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8 17:0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答题前,者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谈“差序格局”是从“私”说起。“私”的问题是个群已。人我的基限忽样划法的问题,于是,费老先生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
中国的社会不像西洋社会,西洋社会是团体社会,称为团体格局,像由“几根稻菜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不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图围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图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果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图子是不一定相圆的。”“这个网络像个蜘妹的同。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是一种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然个人。中国社金结构里。差序格局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有远近、亲疏的差序。一切价值是以“已”为中心的主义。在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中,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在任何一图里,向内看可以说是公。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金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李鹏亚《读《乡土中国》——对差序格局的理解》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金结构、人际美系的道耀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星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仲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已”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已为中心,血绿美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雄立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盛中。更是“一表区干里”。从广泥意义上论、地缠、左绿、学绿、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啼。如“者乡见老乡,两眼泪注汪”“亲不亲故多人,美不美家多水“一家子园学三单子亲”等民语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暴。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很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垫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普派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上“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已”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盾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继构性壁垒。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素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转质。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通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调《乡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频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的多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美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变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洋社会是团体社会,称为团体格局,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团体也不能抹煞个人。
B.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是礼治秩序存在的基础,儒家伦理塑造并强化差序裕局的存在。
C.差序格局中的资源配置模式是为了使直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排外性。
D.费孝通先生关注农村间题,所以当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
2.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将西洋社会结构与中国社会结构进行对比,让读者对差序格局有更深刻的理解。
B.材料二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和喻证法,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证有力。
C.材料三引用梁治平的一段话是为了论证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读《乡土中国》仍然可以得到有价值的启示。
D.三则材料分别阐释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差序格局的社会特征以及《乡土中国》在当代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3.下列选项不能说明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特征的一项是(3分)
A.《增广贤文》中,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B.《战国策》中,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
C.《红楼梦》中贾家衰败后,树倒猢狲散。
D.中国古代的丧服为“五服”,指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继麻。
4.结合材料概括什么是中国差序格局和差序格局的特征。(4分)
5.近年来,很多年轻人逃离大城市,回老家就业,认为小城市更有人情味。也有人仍然留在大城市,认为小城市虽然生活成本低,但会面对长辈不停的催婚与训诫,繁复的人情往来;更现实的问题是他们认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回老家后资源少,难以获得与自己专业、能力相匹配的机遇和平台。试结合材料观点解释回到小城市所面临的烦恼。(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了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磕、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赖
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牵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者妪则努力品着
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乌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度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遥
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接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盛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
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
是唤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雪下腰来,掏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对大海的感受,在那个静谥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多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媲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激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院子里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莱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蕾切尔·卡森的名字。地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蕾切尔·日森曾说,假使地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蕾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展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师因州的海,我蕃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遇到的那位看海的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回样的清瘫、内敛,同样的脐傲和高贵!
蕾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撤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听海的心”是说人要用心感悟自然,脸听自然的脉动,来抗衡小世生活的倦怠。为继续前行提供动力。
B.文中第五段“心立”“祈祷”两国表明老妪面对大海的庄严坚态与度诚态度,突出她对大海的强烈感受。
C.“大自然从来都不推弃贫者,它会而所有爱它的人故开杯抱”是写大自然对人类的包容与爱护,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情讴歌
D.“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人黑暗之中”是说管切尔·卡查品然失明、但她的作品依然产生影响,她热爱自然的精神永驻人间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自然之美为线索,将看海的母子、童年的“我”和美国环保先驱管切尔。玉森贯穿起来,从而表达主题
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灯”喻人感悟自然的身体感官,揭示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盲人老妪的故事,引起下文作者对家乡的回忆和对自然的认识。
D.文本语言清新淡雅,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融合在一起,细属而又深沉,引人入胜
8.文中盲人老妪是生活中的穷苦人,蕾切尔·卡森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作者为什么说“她们同样的清耀、内敛,同样的骄做和高贵” 她们给你怎样的启示 4分
9.请分析文中盲人老妪形象的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谣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任成王潜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烟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全君沈滞、善独得润身,翅延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入那,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座书云:“燕赵因多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因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字,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尾错之侍;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尧彝君世,俊义益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多也 ”遵座即命德林制《让尚书全表》、提笔立成,不加治点。时进彦铨街,深慎选举,秀才握第,军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智为上,投殿中将军。武平初,加通直散骑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越病,遍体生疮,而裹泣不绝。诸士友为合汤药,德林不肯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症,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开皇五年,救今撰录作相时文输,勒成五卷,谓之《霜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剩史。未几,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德林既少有全名重以责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语议,以取蹭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泰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安称语议。”上甚的之。因出为湖州刻史,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全,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金成,一现盛礼,然后放独五园,死且不恨,”上不许,精怀州制业。在州逢尤早,课民掘非溉田,空致劳扰,意无补益,为者司所疑,岁杂,卒官,时年六十一。
(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有删改)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德林既少A有令国名C重D以贵显E凡制F文章G动H行于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朝廷纵不见尤”的“见”与《劝学》中“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见”意
思相同。
B.文中“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座书云”的“边”与《赤壁赋》中“托遗响于悲风”的“遗”意思不同。
C.文中“以德林袭焉”的“以”与《登秦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的“以”用法相同,意思不同。
D.文中“因出为湖州刺史”的“因”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用法不同,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城王高潜与李德林亦师亦友,他认为不应该因为一己之私而埋没人才,所以支持李德林到朝廷做官。
B.任城王高潜给尚书令杨遵虚写信,信中称李德林治国才能堪比贾谊、晁错,写作才能基比司马相如、扬雄。
C.李德林为官期间母亲去世,他因此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浑身发热生疮,仍哀哭不绝。
D.李德林假称自己父亲是太厨诸议,被贬为怀州刺史,任上劳而无功,考核成绩差,后因病车于任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4)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
(2)今虽尧彝君世,俊义益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多也
14.李德林为什么会受到杨遵彦的货识 请分条陈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暮春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番风雨,一番狼箱”,表明风雨之后花径狼藉不堪,暗示国家没落。
B.词的上片以江南女子的视角,描写暮春最象,为下片抒发情感作铺垫。
C.下片中“静”、承上启下,既指芳花凋零后的寂静,也指情人不在的孤寂。D本词一改辛词安大的意境和豪迈的风格,是一首委候维编的伤春相思词。
16.“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句中哪两个字用得精妙。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从侧面表现洞箭声凄切悲凉的句子是“ , ”。
(2)《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登秦山途中经历艰险的句子是:“ , ”。
(3)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一间一答的句子,请你再写出两句一间一答的古诗文。“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l(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春节,就是农历的新年。它也是一个高龄的节日,有4000多岁了。《说文解字》里
说:“年,谷熟也。”也就是说,过年的习俗可能和丰收有关。
可以想象一下,一年一度的谷物收获后,庆祝活动开始了。先民们跳着不知名的塑
路,城着铿饼的口号,谢天谢地,并祈求来年的 A
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①过去,联合国秘握
长每年都在春节致以贺词,②向所有庆祝春节的人发表问候。③现在,不仅联合国有问候,④还实实在在地给员工放假。
在过去,亚洲多国不但通过儒学,汉宇联系在一起,在节成的“神圣时间”上也保持
着一致。现在,中国是全球第二经济休。“一带一路”主导国,不仅中国制造让全球 B。中国文化也备受世界欢迎,南非大学生唱起了京剧,巴西人穿上了汉服,印度少年学起来了书法。春节,更是一幅珍贵的民俗画卷,与之相关的国家圾非遗民俗就达数置个,伊然成了世界“潮品”。
春节期间,从欧罗已到亚美利加,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世界放发着火红、浓郁的中国
年味。 这和平,温暖和欢乐的场景,不正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吗
18.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下列诗句与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修辞手法相同的是(3分)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两岸狼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查枝头春意雨
20.文中第三段画横线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所谓“事”哲学,是指从“事”的角度出发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做事离不开主体。“做事”包括搬观层面的“行动”和宏观层面更系统、更富有社会历史内涵的“实践”,如果说 ① ,那么后者的主体就是集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既有② ,又有群依实践的面向。进而言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践有赖于其实践主体的范围不断拓展。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洪流之中,让全人类成为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这恰好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简而言之,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③
21.下列各句中引号与文中划横线句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马庄曾是闻名遐迩的“喷呐村”
B.考古人员在70多块残片中已找到80余个字,它们均为篆隶“安乐如意极”字样。
长寿无
C.我今天想跟大家谈谈“合作”的问题。
D.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岂不冤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元旦,哈尔滨成了游客打卡的一大圣地,冰雪大世界一票难求;“南方宝宝”拉着行李箱,排队打卡大澡堂……数据显示,哈尔滨机场元旦假期共运送旅客20.5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7%,创历史新高;同程旅行平台哈尔滨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40%,在全国目的地旅游热度榜单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重庆及广州。
机遇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哈尔滨已然成为新晋的网红城市“顶流”。从冰雪大世界“退票”风波时不推读不扯皮的态度,到《致哈尔滨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号召“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都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与诚意。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思考 请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