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江苏地理 课件(3份打包)-2024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 江苏地理 课件(3份打包)-2024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8 17:23:59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一部分
专题十 江苏地理
知识体系
自然
地理
江苏地理
人文
地理
地理位置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气候
河流、湖泊:水网密布、河湖众多
淮河以北:暖温带季风气候
淮河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资源:耕地、湿地、渔业资源丰富,煤、磷、盐、陶瓷土闻名
区域
特征
内部
差异
人口、城市: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高
农业:鱼米之乡
工业:工业部门齐全,工业化水平高
交通:水陆交通便利
苏南:工业化程度高、农业基础好
苏中:资源突出、发展速度快
苏北:海洋资源高效利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高考解密
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科素养 1.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分析江苏内部的南北差异,说明苏南、苏中、苏北在发展方向中的不同特点。 2.综合思维:能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江苏区域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区域认知:认知江苏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布特征。 关键能力 结合各种图表数据及文字资料,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能力;深入分析区域背景、区域差异,考查学生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 1.江苏自然地理特征。 2.江苏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 (2022·江苏地理,25)(1)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从外力作用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人文地理 (2022·江苏地理,25)(2)在与广东比较的基础上,概括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特征。
(3)为进一步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考点1
自然地理
主干精讲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地跨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东临黄海。陆地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千米,共26个海岛。
2.地形
(1)地势: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省区,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米以下。地面高程在45米以下的平原低地占总面积85%,其中半数以上在5米以下。
(2)地形:以平原为主,占总面积的70%以上,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4.3%。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为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5米。
3.气候
(1)类型: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特征: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
4.河流、湖泊
江苏跨江滨海,水网密布,湖泊众多。陆地水域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占15.7%。主要河流有长江、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主要湖泊有太湖、洪泽湖、高邮湖。
5.自然资源
(1)耕地和海域面积广阔。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97%,人均占有耕地0.99亩。湿地资源丰富,海岸湿地、湖泊、河流、沼泽等类型众多,沿海滩涂面积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
(2)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徐州的煤、连云港的磷、沿海淮北盐区的盐、宜兴的陶瓷土等全国闻名。
(3)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渔场面积达10万平方千米,其中包括著名的吕四、海州湾、长江口、大沙四大渔场,渔场的形成与中国东部沿海的沿岸流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中国东部沿海的沿岸流指我国东部沿海海域,自渤海和黄海北部向南流动的海流,属寒流性质的海流。由于受大陆的影响,冬、夏两季的水温和流势都有显著的变化。冬季,水温低于大洋,流势较强,可流至南海海域;夏季,水温较高,流势较弱,
一般流至台湾海峡南端即止。在流经途中,由于汇集了大大小小许多条河流的流水,因而盐度较低,营养物质较丰富,对沿海地区渔业生产的发展十分有利。
预测演练
考向1 通过“太阳视运动”考查“区域认知”
(2023·江苏决胜新高考联考)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6时15分李老师在苏北某地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1~3题。
1.拍摄照片时,该相机镜头朝向为
A.偏西 B.偏南
C.偏北 D.偏东
1
2
3
4
5

据图可知,此时快要日落,北京时间为16时15分,太阳应该是在西面,镜头朝向偏西,A正确。
(2023·江苏决胜新高考联考)右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6时15分李老师在苏北某地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1~3题。
2.该日,该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最接近
1
2
3
4
5

1
2
3
4
5
该地为苏北,接近120°E,北京时间16时15分快要日落,说明该日昼短夜长,且正午在北京时间12时左右,C正确。
(2023·江苏决胜新高考联考)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6时15分李老师在苏北某地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1~3题。
3.该日后的一星期内,可确定江苏各地
A.昼夜差值变短 B.日出方位南移
C.正午日影变短 D.始终昼短夜长

1
2
3
4
5
1
2
3
4
5
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
位于南半球,但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A、B、C错误;
短时间内太阳直射点依然会位于南半球,故
江苏各地一星期内始终昼短夜长,选D。
考向2 通过“地域文化”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南京模拟)地名是地理环境的产物,能折射出地理环境的特征。江苏省的村落以地形地貌特征命名的地名共有2 714个。下表为高频用字在地形地貌特征命名中占比排名前七个字统计结果。完成4~5题。
1
2
3
4
5
村名中含字 山 圩 港 沟 口 坝 岗
使用次数 656 417 231 185 156 132 121
占比 24.17% 15.36% 8.51% 6.81% 5.74% 4.86% 4.45%
4.根据江苏省以地貌特征命名的村庄,下列推断比较合理的是
A.含“山”字的村庄多出现在盐城
B.含“圩”字的村庄多出现在地势低洼区
C.含“港”字的村庄多出现在徐州
D.含“沟”字的村庄多出现在沿长江地区
1
2
3
4
5
村名中含字 山 圩 港 沟 口 坝 岗
使用次数 656 417 231 185 156 132 121
占比 24.17% 15.36% 8.51% 6.81% 5.74% 4.86% 4.45%

1
2
3
4
5
依据材料结合江苏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可知,盐城地处江苏省沿海平原地区,含“山”字的村庄不多,A错;
“圩”意为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故含“圩”字的村庄多出现在地势低洼区,B正确;
村名中含字 山 圩 港 沟 口 坝 岗
使用次数 656 417 231 185 156 132 121
占比 24.17% 15.36% 8.51% 6.81% 5.74% 4.86% 4.45%
1
2
3
4
5
含“港”字的村庄应多出现于沿海、沿河等水运便利的地区,徐州地处内陆,水运不发达,出现含“港”字的村庄不多,C错;
含“沟”字的村庄应多出现于山区,长江沿岸地区以平原为主,含“沟”字的村庄不多,D错。
村名中含字 山 圩 港 沟 口 坝 岗
使用次数 656 417 231 185 156 132 121
占比 24.17% 15.36% 8.51% 6.81% 5.74% 4.86% 4.45%
5.目前“圩”在南京市很多地方已经名不副实,其原因是
A.地壳抬升 B.江河淤积
C.决堤成湖 D.城市建设

1
2
3
4
5
村名中含字 山 圩 港 沟 口 坝 岗
使用次数 656 417 231 185 156 132 121
占比 24.17% 15.36% 8.51% 6.81% 5.74% 4.86% 4.45%
1
2
3
4
5
由上题可知,“圩”多指地势低洼区,在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城市建设占用农田、湿地等,导致地势低洼区不断减少,使得“圩”在南京市很多地方已经名不副实,故选D。
村名中含字 山 圩 港 沟 口 坝 岗
使用次数 656 417 231 185 156 132 121
占比 24.17% 15.36% 8.51% 6.81% 5.74% 4.86% 4.45%
考点练
(2023·江苏盐城模拟)下图为“江苏某地某月连续两天不同天气(阴天、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月最可能是
A.6月
B.8月
C.10月
D.12月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读图可知,江苏该地该月连续两天的气温均较低,且最低气温低于0 ℃。对比四个选项中,只有12月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江苏气温较低,D正确。
(2023·江苏盐城模拟)下图为“江苏某地某月连续两天不同天气(阴天、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2.这两天,该地
A.阴天气温上升速度较快
B.阴天最低气温出现较晚
C.晴天白昼气温高于阴天
D.晴天时气温日较差较大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结合图示曲线变化可知,阴天气温上升速度较慢,A错误;
阴天最低气温出现较早,B错误;
晴天白昼气温在北京时间12时之前低于阴天,C错误;
晴天时气温日较差较大,D正确。
(2023·江苏盐城模拟)下图为“江苏某地某月连续两天不同天气(阴天、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3.该地晴天最高气温高于阴天,是因为
A.晴天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多
B.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C.阴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
D.阴天大气逆辐射较弱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该地晴天最高气温高于阴天,是因为晴天少云或者无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B正确。
(2023·江苏四所名校联考)江苏兴化垛田镇位于兴化市东部,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当地先民为了发展粮食生产,因地制宜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垛田。垛田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大的两三亩,小的只有几分、几厘,垛与垛之间互不相连,四面环水。下图为“兴化市垛田镇垛田景观图”。读图完成4~6题。
4.关于兴化垛田分布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水源匮乏
B.水流快速,侵蚀多,沟壑纵横
C.气温高,蒸发旺,土地盐碱化
D.地势低洼,降水多,河汊广布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该地区河汊广布,冬季水源并不匮乏,A错误;
该地地势低洼,河水流速缓慢,B错误;
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不易发生土地盐
碱化,C错误;
地势低洼,降水多,河汊广布,D正确。
(2023·江苏四所名校联考)江苏兴化垛田镇位于兴化市东部,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当地先民为了发展粮食生产,因地制宜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垛田。垛田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大的两三亩,小的只有几分、几厘,垛与垛之间互不相连,四面环水。下图为“兴化市垛田镇垛田景观图”。读图完成4~6题。
5.垛田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
B.劳动力投入大
C.水利工程量小
D.商品率较高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该地河网密布,土地规模较小,生产规模较
小,A错误;
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劳
动力投入大,B正确;
该地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较低,C、D错误。
(2023·江苏四所名校联考)江苏兴化垛田镇位于兴化市东部,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当地先民为了发展粮食生产,因地制宜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垛田。垛田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大的两三亩,小的只有几分、几厘,垛与垛之间互不相连,四面环水。下图为“兴化市垛田镇垛田景观图”。读图完成4~6题。
6.当前为实现垛田分布区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填淤造陆,开发水景房
B.降垛广田,扩大种植规模
C.多建桥梁,推广机械化
D.特色种植,发展农业观光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特色种植,发展农业观光,有利于垛田分布区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D。
7.(2023·江苏泰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海水蔬菜一般指在滩涂或盐碱地上用海水种植的蔬菜。海水蔬菜不仅口感好、营养丰富、绿色安全,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滩涂一般指沿海滩涂,是沿海平均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潮浸地带。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的滩涂面积广,且多为盐碱地。
近年来,大丰区与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在滩
涂上种植海水蔬菜,其生产的海水蔬菜深受
国内外市场青睐。右图为盐城市大丰区滩涂
分布示意图。
1
2
3
4
5
6
7
(1)分析该市大丰区沿海多为盐碱地的原因。(6分)
1
2
3
4
5
6
7
答案 临近海洋,地下水含盐量高;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2)简析与传统淡水农业相比,利用滩涂种植海水蔬菜的优点。(6分)
1
2
3
4
5
6
7
答案 无须淡水灌溉,可直接利用丰富的海水资源,经济效益较高;不占用基本农田,可直接在沿海滩涂上种植,社会效益较高;施用化肥和农药少,可减轻农业污染,提供安全食品,生态效益较高。(共37张PPT)
第一部分
专题十 江苏地理
考点2
人文地理
主干精讲
1.人口
据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苏全省常住人口为84 748 016人,人口全国占比为6%,在全国人口排名中居第四位。
江苏13个设区市中,人口超过1 000万人的是苏州市,在900万至1 000万人之间的是南京市和徐州市,在500万至900万人之间的是南通市、无锡市、盐城市和常州市,在400万至500万人之间的是宿迁市、连云港市、扬州市、淮安市和泰州市,人口少于400万人的是镇江市。
2.城市
2022年江苏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74.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3.农业
江苏省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江苏是内陆淡水水域面积最广的省份,并拥有长达1 039千米的海岸线,辽阔的滩涂和长江口、吕四、大沙、海州湾等4个近海渔场,有利于发展渔业,但水域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渔业成为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
4.工业
江苏省工业部门齐全,工业化水平高,工业城市众多。
5.交通
江苏省水陆交通便利。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起始于连云港,与京沪铁路交会于徐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呈“十”字形贯穿全省,太湖平原和里下河平原水网密布,水运发达。连云港、南京、镇江、苏州等7港吞吐量超亿吨。
6.江苏内部的南北差异
(1)苏南地区
发展特点 具体表现
工业化程度高 20世纪70年代起步、80年代崛起、90年代提高
农业基础较好 中纬度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和土壤条件很好地结合,利于农业的发展,“鱼米之乡”
良好的发展基础 大城市带特征明显,南京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
(2)苏中地区
发展特点 具体表现
区位优 势明显 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黄金水道”,滨江临海,接受苏南和上海辐射
资源比较优势突出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生产基地,沿海滩涂、水网密布,淡水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地热就江苏而言较为丰富
发展速 度快 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保持快速、协调发展的趋势,发展水平中等,优势特色产业初步确立
(3)苏北地区
发展特点 具体表现
独特的自然资源 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丰饶的海岸带资源、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
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旱作农业为主的农业,能源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海洋资源高效利用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较早,海岸带开发成效显著
预测演练
考向1 通过“区域发展”考查“人地协调观”
(2023·江苏南通模拟)江苏海洋资源
丰富,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缓。
为此,江苏着力推动沿海地区经济高质
量发展,右图为“江苏省海洋经济隆起
带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江苏沿海三市
A.岸线长度相当 B.深水良港遍布
C.滩涂资源丰富 D.淡水资源欠丰
1
2
3
4

看图可知,盐城市的海岸线长度明显
长于连云港市,A错误;
江苏沿海海岸线相对平直,且有河流
挟带大量泥沙沉积,少深水良港,多
沿海滩涂,B错误、C正确;
江苏沿海三市为季风气候,淡水资源
并不缺乏,D错误。
1
2
3
4
(2023·江苏南通模拟)江苏海洋资源丰富,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缓。为此,江苏着力推动沿海地区经济
高质量发展,右图为“江苏省海洋经济隆
起带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2.与苏南相比,制约苏北地区发展的主要
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交通条件
C.开放政策 D.劳动力素质
1
2
3
4

1
2
3
4
苏南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北濒
黄金水道长江,沪宁铁路、高速公路横
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紧邻全
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属于上海
1小时辐射圈内),交通便捷,各种资源
和生产要素在国内外流动便捷,经济发
展迅速,而苏北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较
差,且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弱,所以相对于苏南地区发展较慢,B正确;
1
2
3
4
苏北地区拥有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资源短缺的江苏以及华东地区具有重要地位,A错误;
开放政策在一省之内差异不大,C错误;
没有信息说明苏北地区的劳动力素质较苏南地区差,排除D。
(2023·江苏南通模拟)江苏海洋资源丰富,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缓。为此,江苏着力推动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右图为“江苏省海洋经济隆起带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3.推动江苏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
措施是
A.增建沿海港口,促进要素流动
B.大力围滩造陆,增加土地资源
C.加快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
D.建设油气基地,缓解能源不足

1
2
3
4
1
2
3
4
江苏省的海岸类型多为淤泥质海岸,
港口条件并不具有优势,增建沿海港
口对推动经济发展作用有限,A错误;
大力围滩造陆会破坏沿海生态环境,
B错误;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产业的
推动,这需要加快科技创新,助推江
苏省产业转型,C正确;
1
2
3
4
江苏省石油和天然气并不充足,况且发展能源产业不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D错误。
考向2 通过“区域产业发展”考查“综合思维”
4.(2023·江苏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吴江区是苏州市的市辖区。明清时期,吴江县南部地区以其资源禀赋条件,逐步形成以湖荡蚕区、震泽丝业、盛泽绸业为中心的蚕桑丝织业市镇网络体系,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现今蚕桑丝织业仍然是吴江区的重要产业,2021年吴江蚕桑种养与丝绸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
2
3
4
材料二 右图为清代吴江县市镇网络图。
(1)分析水运对明清时期吴江县成为我国
“丝绸之府”的促进作用。(6分)
1
2
3
4
答案 当地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内河
航运便利,利于各市镇联系;京杭大运
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联系;距海港近,
便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联系。
(2)与吴江县北部相比,阐述明清时期蚕
桑丝织业对南部市镇体系特征的影响。
(6分)
1
2
3
4
答案 南部地区蚕桑丝织业发达,市镇
多为专业市镇;市镇密度更大;市镇等
级体系更合理;市镇之间分工更明确,
联系更密切(依存度更强);南部蚕桑丝
织产品销往外地,服务范围更大。
(3)立足蚕桑丝织业,从吴江区产业高质
量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1
2
3
4
答案 加强蚕桑保护力度,促进产业稳
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水平,
提升产品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提高产
品附加值,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
“丝绸小镇”,推动第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注重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考点练
(2023·江苏南京模拟)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南北差异较大。右图为“近年江苏薪酬(苏州薪酬为100,其他市按比例)与某地理要素低值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的某地理要素可能是
A.人口密度 B.年积温
C.年降水总量 D.年人均GDP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该地理要素低值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
区以及西部山区,东部沿海地区滩涂面
积广,西部山区地势高,均不适宜人口
居住,人口密度小,A正确;
年积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最低值应
出现在北部,B错误;
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C错误;
年人均GDP苏南大于苏北,D错误。
(2023·江苏南京模拟)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南北差异较大。右图为“近年江苏薪酬(苏州薪酬为100,其他市按比例)与某地理要素低值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影响江苏薪酬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 ②产业结构 ③海陆位置 ④相对位置 ⑤产业基础
1
2
3
4
5
6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1
2
3
4
5
6
薪酬较高的地区为苏州、南京、无锡等苏南地区,主要原因是苏南地区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苏北地区河湖、滩涂面积广,发展历史短,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故②④⑤正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主要对气候影响大,对经济发展影响小,①③错误,选D。
(2023·江苏南京模拟)江苏省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不同县域之间的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差异明显,村镇发展路
径各具特色。有学者对连云港灌云县、南京
高淳区、苏州昆山市等地的村镇演化格局进
行研究,下图为其归纳的三种村镇格局演化
过程模式。据此完成3~5题。
3.连云港灌云县、南京高淳区、苏州昆山市的
村镇格局演化模式分别为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Ⅲ、Ⅱ、Ⅰ D.Ⅲ、Ⅰ、Ⅱ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灌云县地处黄泛平原区,传统农业发达,对应模式Ⅰ;高淳区地处南京远郊,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多年来高淳区政府秉承“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推动乡村向以休闲、旅游、康养为主的新业态转型,对应模式Ⅲ;昆山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东依上海、西邻苏州,通过引进外资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园区”的分布格局,对应模式Ⅱ。选B。
4.与模式Ⅰ相比,模式Ⅱ
A.呈现城关镇多中心扩张及村庄撤并态势
B.呈现城关镇单核心扩张与村庄收缩态势
C.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且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D.生态康养和观光农业挤压农业生产空间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模式Ⅰ中,新增建设用地集中分布于城关镇以及相邻的经济开发区,呈圈层状扩展,而其余建制镇仅有少量斑块状新增用地。模式Ⅱ中,村镇用地呈现以城关镇大中心圈层状扩展,同时又以各建制镇驻地为小中心组团式扩展,且村庄撤并态势明显。选A。
5.南京市高淳区村镇格局演化的主要影
响是
A.缓解耕地资源的紧张状况
B.增进安置区村民的归属感
C.助力产业和生态协调发展
D.利于乡村产业向工业转型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看图可知,高淳区村庄用地功能发生了转型,位于景观区的村庄由单一居住功能向旅游、休闲、餐饮、住宿多功能复合转变,助力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区内的多个自然村被搬迁撤出,利于生态保护。选C。
6.(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特色小镇是以某一产业为核心的区域发展综合体,强调产业、文化等多种要素的聚合,是一种复合型、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右图为江苏省国家级制造业特色小镇分布图。
1
2
3
4
5
6
材料二 下表示意江苏省部分高端制造型特色小镇的相关特征。
1
2
3
4
5
6
小镇 产业类型 主导产业链 依托园区
昆山智 谷小镇 创意创业 半导体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 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
鸿山物联网小镇 新一代信息技术 智慧数据+智慧交通+智慧社区 无锡高新区鸿山街道
石墨烯 小镇 高端制造 石墨烯生产+创意研发+企业孵化 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
丹阳眼镜风尚小镇 创意创业 眼镜全产业链(交易、设计、服务等) 丹阳国际眼
镜城
注:石墨烯小镇是全国首个以石墨烯产业为特色的小镇,集聚相关企业100余家,有“东方碳谷”的美誉,同时面临特色发展不明显、产业集群优势发挥不足等问题。
1
2
3
4
5
6
(1)说出江苏省国家级制造业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及分布特点。(4分)
答案 类型多;传统产业为主。分布广;苏南、苏中多于苏北。
(2)概述表格中特色小镇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6分)
答案 产业基础好;大城市辐射强;政策扶持多;科技力量强;市场需求大;基础设施完善。
1
2
3
4
5
6
(3)请为石墨烯小镇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 加快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品牌意识,破解同质化竞争;加强文旅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共11张PPT)
第一部分
专题十 江苏地理
综合提升练10
1.(2023·江苏南京、盐城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高端航运服务业主要从事航运交易、海事融资、海上保险、船级管理、海事仲裁、船舶经纪、风险管理、货运代理、航运信息咨询、航运相关培训等方面服务。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业服务水平高、发展速度快,企业数量从2006年的31家增加到2018年的124家。
1
2
答案 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多西少;上海、南京高端航运服务企业的数量多。
原因:长三角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航运便利,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航运条件较差;上海的河运和海运特别便利,南京位于长江沿岸,河运便利。
材料二 右图为2018年长三角地区高端航运服务企业数量分布图。
(1)据图描述长三角地区高端航运服务企业的主要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8分)
1
2
答案 上海经济发达,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企业数量的增加能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方便物资运输,促进经济发展。
(2)简述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企业数量的增加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1
2
答案 发展科技和教育,培育高素质人才;完善基础设施、港口建设;加强中小城市的航运服务业发展,加强交流协作。
(3)为促进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
2
2.(2023·江苏苏北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2021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对江苏沿海地区中长期产业发展做出规划,明确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江苏沿海地区将推进风电全产业链布局和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盐城国家级海上风电检验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推进深远海风电试点示范和多种能源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建设,支持探索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
1
2
1
2
材料二 右图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总体布局图。
(1)与河海联动区、陆海联动区相比,简析江海联动区的优势。(6分)
答案 江海联动全程采用水运,降低运输成本;采用水运,运量大;连续性好,运输效率高,减少转运环节,降低货损。
1
2
(2)评价江苏省建设海上“能源岛”的区位条件。(6分)
答案 能源种类丰富,能源充足;区域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海上“能源岛”储量大,转运便捷。
1
2
(3)简述江苏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地理意义。(6分)
答案 打造绿色生态,推进绿色生态发展,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