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6 题,共 48分)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对银河进行了观测,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道:“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诗中的“河汉”指的就是银河,“长庚星”指的是金星。 据此完成下题。
1.这首诗中描述的天体类型有( )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流星体、卫星
C.太阳、金星、月球 D.星际物质、彗星、小行星
2.描述的天体系统有( )
A.1级 B.2 级 C.3 级 D.4 级
【答案】1.A
2.C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所示的天体系统。
1.诗中的“河汉”指的就是银河,银河由大大小小的恒星组成;“长庚星”指的是金星,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孤月”是指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因此,这首诗中描述的天体类型有恒星、行星、卫星。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材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从高到低依次: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包括3级天体系统。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在我国史书上有着丰富的黑子目视记录,仅正史上就有100多次。 现在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明确的黑子记录是公元前 28 年我国汉朝人所观测到的。 在《汉书·五行志》里是这样记载的:“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题。
3.古人肉眼观察的黑子,处于太阳表层大气的( )
A.日冕层 B.光球层 C.色球层 D.电离层
4.太阳黑子的增多、变大,预示可能( )
A.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 B.气温将持续升高
C.降水持续减少 D.小船无法使用磁盘导航
【答案】3.B
4.D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2)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3)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夜间肉眼可见);
(5)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3.黑子是太阳光球表面的一种现象。它们是由于太阳表面的磁场聚集而形成的亮度较低的区域,通常在视觉上呈现为深暗色的斑点。古人肉眼观察到的黑子,处于太阳表层大气的光球层;电离层位于地球的高层大气中。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4.太阳黑子的增多、变大,可能预示着太阳活动的增强,这可能会影响到无线电短波通信,而不是长波通信;气温的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并不确定,降水的多少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相关性,这是由观察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是很精准,也可能会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所以降水持续较少并不一定太阳黑子的增多、变大所决定的;太阳黑子的增多、变大和耀斑活动的增强具有同步起落的关系,可能引起地球磁场的扰动,导致小船无法使用磁盘导航,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下图为 45亿年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甲烷气体相对浓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5.在地质历史时期,导致氧气相对浓度第一次大幅度提升的生物是( )
A.被子植物 B.蓝藻 C.裸子植物 D.蕨类植物
6.地球上陆生生物大量出现开始于距今( )
A.35亿—25亿年间 B.25 亿—15亿年间
C.15 亿—5亿年间 D.5亿年后
【答案】5.B
6.D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质年代表及演化过程
5.读图氧气相对浓度第一次大幅度上升在距今25亿-20亿年前,根据所学知识该时期为蓝藻大爆发时代,蓝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从而使得地球氧气浓度大幅度提升,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均比蓝藻出现的晚,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6.根据所学知识古生代(距今5亿年后)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后期陆上孢子植物大量繁殖,为主要的成煤期,所以地球上陆生生物大量出现开始于该时期,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读图,回答下题。
7.与上图中甲地沙丘移动方向和侵蚀、沉积作用一致的是( )
A. B.
C. D.
8.该地理现象多出现在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答案】7.C
8.A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风成地貌
类型 名称 景观特点
风蚀地貌 风蚀垄 呈长条形
风蚀柱 孤立的石柱
风蚀蘑菇 “头大、身小”
风蚀雅丹 垄槽相间
风积地貌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长条状的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状
新月形沙丘 形似新月
7.读图甲地沙丘的迎风坡以侵蚀为主,背风坡以沉积为主,沙粒从缓坡移动到陡坡,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8.沙丘为风力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风力地貌;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不易发育风力地貌;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多冰川地貌,不易发育风力地貌;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多流水地貌。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当地时间2024年1月1日15时日本鹿儿岛县诹访之濑岛的御岳山火山发生喷发,从火山口喷发而出的烟柱高达1600米,可能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据此完成下题。
9.火山喷发使图示各箭头所代表的辐射显著变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推测日本此次火山喷发会造成全球短时间( )
A.气温升高 B.气温下降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答案】9.A
10.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 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9.读图可知,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②③是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辐射量,④是太阳辐射未被大气削弱直接到达地面的辐射量,当火山喷发时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故所代表的辐射显著变大的是箭头①,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0.日本此次火山喷发会造成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地面辐射会减弱,故全球短时间气温下降,对降水的影响小,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下图为海河下游河段河水前行入海的河岸景观。 据此完成下题。
11.拍摄者感受到微风阵阵从水面袭来,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此时正值( )
A.清晨 B.上午 C.中午 D.下午
12.如果此时正值东风,河流流向( )
A.东 B.西 C.南 D.北
【答案】11.D
12.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海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1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白天陆地升温比水面快,形成陆地温度高于水面,热空气上升,风从水面吹向陆地,而夜晚陆地降温比水面快,形成陆地温度低于水面,冷空气下沉,风从陆地吹向水面。该日有阳光照射到河面,且有微风从河面吹向陆地,依据图文材料可以推测,此时为白天,且处于一天中河流域陆地之间温差最大的时段,可能是在午后14时 前后,正值下午。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2.此时为白天,风由河面吹向陆地,若正值东风,说明河风为东风,由图中空气由左侧吹向右侧,因此图例左侧为东,右侧为西,上侧为南,下侧为北,河流南北流向,且正前方(上侧)流向为南。该景观图为海河下游河段河水前行入海的河岸景观,故可以推断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赶海是指当海滩上的海水退去,人们在海滩上拾捡扇贝、海螺或鲍鱼等贝类软体动物,也或者是捕捉螃蟹、龙虾、鳗鱼等水生动物,是徒手捕捞的一种形式。 下图为青岛海滩上人们赶海情景。据此完成下题。
13.赶海是人们充分利用( )
A.人类排干海岸的积水 B.洋流大规模定向流动
C.海浪长周期进退现象 D.潮汐周期性涨落现象
14.过度赶海活动会造成( )
A.海岸生态环境破坏 B.海岸环境污染加剧
C.海洋生态环境破坏 D.海洋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13.D
14.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解析】【点评】海水的运动
(1)海浪与潮汐
形式 成因 时间 方向 规模
海浪 风力、海底地震等 无周期性 多随风向的变化而变化 较小
潮汐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有周期性 海水定时涨落 大
(2)海啸和风暴潮
形式 成因 实质 波长 速度
风暴潮 海面大气运动 表层的海水运动 不到1千米 比较慢
海啸 海底地质作用 海水的整体运动 长达几百千米 非常快
13.根据材料赶海人们是在退去海水的海滩上拾捡扇贝、海螺或鲍鱼等贝类软体动物,也或者是捕捉螃蟹、龙虾、鳗鱼等水生动物的捕捞形式,实现赶海的前提是海水的进退,海水受地球、月球、太阳引力的影响,进行有规律的涨落形成的潮汐导致了海水的进退;海岸积水的进退和人类活动、洋流无关;海浪主要受盛行风的影响,不会有规律的进退。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4.根据材料赶海主要在海滩上,导致海岸生态环境的破坏;赶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小;赶海主要是捕捞海滩的软体动物、水生动物等,破坏海滩形态,导致海岸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较小。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量的黑土分布。 黑土有机质层厚度大,土壤肥沃。 下图为黑土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5.图中⑥为母岩,数字与代表的图层,组合正确的是( )
A.①一有机质层、②一母质层 B.③一淀积层、④一母质层
C.②—腐殖质层、③—淋溶层 D.④—淋溶层、⑤—淀积层
16.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原因是( )
A.成土母质富含有机质 B.气温低导致有机质分解慢
C.生物茂盛使有机质残留量大 D.灌溉水源中有机质丰富
【答案】15.C
16.B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土壤
1.分层: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在成熟土壤剖面图上填写土壤层次名称。
2.发育
发育程度 土层厚薄 分层情况
高 土层厚 层次多,分层明显
低 土层薄 层次少,分层不明显
3.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根据组成物质的体积大小填下图。
15.依据图例分析可知:①为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淀积层、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层岩。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6.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只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有影响;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原因是气温低,微生物不活跃,导致有机质分解慢,有机质残留量大,所以土壤肥力好;热带地区生物数量更多,植被更加茂密,但分解者分解更快,有机质残留量却很小,土壤肥力小,说明生物量的多少不起关键作用;有机质大都来源于植物的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而不是灌溉水源。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二、综合题(共 3题,共52分)
17.(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监测数据显示,刚刚进入 2024年,北极大约 36 000 米的高空平流层大气出现了秋冬季以来最强的爆发性增温现象(下图),这种变化是相当惊人的。
(1)用图示实际监测值,写出此次北极高空大气具体增温数据。
(2)指出平流层垂直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3)对比平流层,从气温、气流和天气三方面写出对流层的突出特征。
【答案】(1)从-80℃上升到-20℃,升温幅度近60℃
(2)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原因:存在大量臭氧,强烈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而增温
(3)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对流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根据监测数据可知,此次北极高空大气最低温度为-80℃,最高温度为-20℃,从-80℃上升到-20℃,升温幅度近60℃。
(2)结合所学知识,平流层大气气温分布特点为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层存在一个臭氧层,臭氧强烈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而增温。
(3)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层大气升温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近,大气的温度较高,距离地面远,大气的温度较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气温下热上冷,垂直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存在水汽和固体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点评】大气圈的分层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多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平流运动为主 A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是航空的理想空域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B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18.(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喀斯特是克罗地亚西北部的石灰岩高原的名称,在那里发育着独特溶蚀作用而成的各种奇特地貌。 19世纪末,地貌学者司威依奇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作为发生在该类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貌和水文现象的总称。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及地质示意图。
(1)判断图示水循环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描述河流上游塑造的地表形态特征。
(3)说明该地仅发育了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原因
【答案】(1)陆地内循环。水汽来自河水蒸发和植物蒸腾,同时径流也未流入海洋
(2)河谷呈“V”字形,山谷两侧坡度较陡
(3)从岩层剖面上看,石灰岩仅分布在地下,地下水流将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而地表出露的是砂页岩,没有可溶性,所以没有发育地上喀斯特地貌。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读图该地区水循环涉及蒸发和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发生在陆地和陆地的上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并未汇入海洋,属于陆上内循环。
(2)河流上游坡度较陡峭,流速快,流水下切作用强,深切河谷,河谷两侧坡度陡峭,河谷形成“V”字形。
(3)根据所学知识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读图该地区上层岩石为砂页岩,不具有可溶性,所以不能发育成喀斯特地貌;地下为石灰岩,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发育成了地下喀斯特地貌,所以该地区仅发育了地下喀斯特地貌。
【点评】水循环类型: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例证
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未登陆的台风
海陆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19.(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地球上各纬度表层海水性质是地球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图是科学家绘制的大西洋各纬度带表层海水密度与年平均温度、盐度的关系。
(1)描述大西洋各纬度带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分布规律。
(2)解释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海区的原因。
(3)60°N海域有暖流流经,指出该暖流流向及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
(4)指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由赤道略北(或7°N附近)地区
向南、北纬60°(或高纬度)递减
(2)副热带海区天气晴,气温高;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盐度较高。
(3)自南向北(或中纬度流向高纬度)。增温;增湿
(4)具有负相关性;海水温度高,海水的密度会降低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呈正相关,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由赤道略北(或7°N附近)地区向南、北纬60°(或高纬度)递减。
(2)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海区的原因,主要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进行分析,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降水少;副热带海区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且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较高。
(3)60°N海域有暖流流经,其方向自南向北;暖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4)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海水温度高,海水的密度会降低。
【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
因素 原因 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稀释盐分,使海水盐度降低,蒸发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入海径流能稀释海水 有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入海径流少,则盐度相对高;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
洋流 暖流增大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加强,使得盐度升高;寒流降低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减弱,使得盐度降低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汇入海水 主要影响内外海水的交换能力和交换量 较封闭的海区,外部高盐度海水注入,盐度高;外部低盐度海水注入,则盐度低
海冰融冻 融冰过程中释放淡水,稀释海水,盐度降低;反之,结冰过程盐度升高 融冰海区盐度降低;结冰海区盐度升高
1 / 1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6 题,共 48分)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对银河进行了观测,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道:“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诗中的“河汉”指的就是银河,“长庚星”指的是金星。 据此完成下题。
1.这首诗中描述的天体类型有( )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流星体、卫星
C.太阳、金星、月球 D.星际物质、彗星、小行星
2.描述的天体系统有( )
A.1级 B.2 级 C.3 级 D.4 级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在我国史书上有着丰富的黑子目视记录,仅正史上就有100多次。 现在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明确的黑子记录是公元前 28 年我国汉朝人所观测到的。 在《汉书·五行志》里是这样记载的:“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题。
3.古人肉眼观察的黑子,处于太阳表层大气的( )
A.日冕层 B.光球层 C.色球层 D.电离层
4.太阳黑子的增多、变大,预示可能( )
A.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 B.气温将持续升高
C.降水持续减少 D.小船无法使用磁盘导航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下图为 45亿年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甲烷气体相对浓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5.在地质历史时期,导致氧气相对浓度第一次大幅度提升的生物是( )
A.被子植物 B.蓝藻 C.裸子植物 D.蕨类植物
6.地球上陆生生物大量出现开始于距今( )
A.35亿—25亿年间 B.25 亿—15亿年间
C.15 亿—5亿年间 D.5亿年后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读图,回答下题。
7.与上图中甲地沙丘移动方向和侵蚀、沉积作用一致的是( )
A. B.
C. D.
8.该地理现象多出现在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当地时间2024年1月1日15时日本鹿儿岛县诹访之濑岛的御岳山火山发生喷发,从火山口喷发而出的烟柱高达1600米,可能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据此完成下题。
9.火山喷发使图示各箭头所代表的辐射显著变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推测日本此次火山喷发会造成全球短时间( )
A.气温升高 B.气温下降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下图为海河下游河段河水前行入海的河岸景观。 据此完成下题。
11.拍摄者感受到微风阵阵从水面袭来,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此时正值( )
A.清晨 B.上午 C.中午 D.下午
12.如果此时正值东风,河流流向( )
A.东 B.西 C.南 D.北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赶海是指当海滩上的海水退去,人们在海滩上拾捡扇贝、海螺或鲍鱼等贝类软体动物,也或者是捕捉螃蟹、龙虾、鳗鱼等水生动物,是徒手捕捞的一种形式。 下图为青岛海滩上人们赶海情景。据此完成下题。
13.赶海是人们充分利用( )
A.人类排干海岸的积水 B.洋流大规模定向流动
C.海浪长周期进退现象 D.潮汐周期性涨落现象
14.过度赶海活动会造成( )
A.海岸生态环境破坏 B.海岸环境污染加剧
C.海洋生态环境破坏 D.海洋环境污染加剧
(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量的黑土分布。 黑土有机质层厚度大,土壤肥沃。 下图为黑土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5.图中⑥为母岩,数字与代表的图层,组合正确的是( )
A.①一有机质层、②一母质层 B.③一淀积层、④一母质层
C.②—腐殖质层、③—淋溶层 D.④—淋溶层、⑤—淀积层
16.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原因是( )
A.成土母质富含有机质 B.气温低导致有机质分解慢
C.生物茂盛使有机质残留量大 D.灌溉水源中有机质丰富
二、综合题(共 3题,共52分)
17.(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监测数据显示,刚刚进入 2024年,北极大约 36 000 米的高空平流层大气出现了秋冬季以来最强的爆发性增温现象(下图),这种变化是相当惊人的。
(1)用图示实际监测值,写出此次北极高空大气具体增温数据。
(2)指出平流层垂直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3)对比平流层,从气温、气流和天气三方面写出对流层的突出特征。
18.(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喀斯特是克罗地亚西北部的石灰岩高原的名称,在那里发育着独特溶蚀作用而成的各种奇特地貌。 19世纪末,地貌学者司威依奇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作为发生在该类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貌和水文现象的总称。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及地质示意图。
(1)判断图示水循环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描述河流上游塑造的地表形态特征。
(3)说明该地仅发育了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原因
19.(2023高一上·金沙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地球上各纬度表层海水性质是地球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图是科学家绘制的大西洋各纬度带表层海水密度与年平均温度、盐度的关系。
(1)描述大西洋各纬度带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分布规律。
(2)解释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海区的原因。
(3)60°N海域有暖流流经,指出该暖流流向及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
(4)指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所示的天体系统。
1.诗中的“河汉”指的就是银河,银河由大大小小的恒星组成;“长庚星”指的是金星,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孤月”是指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因此,这首诗中描述的天体类型有恒星、行星、卫星。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材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从高到低依次: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包括3级天体系统。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3.B
4.D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2)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3)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夜间肉眼可见);
(5)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3.黑子是太阳光球表面的一种现象。它们是由于太阳表面的磁场聚集而形成的亮度较低的区域,通常在视觉上呈现为深暗色的斑点。古人肉眼观察到的黑子,处于太阳表层大气的光球层;电离层位于地球的高层大气中。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4.太阳黑子的增多、变大,可能预示着太阳活动的增强,这可能会影响到无线电短波通信,而不是长波通信;气温的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并不确定,降水的多少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相关性,这是由观察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是很精准,也可能会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所以降水持续较少并不一定太阳黑子的增多、变大所决定的;太阳黑子的增多、变大和耀斑活动的增强具有同步起落的关系,可能引起地球磁场的扰动,导致小船无法使用磁盘导航,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5.B
6.D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质年代表及演化过程
5.读图氧气相对浓度第一次大幅度上升在距今25亿-20亿年前,根据所学知识该时期为蓝藻大爆发时代,蓝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从而使得地球氧气浓度大幅度提升,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均比蓝藻出现的晚,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6.根据所学知识古生代(距今5亿年后)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后期陆上孢子植物大量繁殖,为主要的成煤期,所以地球上陆生生物大量出现开始于该时期,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7.C
8.A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风成地貌
类型 名称 景观特点
风蚀地貌 风蚀垄 呈长条形
风蚀柱 孤立的石柱
风蚀蘑菇 “头大、身小”
风蚀雅丹 垄槽相间
风积地貌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长条状的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状
新月形沙丘 形似新月
7.读图甲地沙丘的迎风坡以侵蚀为主,背风坡以沉积为主,沙粒从缓坡移动到陡坡,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8.沙丘为风力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风力地貌;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不易发育风力地貌;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多冰川地貌,不易发育风力地貌;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多流水地貌。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9.A
10.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 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9.读图可知,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②③是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辐射量,④是太阳辐射未被大气削弱直接到达地面的辐射量,当火山喷发时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故所代表的辐射显著变大的是箭头①,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0.日本此次火山喷发会造成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地面辐射会减弱,故全球短时间气温下降,对降水的影响小,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11.D
12.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海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1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白天陆地升温比水面快,形成陆地温度高于水面,热空气上升,风从水面吹向陆地,而夜晚陆地降温比水面快,形成陆地温度低于水面,冷空气下沉,风从陆地吹向水面。该日有阳光照射到河面,且有微风从河面吹向陆地,依据图文材料可以推测,此时为白天,且处于一天中河流域陆地之间温差最大的时段,可能是在午后14时 前后,正值下午。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2.此时为白天,风由河面吹向陆地,若正值东风,说明河风为东风,由图中空气由左侧吹向右侧,因此图例左侧为东,右侧为西,上侧为南,下侧为北,河流南北流向,且正前方(上侧)流向为南。该景观图为海河下游河段河水前行入海的河岸景观,故可以推断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13.D
14.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解析】【点评】海水的运动
(1)海浪与潮汐
形式 成因 时间 方向 规模
海浪 风力、海底地震等 无周期性 多随风向的变化而变化 较小
潮汐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有周期性 海水定时涨落 大
(2)海啸和风暴潮
形式 成因 实质 波长 速度
风暴潮 海面大气运动 表层的海水运动 不到1千米 比较慢
海啸 海底地质作用 海水的整体运动 长达几百千米 非常快
13.根据材料赶海人们是在退去海水的海滩上拾捡扇贝、海螺或鲍鱼等贝类软体动物,也或者是捕捉螃蟹、龙虾、鳗鱼等水生动物的捕捞形式,实现赶海的前提是海水的进退,海水受地球、月球、太阳引力的影响,进行有规律的涨落形成的潮汐导致了海水的进退;海岸积水的进退和人类活动、洋流无关;海浪主要受盛行风的影响,不会有规律的进退。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4.根据材料赶海主要在海滩上,导致海岸生态环境的破坏;赶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小;赶海主要是捕捞海滩的软体动物、水生动物等,破坏海滩形态,导致海岸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较小。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15.C
16.B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土壤
1.分层: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在成熟土壤剖面图上填写土壤层次名称。
2.发育
发育程度 土层厚薄 分层情况
高 土层厚 层次多,分层明显
低 土层薄 层次少,分层不明显
3.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根据组成物质的体积大小填下图。
15.依据图例分析可知:①为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淀积层、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层岩。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6.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只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有影响;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原因是气温低,微生物不活跃,导致有机质分解慢,有机质残留量大,所以土壤肥力好;热带地区生物数量更多,植被更加茂密,但分解者分解更快,有机质残留量却很小,土壤肥力小,说明生物量的多少不起关键作用;有机质大都来源于植物的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而不是灌溉水源。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17.【答案】(1)从-80℃上升到-20℃,升温幅度近60℃
(2)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原因:存在大量臭氧,强烈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而增温
(3)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对流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根据监测数据可知,此次北极高空大气最低温度为-80℃,最高温度为-20℃,从-80℃上升到-20℃,升温幅度近60℃。
(2)结合所学知识,平流层大气气温分布特点为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层存在一个臭氧层,臭氧强烈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而增温。
(3)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层大气升温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近,大气的温度较高,距离地面远,大气的温度较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气温下热上冷,垂直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存在水汽和固体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点评】大气圈的分层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多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平流运动为主 A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是航空的理想空域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B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18.【答案】(1)陆地内循环。水汽来自河水蒸发和植物蒸腾,同时径流也未流入海洋
(2)河谷呈“V”字形,山谷两侧坡度较陡
(3)从岩层剖面上看,石灰岩仅分布在地下,地下水流将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而地表出露的是砂页岩,没有可溶性,所以没有发育地上喀斯特地貌。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读图该地区水循环涉及蒸发和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发生在陆地和陆地的上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并未汇入海洋,属于陆上内循环。
(2)河流上游坡度较陡峭,流速快,流水下切作用强,深切河谷,河谷两侧坡度陡峭,河谷形成“V”字形。
(3)根据所学知识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读图该地区上层岩石为砂页岩,不具有可溶性,所以不能发育成喀斯特地貌;地下为石灰岩,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发育成了地下喀斯特地貌,所以该地区仅发育了地下喀斯特地貌。
【点评】水循环类型: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例证
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未登陆的台风
海陆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19.【答案】(1)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由赤道略北(或7°N附近)地区
向南、北纬60°(或高纬度)递减
(2)副热带海区天气晴,气温高;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盐度较高。
(3)自南向北(或中纬度流向高纬度)。增温;增湿
(4)具有负相关性;海水温度高,海水的密度会降低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呈正相关,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由赤道略北(或7°N附近)地区向南、北纬60°(或高纬度)递减。
(2)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海区的原因,主要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进行分析,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降水少;副热带海区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且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较高。
(3)60°N海域有暖流流经,其方向自南向北;暖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4)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海水温度高,海水的密度会降低。
【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
因素 原因 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稀释盐分,使海水盐度降低,蒸发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入海径流能稀释海水 有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入海径流少,则盐度相对高;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
洋流 暖流增大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加强,使得盐度升高;寒流降低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减弱,使得盐度降低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汇入海水 主要影响内外海水的交换能力和交换量 较封闭的海区,外部高盐度海水注入,盐度高;外部低盐度海水注入,则盐度低
海冰融冻 融冰过程中释放淡水,稀释海水,盐度降低;反之,结冰过程盐度升高 融冰海区盐度降低;结冰海区盐度升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