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现代化(近代化)问题Page 2学习内容:
1. 主要概念及内容;
2. 中国近代化发展阶段及特征;
3. 重要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4. 综合练习和拓展。Page 3一、概念和内容 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 (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1. 主要概念 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2. 主要内容Page 4Page 5A. 经济领域工业化
手工 机器
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Page 6 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化的第一步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自然经济3. 近代经济机构的多元化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Page 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图表Page 8半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后来居上:新民主主义经济(根据地)
(个体、国营、合作社、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Page 9思考:近代中国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什么影响?社会矛盾复杂化
社会性质特殊化
革命斗争长期化
政治力量多元化革命对象: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
主力军: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
两面性:民族资产阶级Page 104. 经济近代化特征①产生上来看:外部刺激,依靠政权的力量,从官办开始;
②工业结构: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④准备不足: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
⑤阻力大,发展畸形。Page 115. 影响因素Page 126. 新中国的工业发展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在国营企业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③实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④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现在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Page 13B. 政治领域民主化
法制化
臣民 公民Page 141. 早期具体发展:
①早期维新:开议院,设议会;
②维新变法:政治民主化的开始;
③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
④辛亥革命:民主共和,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⑤袁世凯复辟:《中华民国约法》,恢复帝制;
⑥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Page 152. 中共对民主的努力探索: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
②进行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
③土地革命时期: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宪法大纲;④抗日时期: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
⑤解放战争时期:《双十协定》,召开政协会议;
⑥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三大政治制度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⑦文革: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
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进入新时期。Page 16C. 思想文化领域科学化
理性化Page 17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
面对现实洋务派李鸿章、张之洞等“中体西用”传播西学,中国近代化第一步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主张暴力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胡适等民主、科学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思想1. 近代前期发展情况:Page 18C. 思想文化领域向西方学习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Page 19D. 教育领域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E. 军事领域F. 外交领域G. 社会生活领域传统经义伦理向近代教育传统理藩、朝贡外交向条约、近代外交Page 20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Page 21(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角:地主阶级洋务派
领域: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具体表现:
(1)经济上:
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
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未涉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
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Page 22(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主角:资产阶级
领域:政治领域
具体表现:
(1)政治上:
清政府: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 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资产阶级: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
(2)经济上: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
(3)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4)文化领域现代化:
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和教育部的设立;
文学:文学革命等。Page 23阶段特征:
阶级斗争+民族斗争=近代化艰难地进行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陷入绝境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设立国家银行,统一货币发行权,发行“法币”,
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改订新约运动,
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的排挤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退让
2、抗战期间:被打断
3、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阻碍
4、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
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Page 24具体表现:
(1)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2)政治上: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
(3)经济上: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2、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特征:中国现代化突飞猛进)
走苏联的路:计划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
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Page 25 中国近代化必须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Page 26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2、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5、知识、人才是关键;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世界的近代化与现代化历程Page 271. 17—19世纪:
政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经济上: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实现了工业化;
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理性取代了愚昧和迷信。一. 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过程:Page 282. 20世纪上半期:
现代化模式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单一模式,发展为多种现代化道路:
以美国为代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以俄国为代表,产生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民族独立国家现代化模式。Page 293. 二战后:
现代化模式更加丰富多彩:
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产生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民族独立国家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多种现代化道路。Page 30近代化途径:
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等,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从社会类型上看:
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Page 31认识近代化(现代化):
1. 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的探索中纠正失误。
2. 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 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