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稚子弄冰》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学生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作品突出了“稚”字,即稚气和乐趣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一如既往的活力与快乐。这首诗具有清新自然、形色兼具、声意俱美的特点。全诗四句,浅近明白,通过描绘儿童晨起脱冰、彩丝穿冰、敲冰成乐、冰碎落地的场景,展现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探索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丰收的联想和对儿童天真烂漫的喜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朗读古诗的能力,能够合作探究学习。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想象画面、联系实际等方法,感悟诗情,品味意象,涵泳诗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对于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儿童脱冰作戏的乐趣,感受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丰收的联想。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以稚为老,将童趣化为诗趣,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如“稚子”、“脱晓冰”、“银钲”等,并知道它们的意思。 ★★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
3.激发学生对儿童天真活泼、好奇探索的性格特点的喜爱。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场景,并体会其中的童趣和诗趣。
难点: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核心问题 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场景,并体会其中的童趣和诗趣。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谈话导入 师: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时期,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快乐时光,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在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的生活情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 谈话导入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还能通过轻松的氛围建立师生之间的联系,为课堂营造和谐的氛围。此外,谈话导入还能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思考,为深入探究铺平道路。通过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研读文本 1.生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生读古诗(指读) 生答:冬季 生读古诗(齐读) 2.生读课件上的词语,纠正字音之后再齐读。 3.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再进行练写 (1)学生自学古诗《稚子弄冰》,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 (1)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生答: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全班自由交流 (1)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生答: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7.(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 (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 (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 (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 8.(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学生找出答案(脱、穿、敲、碎) (3)生答: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脱”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4)生答: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nɡ”。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 (3)给古诗划分节奏,引导朗诵古诗。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稚子 玉磬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晓”。 4.运用学法,理解诗意。 (1)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 ①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②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汇报古诗的大意。 5.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6.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7.师: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 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真好听—— 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 8.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 (3)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划分古诗的节奏并引导朗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还能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和情感传递,使学生更加投入地体验诗歌的意境。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诗歌内容。 利用课件进行词语朗读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每个词语的发音,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不断地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跟读,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自如地运用语言。 当学生观察老师的范写后再进行练写,他们不仅可以直接学习到规范的书写姿势、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还能在观察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避免书写错误,还能帮助学生逐渐掌握书写技巧和方法,形成个人书写风格。 4.通过与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时相同的方法进行自学,有助于学生巩固对古诗的学法的知识点。 5.通过以富有感情的声音朗读诗歌,并在脑海中构建稚子弄冰的生动画面,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并享受更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这种阅读方式不仅有助于与诗歌产生共鸣,理解其主题和意境,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更加享受阅读过程。 6.通过想象画面并深入体会稚子弄冰的情境,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中的场景,增强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这种体验不仅能够让学生与诗中的孩子们共享欢乐和纯真,激发情感共鸣,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7.师生接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热情,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交替朗读,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并在互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师生接读还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8.通过读出诗味并深入体会诗情,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其中独特的韵味和美感。这种阅读和体会过程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把握其内在的精神世界,提升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总结 生齐读《稚子弄冰》 师:在这堂课即将画上句号之际,我们一起回顾了《稚子弄冰》这首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的诗歌。通过深入解析,我们不仅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更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孩子们在冬天玩冰的快乐场景,展现了他们天真活泼、好奇探索的性格特点。同学们积极参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分享自己的感悟。希望大家能把这种对诗歌的热爱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诗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让我们继续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创造更多美好!现在,让我们在朗朗的书声中结束这堂课吧! 总结课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对《稚子弄冰》这首诗歌的理解与感悟,强化所学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美好和诗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思考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这种小结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情感素养。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并抄写《稚子弄冰》。 (2)自由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脱”冰 → 当钲 → 敲 → 碎
教学反思 《稚子弄冰》这首诗,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示了孩子们在冬日里弄冰嬉戏的欢乐场景。这首诗的教学过程,对我而言,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收获。 课堂上,我试图将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欢乐。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逐渐进入诗歌的世界。学生们积极响应,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场景,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方法得当,学生们一定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时,仍然显得有些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足够深入地引导他们去挖掘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诗人的情感。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诗歌。 此外,我还意识到,诗歌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一点,让学生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这次《稚子弄冰》的教学让我收获颇丰。我深感诗歌教学的魅力和挑战,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进步的决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让他们在诗歌的世界中畅游、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