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轮复习试题(十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学习《回延安》后,小明在朗诵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1)诗歌朗读应有感情,下列节拍线和重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双手/搂定/宝塔山
C.千声万声/呼唤/你 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2)朗读这首诗,应采取的语调是( )
A.兴奋喜悦 B.慷慨悲愤 C.深沉凝重 D.激越豪壮
二、综合性学习
小满过后,育英中学“耕心逐梦”班开展了“提倡低碳生活,共建悠然阳城”主题班会。
【环节一:保护环境,共做生态守护者】
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②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③绿水逶迤,青山相向,草木繁盛,花鸟为邻,白天抬头有蓝天白云,夜晚仰望有繁星闪烁。④这般的田园诗意,既凝练着人们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⑤只有每个人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才能在点滴之间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力量,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2.以上是“语众不同”组摘录的语段将作为开场白。其中某句话因摘录有误,出现了语病,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第 句是语病,修改: 。
【环节二:绿色消费,同做低碳践行者】
3.“文笔透纸”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低碳生活的部分论述拟写了几条宣传语,提倡大家绿色消费。请你在横线处再补充一条。
在消费领域,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广泛开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行动。
——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绿色消费,从我做起
食量决定饭菜数量,“光盘行动”你我同行。
减少煎炒烹炸菜肴,健康引领品质生活。
循环利用废旧衣物,减少丢弃衣物次数。
选购节能环保家电,绿色低碳惬意生活。
装修使用环保材料,绿色室内生活无忧。
【环节三:绿色出行,争做低碳引领者】
4.“真知灼见”组为了倡导大家绿色出行,搜集了相关的宣传画。请你结合宣传画为践行绿色出行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不少于50字,4分)
三、诗歌鉴赏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下列对《卖炭翁》诗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
B.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先概括交代人物的基本情况,继而对他的肖像做了描绘,接下来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
C.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前四句描绘了“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后四句则写了卖炭翁的掠夺的结果。
D.诗人直接发表议论,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
6.这是一首讽喻诗,本诗通过叙述卖炭翁的不幸遭遇,目的是:
(1) (2)
四、现代文阅读
人生三病
张培锋
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
②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
③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
④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⑤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
⑥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
(选文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
B.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
C.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①②段引出论题,③④⑤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
8.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
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
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
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
9.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恐龙无处不有
①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②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④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⑤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⑥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火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⑦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⑧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捣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怪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⑨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⑩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有删改)
【文本二】
①人类在古代就发现“地可动山可摇”。
②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
③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形成了海底扩张说。结合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其平均厚度约50千米)和上地幔(厚度100多千米)一起组成地球坚固的外层——岩石圈,其下是易于发生蠕变的软流圈(大约到700千米深处)。
④岩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块,它被一些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
⑤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兼而有之。
⑥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中。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选自《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标题用双重否定强调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有力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文本二第⑤段加点词语“可能”表示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D.“板块构造说”认为,地壳和上地幔组成岩石圈,岩石圈被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
11.文本一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12.文本一和文本二都谈到了“板块构造”,但选用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请分别结合两个文本内容,简要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学记》)
【乙】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选自选自徐干《治学》)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久而愈足
(4)然后知被褐之陋
14.翻译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15.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6.甲乙两段选文都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你从甲乙两文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论述。
1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1)下列对选文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中的“怒”是愤怒的意思,写出大鹏腾飞时的气势之盛。
B.“志怪者也”中的“志”是记载的意思,“志怪”指记载怪异的事物。
C.“水击三千里”中的“水击”指击水,拍打水面,极言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D.“其视下也”中的“其”指大鹏,作者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文段是如何塑造大鹏的形象的。
(4)有人评价《庄子》:“善借寓言故事说理,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浅显易懂。”请结合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具体分析这方面的特点。
【链接材料】秋水时①至,百川灌河②。泾流之大,两涘③渚④崖之间,不辩⑤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⑥始旋⑦其面目,望洋向若⑧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时:按时。②河:黄河。③两渚:河的两岸。④渚:水中洲岛。⑤辩:同“辨”。⑥河伯:黄河之神。⑦旋:调转。⑧若:海神的名。
六、名著阅读
18.阅读下面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A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A,“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A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你还是这么粗鲁!”
保尔把木锨往肩上一扛,迈开大步向前走去。走了几步,他才回答说:“说句不客气的话,我的粗鲁比起您的彬彬有礼来,要好得多。我的生活用不着担心,一切都正常。但是您的生活,却比我原来想象的还要糟。两年前你还好一些,还敢跟一个工人握手。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樟脑丸味。说实在的,我跟你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
①当时保尔正在从事一项什么工作?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
②文段中的A指的是谁?保尔为什么要用“酸臭”“樟脑丸味”来形容她?
七、作文
19.请以“ 的奥秘”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①补全题目;②选用合理的说明顺序;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C
(2)A
2. 第④句是病句 修改:这般的田园诗意,既凝聚着人们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3.示例一:购物使用环保袋,减少浪费人人赞
示例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二次利用可创奇迹 4.绿色出行,从我做起。建议大家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理念。3公里以内选择步行、5公里以内选择骑自行车、10公里以内乘坐交通工具,带头形成崇尚节约、低碳环保的良好风尚。
5.D 6. 揭露宦官巧取豪夺的丑恶行径 表达对下层百姓遭受剥削的深切同情
7.D 8.B 9.①心态平和,使精神充实;②豁达乐观,理性地看待生死;③不断求知,努力提升自己。
10.B 11.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十分之九”这一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南极冰的储量丰富,揭示了“大冰箱”的内涵。 12.文本一是通过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文本二是从板块构造说的形成、板块构造说的概述(具体内容)及其与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关系来介绍“板块构造”学说。
13.(1)味美 (2)自我反思 (3)充足 (4)被,同“披”,穿 14.(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 15.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6.甲文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从乙文中明白了治学要付诸行动。
17.(1)A
(2)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3)甲文段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写大鹏的形体及活动范围之大,也写出了大鹏迁徙南海时的磅礴气势。
(4)庄子在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了寓言手法,将大鱼的故事与人生的哲理相互交织,告诉人们要追求自由和真理。同时,表现出他对于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于人性本质的探索,阐明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将心归零,你才能学到更多。河伯虽小却自以为大。其实,世间没有最大,人在某个领域内出类拔萃。所以,而要将眼光放高,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18.①筑路;因为冬天临近,全城将受到严寒的侵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一个半月内从车站修筑一条铁路通到伐木场边上,把木材运过来。②冬妮娅因为冬妮娅已经从童年时期纯洁友好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变为爱慕虚荣、追求打扮、鄙视劳动的拜金主义者,小资产阶级风气已经深入她的思想,最终她嫁给了一个有钱的男人。
19.参考例文
蚊子的奥秘
炎热的夏天,是蚊子猖獗的日子。白天,蚊子东溜西窜地跟着你转,晚上,它又在你耳边“嗡嗡”乱飞,搅得人们无法入睡。应该怎样消灭蚊子呢?还是让我们先探求一下蚊子的秘密吧。
科学研究表明,蚊子的飞行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着密切关系。哪里二氧化碳浓度高,蚊子就飞向哪里。人们在呼吸时,呼出二氧化碳,这使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这时,蚊子就会立即随着这股二氧化碳气流,寻找到吸血的对象。
人们根据蚊子的这一特点,研制出了蚊香、驱蚊剂、灭蚊器等驱蚊用品。例如,把点燃的蚊香放在上风,人在下风,这样就能借助空气流动,蚊香燃烧后的气味和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流相混合,就破坏了蚊子的判断力,这时,蚊子叮人就不那么随心所欲了。
有时,人们虽然使用了驱蚊药物,却依然有蚊子来袭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蚊子寻找 吸血对象的方法不只一种,它还有一对可以判断光和颜色的复眼,这使它能在黑暗里自由自在地“作案”。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人们终于发现蚊子喜欢弱光而不喜欢强光和黑暗。这一发现又为人们驱蚊提供了好方法。也就是说只要人们白天穿反射力强的衣服,以过强的反射光刺激蚊子的眼睛,蚊子就不敢来犯了。晚上点起光线微弱的灭蚊灯,也会产生较好的灭蚊效果。
蚊子的活动地点还跟天气有关,蚊子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这也正是夏天蚊子特别多的原因。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通风口放上三个纸筒,分别为:温暖的、潮湿的和既温暖又潮湿的,并把二氧化碳散发在三个纸筒周围,以吸引蚊子。检测结果是温暖筒里有7只蚊子,潮湿的纸筒里有22只,而358只蚊子竟都挤在既温暖又潮湿的纸筒里。这个实验揭开了蚊子喜爱温暖潮湿的生活环境的秘密。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对症下药,进行驱蚊了。如汗多的人勤洗澡、保持卫生整洁,这样就破坏了蚊子对潮湿的感知度,从而达到避蚊的效果。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与干燥,以尽量减少蚊子的“作案率”等,都是驱蚊的好方法。
所以,尽管蚊子活动猖獗,但只要我们了解了蚊子的秘密,就能想出种种灭蚊驱蚊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