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8 15:02:45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2023年12月10日9时5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0次发射。据此完成下题。
1.遥感三十九号卫星不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在设计中需考虑的宇宙环境特征有(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强风 ⑤强辐射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2023年12月1日晚, 网友在北京怀柔拍摄到罕见的极光现象,这是北京史上第二次极光影像记录。据此完成下题。
3.北京能观测到极光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 B.黑夜较长
C.太阳活动较强 D.大气层较稀薄
4.极光发生时,受影响可能性最小的是(  )
A.信鸽迷失方向 B.身体受到损害
C.空间站设备受损 D.电网受冲击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近期,中国科学家们在福建省霞浦县盐田盆地共发现247件化石标本,包括两栖类、 龟鳖类、真骨鱼类等,并将其命名为霞浦生物群。经分析,霞浦生物群的续存时间确定在距今1.25 亿至1.14亿年。 图 1a为化石发掘现场,图1b为地质年代表。 据此完成下题。
5.霞浦生物群的地质年代是(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6.属于该地质年代的特征为(  )
A.喜马拉雅山脉隆起 B.裸子植物兴盛
C.联合古陆形成 D.蕨类植物出现
7.该地层形成时期最可能的地理环境是(  )
A.草原 B.森林 C.湿地 D.荒漠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高空气球探测可利用雷达跟踪携带专用仪器的气球获取多种气象数据。 图示为福州探空气球在不同季节漂移至对流层顶附近的移动轨迹,探空气球会对途径区域东部的航线造成影响。据此完成下题。
8.根据材料,福州探空气球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漂向(  )
A.西 B.东 C.北 D.南
9.一般情况下,探空气球在对流层上升过程中探测到的温度变化是(  )
A.持续升高 B.持续降低
C.先降温后升温 D.先升温后降温
10.研究发现,福州探空气球在1-2月对10-12千米高度的航线影响次数减少,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风向变化 B.风速大小 C.对流强度 D.降水多少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图为某城市2023年12月连续三天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题。
11.与前两日相比,12月21日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地面辐射减弱 D.大气削弱作用
12.为预防农作物冻害,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覆盖地膜,提高地温
B.架设黑色尼龙网,挡风吸热
C.铺设反光膜,提高地温
D.网纱覆盖,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由于热力差异,在较大湖泊和周边陆地之间常形成湖风和陆风。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与周边地区形成了明显的湖陆风,图为巢湖及周边地区。 据此回答下题。
13.白天湖陆风以偏北风为主,夜间湖陆风以偏南风为主的地区最可能是(  )
A.兆河周边地区 B.派河周边地区
C.朝阳山周边地区 D.十五里河周边地区
14.根据热力环流原理,湖风最明显的是(  )
A.夏季白天 B.夏季夜晚 C.冬季白天 D.冬季夜晚
15.研究发现,十五里河周边陆风明显偏小的原因是(  )
A.陆地面积小 B.巢湖西部湖泊面积大
C.城市热岛效应强 D.巢湖西部湖水深度大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深圳市人才公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图为公园某处景观。 据此完成下题。
16.下沉式绿地设计突出的优势是(  )
A.延长下渗时间 B.减少地下径流
C.增加降水 D.增加地表径流
17.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中,可行的有(  )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地面铺设透水砖
③禁止开采地下水 ④治理水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2023年11月24日,重达1300吨的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县附近海域下水安装。作为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不仅能够存储数据,更是一个海底的超级计算机。据此完成下题。
18.数据中心选址海底主要考虑的是海水(  )
A.密度 B.温度 C.盐度 D.压力
19.相比陆地数据中心,海底数据中心建设的突出优势是(  )
A.运营成本低 B.材料成本低
C.节省土地空间 D.维护成本低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蛇口港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半岛南端,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集散中心和中转口岸。图为2023年12月21日潮汐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题。
20.从潮汐运动的规律出发,大吨位轮船进蛇口港卸货的最佳时间是(  )
A.6时 B.10时 C.14时 D.19时
21.深圳台风多发易形成风暴潮,能减缓风浪对海岸侵蚀的工程措施有(  )
①修建海堤 ②放置消波块 ③种植海岸防护林 ④加强对风暴潮的监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越南广平省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洞穴走廊一韩松洞(图a),洞里还有很多美丽的“装饰”物(图 b)。据此完成下题。
22.韩松洞的地貌类型是(  )
A.河流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丹霞地貌 D.海岸地貌
23.在我国,该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是(  )
A.吉林 B.新疆 C.贵州 D.上海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县,流经我国横断山脉,图为该河某段景观。 据此回答下题。
24.该河段景观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槽形河谷 B.流速较慢 C.河谷较深 D.谷底较宽
25.该景观多位于河流的(  )
A.上游 B.中下游 C.入海口 D.出山口
26.独龙江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来源是(  )
A.地球内能 B.月球引力 C.太阳辐射 D.岩浆活动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海芋是天南星科海芋属的常绿草本植物,高度在 2-3米左右。 据此回答下题。
27.海芋生长地的气候特征(  )
A.高温多雨 B.寒冷多雨 C.炎热干旱 D.寒冷干燥
28.自然状态下,在海芋周边不可能看到(  )
A.常绿阔叶乔木 B.茎花
C.落叶阔叶乔木 D.板根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含量的提升效果与气候条件、施氮量、耕作方式等因素相关。研究发现,秸秆长期施入土壤后会减弱土壤中微生物对秸秆碳的分解作用。 下图分别为不同气温和降水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土壤固碳效应差异。据此完成下题。
29.以下地区实施秸秆还田固碳效应效果最显著的是(  )
A.华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0.关于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深处固碳效果更显著
B.夏季土壤固碳速率更高
C.对比深层土壤,浅层土的固碳速率更低
D.土壤固碳能力随秸秆还田年限增加逐渐增强
二、综合题(每题20分, 共40分)
31.(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根据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绿水是指由植物根系及所在土壤储存并以蒸发蒸腾(绿水流) 形式返回大气的水。 图 11为绿水的陆地内循环示意图, 图 2 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各类覆被对绿水量的贡献差异。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近年来,灌溉活动对该区域的水循环和环境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图1 图2
(1)根据绿水的陆地内循环示意图,说明绿水参与陆地内循环的过程。
(2) 指出森林对绿水贡献量最大的区域,并分析原因。
(3)塔里木盆地灌溉增强会影响绿水流,从而导致区域冰雪积累量增加,试分析其作用的过程。
32.(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根据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具有突发性, 水量集中且流速大、 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常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特点。 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中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山洪灾害频繁发生,图示意我国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2023年8月12日发生山洪后引发了泥石流和山体垮塌。
(1)描述我国山洪总体分布特征。
(2)分析石棉县易出现山洪并引发泥石流的原因。
(3)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本次山洪救灾的应用。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知识点】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
1.结合所学知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属于地球的人造卫星,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级别相同,但范围不同,因此其不属于河外星系,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结合所学知识,宇宙环境特征复杂多样,具有超高温,超低温,低压,强辐射等特征,因此①②⑤正确,③错误;宇宙空间中没有风,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C
4.B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会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会使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3.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极光为太阳风携带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两极高空稀薄的大气,使大气发生电离产生的特殊现象,太阳活动增强,喷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增加,极光现象增强,C正确。
A.北京位于中纬度,A错误。
B.根据材料该次极光为北京史上第二次极光影像记录,说明北京看到极光的次数极少,夜长不是其能看到极光的主要原因,B错误。
D.北京海拔较低,大气层并不稀薄,且大气层的厚度对观测到极光的影响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4.A.极光发生时,太阳活动强烈,影响地球磁场,使信鸽迷失方向,A不符合题意。
B.太阳活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B符合题意。
CD.太阳活动强烈时,大量带电粒子流干扰电离层,可能会破坏卫星通信,使空间站设备受损,电网可能收到冲击,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5.C
6.B
7.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球环境演化:前寒武纪:冥古宙无生命的迹象;太古宙出现原核生物;元古宙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古生代:海陆格局变迁,联合古陆形成;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时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生代:爬行动物的时代;中生代末期,出现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霞浦生物群的续存时间确定在距今1.25亿至1.14亿年,根据地质年代表可以确定霞浦生物群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6.结合上题可知,该地质年代为中生代,喜马拉雅山脉隆起位于新生代,裸子植物兴盛属于中生代,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蕨类植物出现也是位于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结合上题可知,该地质年代为中生代,该时期发现247件化石标本,包括两栖类,龟鳖类,真骨鱼类等,可以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为湿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8.B
9.B
10.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8.结合图中0分钟的经度位置以及基准线位置,除夏季,其他季节探空气球随着时间推移,偏向东经度数更大的方向,即是偏向东方,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9.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一般情况下,探空气球在对流层上升过程中,气温持续降低,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0.C.10-12千米高度位于对流层顶部,1-2月气温低,对流强度弱,探空气球难以到达该高度位置,对10-12千米高度的航线影响次数减少,C正确。
ABD.对北半球陆地而言,1-2月气温达到最低,而风向、风速、降水等1-2月与11月、12月等月份差异不是很大,所以探空气球在1-2月对10-12千米高度的航线影响次数减少,不是风向、风速以及降水等因素的影响,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1.B
12.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1.12月21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天气晴朗,白天云量少,大气的反射等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形成的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的能量多,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增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2.A.覆盖地膜,抑制膜内外热量的交换,减少地面辐射散失热量,从而提高地温,A正确。
B.黑色尼龙网会强烈吸收太阳辐射,架设黑色尼龙网会减少农作物和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利于防冻,B错误。
C.果园铺反光膜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着色,反射太阳辐射可能会导致地温和气温降低,C错误。
D.网纱覆盖对地面辐射散失的影响较小,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3.A
14.A
15.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13.白天,陆地气温高,气压低,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吹湖风。反之,夜间吹陆风。白天湖陆风以偏北风为主,夜间湖陆风以偏南风为主,说明该地位于湖泊的南方,所以最可能为兆河周边地区,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4.BD.结合上题,白天吹湖风,BD错误。
AC.夏季和冬季相比,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陆地增温幅度更大,湖陆温差更大,湖风更明显,C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15.C.十五里河靠近合肥,城市规模大,城市热岛现象显著,夜间湖泊和陆地之间温差小,所以陆风明显偏小,C正确。
A.陆地面积并不小,A错误。
B.巢湖西部湖泊面积并没有更大,B错误。
D.受河流注入泥沙堆积的影响,巢湖西部湖水深度相对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6.A
17.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6.结合所学知识,下沉式绿地设计在道路两旁增加绿化带,提高道路两旁植被覆盖率,可以延长下渗时间,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对于降水的影响并没有很明显,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结合所学知识,扩大绿地面积,地面铺设透水砖可以有效的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轻城市内涝,符合海绵城市理念,①②正确;禁止地下水开采、治理水污染与“海绵城市”建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8.B
19.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海洋空间的利用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且海洋工程建设交通便利、水下自然环境安全,但易受多变的天气和海水运动的影响,同时需要克服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的深海环境以及海水的腐蚀性等缺点。
18.B.结合所学知识,数据中心运营过程中,设备会产生大量热量,利用海洋作为自然冷源,海底温度较低,有利于数据中心散热,B正确。
ACD.海水密度、盐度和压力,对于数据中心选址影响较小,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9.C.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陆地数据中心,建于海底的数据中心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节省土地空间,C正确。
ABD.数据中心在水下运行,建设技术要求较高,运营成本较高,材料要求较高,成本较高,同时后期维修检修设备更新难度较大,维护成本较高,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0.D
21.A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洋灾害与防范
【解析】【点评】潮汐是指在天体(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的作用下,使海水发生周期性运动。白天为潮,夜晚为汐。潮汐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军事、远洋航海、海上捕鱼、海水养殖,海洋工程及沿岸各类生产活动都受潮汐的影响。
20.结合所学知识,大吨位船舶进出港口应选择涨潮时或潮位较高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6时和10时虽然处于涨潮时刻,但潮位较低,而14时处于潮位较低时刻,不适合入港,19时潮位较高正处于涨潮时刻,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1.结合所学知识,台风来临可能会引发风暴潮,强风浪对海岸侵蚀具有一定影响,可以修筑海堤和放置消波块,从而减少海岸侵蚀,①②正确;种植海岸防护林属于生物措施,加强对风暴潮的监测属于预防措施,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22.B
23.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22.B.根据韩松洞中体现的天坑、石钟乳、溶洞等地貌判断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B正确。
A.河流地貌多为河谷、冲积平原,A错误。
C.丹霞地貌是由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一般不会出现溶洞,C错误。
D.海岸地貌多形成在沿海地区,该地区并没有体现沿海,D错误。
故答案为:B。
23.C.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贵州所在的云贵高原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为典型的地区,C正确。
ABD.吉林、新疆和上海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少,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4.C
25.A
26.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在上游地区,流经山区落差大,以下切作用为主;到中游地区,由于地势降低,流速减缓,以侧蚀作用为主,这时多形成曲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在下游地区,地势更加平坦,流速更慢,流水以堆积作用为主。
24.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段为峡谷地貌,河谷较深,河流流速较快,因此河流以下蚀为主,导致谷底较窄,形成v形谷,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5.A.结合上题可知,该景观为V形峡谷,河流落差较大,河流以下蚀为主,因此,该景观多出现于河流上游河段,A正确。
BCD.中下游河段以堆积作用和侧蚀为主,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地貌,河流出山口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地貌,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6.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县,流经我国横断山脉,该地区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其水循环动力的根本来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C正确。
ABD.水循环与地球内能、月球引力、岩浆活动关系不大,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7.A
28.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例如,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27.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芋是天南星科海芋属的常绿草本植物,高度在2到3米左右,因此,海芋生长需要较多的热量和水分,因此,海芋生长地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A正确。
BCD.寒冷多雨,炎热干燥和寒冷干燥的环境不适合海芋生长,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8.根据上题可知,海芋属于常绿草本植物,适合生长在湿热的环境中,因此,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海域周边可以看到常绿阔叶乔木、茎花、板根等热带亚热带植被,而落叶阔叶乔木属于温带植被,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29.A
30.B
【知识点】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碳循环
【解析】【点评】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在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碳的循环发生在大气、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等领域。大气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有机碳则存在于陆地和生物体中。碳通过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和矿化等过程进行转换和移动。
29.A.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温度越高,降水越多,秸秆还田的土壤固态效应越好,因此,在我国华南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因此秸秆还田固碳效果最显著,A正确。
BCD.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温度较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相对来讲,秸秆还田固碳效应效果较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0.A.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深层土壤比表层土壤固态效果要差,A错误。
B.温度越高,固态效果越好,因此,夏季土壤固碳速率更高,B正确。
C.浅层土壤固碳效果更好,因此浅层土壤固碳速率较高,C错误。
D.结合材料可知,秸秆长期施入土壤后会减弱土壤中微生物对秸秆碳的分解作用,因此,土壤固碳能力随秸秆还田年限增加而逐渐减弱,D错误。
故答案为:B。
31.【答案】(1)绿水通过不同下垫面 (如森林、草地、耕地、水体、裸地等)的蒸发蒸腾进入大气;通过大气水输送携带至其他地区上空;在降温且足够凝结核的条件下,大气水凝结转化为降水落回陆地;陆地地表汇集生成地表径流,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实现绿水在陆地范围内的循环
(2)东南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常绿阔叶林分布面积大;常绿阔叶林全年常绿,蒸腾时间长;阔叶林叶面大,蒸发蒸腾量大
(3)塔里木盆地灌溉增强使得区域蒸发加强,绿水流增加;大气水汽增加,增加降雪量;云层削弱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冰雪消融减少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绿水是指由植物根系及所在土壤储存并以蒸发蒸腾(绿水流)形式返回大气的水。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绿水通过不同的下垫面,如森林草地耕地水体裸地等,不断进行蒸发蒸腾进入大气;大气水分通过输送携带至其他地区上控,当同时满足降温和凝结核的条件下,大气水不断凝结,形成降水落回陆地;在陆地表面汇集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水分下渗,汇集形成地下径流,实现绿水参与陆地内循环的过程。
(2)结合图表信息可知,森林对绿水贡献量最大的地区位于东南丘陵。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常绿阔叶林分布较为广泛,森林面积较为广泛;同时,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蒸腾时间较长,且常绿阔叶林叶面较大,蒸发蒸腾量较大。
(3)结合所学知识,塔里木盆地灌溉会使得该区域增发量增多,绿水流增加;从而使得该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雪量增多;且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云层较厚,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冰雪消融量减少,从而导致该地区冰雪积累量增加。
【点评】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类型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32.【答案】(1)总体分布不均;山丘多,非山丘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河流涨水快;降水下渗量大,土壤含水量大,易滑动;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壤易滑落;山洪发生时径流量大,携沙能力强
(3)遥感可以监控山洪暴发范围(监控区域涨水范围,确定受灾区域及动态变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确定被困人员位置信息(用于定位,确定受灾人员位置和救灾具体地点);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山洪救援方案(基于受灾区域特点,综合分析出最佳救援线路等救援方案和灾情评估)
【知识点】洪涝灾害;滑坡与泥石流;3S技术综合应用;地图的基本知识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我国山洪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非山丘少。
(2)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河流涨水快;石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多断裂,降水下渗量大,土壤含水量大,易滑动;地形坡度大,地表蓄水能力差产流时间短,产流量多,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特别是岩石裸露区表面岩层破碎,抗冲能力极差,土壤易滑落,每遇强暴雨即可造成泥石流灾害。
(3)3S技术的联系与区别:GPS—确定位置、速度和时间。RS—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形成遥感图像。GIS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模型和各种专题地图,显示信息数据的空间分布。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灾区遥感影像,监测各地区受灾情况,监控区域涨水范围,确定受灾区域及动态变化;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确定受灾地点,确定被困人员位置信息(用于定位,确定受灾人员位置和救灾具体地点),以方便精准施救,投放物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灾情并制定具体的施救方案等。
【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2023年12月10日9时5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0次发射。据此完成下题。
1.遥感三十九号卫星不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在设计中需考虑的宇宙环境特征有(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强风 ⑤强辐射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D
2.A
【知识点】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
1.结合所学知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属于地球的人造卫星,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级别相同,但范围不同,因此其不属于河外星系,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结合所学知识,宇宙环境特征复杂多样,具有超高温,超低温,低压,强辐射等特征,因此①②⑤正确,③错误;宇宙空间中没有风,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2023年12月1日晚, 网友在北京怀柔拍摄到罕见的极光现象,这是北京史上第二次极光影像记录。据此完成下题。
3.北京能观测到极光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 B.黑夜较长
C.太阳活动较强 D.大气层较稀薄
4.极光发生时,受影响可能性最小的是(  )
A.信鸽迷失方向 B.身体受到损害
C.空间站设备受损 D.电网受冲击
【答案】3.C
4.B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会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会使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3.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极光为太阳风携带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两极高空稀薄的大气,使大气发生电离产生的特殊现象,太阳活动增强,喷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增加,极光现象增强,C正确。
A.北京位于中纬度,A错误。
B.根据材料该次极光为北京史上第二次极光影像记录,说明北京看到极光的次数极少,夜长不是其能看到极光的主要原因,B错误。
D.北京海拔较低,大气层并不稀薄,且大气层的厚度对观测到极光的影响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4.A.极光发生时,太阳活动强烈,影响地球磁场,使信鸽迷失方向,A不符合题意。
B.太阳活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B符合题意。
CD.太阳活动强烈时,大量带电粒子流干扰电离层,可能会破坏卫星通信,使空间站设备受损,电网可能收到冲击,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近期,中国科学家们在福建省霞浦县盐田盆地共发现247件化石标本,包括两栖类、 龟鳖类、真骨鱼类等,并将其命名为霞浦生物群。经分析,霞浦生物群的续存时间确定在距今1.25 亿至1.14亿年。 图 1a为化石发掘现场,图1b为地质年代表。 据此完成下题。
5.霞浦生物群的地质年代是(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6.属于该地质年代的特征为(  )
A.喜马拉雅山脉隆起 B.裸子植物兴盛
C.联合古陆形成 D.蕨类植物出现
7.该地层形成时期最可能的地理环境是(  )
A.草原 B.森林 C.湿地 D.荒漠
【答案】5.C
6.B
7.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球环境演化:前寒武纪:冥古宙无生命的迹象;太古宙出现原核生物;元古宙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古生代:海陆格局变迁,联合古陆形成;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时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生代:爬行动物的时代;中生代末期,出现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霞浦生物群的续存时间确定在距今1.25亿至1.14亿年,根据地质年代表可以确定霞浦生物群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6.结合上题可知,该地质年代为中生代,喜马拉雅山脉隆起位于新生代,裸子植物兴盛属于中生代,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蕨类植物出现也是位于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结合上题可知,该地质年代为中生代,该时期发现247件化石标本,包括两栖类,龟鳖类,真骨鱼类等,可以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为湿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高空气球探测可利用雷达跟踪携带专用仪器的气球获取多种气象数据。 图示为福州探空气球在不同季节漂移至对流层顶附近的移动轨迹,探空气球会对途径区域东部的航线造成影响。据此完成下题。
8.根据材料,福州探空气球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漂向(  )
A.西 B.东 C.北 D.南
9.一般情况下,探空气球在对流层上升过程中探测到的温度变化是(  )
A.持续升高 B.持续降低
C.先降温后升温 D.先升温后降温
10.研究发现,福州探空气球在1-2月对10-12千米高度的航线影响次数减少,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风向变化 B.风速大小 C.对流强度 D.降水多少
【答案】8.B
9.B
10.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8.结合图中0分钟的经度位置以及基准线位置,除夏季,其他季节探空气球随着时间推移,偏向东经度数更大的方向,即是偏向东方,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9.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一般情况下,探空气球在对流层上升过程中,气温持续降低,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0.C.10-12千米高度位于对流层顶部,1-2月气温低,对流强度弱,探空气球难以到达该高度位置,对10-12千米高度的航线影响次数减少,C正确。
ABD.对北半球陆地而言,1-2月气温达到最低,而风向、风速、降水等1-2月与11月、12月等月份差异不是很大,所以探空气球在1-2月对10-12千米高度的航线影响次数减少,不是风向、风速以及降水等因素的影响,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图为某城市2023年12月连续三天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题。
11.与前两日相比,12月21日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地面辐射减弱 D.大气削弱作用
12.为预防农作物冻害,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覆盖地膜,提高地温
B.架设黑色尼龙网,挡风吸热
C.铺设反光膜,提高地温
D.网纱覆盖,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
【答案】11.B
12.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1.12月21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天气晴朗,白天云量少,大气的反射等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形成的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的能量多,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增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2.A.覆盖地膜,抑制膜内外热量的交换,减少地面辐射散失热量,从而提高地温,A正确。
B.黑色尼龙网会强烈吸收太阳辐射,架设黑色尼龙网会减少农作物和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利于防冻,B错误。
C.果园铺反光膜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着色,反射太阳辐射可能会导致地温和气温降低,C错误。
D.网纱覆盖对地面辐射散失的影响较小,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由于热力差异,在较大湖泊和周边陆地之间常形成湖风和陆风。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与周边地区形成了明显的湖陆风,图为巢湖及周边地区。 据此回答下题。
13.白天湖陆风以偏北风为主,夜间湖陆风以偏南风为主的地区最可能是(  )
A.兆河周边地区 B.派河周边地区
C.朝阳山周边地区 D.十五里河周边地区
14.根据热力环流原理,湖风最明显的是(  )
A.夏季白天 B.夏季夜晚 C.冬季白天 D.冬季夜晚
15.研究发现,十五里河周边陆风明显偏小的原因是(  )
A.陆地面积小 B.巢湖西部湖泊面积大
C.城市热岛效应强 D.巢湖西部湖水深度大
【答案】13.A
14.A
15.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13.白天,陆地气温高,气压低,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吹湖风。反之,夜间吹陆风。白天湖陆风以偏北风为主,夜间湖陆风以偏南风为主,说明该地位于湖泊的南方,所以最可能为兆河周边地区,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4.BD.结合上题,白天吹湖风,BD错误。
AC.夏季和冬季相比,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陆地增温幅度更大,湖陆温差更大,湖风更明显,C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15.C.十五里河靠近合肥,城市规模大,城市热岛现象显著,夜间湖泊和陆地之间温差小,所以陆风明显偏小,C正确。
A.陆地面积并不小,A错误。
B.巢湖西部湖泊面积并没有更大,B错误。
D.受河流注入泥沙堆积的影响,巢湖西部湖水深度相对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深圳市人才公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图为公园某处景观。 据此完成下题。
16.下沉式绿地设计突出的优势是(  )
A.延长下渗时间 B.减少地下径流
C.增加降水 D.增加地表径流
17.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中,可行的有(  )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地面铺设透水砖
③禁止开采地下水 ④治理水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6.A
17.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6.结合所学知识,下沉式绿地设计在道路两旁增加绿化带,提高道路两旁植被覆盖率,可以延长下渗时间,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对于降水的影响并没有很明显,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结合所学知识,扩大绿地面积,地面铺设透水砖可以有效的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轻城市内涝,符合海绵城市理念,①②正确;禁止地下水开采、治理水污染与“海绵城市”建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2023年11月24日,重达1300吨的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县附近海域下水安装。作为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不仅能够存储数据,更是一个海底的超级计算机。据此完成下题。
18.数据中心选址海底主要考虑的是海水(  )
A.密度 B.温度 C.盐度 D.压力
19.相比陆地数据中心,海底数据中心建设的突出优势是(  )
A.运营成本低 B.材料成本低
C.节省土地空间 D.维护成本低
【答案】18.B
19.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海洋空间的利用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且海洋工程建设交通便利、水下自然环境安全,但易受多变的天气和海水运动的影响,同时需要克服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的深海环境以及海水的腐蚀性等缺点。
18.B.结合所学知识,数据中心运营过程中,设备会产生大量热量,利用海洋作为自然冷源,海底温度较低,有利于数据中心散热,B正确。
ACD.海水密度、盐度和压力,对于数据中心选址影响较小,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9.C.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陆地数据中心,建于海底的数据中心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节省土地空间,C正确。
ABD.数据中心在水下运行,建设技术要求较高,运营成本较高,材料要求较高,成本较高,同时后期维修检修设备更新难度较大,维护成本较高,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蛇口港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半岛南端,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集散中心和中转口岸。图为2023年12月21日潮汐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题。
20.从潮汐运动的规律出发,大吨位轮船进蛇口港卸货的最佳时间是(  )
A.6时 B.10时 C.14时 D.19时
21.深圳台风多发易形成风暴潮,能减缓风浪对海岸侵蚀的工程措施有(  )
①修建海堤 ②放置消波块 ③种植海岸防护林 ④加强对风暴潮的监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0.D
21.A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洋灾害与防范
【解析】【点评】潮汐是指在天体(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的作用下,使海水发生周期性运动。白天为潮,夜晚为汐。潮汐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军事、远洋航海、海上捕鱼、海水养殖,海洋工程及沿岸各类生产活动都受潮汐的影响。
20.结合所学知识,大吨位船舶进出港口应选择涨潮时或潮位较高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6时和10时虽然处于涨潮时刻,但潮位较低,而14时处于潮位较低时刻,不适合入港,19时潮位较高正处于涨潮时刻,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1.结合所学知识,台风来临可能会引发风暴潮,强风浪对海岸侵蚀具有一定影响,可以修筑海堤和放置消波块,从而减少海岸侵蚀,①②正确;种植海岸防护林属于生物措施,加强对风暴潮的监测属于预防措施,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越南广平省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洞穴走廊一韩松洞(图a),洞里还有很多美丽的“装饰”物(图 b)。据此完成下题。
22.韩松洞的地貌类型是(  )
A.河流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丹霞地貌 D.海岸地貌
23.在我国,该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是(  )
A.吉林 B.新疆 C.贵州 D.上海
【答案】22.B
23.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22.B.根据韩松洞中体现的天坑、石钟乳、溶洞等地貌判断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B正确。
A.河流地貌多为河谷、冲积平原,A错误。
C.丹霞地貌是由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一般不会出现溶洞,C错误。
D.海岸地貌多形成在沿海地区,该地区并没有体现沿海,D错误。
故答案为:B。
23.C.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贵州所在的云贵高原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为典型的地区,C正确。
ABD.吉林、新疆和上海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少,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县,流经我国横断山脉,图为该河某段景观。 据此回答下题。
24.该河段景观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槽形河谷 B.流速较慢 C.河谷较深 D.谷底较宽
25.该景观多位于河流的(  )
A.上游 B.中下游 C.入海口 D.出山口
26.独龙江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来源是(  )
A.地球内能 B.月球引力 C.太阳辐射 D.岩浆活动
【答案】24.C
25.A
26.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在上游地区,流经山区落差大,以下切作用为主;到中游地区,由于地势降低,流速减缓,以侧蚀作用为主,这时多形成曲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在下游地区,地势更加平坦,流速更慢,流水以堆积作用为主。
24.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段为峡谷地貌,河谷较深,河流流速较快,因此河流以下蚀为主,导致谷底较窄,形成v形谷,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5.A.结合上题可知,该景观为V形峡谷,河流落差较大,河流以下蚀为主,因此,该景观多出现于河流上游河段,A正确。
BCD.中下游河段以堆积作用和侧蚀为主,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地貌,河流出山口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地貌,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6.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县,流经我国横断山脉,该地区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其水循环动力的根本来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C正确。
ABD.水循环与地球内能、月球引力、岩浆活动关系不大,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海芋是天南星科海芋属的常绿草本植物,高度在 2-3米左右。 据此回答下题。
27.海芋生长地的气候特征(  )
A.高温多雨 B.寒冷多雨 C.炎热干旱 D.寒冷干燥
28.自然状态下,在海芋周边不可能看到(  )
A.常绿阔叶乔木 B.茎花
C.落叶阔叶乔木 D.板根
【答案】27.A
28.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例如,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27.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芋是天南星科海芋属的常绿草本植物,高度在2到3米左右,因此,海芋生长需要较多的热量和水分,因此,海芋生长地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A正确。
BCD.寒冷多雨,炎热干燥和寒冷干燥的环境不适合海芋生长,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8.根据上题可知,海芋属于常绿草本植物,适合生长在湿热的环境中,因此,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海域周边可以看到常绿阔叶乔木、茎花、板根等热带亚热带植被,而落叶阔叶乔木属于温带植被,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含量的提升效果与气候条件、施氮量、耕作方式等因素相关。研究发现,秸秆长期施入土壤后会减弱土壤中微生物对秸秆碳的分解作用。 下图分别为不同气温和降水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土壤固碳效应差异。据此完成下题。
29.以下地区实施秸秆还田固碳效应效果最显著的是(  )
A.华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0.关于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深处固碳效果更显著
B.夏季土壤固碳速率更高
C.对比深层土壤,浅层土的固碳速率更低
D.土壤固碳能力随秸秆还田年限增加逐渐增强
【答案】29.A
30.B
【知识点】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碳循环
【解析】【点评】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在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碳的循环发生在大气、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等领域。大气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有机碳则存在于陆地和生物体中。碳通过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和矿化等过程进行转换和移动。
29.A.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温度越高,降水越多,秸秆还田的土壤固态效应越好,因此,在我国华南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因此秸秆还田固碳效果最显著,A正确。
BCD.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温度较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相对来讲,秸秆还田固碳效应效果较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0.A.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深层土壤比表层土壤固态效果要差,A错误。
B.温度越高,固态效果越好,因此,夏季土壤固碳速率更高,B正确。
C.浅层土壤固碳效果更好,因此浅层土壤固碳速率较高,C错误。
D.结合材料可知,秸秆长期施入土壤后会减弱土壤中微生物对秸秆碳的分解作用,因此,土壤固碳能力随秸秆还田年限增加而逐渐减弱,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每题20分, 共40分)
31.(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根据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绿水是指由植物根系及所在土壤储存并以蒸发蒸腾(绿水流) 形式返回大气的水。 图 11为绿水的陆地内循环示意图, 图 2 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各类覆被对绿水量的贡献差异。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近年来,灌溉活动对该区域的水循环和环境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图1 图2
(1)根据绿水的陆地内循环示意图,说明绿水参与陆地内循环的过程。
(2) 指出森林对绿水贡献量最大的区域,并分析原因。
(3)塔里木盆地灌溉增强会影响绿水流,从而导致区域冰雪积累量增加,试分析其作用的过程。
【答案】(1)绿水通过不同下垫面 (如森林、草地、耕地、水体、裸地等)的蒸发蒸腾进入大气;通过大气水输送携带至其他地区上空;在降温且足够凝结核的条件下,大气水凝结转化为降水落回陆地;陆地地表汇集生成地表径流,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实现绿水在陆地范围内的循环
(2)东南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常绿阔叶林分布面积大;常绿阔叶林全年常绿,蒸腾时间长;阔叶林叶面大,蒸发蒸腾量大
(3)塔里木盆地灌溉增强使得区域蒸发加强,绿水流增加;大气水汽增加,增加降雪量;云层削弱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冰雪消融减少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绿水是指由植物根系及所在土壤储存并以蒸发蒸腾(绿水流)形式返回大气的水。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绿水通过不同的下垫面,如森林草地耕地水体裸地等,不断进行蒸发蒸腾进入大气;大气水分通过输送携带至其他地区上控,当同时满足降温和凝结核的条件下,大气水不断凝结,形成降水落回陆地;在陆地表面汇集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水分下渗,汇集形成地下径流,实现绿水参与陆地内循环的过程。
(2)结合图表信息可知,森林对绿水贡献量最大的地区位于东南丘陵。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常绿阔叶林分布较为广泛,森林面积较为广泛;同时,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蒸腾时间较长,且常绿阔叶林叶面较大,蒸发蒸腾量较大。
(3)结合所学知识,塔里木盆地灌溉会使得该区域增发量增多,绿水流增加;从而使得该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雪量增多;且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云层较厚,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冰雪消融量减少,从而导致该地区冰雪积累量增加。
【点评】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类型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32.(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根据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具有突发性, 水量集中且流速大、 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常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特点。 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中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山洪灾害频繁发生,图示意我国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2023年8月12日发生山洪后引发了泥石流和山体垮塌。
(1)描述我国山洪总体分布特征。
(2)分析石棉县易出现山洪并引发泥石流的原因。
(3)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本次山洪救灾的应用。
【答案】(1)总体分布不均;山丘多,非山丘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河流涨水快;降水下渗量大,土壤含水量大,易滑动;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壤易滑落;山洪发生时径流量大,携沙能力强
(3)遥感可以监控山洪暴发范围(监控区域涨水范围,确定受灾区域及动态变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确定被困人员位置信息(用于定位,确定受灾人员位置和救灾具体地点);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山洪救援方案(基于受灾区域特点,综合分析出最佳救援线路等救援方案和灾情评估)
【知识点】洪涝灾害;滑坡与泥石流;3S技术综合应用;地图的基本知识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我国山洪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非山丘少。
(2)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河流涨水快;石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多断裂,降水下渗量大,土壤含水量大,易滑动;地形坡度大,地表蓄水能力差产流时间短,产流量多,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特别是岩石裸露区表面岩层破碎,抗冲能力极差,土壤易滑落,每遇强暴雨即可造成泥石流灾害。
(3)3S技术的联系与区别:GPS—确定位置、速度和时间。RS—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形成遥感图像。GIS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模型和各种专题地图,显示信息数据的空间分布。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灾区遥感影像,监测各地区受灾情况,监控区域涨水范围,确定受灾区域及动态变化;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确定受灾地点,确定被困人员位置信息(用于定位,确定受灾人员位置和救灾具体地点),以方便精准施救,投放物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灾情并制定具体的施救方案等。
【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