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寒假作业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寒假作业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8 16:56:41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长郡中学2024 年高三寒假作业检测试卷
地 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某沿海地区等高线示意图,两地理兴趣小组9月23 日在图示地区宿营,甲地的小组在4:00(地方时)看到日出,乙地的小组在5:00(地方时)看到日出。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据此完成1~3题。
★1.此日,乙地日照时间长约
A.10 小时 B.12 小时
C.14小时 D.16 小时
2.图中①—④四地中,此日地方时6点前能看到日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⑤地海拔高度可能为
A.-820米 B.400米 C.720米 D.880 米
大理某气象台(25°42'N,100°11'E,海拔1990.5m)西距点苍山约4km,东距洱海约2k m,位于东南低西北高、依山傍水的坝区内。受湖陆风和山谷风的影响,该坝区内盛行风向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下图分别为某日该地近地层风速(单位:m/s)日变化图和气温(单位:℃)日变化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气象台夜晚风速较小的原因是
A.地面摩擦作用,风力减弱 B. 湖陆风与山谷风相互抵消
C.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层 D.大气吸热保温作用增强
5.该日北京时间 15:00,该气象台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下图为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的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垂直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植被均以草类植被为主。在山坡含有砾石(角砾)地层上的表面多覆盖有砂和粉砂物质。 甲处年降水量约291毫米,乙处年降水量约352毫米,降水都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大风。 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图示山坡堆积物中的砾石特点和表层的砂和粉砂来源正确的是
A.砾石特点:磨圆度较好 表层粉砂来源:当地冰碛物沉积(冰川沉积)
B.砾石特点:棱角较分明 表层粉砂来源:上部山区(风化侵蚀)
C.砾石特点:分选性较好 表层粉砂来源:上部山区(流水沉积)
D.砾石特点:棱角较分明 表层粉砂来源:山麓区域(风力沉积)
7.推测冲积平原、冲积扇和山坡的草类长势情况由差到好依次为
A.冲积平原→冲积扇→山坡 B.冲积平原→山坡→冲积扇
C.山坡→冲积扇→冲积平原 D. 冲积扇→山坡→冲积平原
科学家们认为氢能是控制地球升温、解决能源危机的最优选择。 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氢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目前只有德国等少数国家有制氢的能力。2023年4月10日,起于乌兰察布市,终到北京市燕山的“西氢东送”输氢管道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 “西氢东送”将大力缓解我国绿氢(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氢气)供需错配问题。下图为氢能工业链图与“西氢东送”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关于氢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属于自然资源 ②零污染 ③储存运输方式灵活 ④可再生 ⑤深受地域限制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9.氢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但以后会被各国大量地开发和利用,这主要得益于
A.技术水平提高 B.全球气候变化
C.经济发展需求 D.氢能储量丰富
10.下列不符合“西氢东送”工程影响的是
A.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B.减少碳排放,促进绿色发展
C.缓解能源供需分布不平衡问题
D.缓解京津冀水资源紧张问题
蒙古国地处亚欧大陆内部。 甲地位于蒙古国 输沙累积(%)中东部一平坦河谷,植被覆盖较高,但年输沙量很大。右图为甲地近地面一年中风沙流输沙量随高度的累积分布图。 据此完成11~13题。
11.甲地防控风沙流的关键高度是
A.0~20cm
B.21~40 cm
C.41~60 cm
D.61 cm以上
12.甲地防控风沙流的有效生态措施是大量种植
A.灌木和乔木 B.草本和灌木
C.草本和乔木 D.藤本和水生
13.甲地植被覆盖较高,但年输沙量很大,表明其
A.气候极为干旱 B.土壤表层含水量较大
C.水土流失严重 D.生长季与风季不一致
就业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就业的人口数量,就业中心是指就业密度显著大于周边的地区。下图分别示意某年世界四大都市圈不同圈层内人口密度与就业密度分布。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年世界四大都市圈中
A.伦敦都市圈第一圈层人口密度最大
B.东京都市圈人口密度与就业密度呈正相关
C.纽约都市圈第一圈层就业人数最少
D.巴黎都市圈人口密度与就业密度呈正相关
15.各都市圈就业中心的形成原因是
A.交通便捷 B.居住区密集
C.产业集中 D.环境质量好
16.各都市圈就业中心平均通勤时间最短的是
A.伦敦都市圈 B.纽约都市圈
C.东京都市圈 D.巴黎都市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养耕共生”模式是利用养耕共生系统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都市农业生产形式,适用于城市屋顶、阳台、地面庭院等地方,产品自给或在邻里市场销售。 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城市人口比重大。 近些年来,以色列在城市推广“养耕共生”模式,促进了绿色科技型都市农业的发展。 下图示意养耕共生系统运作原理。
(1)结合图,描述“养耕共生”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 (4分)
(2)分析以色列在城市采用“养耕共生”模式的原因。(4分)
(3)在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大力推广“养耕共生”模式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我国陕北黄土丘陵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墚峁遍布,地形坡度大,这里地表覆盖的砂黄土粒间联结弱,孔隙大、垂直节理发育、对水异常敏感而具有强水敏性,干燥时黏聚力高且望如岩石,遇水则易溶解。溯源侵蚀是黄土丘陵区最强烈的动力地质作用,该区域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在长期溯源侵蚀作用下,完整的坡面不断被切割变得沟壑纵横、往往伴随着各类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区内人民群众的财产及人身安全。 图1 为陕北黄土高原区历史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图2为该区某沟谷溯源侵蚀型崩塌演化过程示意图。
(1)归纳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发生频次空间分布规律。(4分)
(2)指出高原上裂隙中水体的灌入在黄土崩塌过程中的作用。(4分)
(3)据图2,描述溯源侵蚀对该坡地地表形态的影响。 (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印度洋偶极子是指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表温度差,通过海—气耦合作用,对印度洋盆周围地区气候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当印度洋西部温度高于东部时,形成正偶极,影响着澳大利亚以及非洲的气温和降水等。 2018年5月和10 月两场热带气旋袭击阿拉伯半岛,促使甲区域蝗虫大量繁殖。2019年夏,蝗虫扩散到索马里半岛遇到热带气旋,再次壮大导致蝗灾。下图示意 1982—2020年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数量分布。
(1)说出阿拉伯海东部和西部热带气旋生成数量的差异,并从洋流角度分析原因。(6分)
(2)描述印度洋正偶极时,阿拉伯半岛热带气旋的形成。 (4分)
(3)除造成蝗虫大量繁殖以外,推测热带气旋给甲区域带来的其他影响。(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科考队员考察黄河的晋陕峡谷时发现,距今800万年前,东亚夏季风开始显著增强;此时,阴山、吕梁山也快速隆升,断层发育,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晋陕峡谷以北甲处地层的河流沉积物来自附近的吕梁山,峡谷南北两侧的水系尚未贯通。距今130万年前,晋陕峡谷中部的分水岭在内外力作用下贯通,促进现代黄河水系基本形成(图 1)。 图2示意晋陕峡谷以北甲处地层剖面及实地考察的地层剖面。
(1)从地壳运动的角度推测晋陕峡谷贯通的驱动作用。 (6分)
(2)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后,说明流水作用对晋陕峡谷贯通的促进作用。 (4分)长郡中学2024年高三寒假作业检测试卷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3
4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B
D
D
1.C【解析】该题要从等高线中的通视问题和日出时间与昼长的关系(昼长/2=12时一日出时间)来思考。甲处基本
位于本地区的最高处,且位于山脊附近,向东向西通视条件好,不会有障碍物影响观察太阳。乙地5点日出,可以得
到昼长=2X(12时一5时)=14时,所以可以日照14小时,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D【解析】该题要从等高线的特点(如等高距相等,0米等高线是海岸线),海拔对日出时间的影响(海拔越高,看到日
出的时间越早)以及通视问题来分析。在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日出时间为6点,但实际却有差异,该题中理解地形
因素对不同地,点日出时间差异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甲、乙两地相差800米可知,该图等高距为400米。甲
地所在等高线为1600米,可推知①地海拔为1200米。读图可知,①地东侧有一座1600米以上的山峰阻挡,所以①①
地看到太阳的时间要晚于6点,故A错误。②地海拔为0米,其东侧有高大的山脉,同样阻挡了太阳光线,所以②地
看到太阳的时间要晚于6点,故B错误。③地海拔为0米,即③地位于海岸线上,且向东是大海,并无遮挡,在秋分
日,6点刚好看到日出,故C错误。④地海拔为800米,其东侧并无高大的山脉阻挡,该地看到日出的时间应早于6
点,故D正确。故选D。
3.C【解析】该題要从等高线的特点来解答,等高距相等,0米等高线是海岸线,等高线图中,任意一点的取值范围要在
一个等高距范围以内。由甲、乙两地相差800米可知,该图等高距为400米。甲地所在等高线为1600米,可知②③
所在的等高线海拔为0米,即是海岸线,可知⑤地处于海洋中的一座岛屿,该岛屿的海岸线为0米,依次可推得,⑤地
海拔介于400米和800米之间,故C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C。
4.C【解析】白天和晚上的摩擦没有变化,A错误;由材料“西距,点苍山约4km,东距洱海约2km,位于东南低西北高、
依山傍水的坝区内”可知,夜晚吹陆风和山风,风向基本一致,以偏西凤为主,不存在抵消,B错误;由于晚上地面降温
快,近地面大气降温比上层大气降温决,出现逆温,气温的对流运动减弱,使水平气压梯度力差异小,水平气流运动减
弱,风力小,C正确;晚上大气以放热为主,D错误。故选C。
5.B【解析】北京时间15时,气象台附近的近地面气温最高,空气对流上升显著,近地面气压较低,而洱海气温相对较
低,气压较高,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由东吹向西,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东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D【解析】结合材料和图可知,山坡以角砾为主,表层有砂、粉砂,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
积,故砾石分选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故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A、C错:上部山区主要以基岩和砾石为主,风化侵
蚀后形成物质颗粒较大,难以形成粉砂,不是粉砂来源,B错;由图可见,山麓地区存在粉砂、黏土和砂砾,图中该地区
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挟沙能力减弱,砂
和粉砂沉积在山坡上,为风力沉积,D对。故选D。
7.D【解析】该地位于西北地区,气候相对干早,水分条件对植被生长影响较大。冲积平原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
水在此汇集,地下水埋藏浅,地下水易出露,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砂、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水
分条件好,土壤条件好,利于植被生长,草类长势最好;冲积扇主要为砂砾组成,砾石多,颗粒相对较粗,水分下渗多,
地表水分条件差;山坡覆盖有砂和粉砂物质,颗粒相对较细,保水性相对好,且由材料可知,该地山坡降水量多于山
麓,山坡水分条件优于冲积扇,山坡草类长势优于冲积扇。综上可知,草类长势情况由好到差依次为冲积平原→山
坡→冲积扇,D对,A、BC错。故选D。
8.C【解析】由图可知,氢能不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而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因此不属于自然资源,①错误。氢主要
以化合物的形式贮存于水中,而水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不受地域限制,⑤错误。氢燃烧的产物是水,氢能是世界公认
的可再生清洁能源,零污染,②④正确。据图可知,氢能储存和运输方式多样,③正确,②③④正确,C项正确。故
选C。
9.A【解析】受技术水平的限制,氢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所以未来能大量开发氢能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捉高,A
项正确;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发展需求及丰富的储量会促使人们去开发氢能,但没有开发技术的话,氢能并不能被大
量开发和利用,B、C、D项错误。故选A。
地理参考答案(长郡版)一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