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8 21:51: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那个星期天
一、教材分析
《那个星期天》是第三单元第二篇,本单元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通过朗读的方式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细腻情感。《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具体的事、具体的人、简短语句、内心独白、环境描写等描述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面临小升初了,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理解能力,可以借助工具书、具体语境等方法解决简单字词。阅读理解方面,学生们能够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到文章的写作顺序。本文篇幅较长,场景和人物语言的转换多且快,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困难。再者,本文的教学难点在融情于事、于人、于景,通过具体叙事完成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这种情真意切,需引起学生的共情,才会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心情,进而体会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写法的妙处。
三、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3.学习运用简短语句、内心独白、环境描写等多种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方法。
4.学习“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中所包含的真情实感。
2.学习作者生动细致的描述,感受其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
五、教学准备
畅言智慧课堂、预习单统计分析、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习作单元第9课《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史铁生首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课前预习单已经布置大家搜集过了作者的资料,这是老师搜集的,自己读一读,看对你有没有补充价值。
(二)检查预习
1.交流易读错的字。
通过统计预习单,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这几个词语容易读错,谁来挑战一下。
蚁穴 耽搁 惊惶
急遽 这个词语啊,57%的同学都认为他容易读错,谁来读,怎么理解。
2.交流易写错的字。

3.梳理课文脉络,体会心情变化。
时间 我的心情
早晨 兴奋 期待
上午 焦急又兴奋
下午 焦急 惆怅
黄昏 失望 委屈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完善,看能不能碰撞出思维的新火花。
借助这张学习单,就把课文主要内容梳理了出来,厉害。
作者就是这样,抓住心情变化这条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把发生在这一天的故事写得清清楚楚。
(三)深度阅读第六段,体味心情,学习表达。
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种变化的心情写出来的呢?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拿起笔,找一找让你感触最深的那个段落,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我的心情写出来的呢?在旁边做一下批注。
巡视,拍照讲解学生批注。
同学们,这段文字中有一个词出现了三次,能找到么?
这三次一声不吭,表面上都是小男孩的神态,但背后所融入的情感一样吗?
1.第一次一声不吭。指读。
我一声不吭,盼着。他在盼什么呢?作者又是如何把盼的心情写出来的呢?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没有引号没有提示语的简短语句,表现了小男孩的盼望、着急。
读出小男孩的心情。
2.第二次一声不吭。指读。
此时的孩子虽然一声不吭,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怎么感受到的?
作者就是通过小男孩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急切的心情。
谁来读一读,读出他的急切。
3.第三次一声不吭。指读。
那么到了最后呢,我又是怎么样的?怎么感受到的?
环境描写,表面上是在写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沉郁下去,实际上是在写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
4.创设情境,层次朗读。
我看看天,还不晚,还是有希望出去玩的——指读
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再不出去真的来不及了——指读
我看着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忽然明白出去玩已经不可能了——指读
我看着那剩下的一丝丝光线也终于消失在天际,满怀的期待满腔的热切终究化作了泡影,我彻底绝望了——齐读
5.小结:同学们看,小男孩的心情由刚开始的盼望到着急再到近乎绝望,在这里作者就是将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中,通过简短语句、内心独白和环境描写将小男孩变化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四)重点突破环境描写。
课文中这样具体细致的描述还有很多,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看环境描写,我们已经找出了第六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课文中还有哪些哪些环境描写的句子,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圈画批注。
……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
……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小结:作者就是通过明媚的春光、荒荒草丛中的绿意、变化的光线,写出了一个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刻骨铭心的盼望,我们一起来把这四处句子读一读。
提炼写法:像这样把情感融入具体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就叫做——融情于景。
(五)初试身手
1.范例引路:在课文初试身手中,有同学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写了两段话,请同学们对比着读一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是写花写鸟写树,心情不同,看到的景物状态也就不同,这就是“融情于景”。写文章就应该这样,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做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2.小试牛刀:那你能试着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吗?
拍照对比点评:这两位同学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景物描写中,融情于景,达到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效果。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作家史铁生笔下的《那个星期天》,感受了小男孩丰富的心情变化,学习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品读作者其他表达情感的方法。
(七)课后作业
1.继续完善小练笔。
2.对比《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七、板书设计
9那个星期天
兴奋 期待
焦急又兴奋
焦急 惆怅
失望 委屈
融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