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8 18:07:30

文档简介

民勤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1-10每空1分,10-30每空2分)
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产生的
C.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正确;
B、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B错误;
C、原核细胞尽管结构比较简单,但形态、结构多种多样,所以具有多样性,C错误;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具有统一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
2. 下列关于蓝球藻和小球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小球藻和蓝球藻都含有核糖体这种细胞结构
B. 蓝球藻和小球藻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C. 小球藻可进行光合作用,而蓝球藻不可以
D. 蓝球藻和小球藻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蓝球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也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小球藻属于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
【详解】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A正确;
B. 蓝球藻和小球藻都有细胞结构,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B正确;
C. 小球藻可进行光合作用,蓝球藻有光合色素和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C错误;
D. 蓝球藻和小球藻都有细胞结构,都以DNA为遗传物质,D正确。
【点睛】列表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转录和翻译 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
是否遵循遗传定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核基因遵循, 质基因不遵循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3. 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一个视野中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  )
A. 变大、变少、变暗 B. 变大、变多、变亮
C. 变小、变多、变暗 D. 变小、变多、变亮
【答案】A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等于物镜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因此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量、视野亮度的变化分别是变大、变少、变暗,A符合题意。
故选A。
4. 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经盐析后得到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B.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也与功能基团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详解】A、蛋白质的盐析是指向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如氯化钠)导致蛋白质溶解度变小而从溶液中析出,其空间结构不改变,A错误;
B、氨基酸脱水缩合时,氨基提供的—H和羧基提供的—OH结合生成水,B正确;
C、蛋白质的水解需要酶的催化,而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与碳骨架和功能基团(如R基)有关,D正确。
故选A。
5.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下列关于“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B. 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C. 碳元素在生物体各种细胞鲜重中的质量百分比最大
D.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只有两个碳原子的是甘氨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因此,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详解】A、构成生物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核酸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
B、由于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家才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B正确;
C、氧元素在生物体各种细胞鲜重中的质量百分比最大,C错误;
D、甘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R基是-H,只有两个碳原子,D正确。
故选C。
6. 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生物中都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
B. HIV的核酸初步水解后可得到8种核苷酸
C. 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中含有5种含氮碱基
D. DNA与RNA的区别不仅体现在五碳糖不同,碱基种类也有区别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核酸种类与生物种类的关系如下表:
生物类别 核酸 遗传物质 举例
原核生物和 真核生物 含有DNA和RNA 两种核酸 DNA。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小麦、大肠杆菌等
病毒 只含DNA DNA 噬菌体
只含RNA RNA HIV
(2)核酸的种类和化学组成
【详解】A、病毒只含有1种核酸,DNA或RNA,故只含有1种五碳糖、4种碱基,A错误;
B、HIV的核酸是RNA,R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
C、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为DNA,DNA中含有4种碱基,C错误;
D、DNA与RNA的五碳糖不同(前者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后者的五碳糖是核糖),含氮碱基种类也有区别(前者的含氮碱基是A、C、G、T,后者的含氮碱基是A、C、G、U),D正确。
故选D。
7.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草履虫、变形虫、细菌和蓝细菌。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生物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
B.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①②
C. ①②③④都是真核生物
D. ④虽然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识图分析可知,①是草履虫,单细胞真核生物,②是变形虫,单细胞真核生物,③是细菌,原核生物,④是蓝细菌,原核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生物①②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③④都属于原核生物,无论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生物①②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因此具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生物①②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③④都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④属于蓝细菌,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虽然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8.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检测:向豆浆中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入CuSO4溶液,并水浴加热
B. 蛋白质检测: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C 脂肪检测: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D. 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斐林试剂在使用时先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再加入组织样液中。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A液,摇匀后再加入B液,在碱性条件下肽键遇到铜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形成紫色的络合物。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B、蛋白质检测时,应先向豆浆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摇匀后再滴入CuSO4溶液,不需要水浴加热,A、B错误;
C、脂肪检测时,步骤为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C正确;
D、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选用无色(或白色)的材料,避免材料颜色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D错误。
故选C。
9. 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的Na+参与
A. 调节渗透压
B. 组成体内化合物
C. 维持正常pH
D. 提供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植物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使细胞液中的溶液浓度大于外界土壤中溶液的浓度,才使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说明液泡内Na+参与调节其内部的渗透压,故选A。
10. 下列有关无机盐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合成叶绿素和血红素分别需要Mg和Fe
B. 植物体缺Mg会影响光合作用
C. 人体缺Fe会影响血红素对氧气的运输
D. Mg和Fe分别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无机盐:(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白中的Fe等以化合态。(2)无机盐的生物功能:a、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b、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详解】A、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合成叶绿素和血红蛋白分别需要镁和铁,A正确;
B、Mg是合成叶绿素的成分,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B正确;
C、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人体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C正确;
D、不管是Mg还是Fe,动植物体内都含有,只是发挥的作用不同,D错误。
故选D。
11. 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 B.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有关
C.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 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场所,也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少量的ATP;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之间有物质运输、能量交换的功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详解】A、植物细胞壁为全透性,细胞膜才是细胞的边界,A错误;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功能,参与细胞信息交流,B正确;
C、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则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细胞只有保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D正确。
故选A。
12. 下列有关各种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是一种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B. 液泡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其内都含有叶绿素、花青素等色素
C. 高尔基体是蛋白质修饰加工、包装的场所
D. 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里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的结构和功能:
液泡:单膜,成熟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详解】A、内质网是一种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A正确;
B、液泡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都含有色素,但叶绿素只分布在叶绿体中,花青素只分布在液泡中,B错误;
C、高尔基体是蛋白质修饰加工、包装的场所,与分泌物形成有关,C正确;
D、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里,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正确。
故选B。
13. 真核细胞存在一套复杂的生物膜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
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不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基质中,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 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能合成A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
B、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水解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B错误;
C、细胞核的核膜具有双层膜,核膜上存在核孔,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因此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C正确;
D、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记忆。
14. 如图是某植物细胞中Ca2+跨膜运输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a2+跨膜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B. 图中钙离子泵可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
C. 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影响Ca2+吸收
D. Ca2+进出细胞的跨膜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液泡中及细胞外的钙离子浓度是l×106nmol/L。细胞质基质中Ca2+的浓度在20 200nmol/L之间;钙离子进入细胞是协助扩散,运输出细胞是主动运输;进入液泡是主动运输,运出液泡是协助扩散。
【详解】A、Ca2+跨膜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A正确;
B、钙离子泵发挥作用时需要消耗ATP,可能能够水解ATP,因此具有催化作用,B正确;
C、离子通道具有专一性,发生基因突变就有可能结构发生变化,功能可能受到影响,C正确;
D、Ca2+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细胞,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D。
【点睛】
15.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图是顺序打乱的某离子的跨膜运输,正确的顺序是D-C-B-A
B. 膜脂能向两旁分开让离子通过
C. 图D说明离子的移动是随机的
D. 图示膜蛋白具有酶的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比较: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详解】A、图中的物质运输有载体协助,消耗ATP,因此判断为主动运输方式,即顺序为C-B-D-A,A错误;B、离子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
C、离子的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不是随机的,具有选择性,C错误;
D、图示膜蛋白具有催化ATP水解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16.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使Na+逆浓度进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a+进入液泡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 该载体蛋白数量增多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C. 液泡膜上水分子的扩散只能单向进行
D. 液泡膜与细胞膜构成了原生质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Na+逆浓度进入液泡”,说明Na+进液泡内是主动运输,A错误;运载Na+的载体蛋白数量增多,液泡内吸收Na+增多,细胞液渗透压增大,植物可以在更高浓度的土壤盐溶液正常吸水生长,所以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B正确;液泡膜上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可双向进行,C错误;液泡膜、细胞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了原生质层,D错误。
【考点定位】液泡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一是需要注意对题干信息的分析如“液泡对钠离子的逆浓度转运”是确定钠离子为主要运输的依据;其次需要对“耐盐性”含义的理解;三是需要知道水分子扩散方向以及原生质层的组成等知识。
17.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都是线粒体的组成部分
B. 在②和③中都能产生大量的ATP
C. 在①和②中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D. 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为有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H],并产生少量ATP,所以①为细胞质基质,甲为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将丙酮酸和水分解为CO2、[H],并产生少量ATP,所以②为线粒体基质,乙为[H];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需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O2反应生成H2O,同时产生大量ATP,所以③为线粒体内膜。
【详解】A、据分析可知,①为细胞质基质,A错误;
B、在②线粒体基质中产生少量ATP,B错误;
C、在②和①中所含酶的种类不相同相同,C错误;
D、据分析可知,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D正确。
故选D。
18.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脱去2分子磷酸的剩余部分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之一
B. 绿色植物只在叶绿体中产生ATP
C. 大脑在思考问题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D. 长期不进食的病人,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ATP由一分子腺苷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一分子腺苷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所以ATP脱去2分子磷酸的剩余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分子的基本单位之一,A错误;绿色植物产生的ATP的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大脑思考问题时消耗能量,伴随着ATP的水解,在ATP消耗的同时发生着ATP的合成,以维持ATP与ADP含量的相对稳定,即发生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C正确;由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人体内,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D错误。
19. 利用乙醇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设法分离得到各种色素后,将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下图所示),将滤纸点样点以下部分浸入层析液后,最终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位置应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由于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不同,扩散最快的是胡萝卜素,其次分别是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所以试验结果,3位置上胡萝卜素在最上面,其次4位置上的叶黄素,接着1位置上的叶绿素a,在滤纸条最下面是位置2上的叶绿素b。故选C。
20.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B. 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水解
C. 较弱光照条件下,因与光反应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减小
D. 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药剂后会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错误;
B、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和多肽都含肽键,都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错误;
C、较弱光照条件下,由于能量供应减少使光反应速率减小,并未使有关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
D、高温可破坏淀粉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变性失活,D正确。
故选D。
21. 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B.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 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专一性、高效性、酶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实验设置的原则是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
【详解】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特性,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不同的底物,A错误;酶的高效性是让酶的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酶和无机催化剂),不是酶的浓度,B错误;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C正确;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每一种酶都有其最适宜pH,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该设置一系列不同pH梯度的溶液,不能只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D错误。故选C。
22. 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取色素研磨时加入少许CaC03,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C. 利用层析法可分离4种光合色素
D.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D
【解析】
【分析】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是: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A正确;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正确;由于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所以可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C正确;由于绿色植物几乎不吸收绿色光,所以植物的叶片一般呈现绿色,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3. 下图表示萌发小麦种子在不同的氧浓度下吸收速率和生成速率的变化,假设呼吸底物为糖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之比为3:1
B. 浓度为f时,小麦细胞中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 浓度为c时比a时更有利于小麦种子的储存
D. 从萌发到进行光合作用前,种子内的有机物有消耗但没有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O2浓度为a时O2吸收速率为0,说明此时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O2浓度为b、c、d时CO2生成速率>O2吸收速率,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O2浓度为e、f时,CO2生成速率=O2吸收速率,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在O2浓度为b时CO2生成速率是O2吸收速率的2倍,假设小麦种子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是x,由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得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速率是6x,产生CO2的速率是6x,则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也是6x,进而计算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是6x÷2=3x,因此O2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之比为1:3,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O2浓度为f时,CO2生成速率=O2吸收速率,只进行有氧呼吸,小麦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O2浓度为a时O2吸收速率为0,说明此时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总呼吸速率为1(用CO2生产速率表示);O2浓度为c时,小麦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由于小麦种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CO2,总呼吸速率为0.6(用CO2生产速率表示),可见O2浓度为c时比a时更有利于小麦种子的储存,C正确;
D、从萌发到进行光合作用前,种子内的有机物有消耗也有合成,D错误。
故选C。
24.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某植物在不同CO2下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自变量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B. a点为光补偿点,b、c点不是光饱和点
C. b点时叶肉细胞内三碳酸合成速率较 a 点高
D. 若在 c 点条件下补光处理,会提高光合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其中实际光合速率可用O2的利用量、CO2的固定量、有机物的制造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可用光照下O2的释放量、CO2的吸收量、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呼吸速率可用黑暗中CO2的释放量表示。
【详解】A、由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A正确;
B、a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为光补偿点,b、c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达到饱和,但b、c不是光饱和点,B正确;
C、b点是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远大于a点,因此暗反应速率和光反应速率也大于a点,即b点时叶肉细胞内三碳酸合成速率较 a 点高,C正确;
D、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速率不会升高,此时限制因素为CO2浓度,D错误。
故选D。
25. 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生物体内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差异是由遗传物质不同引起的
B. 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 性腺细胞内核糖体数量较多,与性激素的合成有关
D.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参与分解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不同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差异是由基因选择性表达引起的,A错误;
B、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需要分泌到细胞外,或转移到其他部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正确;
C、性腺细胞内内质网数量较多,与性激素的合成有关,因为性激素属于小分子脂类,其合成场所为内质网,C错误;
D、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需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即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有利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进行,D错误。
故选B。
26.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内已高度分化细胞可直接回到未分化状态
B. 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其分裂能力越强,全能性越高
C. 克隆猴“华华”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全能性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都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的个体的潜能(无核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
【详解】A、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因此生物体内已经发生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可以回到未分化状态,A错误;
B、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其分裂能力越弱,全能性越低,B错误;
C、克隆猴“华华”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完成的,其诞生可以说明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
D、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中,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的个体的潜能,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D正确。
故选D。
27. 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B. 衰老细胞中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各种酶的活性都降低
C. 肝脏细胞不能合成血红蛋白的原因是没有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
D. 细胞的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就越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就越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结果是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而癌变的发生也会导致原来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可见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都会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A正确;
B、衰老细胞中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并非所有酶活性降低,B错误;
C、肝脏细胞不能合成血红蛋白的原因是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没有表达,C错误;
D、细胞的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就越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就越低,D错误;
故选A。
28.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效率降低
B. 细胞衰老过程中所有酶的活性均会下降
C.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细胞自噬对于细胞自我更新,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动态平衡有积极意义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降低,细胞分裂间期开始时与结束时相比,间期结束后细胞体积变大,因此间期结束时细胞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正确;
B、细胞衰老时,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但是与细胞衰老有关的酶活性升高,B错误;
C、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正确;
D、通过自噬清除自身某些物质和结构,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自噬产生的某些物质可以为细胞自我更新提供原料,D正确。
故选B。
29.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研究运用了荧光标记法
B.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可利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
C. 希尔实验可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都来自于水
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与压片步骤均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运用荧光染料标记标记膜蛋白的方法;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材料可以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也可以是黑藻;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充分解离有利于压片时细胞的分散。
【详解】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研究运用荧光染料标记标记膜蛋白,运用了荧光标记法,A正确;
B、以黑藻中的叶绿体作为参照物,可利用黑藻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材料,B正确;
C、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可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都来自于水,C错误;
D、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充分解离有利于压片时细胞的分散,所以解离与压片步骤均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D正确。
故选C。
30. 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 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 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心体和线粒体参与图1所示细胞的形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
B. 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 段;完成图3中CD 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 所示的情况
D. 图 4 中a 可对应图3中的BC 段;图4中c 可对应图3中的 AB 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图2: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3:图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粒)的分裂。
分析图4:a、c表示染色体:DNA=1:1;b表示染色体:DNA=1:2;d表示染色体:DNA=2:1但这种情况不存在。
【详解】A、图1各染色体的着丝点(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图,该细胞中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且有丝分裂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图2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图,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共有8条染色体,A正确;
B、图3中BC段的染色体处于复制后状态,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对应;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减半,是由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粒)分裂造成的,B正确;
C、图4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C正确;
D、图4中a表示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应处于后期,可对应图3中的CD段;4中c表示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G1期和末期,可对应图3中的A以前、D以后的线段,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 冬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冬小麦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翌年,农民在储存小麦种子前,需将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晒干后,才收进粮仓存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 。
(2)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_________的比例会逐渐降低,而_________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_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当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点燃,直至燃成灰烬,此过程中失去的水分主要是____________,灰烬是_________。
(4)储存小麦种子前,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储存时小麦会产热导致霉烂。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_________有密切联系。
【答案】(1)水 (2) ①. 自由水 ②. 结合水 ③. 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
(3) ①. 自由水 ②. 结合水 ③. 无机盐
(4)自由水含量(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小问1详解】
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小问2详解】
结合水/自由水含量高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自由水的比例会逐渐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原因是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提高抗寒能力。
【小问3详解】
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当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点燃,直至燃成灰烬,此过程中失去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灰烬是无机盐。
【小问4详解】
储存小麦种子前,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储存时小麦会产热导致霉烂。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自由水含量有密切联系,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水与结合水相对含量与细胞代谢的关系,新陈代谢越旺盛,自由水含量越多,结合水含量越少。
32. 不同种类的纤维素酶的结构和活性有很大差别,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下图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特性有___(答出两点即可),其发挥催化作用的原理是___。
(2)分析图示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__。
(3)图示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___。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的原因是___。
(4)此实验___(填“能”或“不能”)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原因是___。
【答案】(1) ①. 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②.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探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3) ①. A酶 ②. 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4) ①. 不能 ②. 斐林试剂检查还原糖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的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该曲线的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酶活性,故该实验目的是探究(研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小问1详解】
酶活性可以同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表示,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催化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小问2详解】
图中曲线的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酶活性,本实验的研究课题是探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在40℃至60℃范围内,酶A的活性变化不大,因此热稳定性较好的是酶A。高温容易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酶失活。
【小问4详解】
斐林试剂检查还原糖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的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此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33. 下图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请据图回答: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___10mL,作用是___;B___少许,作用是使研磨充分;C___少许,作用是___。
(2)图中步骤②将糨糊状的研磨液倒入漏斗中,漏斗基部放___。
(3)图中步骤③剪去两角的作用是___;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
(4)图中步骤④的关键是应注意___;加盖的目的是___,色素带最宽的是___,扩散速度最快的是___。
【答案】(1) ①. 无水乙醇 ②. 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③. 二氧化硅 ④. 碳酸钙 ⑤.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2)单层尼龙布 (3) ①. 防止色素带不整齐 ②. 细、齐、直
(4) ①. 层析液不要没及滤液细线 ②. 防止层析液挥发 ③. 叶绿素a ④. 胡萝卜素
【解析】
【分析】研磨时加入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有助于研磨充分、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剪去两角可有效防止滤纸条边缘扩散过快;滤液细线要画得细、齐、直。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在滤纸上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小问1详解】
研磨时需要加入3种物质:10mL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可以增大摩擦力,使细胞和叶绿体破碎以便充分研磨;细胞研磨破碎后,会溢出有机酸,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研磨时需要加入少许碳酸钙来中和有机酸。
【小问2详解】
过滤研磨液时,漏斗基部通常使用单层尼龙布而不能用滤纸,因为色素可吸附在滤纸上。
【小问3详解】
剪去滤纸两角的作用是防止两边色素扩散过快。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
【小问4详解】
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导致各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色素的目的。由于层析液有毒,且可以挥发,所以要加盖。色素带的宽度不同是由各种色素含量不同造成的,且色素的含量越多,色素带越宽。一般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所以叶绿素a的色素带最宽。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由于胡萝卜素在最前端,则说明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快。
34. 科研人员对某动物生发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观察分析,图1表示生发层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生发层细胞增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该细胞处于图2中________(填字母)段表示的时期。
(2)图2中,a~b段所处时期需要合成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_。b~c段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此时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
(3)在电镜下观察处于分裂期的生发层细胞,可见纺锤体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发出,而消失又出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
(4)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生发层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
【答案】 ①. 有丝分裂后期 ②. d~e(或de) ③. DNA和蛋白质 ④. 前期和中(期) ⑤. 1∶2 ⑥. 中心体 ⑦. 核膜、核仁(细胞核) ⑧. 动物生发层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细胞板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动物、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1)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图1所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该细胞处于图2中的d~e段表示的时期。(2)图2中,ab段为有丝分裂的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bc段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此时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1∶2。
(3)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消失又出现的细胞结构是核膜、核仁(细胞核)。
(4)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生发层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动物生发层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细胞板。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35. 某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min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0~5min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___。
(3)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___。这个结果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即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___。
(4)加入NaHCO3溶液后,植物光合作用平均每分钟产生___mol的氧气。
【答案】(1)植物处于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2)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氧气的释放量大于消耗量,容器中氧气量增加
(3) ①. CO2浓度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增加 ②. 适当增加CO2的浓度
(4)7×10-8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0-5分钟,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氧气含量下降,5-20分钟,有光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30分钟,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小问1详解】
在0-5分钟之间,小球藻在暗室中进行呼吸作用,但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氧气量减少。
【小问2详解】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给予光照后,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但由于植物此时还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容器中氧气量增加,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导致小球藻释放氧气。
【小问3详解】
碳酸氢钠作用是提供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所以在加入少量NaHCO3溶液后,光合作用增强,释放更多的氧气。这个结果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即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CO2浓度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增加,可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加入NaHCO3溶液后,10分钟就释放了(12-7)=5×10-7摩尔的氧气,平均每分钟产生5×10-7÷10+(5-4)÷10=7×10-8摩尔的氧气。民勤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1-10每空1分,10-30每空2分)
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
B. 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产生的
C.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2. 下列关于蓝球藻和小球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小球藻和蓝球藻都含有核糖体这种细胞结构
B. 蓝球藻和小球藻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C. 小球藻可进行光合作用,而蓝球藻不可以
D. 蓝球藻和小球藻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3. 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一个视野中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  )
A. 变大、变少、变暗 B. 变大、变多、变亮
C. 变小、变多、变暗 D. 变小、变多、变亮
4. 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经盐析后得到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B.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也与功能基团有关
5.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下列关于“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B. 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C. 碳元素在生物体各种细胞鲜重中的质量百分比最大
D.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只有两个碳原子的是甘氨酸
6. 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生物中都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
B. HIV的核酸初步水解后可得到8种核苷酸
C. 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中含有5种含氮碱基
D. DNA与RNA的区别不仅体现在五碳糖不同,碱基种类也有区别
7.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草履虫、变形虫、细菌和蓝细菌。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生物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
B.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①②
C. ①②③④都是真核生物
D. ④虽然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8.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检测:向豆浆中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入CuSO4溶液,并水浴加热
B. 蛋白质检测: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C. 脂肪检测: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D. 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
9. 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的Na+参与
A. 调节渗透压
B. 组成体内化合物
C. 维持正常pH
D. 提供能量
10. 下列有关无机盐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合成叶绿素和血红素分别需要Mg和Fe
B. 植物体缺Mg会影响光合作用
C. 人体缺Fe会影响血红素对氧气的运输
D. Mg和Fe分别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中
11. 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 B.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有关
C.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 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12. 下列有关各种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是一种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B. 液泡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其内都含有叶绿素、花青素等色素
C. 高尔基体是蛋白质修饰加工、包装的场所
D. 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里
13. 真核细胞存在一套复杂的生物膜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
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不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基质中,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14. 如图是某植物细胞中Ca2+跨膜运输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a2+跨膜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B. 图中钙离子泵可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
C. 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影响Ca2+吸收
D. Ca2+进出细胞的跨膜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15.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图是顺序打乱的某离子的跨膜运输,正确的顺序是D-C-B-A
B. 膜脂能向两旁分开让离子通过
C. 图D说明离子的移动是随机的
D. 图示膜蛋白具有酶的活性
16.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使Na+逆浓度进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a+进入液泡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 该载体蛋白数量增多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C. 液泡膜上水分子的扩散只能单向进行
D. 液泡膜与细胞膜构成了原生质层
17.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都是线粒体的组成部分
B. 在②和③中都能产生大量的ATP
C. 在①和②中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D. 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18.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脱去2分子磷酸的剩余部分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之一
B. 绿色植物只在叶绿体中产生ATP
C. 大脑在思考问题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D. 长期不进食的病人,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19. 利用乙醇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设法分离得到各种色素后,将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下图所示),将滤纸点样点以下部分浸入层析液后,最终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位置应为(  )
A. B.
C. D.
20.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B. 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水解
C. 较弱光照条件下,因与光反应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减小
D. 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药剂后会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
21. 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B.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 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22. 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取色素研磨时加入少许CaC03,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C. 利用层析法可分离4种光合色素
D.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23. 下图表示萌发小麦种子在不同的氧浓度下吸收速率和生成速率的变化,假设呼吸底物为糖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之比为3:1
B. 浓度为f时,小麦细胞中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 浓度为c时比a时更有利于小麦种子的储存
D. 从萌发到进行光合作用前,种子内的有机物有消耗但没有合成
24.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某植物在不同CO2下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自变量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B. a点为光补偿点,b、c点不是光饱和点
C. b点时叶肉细胞内三碳酸合成速率较 a 点高
D. 若在 c 点条件下补光处理,会提高光合速率
25. 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生物体内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差异是由遗传物质不同引起的
B. 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 性腺细胞内核糖体数量较多,与性激素的合成有关
D.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参与分解葡萄糖
26.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内已高度分化的细胞可直接回到未分化状态
B. 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其分裂能力越强,全能性越高
C. 克隆猴“华华”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
27. 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B. 衰老细胞中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各种酶的活性都降低
C. 肝脏细胞不能合成血红蛋白的原因是没有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
D. 细胞的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就越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就越高
28.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效率降低
B. 细胞衰老过程中所有酶的活性均会下降
C. 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细胞自噬对于细胞自我更新,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动态平衡有积极意义
29.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研究运用了荧光标记法
B.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可利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
C. 希尔实验可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都来自于水
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与压片步骤均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
30. 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 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 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心体和线粒体参与图1所示细胞的形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
B. 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 段;完成图3中CD 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 所示的情况
D. 图 4 中a 可对应图3中的BC 段;图4中c 可对应图3中的 AB 段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 冬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冬小麦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翌年,农民在储存小麦种子前,需将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晒干后,才收进粮仓存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 。
(2)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_________的比例会逐渐降低,而_________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_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当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点燃,直至燃成灰烬,此过程中失去的水分主要是____________,灰烬是_________。
(4)储存小麦种子前,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储存时小麦会产热导致霉烂。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_________有密切联系。
32. 不同种类的纤维素酶的结构和活性有很大差别,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下图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特性有___(答出两点即可),其发挥催化作用的原理是___。
(2)分析图示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__。
(3)图示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___。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的原因是___。
(4)此实验___(填“能”或“不能”)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原因是___。
33. 下图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请据图回答: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___10mL,作用是___;B___少许,作用是使研磨充分;C___少许,作用是___。
(2)图中步骤②将糨糊状的研磨液倒入漏斗中,漏斗基部放___。
(3)图中步骤③剪去两角的作用是___;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
(4)图中步骤④关键是应注意___;加盖的目的是___,色素带最宽的是___,扩散速度最快的是___。
34. 科研人员对某动物生发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观察分析,图1表示生发层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生发层细胞增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该细胞处于图2中________(填字母)段表示的时期。
(2)图2中,a~b段所处时期需要合成物质主要有________。b~c段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此时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
(3)在电镜下观察处于分裂期的生发层细胞,可见纺锤体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发出,而消失又出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
(4)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生发层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
35. 某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min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0~5min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___。
(3)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___。这个结果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即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___。
(4)加入NaHCO3溶液后,植物光合作用平均每分钟产生___mol的氧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