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8 14:54:09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四校期初联考
高一地理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5 题, 共 5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A A D C D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B D D C B D C C
21 22 23 24 25
B B D B D
选项释义:
1.B 2.C
【解析】1.根据题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故离太阳的距离有一半时
间比地球近,A错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月球的质量和体积相对很小,不能形成大
气,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B正确;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月球围绕地
球转,宇宙环境安全,C错误;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太阳位置适中,不缺少太阳光
照,D错误。所以选 B。
2.根据月相变化规律的知识,月相的变化会经历新月、蛾眉月、上弦月、 凸月、满月、
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图中月相变化为:E新月→A娥眉月→G上弦月→B 凸月→F
满月→C凸月→H下弦月→D残月→E新月,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 C。
3.D 4.A
【解析】3.材料信息表明,珠峰附近的高山栎叶片化石形成于 1500万年前。读图可知,
距今 6600万年以来属于新生代,因此珠峰附近的高山栎叶片化石形成于新生代,D符合题
意,排除 ABC。故选 D。
4.材料信息表明,高山栎一般分布于海拔 2600-4000米的山坡,科考团队却在珠峰附近海
拔 5800米的区域发现高山栎叶片化石,海拔上升幅度达数千米,表明此期间该地经历了地
壳抬升,海平面下降幅度不可能如此之大,而地壳下降和海平面上升只会使当地海拔下
降,A符合题意,排除 BCD。故选 A。
5.A 6.D
【解析】5.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发源地,横波可以穿过,A正确。由坚硬岩
石组成的是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上部,BC错误。地球内部的熔融外核是一个由铁和镍等金
属组成的液态物质,这些金属具有高导电性和高热导性。地球自转和热对流会使熔融外核
产生旋转,形成环流,而这些运动的电子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电流系统。这个电流系统是由
电子在熔融外核中移动形成的,它产生的磁场穿透地球的表面并形成了地球的磁场,D错
误。故选 A。
6.图中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的位置标注反了,同时,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包
括软流层,ABC错误。全球地壳的平均厚度绘制正确,D正确。故选 D。
7.C 8.D
【解析】7.该诗句反映的是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植被的生长需要岩石圈提供无机
盐,同时植被通过枯枝落叶的形式向岩石圈提供有机物。图中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
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③④,C
正确,ABD错误。故选 C。
答案第 1页,共 4页
{#{QQABDYIEogggAhBAAQgCQwX6CEEQkACAAKoOgEAMoAABiBFABAA=}#}
8.在雾凇的形成过程中,水分涉及了水圈,在低温时水汽凝华涉及了大气圈,乳白色冰晶
沉积物主要附着在树枝等植被上,涉及了生物圈,没有涉及岩石圈,所以其形成过程不能
体现的圈层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 D。
9.D 10.A 11.A
【解析】9.电离层位于 60~500千米高空,海拔高,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天气状况
单一,受地面影响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 D。
10.太阳活动剧烈时,喷发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增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会导
致大气电离层的电离程度增强,使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增大,A正确。温室效应和火
山地震频发主要在对流层影响不到高层大气,臭氧空洞也不在高层大气,与之无关,BCD错
误。故选 A。
11.由题干可知,电离层电子总含量与太阳紫外线密切相关,由图可知,北京地区电离层
电子总含量白天大、夜间小,故其与紫外线强度呈正相关;由于夏季太阳辐射和紫外线都强
于冬季,故推测应该夏季大、冬季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 A。
12.A 13.B 14.D
【解析】12.水汽条件充沛,空气湿度大,加之山中对流旺盛,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上升
过程中凝结,形成云海,①②正确;有云层遮挡,太阳辐射弱,③错误;盛行下沉气流,
气流中的水汽易蒸发,不易凝结形成云海,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
A。
13.结合左图信息可知,6-8 月云海日数总数相对最多,所以出现最多的季节为夏季,其
他季节明显较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 B。
14.庐山云海波涛汹涌时,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④增强),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减少(①减少),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弱),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增
强(②增强)。综上所述,D 正确,ABC错误,故选 D。
15.D 16.C 17.B
【解析】15.孔明灯底部点火以后,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下降,D
正确,ABC错误。故选 D。
16.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孔明灯水平移动速度越快。读图可
知,丙地等压线最稀疏,风速最小,受风力影响,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慢,C正
确,ABD错误。故选 C。
17.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侧,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近地
面吹北风,孔明灯有可能向南飞行,B正确,ACD错误。故选 B。
18.D 19.C
【解析】18.根据所学知识,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升温快,可较快提
高室内温度,D项正确。节能房屋中铺设鹅卵石,与鹅卵石表面光滑度、雨季房屋排水无
关,A、B项错误。鹅卵石热传导快,能够较快地将吸收的热量传导出去,C项错误。故选
D。
19.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鹅卵石比热容较小,受热升温快,气流受热上升至丙、乙处,
丙关闭、乙打开,热空气流入室内;甲关闭,避免室外冷空气进入;丁打开,室内空气通
过丁流至鹅卵石上方,补充流失的空气,形成热力环流,这样可以减少冬季室内的制热能
耗,C项正确,排除 ABD。故选 C。
20.C 21.B
【解析】20.读图可知,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甲图浮漂出露多说明密度较大,温度
较低的水密度较温度较高的水密度大,所以甲水温低于乙,①错误,②正确;丙、丁两杯
水仅盐度不同,丙图浮漂出露多说明密度较大,盐度较高的水密度较盐度较低的水密度
答案第 2页,共 4页
{#{QQABDYIEogggAhBAAQgCQwX6CEEQkACAAKoOgEAMoAABiBFABAA=}#}
大,所以丙盐度高于丁,③正确,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 C。
21.低纬海区降水多,盐度较低,导致海水密度低,A错误;低纬度温度高、盐度较低,
因此密度较小,高纬度温度低,海水密度高,因此世界海水密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B
正确;世界海水密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海水密度主要由温度和盐度共同决定的,CD
错误。故选 B。
22.B 23.D
【解析】22.云杉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B正确;云杉属于针叶林,亚热带硬叶林叶
片多呈硬革质,非针状,A错误;云杉四季常绿,无明显季相变化,板状根起支撑作用,
主要出现在热带雨林植被,CD错误。故选 B。
23.塔状的树形不利于树枝挂果,易受雨水、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降低了挂果率,A错
误;塔状树干可以减少顶部的阳光遮蔽,充分利用光照,增加夏季枝叶太阳光照面积,对
雨水接收面积增加的影响较小,B错误;云杉分布纬度较高,不受台风的影响,C错误;云
杉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塔形树冠表面坡度大,利
于积雪滑落,减少冬季积雪覆盖压断树枝。D正确。故选 D。
24.B 25.D
【解析】24.开发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P波、S波到达地表存在时间差,P波比
S波传播速度快,①正确,②错误;S波较 P波破坏性强,③正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较地
震波快得多,④正确;地球内能的释放在时间上不具有规律性,不能提前预测,⑤错误;
故选 B。
25.地震发生摇晃时立即关火,减少失火的可能性,如果失火时应立即救火,故 A对,不
符合题意;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避免被坠落的石块砸到,故 B对,不符合题意;不要
慌张的向外跑,打开门窗,确保逃生通道畅通,故 C对,不符合题意;行驶中的汽车应该
开到空旷的地方,故 D错,符合题意。故选 D。
二、综合题(共 3小题,共 50分)
26.(17分)
(1) 反射(1 分) 地面辐射(1分)
(2) 削弱(1 分) D(1 分) 大气逆辐射(1分) 长波(1分)
(3) ②(1分) 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蓝光、紫光的波长较短(1分),容易被空气分子
散射,因此晴朗天空呈蔚蓝色(1分)。
(4) 具有(1 分) 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1分),水汽、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红
外线(1分)。
(5) 大(1分) 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多晴朗天气,使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白天气温较高(2分);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
作用较差,夜晚气温较低(2 分)。因此新疆昼夜温差大。
27.(15分)
(1)河流在入海口处(1 分),地势低平,流速缓慢(1分),水流受海水顶托(1分),泥沙不
断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1 分)。
(2)风积 /风力沉积(1 分) 西北(内陆)(1分)
(3)喀斯特(1分)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1分);温暖湿润的气候(1分)
(4)不利影响:土层薄,肥力低,不宜农耕;地下多溶洞,不宜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地形崎
岖,不宜铺设交通网络。有利影响:适宜发展旅游业。(言之合理即可给分,但必须从有利
和不利两个角度回答,本小题总分不超过 6分)。
答案第 3页,共 4页
{#{QQABDYIEogggAhBAAQgCQwX6CEEQkACAAKoOgEAMoAABiBFABAA=}#}
28.(18分)
(1) 地表径流(1 分) 下渗(1分) 地下径流(1分)
(2) 生物(1 分) 成土母质(1分) 气候(1分) 薄(1分)
陡坡上地表的疏松物质迁移速率快,不容易沉积,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1分)
(3) 土壤表层的动植物残体(1分) 腐殖质(1分) 母质(1分) 温带落叶阔叶(1分)
(4) 与喀斯特地区相比,该林区土层深厚,森林茂密,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枯枝落叶
多,为土壤提供了大量有机质(2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慢,利于有机质
的积累(2分);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等(2分)。
答案第 4页,共 4页
{#{QQABDYIEogggAhBAAQgCQwX6CEEQkACAAKoOgEAMoAABiBFABAA=}#}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四校期初联考
高一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共6页。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 2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有时如倒挂金钩,有时像银盘高悬。月亮盈亏变化的各种形状,称为月相。国庆期间我市某学校要求高一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月相观察。据此完成1-2小题。
1.月球上一片荒凉,看上去并无生命迹象,而月球的邻居——地球却生机盎然。主要是因为月球( )
A. 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远 B. 体积与质量太小
C.宇宙环境不安全 D. 缺少太阳光照
2. 根据图示月相,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变化过程的是( )
A. A→B→C→D→E→F→G→H→A B. F→A→G→B→F→C→H→D→F
C. E→A→G→B→F→C→H→D→E D. E→D→H→C→F→B→G→A→E
高山栎一般分布于海拔2600-4000米的山坡,某科考团队却在珠峰附近湾拔5800米的区域发现高山栎叶片化石,这些叶片化石形成于1500万年前。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完成下面3-4小题。
距今时间/百万年
3. 珠峰附近的高山栎叶片化石形成于( )
A. 元古宙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4. 高山栎叶片化石的发现反映该地经历了( )
A. 地壳抬升 B. 地壳下降 C. 海平面上升 D. 海平面下降
下图为小明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他把“地球切成了一块西瓜的形状放在盘子上”。读图完成5-6 小题。
四校期初联考 高一地理试题 第1页 共6页
5.关于图中软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横波能顺利穿过 B. 由坚硬岩石组成
C. 属于岩石圈 D. 流动产生地磁场
6:其他同学指出小明绘制的示意图存在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不包括( )
A. 古登堡面的位置标注 B. 莫霍面的位置标注
C. 岩石圈的范围标注 D. 全球地壳的平均厚度
地理关联类下图为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7-8小题。
7.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8.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其形成过程不能体现的圈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 是描述电离层特征的一个重要参量。下图示意 2023年 11月北京地区电离层TEC平均日变化。完成9-11 小题。
9. 电离层( )
A.大气气压较高 B. 天气状况复杂 C. 受地面影响大 D. 大气密度很小
10. 有时电离层 TEC会急剧增大,导致其急剧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太阳活动强烈 B. 温室效应增强 C. 火山地震频发 D. 臭氧空洞增大
11. 北京地区电离层TEC( )
①白天大,夜间小 ②白天小,夜间大 ③夏季大,冬季小 ④夏季小,冬季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四校期初联考 高一地理试题 第2页 共6页
2022年,庐山入选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云海是庐山的代表性风景。下左图为庐山云海月平均日数分布,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小题。
12. 形成庐山云海的有利条件有( )
①水汽充沛 ②盛行上升气流 ③太阳辐射较强 ④盛行下沉气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庐山云海一年四季均会出现,但季节差异较大, 出现最多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4.庐山云海波涛汹涌时 ( )
A. ①增强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④增强
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5-17小题。
15. 刚点燃孔明灯后,对其内部空气描述正确的是( )
A. 密度增大,气压升高 B. 密度减小,气压升高
C.密度增大,气压降低 D. 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16.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7. 如在图中丙地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是( )
A. 向东 B. 向南 C. 向西 D. 向北
节能建筑是指通风、日照合理,耗电、耗气量少,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为某节能房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为窗户开关。据此完成18-19小题。
四校期初联考 高一地理试题 第3页 共6页
18.下列关于节能房屋中鹅卵石的主要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面光滑,利于室内散热 B. 渗水性好,利于雨季房屋排水
C. 热传导慢,利于蓄积太阳辐射 D. 比热容小,利于室内增温
19.冬季通过控制甲、乙、丙、丁四个窗户开关,以减少屋内制热能耗的做法是( )
A. 甲、 丙、 丁打开, 乙关闭 B. 乙、丙、 丁打开, 甲关闭
C. 乙、丁打开, 甲、丙关闭 D. 甲、 乙、 丙打开,丁关闭
苏州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水杯、浮漂和长尾夹等工具进行海水密度影响因素模拟实验。图为实验结果,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丙、丁两杯水仅盐度不同。据此完成20-21小题。
20.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
①甲水温高于乙 ②乙水温高于甲 ③丙盐度高于丁 ④丁盐度高于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 下列关于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副热带海区达最大 B. 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C.同纬度海区定相等 D. 仅受海水温度影响
云杉有塔状树形和针状的树叶。据此完成22-23 小题。
22. 关于云杉描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亚热带硬叶林 B. 针状叶以抗寒抗旱
C. 具有明显季相变化 D. 树干高大呈板状根
23. 云杉塔状的树形能够 ( )
A. 增加春季树枝挂果吸收阳光 B. 增加夏季枝叶雨水接收面积
C. 减少秋季台风影响树干倒伏 D. 减少冬季积雪覆盖压断树枝
2019年6月17日晓,四川长宁发生6.0级地震,其附近的宜宾、乐山等地居民通过电视、手机等收到了预警信息。地震发生时,P波上下振动且震动幅度较小,S波水平振动且破坏性较大。地震预警是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特点,在S波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地震警报,以减小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开发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①P波比S波传播速度快 ②S波比P波传播速度快 ③S波较P 波破坏性强
④电磁波传播速度较地震波快得多 ⑤地球内能释放可提前预测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25. 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救火
B. 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
C.不要慌张的向外跑,打开门窗,确保逃生通道畅通
D.行驶中的汽车立即原地停车,关好车窗
四校期初联考 高一地理试题 第4页 共6页
第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3题,共50分。)
26. (1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无论昼或夜,多是晴朗天气。新疆也是著名的瓜果之乡,其中,阿克苏的冰糖心苹果驰名中外。冰糖心苹果中,近果核部分的果肉中糖分堆积成透明状,形成了特殊的“冰糖心”。研充表明,昼夜温差与果实糖分的积累呈正相关。
材料二: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填写图中字母或序号对应的地理现象名称:
③ ; (1.分)C 。 (1分)
(2)由A到B的箭头粗细变化,是 作用(填名称) 所致;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与图中字母 所表示的 (填名称) 关系密切,它属于 (填“长波/短波”) 辐射。 (每空1分, 共4分)
(3)晴朗天空多呈蔚蓝色,与 (填图中字母或序号) 关系密切(1分),请具体解释其成因 (2 分)。
(4)①作用 (填“具有/不具有”)选择性(1分),简述其具体表现 (2分)。
(5)据材料一,新疆的昼夜温差 (填大/小)(1分)。试解释其原因 (4分)。
27. (15 分)读下面A、B、C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校期初联考 高一地理试题
(1)请描述A图所示地貌的形成过程 (4分)。
(2)B图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沙丘地貌(1分),往往形成于我国 地区(1分)。
(3)C图所示①②③④是 地貌(地貌名称)演化过程(1分),分析形成这种地貌的自然条件 (2 分)。
(4)简要分析说明C图所示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 6 分 )。
28. (18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学小组到辽宁省大连大黑山原始森林区,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 (左图) 和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
(1)左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 、 、 环节。(每空1 分).
(2)通过野外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 ,对土壤矿物质等物理和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陡坡往往比缓坡土层 (薄/厚),原因是 。 (每空1分)
(3)右图的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层中的有机质来自于 ;剖面中甲层是 层,是颜色较深的层次。 层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大黑山山麓地带典型植被类型属于 林(每空1 分)。
(4)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测量发现,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区的高,从自然角度分析原因(6分)。
四校期初联考 高一地理试题 第6页 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