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课标陈述: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第19课。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赞扬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学习6至9自然段。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起到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增加历史知识,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教育。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习惯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叙写: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正确读写。理解“都督、军令状、调度、丞相、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故事框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都督、军令状、调度、丞相、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都督、军令状、调度、丞相、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一、激趣导入,练表达。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有四大名著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吗?
2.指名回答。你积累了哪些有关于四大名著的知识?可以是歇后语,水浒人物我会说等。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就改编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生自读课文,师检测生字、词语理解情况
1.生自读课文,划出难理解的词语。
2.生字指导
本课生字较多,生字中,“擂”,应读léi,不能读lèi;“丞”,读chéng,不能读céng;
指导写字“忌”;“延”;“援”;“丞”。
三、理清课文框架及记叙顺序。
提示:可先找哪部分是借箭经过。
四、再读课文,练说故事
注:练说故事时,让学生考虑记叙文的六要素,师相机引导。
1.学生小组或同桌练习讲故事。
2.指名讲故事。
引导学生明白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五、作业
1.读《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章节,了解借箭背景。
2.分析人物特征并说说理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听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过渡
师:这一节课我们重点来研讨: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那些地方? 谁来给大家再讲讲“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二、走进文本,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指名回答“神机妙算”的意思,相应写板书:有智慧、有谋略、有预见、有决策。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学情估计:
(1)有智慧 (板书:精通天文、熟悉地理)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②熟悉地理
(2)有谋略 (板书:巧妙安排、运筹帷幄)
①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的计划就完了。
②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3)有预见 (板书:识天气、识人)
①预测天气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②了解人。
A、“……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师问:诸葛亮为什么只告诉鲁肃?
B、此处师问:诸葛亮为什么不让周瑜知道借船的事?引导学生回看课文第二自然段:(PPT出示)“……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周瑜认为诸葛亮中了计。所以“很高兴”。他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是想逼诸葛亮走上 绝路,好让自己稳操胜券,至于摆酒席完全是出于虚伪。此时,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借箭的背景。(学生交流资料,师出示PPT)
C、师出示草船借箭背景资料。
(析:)为了孙、刘联合抗曹,为了顾全大局,诸葛亮把话放在肚子里罢了。这真是一个顾全大局的这个诸葛亮!(板书:顾全大局 有气度)
D、师:这段话的描写生动的再现了当时两人斗智斗勇的情景,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读一下。
E、学生分角色朗读。
④“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 有决策。(板书:逼近水寨、两面受箭)
①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析:) 两面受箭,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决策英明。
②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析:) 诸葛亮叫“吃惊”的鲁肃“只管饮酒取乐”,反衬出诸葛亮运筹帷幄的沉着镇定。这真是个:有胆量的诸葛亮! (板书:有胆量谈笑风生)
4.师小结:从刚才大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真是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啊!这真是一个顾全大局的诸葛亮啊!这真是一个有胆量的诸葛亮啊!
三、走出故事,了解小说,开阔视野
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经过。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草船借箭真的是诸葛亮所为吗?让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师出示PPT讲解。
师:《三国演义》中“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作者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情节。这样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使读者产生真实感,又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比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可谓家喻户晓。课下,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读读这本书中的其它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篇目。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