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演练测评(三)
(地球上的水)
一、单项选择题
伊敏河(下图)发源于大兴安岭,流经呼伦贝尔高原,最后注入海拉尔河。伊敏河流域积雪期较长,季节性冻土发育。辉河是伊敏河最大的支流之一,在中下游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据此,完成1~2题。
1.伊敏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积雪融水、大气降水
B.积雪和冰川融水
C.大气降水、地下水
D.湖泊水、地下水
2.有利于辉河中下游沼泽湿地形成的气候条件是( )
A.年降水量丰富
B.有冻土层,不利于水分下渗
C.春季河水泛滥
D.冬半年气温低,蒸发弱
盐碱地的主要矛盾是土壤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分。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走”这一水盐的运动规律,华北地区某地把带有水孔的管道埋于地表以下1~2米的深度,结合灌溉淋洗,把土壤表层的盐分溶解排走。暗管改碱排盐技术(如下图)的应用,让盐碱地“活”了起来。据此,完成3~4题。
3.地下暗管的主要作用是( )
A.避免占用耕地 B.减少水分蒸发
C.直接灌溉根部 D.降低地下水位
4.若该项技术应用于西北地区,则应( )
A.减少灌溉用水 B.加粗暗管直径
C.加深暗管埋藏 D.减少灌溉次数
湖沼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垂直分布能够反映古气候演变过程。大气中的汞主要随降水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后随径流进入湖泊,并被有机质吸附并沉积。某科研团队对南岭东部大湖沼泽进行钻孔取样,发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湖岸植被、湖泊水位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湖沼相沉积序列中汞含量具有指示流域气候变化的作用。下图为湖泊沉积物采样点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科研团队通过对所采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某一段沉积岩层自下向上汞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这说明该沉积岩层形成时期( )
A.湖盆地壳下沉
B.大气降水偏少
C.湖泊面积扩大
D.河流侵蚀减弱
6.湖泊沉积物样品中某一沉积层内出现深黑色有机质层,可推测该沉积层形成时期可能出现( )
A.东南季风减弱
B.东北季风减弱
C.西南季风增强
D.西北季风增强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8.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开发是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托。下图示意渤海和黄海局部。据此,完成9~10题。
9.乙地建设晒盐滩地的优势条件是( )
A.距河口近,河流带来盐分多
B.夏季伏旱时间长,日照时数较多
C.鹅卵石多,增温快,蒸发旺
D.春季干燥多大风,利于海水蒸发
10.与乙地相比,丙地附近冬季海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因为丙地附近海冰( )
A.开采更方便 B.资源更丰富
C.运输更便捷 D.需求盘更大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人类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下图是9月某日浙江一水文站24小时内潮水位变化过程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关于图中潮、汐判断准确的是( )
A.甲时段属于汐、乙时段属于潮
B.甲时段属于汐、丙时段属于潮
C.乙时段属于潮、丁时段属于汐
D.丙时段属于汐、丁时段属于潮
12.丙时段,适宜在当地开展的人类活动是( )
A.大型满载船舶进港
B.渔民赶海
C.开采海底油气资源
D.休闲观潮
二、不定项选择题
海水淡化是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海水淡化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下图是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持续利用角度,可以在海水淡化厂附近( )
A.水产养殖 B.晒盐
C.潮汐发电 D.发展海洋化工
14.下列人类活动主要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是( )
A.海水淡化 B.远洋捕捞
C.修建海上人工岛 D.建设海底隧道
读海洋降水量及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曲线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表示海洋表层密度和盐度曲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下列有关海水表层盐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B.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C.60°附近海区盐度北纬低于南纬
D.副极地海区盐度小于赤道附近海区
参考答案
1.A 2.D 第1题,伊敏河流域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消融,同时,春季气温较低,蒸发较小且地下存在冻土层,地表径流下渗少,因此河流获得的补给量大,水量大。伊敏河位于大兴安岭西坡,虽然受夏季风影响减弱,但依然有降水补给,且补给比例较大,A正确。该地山地海拔较低,无冰川融水补给,B错误。湖泊水和地下水不是其主要补给方式,CD错误。故选A。第2题,辉河流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年降水量约400毫米左右,A错误。“有冻土层不利于水分下渗”“春季河水泛滥”不属于气候条件,BC错误。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半年气温低,蒸发弱,水分不易消失,利于沼泽形成,D正确。故选D。
3.D 4.C 第3题,地表下渗的水分或深层上升的水分渗入暗管内,通过输送排盐排水,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抑制盐度高的地下水上升,从而减弱土地盐碱化,D正确;地下暗管不占用耕地,但这是它的特点不是作用,A错误;地下暗管的作用与水分蒸发、灌溉无关,主要是排水,BC错误。故选D。第4题,西北地区蒸发更加旺盛,防治盐碱化需要将地下水位降到更低,因此加深暗管埋藏,C正确;西北地区降水少,浇灌次数和水量会更多,AD错误;西北地区土壤缺水严重,农作物需水多,需要排走的水量少,不需要加粗暗管直径,B错误。故选C。
5.C 6.A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进入湖泊的汞主要是被有机质吸附后沉积,而沉积岩层自下向上汞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说明沉积岩层下部有机质含量多,上部有机质含量少。由材料“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湖岸植被、湖泊水位具有显著相关性”可知,沉积岩层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湖岸植被,而其多少则与湖泊水位对湖岸植被的影响有关,当湖泊水位升高时,淹没湖岸低地,导致湖岸植被的生长空间变小,湖岸植被数量变少,提供的有机质变少,吸附汞也相应减少,由此得出随着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植被数量减少,湖中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汞含量自下而上减少,C正确。与湖盆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没有直接关联,大气降水偏少有可能带来湖水水位下降,造成汞含量增多,A、B、D错误。故选C。第6题,湖泊沉积物样品中某一沉积层内出现深黑色有机质层,说明该沉积层形成时期有较多有机质沉积,由此可推测当时植被数量较多,植被生长空间较大,湖泊水位较低。而南岭东部湖泊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可知由于东南季风减弱,南岭地区降水变少,湖泊水位降低,植被生长空间增大,植被覆盖率增加,提供的有机质增加,最终在湖底沉积形成深黑色有机质层,A正确;东北季风、西南季风不是该地区盛行风,西北季风带来的降水较少,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7.D 8.C 第7题,亚得里亚海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明显,其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更长,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更长,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其南部盐度较高,丙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最长,其盐度最高;甲地其纬度最高,受副高控制时间短,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甲地盐度最低。乙地和丁地处于同纬度地区,降水与蒸发较为接近,乙地有河流注入,使其盐分较丁地相对更低。故其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丁乙甲,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第8题,从题目可知,亚得里亚海区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且洋流在海湾内运动,促使海水更新,说明亚得里亚海内部形成一个洋流环流。该地位于北纬40度以北,风向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受西南风影响,亚得里亚海东海岸自南向北进入海湾,沿海湾环形运动,在亚得里亚海西海岸由北向南出海湾。故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应为暖流性质,AB选项错误。丙处位于亚得里亚海与地中海交界位置附近,且该海域有明显的喇叭口形状,受狭管效应影响,该处流速更快,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9.D 10.B 第9题,河流水为淡水,盐度低,如果距河口近,则不利于晒盐,故A错误;乙地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夏季没有“伏旱”天气现象,“伏旱”天气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错误;图中显示,乙地为淤泥质海岸,沉积物颗粒很小,鹅卵石不多,故C错误;华北地区春季盛行大陆吹向海洋的冬季风,气温回升较快,降水少,空气干燥,多冷锋天气,干燥多大风,利于海水蒸发,适合晒盐,故D正确。第10题,乙、丙都是淤泥质海岸,开采条件相同,A错误;丙地纬度比乙地更高,水温更低,海冰更丰富,B正确;乙靠近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更好,交通条件更好,C错误;乙靠近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更好,市场需求量更有优势,D错误。故答案为B。
11.C 12.B 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的涨和落为潮,即白天的高潮时段称为潮,乙为潮;夜晚的涨和落为汐,即夜晚的高潮时段称为汐,丁为汐,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第12题,读图可知,丙时段,是一天中海水潮位低时,而且处于一天中的傍晚时分,适合渔民赶海,在潮间带捡拾海产品,B正确;大型满载船舶此时不能进港,容易搁浅,A错误;开采海底油气资源与潮汐无关,C错误;观潮时一般是一天中的大潮时,而不是潮位低时,D错误。故答案为B。
13.BD 14.CD 第13题,水产养殖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且水产养殖业不一定要布局在海水淡化厂附近,A错。可以在海水淡化获得淡水的过程中发展晒盐产业,或者发展海洋化工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BD正确。潮汐发电是利用潮汐的周期性运动来进行发电,不一定要布局在海水淡化厂附近,C错。故选BD。第14题,修建海上人工岛利用了海上空间资源,建设海底隧道利用了海底空间资源,CD正确。海水淡化不属于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A错。远洋捕捞属于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获取,B错。故选CD。
15.BD 16.CD 第15题,海洋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大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读图可知,图中纵坐标代表纬度,乙曲线符合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因此乙表示海洋表层密度,B对;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赤道)和高纬度(两极)递减(呈马鞍型曲线),图中曲线符合该规律的是丁,D对。故选BD。第1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丁表示盐度曲线,海水表层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赤道)和高纬度(两极)递减,A、B错;60°附近海区盐度北纬低于南纬,因北纬60°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C对;副极地海区盐度小于赤道附近海区,因副极地海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D对。故选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