东正教以及东正教文化一起传入俄罗斯的。
——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
圣瓦西里大教堂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东欧)
(二)俄罗斯
2、伊凡四世改革
领域 内容
政治 ①颁行新法典,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地方分权
②确立政厅制度,健全中央机关,增设部分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
③实行县制改革,推行地方自治制度,地方大贵族仍然控制自治机关建立
④设立沙皇特辖区
军事 ①颁布《兵役条例》,采邑分封是新军的物质基础,新军来源主要依靠中小贵族
②对外扩张
伊凡四世
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中世纪前期(5-10世纪) “黑暗时代” 中世纪后期(11-15世纪)
“孕育曙光”
政治
经济
文化
阶级
封君封臣制度,
分裂割据;
教权高于王权
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农奴制度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
禁欲主义、蒙昧主义
王权逐渐强大,英法等国走向中央集权,城市自治;议会出现
大学兴起、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
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思想复苏。
工商业发展,城市兴起
市民阶层壮大,城市中的商人和
银行家成为早期资产阶级
封建主、自由民、农奴
归纳总结 :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历史绝对不是非黑即白,
必须基于客观史实才能做到理性认知。
西欧中世纪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的因素,承接着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476年
(5世纪) 6—7世纪 8世纪 9世纪 10—11世纪 13世纪 15世纪 16世纪初 1547 17世纪末
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
《罗马民法大全》颁布;拜占庭帝国衰落
政治:封君封臣制
基辅罗斯建立
西欧封建制度;
东欧中央集权制度
两种制度:
封建割据势力、王权、城市和教会
四种势力:
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四个趋势:
王权不断强化
教会势力不断被削弱
西欧新变化:
城市兴起与自治、
王权加强
莫斯科公国兴起
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
拜占庭帝国灭亡;
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城市自治程度不断提高
上古史
近代史
中古时期(中世纪史)
中国南北朝
中国明朝
西欧
东欧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宗教: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
时空坐标
中古时期的
西欧文明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古时期的
东欧文明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
经济: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俄罗斯的发展
基辅罗斯
莫斯科公国
俄罗斯帝国
思想: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政治:王权加强,议会兴起
经济: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思想: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