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演练测评(十二)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一、单选题
1.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城市兴起于封建主的领地上,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封建主经常把城市居民作为农奴对待,引起城市的不满。城市市民常常联合起来,通过多种手段获得程度不等的自由。这( )
A.冲击了农奴制度 B.培养了实用人才
C.促进了国家统一 D.繁荣了城市文化
2.下表是11—15世纪欧洲兴起的大学数量及地域分布。推动这一时期大学兴起的主要因素是( )
国家地区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苏格兰 西班牙 葡萄牙 德意志 匈牙利
大学数量 20 18 2 3 13 1 16 3
A.理性时代的到来
B.宗教改革的开展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近代科学的兴起
3.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材料表明( )
A.有利于欧洲逐渐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B.中世纪的欧洲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局面的形成
C.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完全受到封建王权的控制
D.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4.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法学阶梯》中说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是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段话体现了查士丁尼( )
A.凭借法律成为东罗马帝国最有威严的皇帝
B.认识到法治对巩固统治和治理国家的作用
C.编纂的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的法律体系
D.热衷于军事扩张并使得帝国版图一再扩大
5.下列关于中古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市民为争取自治权均采取了起义的方式
C.市民阶级形成,后来从中分化出了早期资产阶级
D.西欧城市的市民阶级比中国古代城市市民阶级强大
6.“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此材料表明了大学的形成( )
A.促进了城市自治权的扩大
B.刺激了城市封建经济的发展
C.促使城市更加繁荣
D.使城市政治建设更加民主
7.安拉是大慈大悲者和怜悯者:“世界上只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他的先知。”在这一刻,十字架被新月所代替;圣索菲亚大教堂变成了清真……处的“新月”是指( )
A.罗马帝国 B.蒙古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8.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这里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恒河下游
B.德里苏丹国由突厥人建立
C.笈多帝国时期佛教已成为国教
D.德里苏丹国印度教为国教
9.1453年,奥斯曼帝国建立后,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利。可见奥斯曼帝国( )
A.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B.加强中央集权
C.注重对人的思想控制
D.阻碍社会发展
10.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下列哪一选项反映该官员的主张( )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注意有选择性地对外学习
C.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D.认为本国习俗比华夏文明
11.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下列对日本古代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武士集团崛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B.效仿唐朝制度,将地方划为十道,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C.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宗教大权
D.诞生了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12.《天方夜谭》其中一个故事描述道:巴格达城的穷脚夫帮一个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买了叙利亚苹果、土耳其榅桲、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拉克密胡瓜、埃及柠檬、撒尔他尼橙子,还买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产和亚历山大的蜡烛、香水等手工业品。这反映了该地( )
A.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沟通世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C.基督教文化特征比较明显
D.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3.据如表可知,班图人大迁徙( )
路线 班图人迁徙概况
西线 西迁后建立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
南线 抵达南非,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东线 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A.促使西非文明呈现混合型特点
B.促进非洲文明朝多样性演进
C.确立了桑海在东非的霸主地位
D.导致了南非地区的四分五裂
14.从11世纪至15世纪末,东非沿海形成了一系列商业城市。这些城市的繁荣曾使初来的西方殖民者大为惊讶。它们和同时代的中国、马六甲、安南以及缅甸的商人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西方文明助推了非洲进步
B.非洲侧重和亚洲经济往来
C.东非沿海取得了长足发展
D.非洲国家的内部缺乏交往
15.历史上存在过的农业庄园式劳作是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之一。下列不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
B.中古时期西欧的庄园
C.阿兹特克人的浮动园地
D.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庄园
16.马丘比丘城遗址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的宫殿、神庙、城墙以及给排水设施,都展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这一遗址属于( )
A.玛雅文明 B.阿兹特克文明
C.迦太基文明 D.印加文明
17.古代美洲文明源远流长,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发明了独特的表意文字,并采用20进制的是( )
A.玛雅文明 B.阿兹特克文明
C.印加文明 D.津巴布韦文明
二、双选题
18.“14世纪,他们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在其国家中,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他们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文中的“他们”及其国家的都城分别是( )
A.阿兹特克人 B.印加人
C.廷巴克图 D.特诺奇蒂特兰
19.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各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
A.创造了玛雅文字
B.建造金字塔庙宇
C.发明数字符号“0”
D.制作莎草纸
20.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
A.创造了玛雅文字
B.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C.发明了“0”
D.发明了60进制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B 6.C 7.C
8.B 9.A 10.B
11.A 根据所学,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在这种体制下,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A项正确;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将地方划分为十道,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排除C项;古代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巴格达位于东西方商业要道上,《天方夜谭》是公元八、九世纪之交在阿拉伯地区开始流传的民间故事集,按唯物史观原理,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材料中“在巴格达城买了叙利亚苹果、土耳其榅桲、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拉克密胡瓜、埃及柠檬、撒尔他尼橙子,还买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产和亚历山大的蜡烛、香水等手工业品”,反映出巴格达地区汇集了大量来自其他地区的商品,经济繁荣,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巴格达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没有“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基督徒开办的商店,没有体现基督教文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文化交流”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14.C
15.C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美洲阿兹特克人的浮动园地与庄园式劳作无关,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17.A 18.AD 19.AB 20.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