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8 15:52:13

文档简介

怀化市2023年下期期考试题
高一地理
考试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12月1日20时到23时发生大地磁暴(通常是由太阳风携带的高能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引起的),我国多地出现极光现象,甚至北京怀柔(约40°N)也有摄影爱好者拍到了极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本次在北京地区出现极光,主要原因( )
A. 本次大地磁暴强烈 B. 北京离极地近,位于高纬地区
C 北京正好位于黑夜 D. 北京上空大气层薄,带电粒子易闯入
2. 本次大地磁暴( )
A. 会引发强烈耀斑爆发 B. 反映太阳大气剧烈变化
C. 造成太阳大气层结构改变 D. 显著提升年太阳辐射量
2023年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已经在杭州市公共设施的多个维度中体现,其中以“智能化太阳能座椅”最为出名。杭州钱塘江畔的公共座椅通过太阳能实现存储电能,它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为游客的电子设备提供充电、网络、音响播放服务。下图示意杭州的“智能化太阳能座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智能化太阳能座椅”所转化成电能的太阳辐射( )
A. 波长范围为0.15-4毫米 B. 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C. 来源于太阳的核裂变反应 D. 是地球所有能源的能量来源
4. 从实际出发,最不适宜布局“智能化太阳能座椅”的城市是( )
A 拉萨 B. 北京 C. 成都 D. 乌鲁木齐
灌丛沙堆是风沙流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拦截形成的风积地貌,其发育状况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某地灌丛沙堆是典型的第四纪季风运移聚沙形成,下表是该灌丛沙堆第四纪岩层的剖面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岩层性质 埋深/m 年龄/距今万年 平均粒径/mm 含水量/%
沙丘砂 ---- 1.5 2.8 5.9
砂质古土壤 1.7 3.0 3.6 7.4
砂质古土壤 2.6 3.7 3.3 3.4
沙丘砂 3.4 5.0 2.4 3.7
砂质古土壤 4.2 5.7 2.8 6.2
沙丘砂 5.7 7.7 1.7 8.6
5. 推测我国第四纪季风风力最大的时段距今( )
A. 1.5万年左右 B. 3万年左右 C. 5万年左右 D. 7.7万年左右
6. 从距今7.7万年至距今5.7万年,该地的古地理环境特征是( )
A. 气候趋于冷干 B. 裸子植物繁盛
C. 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灭绝 D. 河川径流量增加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2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当日19时34分,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距地约400千米)。左图为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实景图,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中国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 )
A. 天气变化剧烈 B. 处于电离状态 C. 氧气比重最多 D. 臭氧含量最大
8. 神州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从地面到入驻“天宫”过程中外界气温变化规律可能是( )
A. 递减→递增→递减 B. 递增→递减→递增
C. 递减→递增→递减一递增 D.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9. 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层的大气厚度在中纬度地区高约8-9千米
B. ③层的热量直接源于地面
C. ②层中水汽杂质含量稀少
D. ①层中存在大量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 a减弱 B. b增强 C. c增强 D. d减弱
11.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 )
A. 丰水期水位上升 B. 流量会更加稳定 C. 流量下降 D. 流速减小
2023年9月26日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合肥市园博园举办。合肥园博园选址于骆岗公园,用地面积约323公顷,在建设过程中,不砍一棵大树,不种名贵树种,不搞大树进城,保留乔木近万株,全园乡土树种占比超7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属于合肥园博园乡土植被的是( )
A. 桂花树 B. 椰树 C. 银杏 D. 胡杨
13. 合肥园博园乡土植被的特征是( )
A. 全年深绿色常有板状根、茎花现象 B. 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C. 叶片小且有蜡质层 D. 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本次考察最突出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左图为上海至罗斯海新站模拟路线图,右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大洋表层海水平均( )
A. 温度,密度,盐度 B. 盐度,密度,温度
C. 密度,温度,盐度 D. 盐度,温度,密度
15. 上海至罗斯海新站沿线海域表层密度变化( )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降后升 D. 先升后降
16. 一般船舶吃水深度与海水盐度呈负相关,下列地区吃水最深的是( )
A. 上海沿海 B. 澳大利亚东北海域 C. 新西兰沿海 D. 罗斯海新站沿海
二、综合题(共4道小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有“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的诗句。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我国某地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近地面和高空的不同位置)。
材料二:四川盆地地形简图(下图)。
(1)结合材料一左图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易形成“空天万里霜”。
(2)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材料一右图中绘制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气流运动的方向。
(3)比较材料一右图中甲、乙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用左图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4)结合地形和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简述重庆一带山谷地区多夜雨原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陆地冰川面积的变化与海平面的升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图为a、b、c三次冰期我国南部沿海某地的海岸线位置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石冰川是雪线(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升高后,山岳冰川消退的遗迹,它是一种沿着谷地或坡地缓慢向下蠕动的水岩混合体,其表面是大大小小的岩石碎块。雅鲁藏布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4600-5800米的海拔范围内分布着近300条大小不等的石冰川。
(1)依据材料一判断a、b、c三次冰期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分析青藏高原石冰川广布的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在环渤海地区有大凌河、滦河等一系列山溪性河流入海,同时多发育泥沙质海岸,形成了辽河三角洲、滦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左图示意渤海及辽河、大凌河与滦河位置。
材料二:舟山群岛地处长江三角洲,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浙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渔场。右图示意舟山渔场位置。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分析渤海成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说明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的大规模开垦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东北平原黑土退化严重。
材料二: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在尖峰岭滨海山麓地带分布有燥红土(燥红土是在热带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而砖红壤是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的。左图为尖峰岭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海南省部分地区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东北平原黑土退化严重的人为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尖峰岭滨海山麓地带分布有燥红土的原因。
(3)海南岛当地农民将降水较多河流下游平原的砖红壤改造为水稻土,推测其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怀化市2023年下期期考试题
高一地理
考试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12月1日20时到23时发生大地磁暴(通常是由太阳风携带的高能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引起的),我国多地出现极光现象,甚至北京怀柔(约40°N)也有摄影爱好者拍到了极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本次在北京地区出现极光,主要原因是( )
A. 本次大地磁暴强烈 B. 北京离极地近,位于高纬地区
C. 北京正好位于黑夜 D. 北京上空大气层薄,带电粒子易闯入
2. 本次大地磁暴( )
A. 会引发强烈耀斑爆发 B. 反映太阳大气剧烈变化
C. 造成太阳大气层结构改变 D. 显著提升年太阳辐射量
【答案】1. A 2.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通常情况下,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本次在中纬度的北京地区出现极光,主要是因为本次大地磁暴强烈,捕获的带电粒子多,A正确;北京地区位于中纬度,B错误;极光出现在北京并非是北京恰好处于黑夜,C错误;极光的出现与大气层厚薄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大地磁暴是太阳大气活动剧烈产生的,因此,可以反映太阳大气的剧烈变化,B正确。磁暴是耀斑爆发的产物,并不是其爆发原因,A错误;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磁暴不会使得大气结构改变,C错误;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磁暴并不会使其显著提升,D错误。故选B。
【点睛】极光主要是指来自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高能粒子被地球磁场导引带进地球大气层,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碰撞产生的一种发光现象。一般出现在地球南北两极地区。
2023年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已经在杭州市公共设施的多个维度中体现,其中以“智能化太阳能座椅”最为出名。杭州钱塘江畔的公共座椅通过太阳能实现存储电能,它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为游客的电子设备提供充电、网络、音响播放服务。下图示意杭州的“智能化太阳能座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智能化太阳能座椅”所转化成电能的太阳辐射( )
A. 波长范围为0.15-4毫米 B. 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C. 来源于太阳的核裂变反应 D. 是地球所有能源的能量来源
4. 从实际出发,最不适宜布局“智能化太阳能座椅”城市是( )
A. 拉萨 B. 北京 C. 成都 D. 乌鲁木齐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太阳辐射波长范围为0.15-4微米,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来源于太阳的核聚变反应,矿物能、生物能、风能、水能的最终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潮汐能、核能、地热能不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于四川盆地多雨雾天气,故我国太阳辐射最低值位于四川盆地,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从实际出发,最不适宜布局“太阳能充电座椅”的城市是成都,C正确;拉萨、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太阳辐射总量均大于成都,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灌丛沙堆是风沙流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拦截形成的风积地貌,其发育状况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某地灌丛沙堆是典型的第四纪季风运移聚沙形成,下表是该灌丛沙堆第四纪岩层的剖面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岩层性质 埋深/m 年龄/距今万年 平均粒径/mm 含水量/%
沙丘砂 ---- 1.5 2.8 5.9
砂质古土壤 1.7 3.0 3.6 7.4
砂质古土壤 2.6 3.7 3.3 3.4
沙丘砂 3.4 5.0 2.4 3.7
砂质古土壤 4.2 5.7 2.8 6.2
沙丘砂 5.7 7.7 1.7 8.6
5. 推测我国第四纪季风风力最大的时段距今( )
A. 1.5万年左右 B. 3万年左右 C. 5万年左右 D. 7.7万年左右
6. 从距今7.7万年至距今5.7万年,该地的古地理环境特征是( )
A. 气候趋于冷干 B. 裸子植物繁盛
C. 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灭绝 D. 河川径流量增加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风力越大,搬运能力越强,堆积的沙粒平均粒径越大。据此推测,平均粒径最大的沙丘砂粒的形成时期,风力最大。据表可知,该沙丘砂的年龄为距今3万年左右时,沙粒平均粒径3.6mm(最大),因此我国第四纪季风风力最大的时段距今3万年左右,B正确,A、C、D 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从表中数据看出,距今7.7万年至距今5.7万年间,土壤含水量减小,沙粒平均粒径增大,说明植被生长条件变差,气候变干旱,风力增强,可推测可能是气候冷干化趋势明显,A正确;距今7.7万年至距今5.7万是新生代时期,裸子植物繁盛是中生代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灭绝是古生代末期,BC错误;气候冷干,降水减少,河川径流量减少,D错误。故选A。
【点睛】灌丛沙丘主要是由于植株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从而削弱风力,降低风力的搬运能力,导致沙粒沉积,在植株附近形成了沙丘。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2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当日19时34分,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距地约400千米)。左图为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实景图,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中国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 )
A. 天气变化剧烈 B. 处于电离状态 C. 氧气比重最多 D. 臭氧含量最大
8. 神州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从地面到入驻“天宫”过程中外界气温变化规律可能是( )
A. 递减→递增→递减 B. 递增→递减→递增
C. 递减→递增→递减一递增 D.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9. 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层的大气厚度在中纬度地区高约8-9千米
B. ③层的热量直接源于地面
C. ②层中水汽杂质含量稀少
D. ①层中存在大量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答案】7. B 8. C 9.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信息可知,①②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③④为高层大气,中国空间站距地约400千米。读图可知,高度5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因此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位于高层大气,该层大气处于电离状态,B正确;天气变化剧烈、氧气比重最多的是对流层,AC错误;臭氧含量最大的是平流层,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信息可知,①②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③④为高层大气,神州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从地面到入驻“天宫”过程中分别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照图片温度变化可知,外界气温变化规律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信息可知,①②③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①层为对流层,大气厚度在中纬度地区高约10—12千米,A错误;①层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源于地面,③层是高层大气,B错误;②层为平流层,平流层中水汽杂质含量稀少,大气能见度高,C正确;②层平流层中存在大量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①层是对流层,D错误。故选C。
【点睛】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上升先降后升。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 a减弱 B. b增强 C. c增强 D. d减弱
11.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 )
A. 丰水期水位上升 B. 流量会更加稳定 C. 流量下降 D. 流速减小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对河流的流量有调节作用,流量会更加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减小,AC错误,B正确;河流流速主要跟地形有关,D错误。故选B。
【点睛】植被浅沟是道路雨水渗滤的主要设施,植被浅沟是一种实现了雨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装置,植被浅沟又称为浅草沟、植草浅沟、植草沟,是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性措施,一般通过重力流收集处理径流雨水。当雨水流经浅草沟时,在沉淀、过滤、渗透、吸收及生物降解等共同作用下,径流中的大部分污染物被去除,达到雨水径流的收集利用和径流污染控制的目的。
2023年9月26日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合肥市园博园举办。合肥园博园选址于骆岗公园,用地面积约323公顷,在建设过程中,不砍一棵大树,不种名贵树种,不搞大树进城,保留乔木近万株,全园乡土树种占比超7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属于合肥园博园乡土植被的是( )
A. 桂花树 B. 椰树 C. 银杏 D. 胡杨
13. 合肥园博园乡土植被的特征是( )
A. 全年深绿色常有板状根、茎花现象 B. 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C. 叶片小且有蜡质层 D. 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答案】12. A 13. D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合肥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园博园的乡土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桂花树属于常绿阔叶林,A正确;椰树属于热带植被;银杏属于落叶阔叶林,胡杨是我国西北内陆绿洲植被,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合肥园博园的乡土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其特征是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D正确;有板状根、茎花现象的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的是落叶阔叶林植被的特征;叶片小且有蜡质层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的特征,ABC错误。故选D。
【点睛】植被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与气候、土壤、地形、动物界及水状况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本次考察最突出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左图为上海至罗斯海新站模拟路线图,右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大洋表层海水平均( )
A. 温度,密度,盐度 B. 盐度,密度,温度
C. 密度,温度,盐度 D. 盐度,温度,密度
15. 上海至罗斯海新站沿线海域表层密度变化( )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降后升 D. 先升后降
16. 一般船舶吃水深度与海水盐度呈负相关,下列地区吃水最深的是( )
A. 上海沿海 B. 澳大利亚东北海域 C. 新西兰沿海 D. 罗斯海新站沿海
【答案】14. C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表层海水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表层海水密度刚好相反,①是海水密度,②是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③是表层海水盐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主要受海水温度影响,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升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学考察队路径为从上海至罗斯海新站,是由亚热带地区到赤道地区到极地地区, 途经海域表层密度变化大致是先降后升,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表层海水盐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南极地区最低,罗斯海新站沿海位于南极海区,盐度最低;上海沿海、澳大利亚东北海域、新西兰沿海都不位于南极海区,海水盐度高于罗斯海新站沿海。由题干信息“一般船舶吃水深度与海水盐度呈负相关”可知,船舶吃水最深的是罗斯海新站沿海,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水温度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从水平分布来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有海水温度、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与周围海域的海水交换等。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低纬和高纬,海水盐度逐渐降低。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从水平分布来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二、综合题(共4道小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有“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的诗句。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我国某地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近地面和高空的不同位置)。
材料二:四川盆地地形简图(下图)。
(1)结合材料一左图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易形成“空天万里霜”。
(2)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材料一右图中绘制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气流运动的方向。
(3)比较材料一右图中甲、乙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用左图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4)结合地形和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简述重庆一带山谷地区多夜雨的原因。
【答案】(1)天空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气温低,利于形成霜。
(2) (3)甲地的昼夜温差小于乙地。原因:甲地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温差小。(或者乙地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温差大)
(4)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散失;夜晚谷地中部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四川盆地地形简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有“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的诗句可知,天空晴朗,夜晚云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晚近地面的气温低,利于霜的形成。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高空气压丁>丙,气流从丁流向丙;近地面甲处气流上升,气压降低,乙处气流下沉,气压较高;近地面气流由乙处流向甲处,如下图所示:
【小问3详解】
甲地的昼夜温差小于乙地。原因是甲地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多阴雨天气;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晚上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或者乙地气流下沉,以晴朗天气为主,白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夜晚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重庆一带山谷地区,靠近河流,大气中水汽充足;地处盆地,地形比较封闭,水汽不易散失;夜晚谷地气温较高,中部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故多夜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陆地冰川面积的变化与海平面的升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图为a、b、c三次冰期我国南部沿海某地的海岸线位置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石冰川是雪线(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升高后,山岳冰川消退的遗迹,它是一种沿着谷地或坡地缓慢向下蠕动的水岩混合体,其表面是大大小小的岩石碎块。雅鲁藏布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4600-5800米的海拔范围内分布着近300条大小不等的石冰川。
(1)依据材料一判断a、b、c三次冰期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分析青藏高原石冰川广布的原因。
【答案】18. 气温最高的时期:冰期a。理由:气温高时,陆地冰川融化多,海平面高,海岸线更靠近陆地。
19. 海拔高,气温低,冰雪不易消融;东南部水汽来源丰富,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丰富,利于冰川形成;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
【解析】
【分析】本题以a、b、c三次冰期我国南部沿海某地的海岸线位置变化示意图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石冰川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冰川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气温越高,冰川融化越多;海平面上升,使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冰期a海岸线更靠近陆地,说明冰期a气温最高。读图可知,a、b、c三次冰期中,冰期a海岸线更靠近陆地,说明气温最高。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石冰川常是雪线升高后,山岳冰川消退的遗迹,且是一种水岩混合体,说明石冰川的形成与冰川活动关系密切;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岩石缝隙中的冰雪不易消融,为石冰川的形成提供良好条件;青藏高原东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其水汽较为丰富,西南季风携带的水汽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降水较为丰富,有利于冰川的形成;同时青藏高原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易被风化成碎屑,从而容易与该地区的冰水混合,形成石冰川。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在环渤海地区有大凌河、滦河等一系列山溪性河流入海,同时多发育泥沙质海岸,形成了辽河三角洲、滦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左图示意渤海及辽河、大凌河与滦河位置。
材料二:舟山群岛地处长江三角洲,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浙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渔场。右图示意舟山渔场位置。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分析渤海成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说明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
【答案】19. 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中游)流经(植被覆盖较差或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势起伏小,在河口附近流速变慢,河流堆积作用强;黄河注入的渤海相对封闭。
20. 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海区较封闭,与盐度较高的海水交换少。
21. 东海大陆架宽、浅,光照充足,水温适宜,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有长江等河流注入,带来了大量有机质和营养盐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类;有暖流和寒流在此交汇,使水流搅动,养分上浮吸引鱼类;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类生产和繁殖提供栖息地。
【解析】
【分析】本题以渤海和舟山渔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地貌、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渔场的形成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西向东流经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在华北平原注入渤海;流经的大部分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季,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高原上植被覆盖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黄河入海口附近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在河口附近河流河道展宽、流速变慢,河流堆积作用强;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以及渤海相对封闭,泥沙不易在海中扩散,使泥沙大量在河口处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小问2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渤海在我国四大海域中所处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沿岸有黄河、滦河、大凌河等多条河流注入,带来大量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海区较封闭,与外海盐度较高的海水交换少,故渤海成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舟山渔场位于东海大陆架海域,大陆架宽阔、海水较浅,光照充足;海水温度适宜,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东侧,有长江等河流注入,带来了大量有机质和丰富的营养盐类,鱼类的饵料丰富,吸引鱼类聚集;有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在此交汇,水流搅动强烈,海底养分上浮到海洋表层,饵料丰富,吸引鱼类;周围岛屿众多,鱼类生产和繁殖栖息地广阔等。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的大规模开垦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东北平原黑土退化严重。
材料二: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在尖峰岭滨海山麓地带分布有燥红土(燥红土是在热带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而砖红壤是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的。左图为尖峰岭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海南省部分地区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东北平原黑土退化严重的人为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尖峰岭滨海山麓地带分布有燥红土的原因。
(3)海南岛当地农民将降水较多河流下游平原的砖红壤改造为水稻土,推测其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20. 坡地开垦(或者频繁翻耕)造成黑土流失;连续(或长期)耕种,肥力消耗多;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或者土壤结构发生变化/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21. 西南部位于(中部山地)夏季风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致使该地具有热量高,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树草原或稀疏灌丛草原。
22. 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增施矿物肥料,调节土壤养分: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土壤中掺入沙子,改良土壤结构;改善排灌系统,协调土壤中空气和水分含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黑土和海南燥红土为背景材料,涉及土壤退化的人为原因、影响土壤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东北平原黑土退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大规模开垦和频繁翻耕。大规模开垦导致黑土的自然植被被破坏,土壤失去保护,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影响。频繁翻耕则破坏了土壤的结构,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流失,土壤变得贫瘠;连续(或长期)耕种,土壤肥力消耗多;此外,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是导致黑土退化的原因之一,这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燥红土是在热带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但西南部位于中部山地夏季风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晴天多,致使该地具有热量高,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气候特征高温干燥;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不适合季雨林的生长,植被为稀树草原或稀疏灌丛草原,因此分布有燥红土。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可知,砖红壤是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的,气候湿润,淋溶作用强,砖红壤偏酸性,土壤贫瘠,且质地黏重,因此可能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造:土壤偏酸性可施用偏碱性的石灰,中和土壤酸度;土壤贫瘠可增施矿物肥料,调节土壤养分;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质地黏重可在土壤中掺入沙子,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更加疏松,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改善排灌系统,协调土壤中空气和水分含量,可以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同时也能防止土壤水分过多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