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一中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卷 高二地理
(时间: 75 分钟 总分 100 分)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5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下图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公转轨道分成四等份。读图完成 1-2 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所用时间最少的一
段是
A.丙→ 丁段 B. 乙→丙段
C. 甲→ 乙段 D.丁→ 甲段
2.2024 年 2 月 10 日,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
最近的是
A. 甲点 B. 乙点
C.丙点 D.丁点
一周内,地震次数达 1 万多次在冰岛很常见,下图为冰岛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 3-4 题。
(
15
°W
)20 °W
(
65
°
) (
N
)火山
河流
现代冰川
等高线/m
3.冰岛地震多发的自然条件是其
A.全年气温低, 四周环海 B.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C.离软流层近, 火山诱发 D.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4.下列地貌景观, 目前在冰岛西北部滨海区域普遍分布的是
A B C D
神舟 14 号飞船在轨绕地球飞行高度距地面约 400 千米。下图为 2022 年 10 月期间神舟十四号乘组航
天员在轨拍摄黄河入海口所在区域的照片。据此完成 5-6 题。
5.照片所示区域
A.风力堆积地貌广布
B.海陆风在冬季强劲
C.垂直自然带较明显
D.河口泥沙夏季更多
6.神舟 14 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其所在地球大气层的特征是
A.对流运动显著 B.气压低气温高
C.天气复杂多变 D.利于飞机飞行
第 1 页 共 7 页
(
自然带界限
水域
亚寒带针叶林带
) (
55
°N
) (
③
) (
50
°N
)大熊雨林是现存最大的温带雨林(落叶阔叶树或针叶树 森林),充沛的降水是雨林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下图中虚 线圈内为大熊雨林主要分布区域。据此完成 7-8 题。
7.和大熊雨林充沛降水关联性最弱的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8.和热带雨林相比 ,大熊雨林的显著特征是
A.高大茂密 B.季相更替
C.植物附生 D.旱生结构
140 °W 120 °W
(
加
拿
大
)
60 °N
50 °N
第 2 页 共 7 页
下图为浙江西部江郎山三爿( p án)石景观图。该景观为丹霞地貌,主要
发育于白垩纪早期的红色地层。白垩纪晚期,该区域岩浆活动活跃,岩脉侵入
岩层起到类似于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岩层中夹杂少许火山岩碎屑。据此完
成 9- 10 题。
9.塑造该景观的岩石主要是
A.砂砾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花岗岩
10 .三爿石能突兀而立的有利条件是
A.物质相对坚实 B. 内力抬升持续
C.流水侵蚀持续 D.风化作用减弱
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我国夏季气候舒适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1- 12 题。
11.夏季气候舒适区域形成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气温适宜
B.降水充沛
C.地形平坦
D.植被茂盛
12.在气候较不舒适区域冬季多发的气象灾害是
A.地震
B.泥石流
C.寒潮
D.洪涝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完成 13- 14 题。
(
45
°E
)30 °E
黑海 ② ① 里海
13.图中③自然带是
(
D.苔原带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4.沿着①②③方向的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
丙
丁
乙
甲
) (
35
°N
)下表是 2023 年 12 月杭州市受某天气系统影响下连续三天的天气资料。据此完成 15- 16 题。
12 月 14 日 12 月 15 日 12 月 16 日
最高温度 25℃ 10℃ 4 ℃
最低温度 9 ℃ 0 ℃ -3 ℃
风向风速 南风 3-4 级 西北风 5-6 级 北风 2-3 级
天气状况 多云转小雨 小雨 阴转多云
15.与 12 月 15 日杭州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杭州 16 日风力减小 ,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下降 ,气压上升 B.气温上升 ,气压下降
C.雨过天晴 ,天气转好 D.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下图分别是我国淮河支流沂河与黄河支流柴汶河在距今 8 万年前和现今形态示意图(局部)。据研究, 图中瀑布高差在河流袭夺初约 20 多米, 目前约 3 米。据此完成 17- 18 题。
117 °56 ′E 118 °E 117 °56 ′E 118 °E
第 3 页 共 7 页
(
36
°N
)36 °
(
35
°56
′N
)35 °
N
56 ′N
17.河流袭夺发生后, 图中原古柴汶河段的流速、流量变化分别是
A.变慢、变大 B.变慢、变小 C.变快、变小 D.变快、变大
18.万余年来 , 图中瀑布空间移动方向及塑造的主要地貌是
A.西移 峡谷 B.东移 峡谷 C.西移 冲积扇 D.东移 冲积扇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34.5°N,113°E),观星台上两小屋之间有一横梁(离地约 13 米), 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长约 31 米)。 图 1 为登封观星台景观图, 图 2 为地球公转轨道及二分二至日示意
图。据此完成 19-20 题。
115 °E
(
横梁
登封
城市
省界
郑州
)
19.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影子先缩短后变长的时段是
A. 甲→ 乙→丙 B. 乙→丙→ 丁 C.丙→ 丁→ 甲 D.丁→ 甲→ 乙
20.当北京时间为 12:00 时 ,登封观星台的地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32 B.8:28 C. 11:32 D. 14:28
土壤密度是单位体积固体颗粒的质量,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密度较低。下图为黄土高原整个区域内不 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密度随深度变化主要数据。据此完成第 21 题。
第 4 页 共 7 页
1.6
1.4
1.2
1.0
土壤密度/g·cm-3
耕地
草地
林地
0~10 10~20 20~40 土层深度/cm
21.黄土高原土壤密度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
A.对于同一深度土层 ,土壤密度 :耕地>草地>林地
B.对于同一深度土层 ,土壤密度 :耕地>林地>草地
C.对于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土层越深 ,土壤密度越小
D.对于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土层越深 ,土壤密度越大
读北半球相邻区域的甲、 乙、 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据此完成 22~23 题。
22. 甲、 乙、 丙三地对应的自然带的更替 ,体现了
A.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3.下列为亚洲 abcd 四地的气候资料图 , 四地中与丙地自然带相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d
海水温度分布状况影响大气环流,对天气系统和长期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下图为某年赤道附近 (5°S-5°N)部分海域海表温度距平时间—经度剖面(单位: ℃) 。完成 24-25 题。
24.能正确反映太平洋赤道附近图示现象发生时的环流情况的是
A B C D
25.该现象发生时 ,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及其两侧临海的陆地区域中
A.马来群岛东部沿海干旱严重 B.东西两侧海域温度差异增大
C.秘鲁沿岸喜冷水鱼大量死亡 D.东西两侧陆地降水差异缩小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 5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6.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 10 分)
材料 图 1、图 2 分别为 2023 年某日 8 时和 20 时亚洲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图中锋面示意
冷锋在相应时刻的位置。
(
郑州
)郑州
水域 锋面 低压中心 高压中心 等压线/百帕
( 1) 图中大气活动中心 A 是 (填名称) , 是形成 该气压中心的重要因素 。( 2 分)
(2)列举图中冷锋的主要判断依据 。( 4 分)
(3)描述郑州在该日 8 时至 20 时的天气变化特征 。( 4 分)
第 5 页 共 7 页
2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 16 分)
材料一 秦岭东西绵长 ,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 ,其南北的自然要素呈现差异性变化。
近年来秦岭陕西段已完成造林任务 143.4 万亩 ,退耕还林还草 21.8 万亩 ,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 ,是一道 重要的生态屏障。
材料二 兴隆岭地处秦岭南坡腹地 ,气候暖湿 ,物产丰富 ,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附近 300km 范围内 , 山高林密 ,在不同海拔栖息着朱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 ,兴隆岭也因此被誉为汉中盆地 的“聚宝盆”。
材料三 秦岭南北侧部分区域示意图(左图) ,渭河平原地质构造图(右图)。
( 1)从河流补给的角度 ,分析渭河和汉江水文特征的异同 。( 6 分)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推测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 。( 2 分)
(3)从地形的角度 ,说明秦岭对兴隆岭形成“西北小江南”气候特征所起的作用 。( 3 分)
(4)从整体性角度 ,简述秦岭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 5 分)
28.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 10 分)
两天两夜的暴风雪后,2023 年 12 月 17 日下午,山东威海一带的降雪终于接近尾声。威海市降 大暴雪 ,局地降特大暴雪,积雪厚度最大达到了 36 厘米 。下表为威海市气候情况(据 1971—2000 年资料统计) ,下图为山东半岛局地示意图。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平均温度(℃) -0.9 0. 1 4.6 11.4 16.9 21.2 24.3 24.7 21.2 15.6 8.5 2. 1
平均最高温(℃) 2.0 3.4 8.5 16.0 21.6 25.5 27.8 27.8 24.4 9. 1 11.8 5.2
平均最低温(℃) -3.4 -2.5 1.3 7.5 12.8 17.7 21.3 22 .0 18.2 12.4 5.5 -0.5
平 均 降 水 量 (mm) 12.9 12.2 17.8 36. 1 49.0 74.5 132.6 175.7 79.9 37.3 29.9 22 .1
第 6 页 共 7 页
( 1)说出威海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 4 分)
(2)分析威海本次暴雪形成的主要原因 。( 4 分)
(3)说出此次暴风雪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 2 分)
29.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 14 分)
材料一 地幔柱是从地幔深部涌起并穿透岩石圈的圆柱形热塑性流 ,其位置大致固定 。科隆群岛由 400 万年前海底火山喷发并在 100 多万年前露出海面的岛屿组成 ,各岛屿均来自一处地幔柱 。 图 1 为世 界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黑巴克里索港平均海拔 6 米 ,月均温最高 26.7 °C ,最低 22.7 °C ,年降水量 578mm。
圣克鲁斯岛中央山峰东南坡海拔 400 米以上区域在凉季(6- 12 月) 出现云雾 ,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 云雾 ,不易扩散 。 图 2 为科隆群岛主要岛屿分布示意图。
(
城市
)港口
( 1)科隆群岛各岛屿的存在说明板块是处于 (填“运动” 或“相对静止” )状态, 从内力作用角度描述圣克鲁斯岛的形成过程 。( 5 分)
(2)黑巴克里索港的气温年较差 ,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其成因 。( 5 分)
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 ,说明圣克鲁斯岛东南坡高地在凉季初期多成层云雾的原因 。( 4 分)
高二地理开学考答案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A D B C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C A D D A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D A B
一、 综合题 (本题共计4小题共计50分。)
26.10分
(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1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2)锋面符号;锋面移动方向(向东南或东方向);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锋面两侧风向;锋面过境后,气压升高。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每点2分;满2点给4分)
(3)过境前:天气晴,气温较高、气压较低(2分)
过境时:出现雨雪;风力增大;降温明显;气压升高。(2分)
27.16分
(1)同:两河均为雨水补给为主;(2分)
异:汉江年降水量更丰富,流量更大 ( 2分 ) ; 汉江雨季更长 ,汛期更长 (2分) (或者从渭河角度描述)。 (每点2分;满2点给4分)
(2)先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堑) ( 1 分 ) ; 后流水沉积,形成平原(1分))共2分
(3)兴隆岭位于秦岭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1分);受焚风效应影响,冬季温暖(1分);兴隆岭位于秦岭夏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1 分) 共3分。
(4)自然环境:调节气候 (1分);减少对地表的侵蚀(1分);保持水土(1分);河流含沙量下降(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1分); 生物多样性增加(1分), (备注:气候, 地形、土壤、水文、生物各1分) 共5分。
28.
(1)夏季气候特点:高温多雨。成因: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2分)
冬季气候特点:寒冷干燥。成因:受来自陆地的西北季风影响。 (2分)
(2)威海等周边地区冬季多吹西北风;海洋环绕,加上冬季风从渤海带来丰富的水汽;遇到胶东丘陵的阻挡;冷锋过境,水汽上升凝结形成降雪。(每点2分;满2点给4分)
(3)暴风雪形成结冰影响到沿海地区公路、铁路等交通,大风降温影响到居民生活,给农业带来了低温冻害。(每点1分;满2点给2分)
29.10分
(1)运动(1分)
(地质历史上,)岩浆喷发形成海底火山;(2分)后经过地壳抬升,出露海面而形成。(2分)
(2)小(1分)
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
四面临海,海洋影响大。(每点2分;满2点给4分)
(3)受东南信风控制(带来水汽);所在海域受寒流影响(水温低);(相对冷湿气流)受地形抬升易成雾;该地(较冷的上升气流与上部较暖空气)易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不易扩散,云雾成层。(每点2分;满2点给4分)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