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8 18:5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轮复习试题(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甲】说起中国的史书《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再早虽然还有《尚书》《鲁春秋》《国语》《春秋左氏传》《战国策》等,但《尚书》《国语》《战国策》,都是记言的史,不是记事的史。《春秋》和《左传》是记事的史了,可是《春秋》太简短,《左氏传》虽够铺排的,而跟着《春秋》编年的系统,所记的事还不免散碎。
【乙】他不大仿作乐府,可是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是从乐府来的。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但这些议论和典故都是通过了他的满腔热情奔迸出来的,所以还是诗。他这样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这样给诗创造了新语言。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从此“温柔dūn厚”之外,又开了“沉着痛快”派。吟读古诗,如同面对良师益友,让我们可以聆听教诲,受到刻骨铭心的启发;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散( )碎 dūn( )厚
(2)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是从乐府来的。
(3)以上文段选自《经典常谈》,它所讲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易》《尚书》属于“ ”,《离骚》《九章》属于“ ”,《墨子》《吕氏春秋》属于“ ”。
(4)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的阐述,挑选一本古籍进行深入阅读,并说明选择的原因。
《尚书》《诗经》《战国策》《汉书》
二、综合性学习
2.古诗就像一朵罕见的奇葩绽放在文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我们前去观赏。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曾经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中国古诗之路也是漫长而修远的,现在请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富有诗意的开场白。
(2)仿照示例写出诗句,并写出诗中的成语。
示例: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柳暗花明
诗句:
成语:
(3)请根据画面内容,分别配上相关诗句。
① ②
①诗句:
②诗句:
(4)为配合这次主题活动,你们班打算办一期手抄报,下面是手抄报设置的一个版块,请你再拟两个版块名称。
版块一:诗人逸事
版块二:
版块三:
三、诗歌鉴赏
3.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漏断”“省”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北京
陈启文
①我这个外地人,在北京待得越久,越能感受到北京的独特魅力。
②北京之大,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大。北京包 容一切,亦可消化一切。北京很傲慢,但没有偏见,他把所有的 人都视作自己的子民。坐着板儿爷的洋包车在老胡同里逛着 时,板儿爷问你,哪儿来的啊?你告诉他,湖南来的。唔,板儿 爷唔一声,湖南好啊,湖南出了个毛泽东啊。如果你告诉他是 广东来的,香,板儿爷同样唔一声,广东好啊,广东有钱啊。板儿爷这样唔着,夸奖着,像个长辈在夸奖自己有出息的儿子,你 下意识地就会觉得,北京的确像是一个严厉而慈祥的父亲。
③在北京,我住得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是菜市口。那里有 一家很适合我这种小地方来的人居住的旅馆。我孤身一人在 这里住着时,从来没有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傍晚时我喜欢在这 里闲散地疲步,黎明时我喜欢听燕子和鸽子的呢喃,北京一下 变得充满了生活的味道。这让我时常会有一种错觉,我已不是 从外地来的一个匆匆过客,我一直就住在这里,生活在这里。
我喜欢这里的干净,有风也有阳光,人也不太拥挤,而且非常方 便,它离很多我想去的地方都很近:陶然亭、天坛、大观因、琉璃 厂文化街……
④走几分钟就到了邮局,可在第一时间买到全国出版的最 新报纸和杂志。紧挨着邮局就是地铁口,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想看看书,一条路上就有两三家书店,都不大,但书很上档次, 商务、三联、中华书局,在这样的书店可以“泡'就是泡上一整 天也没有人撵你。
⑤在夕阳的余晖中与一条老胡同相随而行,墙壁上挂满了 各种花草爬藤。走进这样的地方,你才感觉到胡同和四合院是 结伴而生的,乍一看,一幢幢灰色旧楼就像刻出来的版画,木刻 画,它与江南那些田园诗或水墨画般的老建筑是完全不同的风 格。我喜欢在这里悠然自得地逛着。每一条胡同,也可能是另 一条胡同,它穿过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从元明清延续到现 在,很多东西混杂在一起,让我感到迷茫,难以分辨。偶尔也会 想起来,这里是谭嗣同被杀的地方,但早已闻不到一点儿血腥味了。无数脚步匆匆踩踏过死亡的地方。一百年了。我在这 里回望那早已消逝的一切,一段黑白年代的记忆。
⑥但在四合院最多的地方,要想看见一座四合院是不容易 的。我是说,现在的北半截胡同那间四合院,谭嗣同的故居莽 苍苍斋。我其实没想过要去那里,我甚至压根儿就没想起过那 里还有这样一座四合院。但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要说其 实不难找,也不远,沿菜市口大街西边往南走几十步就是。这 让我感到意外,这种无意中的发现总让人觉得意外,而更令我 感到意外的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与他的就死处,竟会这样近,很 难想象一个人从人生的另一头走到这一头,竟然走了整整三十六年。这是多远的一条路?我感觉我已经走进了一个世纪之 前的某个傍晚。这是我第一次走得离北京这样近,以无意的 方式。
⑦像这样的四合院,这样的来历,北京还有很多,也大都处于一种被遗忘的状态。但我很庆幸它们被保存下来了,哪怕是 保存在一种遗忘的状态。从里边出来,我看见门口有一棵树, 不知是什么树,是那种可以一边落叶一边又同时长出树叶的 树。我还像刚才那样慢慢溜达着,此时,老胡同里真是静极了, 夜色突然变得很深。脚底下有了一点儿闷闷的回声。这才觉 得,北京很大,也很深。
⑧隐居于这些老房子里的不仅只有老北京的记忆,还有生 活,老北京的生活。譬如说,去老舍茶馆喝杯茶,吃点京味儿小 吃,看看戏。老舍茶馆的风格也是我喜欢的,红色的门廊,眼睛 被一盏一盏的红灯笼照着,满眼红彤彤的喜气色彩,连影子也 红透了,一派的朱红,中国红。那八仙桌,那靠背椅,却是别出心裁的黑,黑得耀眼发亮,这样的红与黑,深厚,恒久,大俗中的 大雅,适合平民,也适合文人,二三好友围坐一席,嘴里有吃的, 耳里有听的,眼里有看的,一个个幽静细长的女子,穿着旗袍, 仿佛正从清為走来,脸儿润白,俊棉,含着一点儿笑,在满座的 宾客中来回抖茶。而你往这椅子上一坐,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种生活方式。
⑨这是一个可以忘掉时间的地方,一个连你自己也要忘掉 的地方。丝毫没有察觉,你也成了这里的一种布景和效果。叫 板的痛快,品茶的悠闲,真可谓是完完全全的老北京的风韵。 只有茶是不老的,如花般鲜嫩的,清纯的,每注一缕热水,从根一直漫向芽臾我感到了一种重生般的生长的力量。轻轻吸饮一口,仿佛吸了一口春天的气息。杯中香气缭绕,台上余音绕梁,这座上闲情,这缓慢悠闲地打发时光的方式,在这疲于奔命的年头,已不是消遣,已经是一种忘我的境界。您咕,这会儿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了。
(有删改)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北京有哪些独特魅力。
5.卞之琳的著名现代诗《断章》这样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请将这句诗与文中的画线语句作比较,并结合第⑨段的内容说说对该画线语句的理解。
6.这篇文章有些词句颇为生动,请在文中找出一处,针对其语 言特色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作出解答。
你选出的语句:
你的问题:
你的解答:
壶口瀑布
梁衡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的跳……
③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⑤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7.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在哪里?
8.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壶口瀑布在不同的季节,分别表现出怎样的特征?
9.赏析第③段中画直线句的表达效果。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10.文章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儿?
11.说说你对文中结尾处“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⑤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⑤掬(jū):捧。⑥馀甘:即橄榄。
12.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只划一处)
(1)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2)与 幼 子 过 游 白 水 佛 迹 院。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全石以为底 ( ) (2)悄怆幽邃 ( )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4)浴于汤池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1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两段选文中柳宗元与苏东坡对水的体验各不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让柳宗元感受到了小石潭水清澈的特点。
C.“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
D.“水尤清冽”用潭水的清澈来表明柳宗元不与官场同流合污,清高自赏的思想感情。
16.【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核舟记》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贻:
(2)比:
1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9.雕刻者技艺的高超在核舟窗户的构思和雕刻上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六、名著阅读
20.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题。
最后一章终于写成了。加莉亚花了几天的工夫,把整部小说念给他听。
明天就把手稿寄往列宁格勒,寄给州委员会文化宣传部。如果他们给书稿开出“许可证”,他们就会把它送交出版社,那样的话……
他的心怦怦地跳起来了。那样的话……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这是他用多年紧张而顽强的劳动争取到的啊!
这本书的命运决定着保尔的命运。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么他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如果它的缺点只是局部的,可以通过进一步修改来克服的话,他会立刻发起新的进攻。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往邮局。紧张期待的日子开始了。保尔一生从未像这些天那样焦躁难耐地等待着来信。他从早班信等到晚班信,可是列宁格勒方面一直没有消息传来。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转化成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与日俱增。保尔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书稿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意味着他的毁灭。那样他就无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英雄身上往往也是有缺陷的。请你结合选段内容对上述观点进行具体解读,并分析其作用。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符合文体;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1.(1) sǎn 敦
(2)示例:他的写实的态度难道不也是从乐府来的吗?
(3) 经 集

(4)示例:我选《诗经》。《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通过之前的学习,我知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国人诗歌启蒙之源。因此深入阅读《诗经》,不仅可以了解名目先秦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还可以欣赏其语言美,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是一朵瑰丽的文学奇葩。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在鸟语花香中,品味古人的闲情逸致;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他们的旷达胸襟吧。 (2)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①无可奈何(似曾相识);②折戟沉沙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诗歌乐园 诗海拾贝
3.(1)①漏断:深夜;②省:知晓
(2)本词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孤独痛苦的心绪、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4.①包容;②历史悠久;③文化氛围浓郁;④生活悠闲。 5.示例:这句诗和画线语句都写出了人和环境融为一体,人成为环境中的一部分。第⑨段写作者在茶馆喝茶听戏,感觉自己 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了.画线语句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融入北京,成了北京的一部分。 6. “而你往这椅子上一坐,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种生活方式。”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生动? 陷入,“陷入”一词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沉浸在品茶肴戏的悠闲生活里,融入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当中。
7.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8.两次。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是枯水季节。特征:雨季是水势浩大,震耳欲聋;枯水季节是气势磅礴,柔和细碎,刚中带柔。 9.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的气势壮阔,奔腾激越。 10.从侧面烘托水流之急,水力之大。 11.作者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12.(1)皆若空游/无所依。(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13.(1)把……当作(2)忧伤的样子(3)向西(4)热水 14.(1)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2)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15.D 16.《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被贬的失意和孤凄之情;《游白水书付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17. 贻:赠 比:靠近 18.(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19.窗户数量多,不仅能够开关,而且上面雕刻着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精细。对联刻的内容是苏轼前、后《赤壁赋》的名句可引发对核舟主题的联想,“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这些足见构思巧妙。
20.这本书的命运决定着保尔的命运。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么他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保尔认为如果书稿被无条件的拒绝,就意味着他的毁灭,那样他就无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这样写,不仅没有损害保尔的英雄形象,反而使其形象显得更加真实、动人,让我们看到了保尔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在不断克服自身缺陷而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顽强钢铁意志的英雄
21.范文: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在乎何时上车,哪里到站,在乎的是沿路的风景和欣赏风景时的心情。
无论是鲜花拥簇,还是满目荒芜,这都是人生,我们必须走过的路。那些疼痛与微笑只会是某个车站的指向标,它会指引着我们到达目的地。
我在生命的起点,仓促地踏上了车,就知道了沿途的风景未必都是美好的,所以连我的仓皇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有坎坷。通向成功的道路并不是鲜花铺就的,在奋斗中遭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并不可怕,它能考验人、磨砺人,使人生有价值。如果你能够坚强不屈的奋斗,从痛苦中走出,你将信心倍增,前进的步伐将更加坚定。
生活是不能等别人来安排的,它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一辈子有耐心去做一件事,这个世界诱惑太多,这也想做那也想做,多路出击,最后一事无成。能沉下心来耐住寂寞做好一件事,这么简单的道理,也是很多人不懂的。人脉要远些,人际要近些,所有利益驱使的并非深交,心神相映的方是至友。
“趁你现在还有时间,尽你最大的努力。完成你最想做的那件事,成为你最想做的那种人,过着你最想过的那种生活。也许你始终只是一个小人物,但这并不妨碍你用什么方式活下去,这个世界永远比你想的更加精彩。”
我一直以来都有着一个梦想,虽然我知道努力并不一定会达到目的,但努力一定会有一个努力的结果,无论结果怎么样,和不努力肯定是不一样的。没有人可以决定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但那些积累在身体上的感觉,决定了当我可以站起来的那一刻,我会是怎样的站立姿势,也决定了我未来站立的地方!
只要我活着,它一定要等着我,就在那里,我不会停下追寻梦想的脚步,永远。
我们都是站点的过客,辽远的天空留下飞过的痕迹。带走的更不过是些轻微的记忆。生命会前行在历史的脉络上,沿途拾起一枝一叶,留待回忆,这便是站点的风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