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
(1)固态:形状和体积固定,如钢铁、木头等。
(2)液态:体积固定,形状不固定,如水、酒精、汽油等。
(3)气态: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如氢气、氧气等。
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叫物态变化。
3.水的三态及变化:
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如冰、霜、冰雹、雪等;液体,如水;气态,如水蒸气。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辨析:
(1)物态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2)物体只是形状发生改变不是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通常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基础自测:
1.(2022秋·全国·八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 叫做物态变化。 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答案】 变化 温度
【解析】[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一般还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2.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其中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是 。
【答案】气态
【解析】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一切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又不易形变的物态叫固态;物体具有一定体积但外形随容器而变,且易于流动的状态叫液态;若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均随容器而变,容器敞开时,物质粒子就逃之夭夭,这种状态就是气态,故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是气态。
3.(2022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时,图甲、乙、丙为物理老师在黑板上依次写的板书。
(1)在图甲中,若B为液态,可判断出A为 态;
(2)根据图乙,可判断出B为 态;
(3)根据图丙,可判断出C为 态。
【答案】 固 气 固
【解析】(1)[1]B为液态,A变为B需要吸热,说明A是固态,发生的是熔化。
(2)[2]图乙,A吸热可变为B,因为物态变化都是可逆的,说明B放热可以变为A,又因为B放热可变为C,所以B是气态。
(3)[3]图丙,C吸热可以变为A,C吸热也可以变成B,所以C为固态。
4.(2022秋·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雨过天晴,荷叶上散落着许多水珠,它们大小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图所示。从物质的分类看,荷叶上的水珠属于( )
A.晶体 B.固体 C.液体 D.气体
【答案】C
【解析】荷叶上的小水珠是液态的水,属于液体。
故选C。
5.(2022秋·湖南永州·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情景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一块铁放在炉子上烧红了 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
C.玻璃杯被打碎 D.一瓶水,越喝越少
【答案】B
【解析】A.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温度改变了,但状态没变,仍然是固态,故A不符合题意;
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玻璃杯被打碎了,玻璃杯发生了形状改变,但状态没变,仍然是固态,故C不符合题意;
D.一瓶水,越喝越少,质量发生改变,但状态没有改变,仍然是液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形状固定,体积不固定 B.水的三态是指冰、水和冰水混合物
C.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D.只有水有三态
【答案】C
【解析】A.水是液态,体积和质量一定,形状根据容器的形状变化,故A错误;
B.物质有三种状态是指固态、液态和气态,例如,水的三态是指冰、水和水蒸气,故B错误;
C.水的三种状态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变化时,水可以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故C正确;
D.除了水,其它物质都有三种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化成水。
2.凝固:物质从液体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炽热的铁水冷却后变成各种零件。
3.熔化吸热
(1)概述: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常用于制冷。
(2)实例:夏天吃雪糕感觉凉快,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4.凝固放热
(1)概述:液体凝固时都要放出热量,常用于保温。
(2)实例:冬天,北方地窖口放几桶水,目的是水凝固放热,使地窖中的蔬菜保存较长时间;人们研制一种颗粒状聚乙烯,掺进墙或地板的水泥中,通过材料的熔化和凝固,使房间温度保持在15-40℃。
基础自测
7.(2023·北京平谷·统考二模)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所示。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答案】C
【解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2秋·山西吕梁·八年级统考期末)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红、白糖加少许饴糖为原料。将糖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便完成制作,如图所示。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熔化后凝华 C.先液化后凝固 D.先液化后凝华
【答案】A
【解析】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浇铸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3·山东菏泽·统考模拟预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的雏形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其中“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的描述,立春后冰河解冻,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
【答案】熔化
【解析】冰河解冻是固态的冰逐渐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10.(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用湿抹布擦冰箱内壁的霜时,抹布却被“粘”在了冰箱内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现象 ,发生这一现象时会 (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答案】凝固 放出
【解析】[1][2]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因此湿抹布“粘”在了冰箱内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遇冷凝固为冰,此时凝固会放出热量。
11.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舱门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
【答案】吸收 熔化
【解析】[1][2]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即物态变化为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12.(2022秋·江苏常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制作冻豆腐。鲜豆腐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在低温下,水逐渐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并 热量,水结成冰后有一定的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等到豆腐冻好以后,拿出冰箱,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变成了水,但是冰所占的空间却没变,因此豆腐会有很多孔。
【答案】 凝固 放出 熔化
【解析】[1]豆腐中的水在低温条件下凝固成冰。
[2]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
[3]拿出冰箱,当冻豆腐解冻时,冻结的冰熔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
13.(2022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它具有其他物质没有的反常膨胀的特性,在温度下降至4℃~0℃范围内,水具有反向膨胀,随着温度的下降,水的体积反而 (选填“增大”或“缩小”)。如图是在冰封湖面下的水温示意图。根据图可知,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 ℃;温度在4℃时,水的密度最 (选填“大”或“小”);
(2)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 ,体积 。(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 增大 0 大 放出 不变 变大
【解析】(1)[1] 一般物质,温度越低,体积越小。因为水具有反向膨胀的特点,随着温度的下降,水的体积反而增大。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如图所示,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0℃。
[3]因为在温度下降至4℃~0℃范围内,水具有反向膨胀的特点,4℃时,体积最小,根据可知,温度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
(2)[4][5][6]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成冰,凝固是一个放出热量的过程;质量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不变,体积会变大。
知识点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汽化要吸热。
2.蒸发
(1)概念: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蒸发的特点:
①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③汽化速度缓慢;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温度: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②表面积: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
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小,蒸发越慢。
(4)科学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蒸发吸热致冷:蒸发过程要吸热,可使周围的物体或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蒸发有吸热致冷的作用。
3.液化
(1)概念: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液化有两种方式:
①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液化。
②压缩体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气体液化。
(3)液化的优点:使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液化要放热。
基础自测:
14.(2023春·北京昌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C.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D.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答案】A
【解析】A.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也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故A符合题意;
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控制了表面积,避免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的影响,所以减慢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使蔬菜与外界隔绝,控制了表面积,减慢了蔬菜上方空气流动,所以减慢了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了温度,控制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023春·贵州·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生活中常会出现“白气”,对于在不同情况我们看到的“白气”解释合理的是( )
A.深秋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的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A.深秋清晨的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面上方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冰箱门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箱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
C.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们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变成的小水珠,故C符合题意;
D.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由于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夏天,鸡蛋刚从冰箱拿出来,鸡蛋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鸡蛋壳,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表面。
故选D。
17.(2023·河北保定·二模)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水珠”,下列4个场景中,“水珠”的形成过程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深秋草叶上的“水珠”
B.雪后放晴,屋檐上滴落下来的“水珠”
C.洗完热水澡后,浴室镜子上出现的“水珠”
D.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到室内时眼镜片上出现的“水珠”
【答案】B
【解析】深秋草叶上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雪后放晴,屋檐上滴落下来的“水珠”是固态的雪熔化形成的;洗完热水澡后,浴室镜子上出现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到室内时眼镜片上出现的“水珠”是室内热的水蒸气碰到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综上所述,屋檐上滴落下来的“水珠”与其它三项物态变化不同,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人穿着湿衣服易着凉,是因为水逐渐
(填物态变化名),会 身体的热。
【答案】 汽化 吸收
【解析】[1][2]人穿着湿衣服易着凉,由于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会使人的温度降低,人易着凉。
19.(2023·江西九江·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它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热。
【答案】 汽化 吸
【解析】[1][2]晒干是指水汽化成水蒸气,此过程要吸热。
知识点四、升华与凝华
1.升华
(1)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只有冰、碘等少量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升华现象。
(3)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到消失;白炽灯丝变细;固态碘变为碘蒸气;冰变为水蒸气;干冰消失等。
(4)升华不同于汽化,它们初始状态不同,末状态相同。
(5)特点:升华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
(6)应用
①冷冻疗法: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冷冻,使组织细胞坏死;
②舞台烟雾: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2.凝华
(1)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只有少数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凝华现象。
(3)凝华不同于凝固,它们的末状态相同,但初始状态不同。
(4)凝华和凝固所形成的固体特征不同,凝华形成的固体疏松多孔,如雪、雾凇、冰花、霜等,而凝固形成的固体坚硬、结实,如冰。
(5)常见的凝华现象:凡涉及霜、冰晶、冰花、雾凇、灯泡变黑、碘蒸气凝结都属于凝华现象。
(6)特点:凝华要放热。
基础自测
20.(2023·辽宁丹东·统考一模)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夏天车内开空调时玻璃上的“水珠”出现在内表面
B.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凝固成冰胀破水箱
C.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空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
D.冬天,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发生了凝华
【答案】B
【解析】A.夏天,车内开空调温度低,车外温度高,玻璃在交界处,玻璃的温度高于车内,低于车外,故是车外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液化在车窗的外表面,故A错误;
B.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混合后,凝固点会降低,所以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B正确;
C.舞台上干冰制造的“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滴,故C错误;
D.冬天,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发生了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1.(2023·全国·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如图所示的黑龙江冬捕场景中,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而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色的粉末。这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
A.凝固与升华 B.熔化与凝华 C.凝固与凝华 D.液化与汽化
【答案】C
【解析】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是水变成冰的过程,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的冰,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过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2023·河北邯郸·统考三模)如图是制霜的两种方法。图甲,把冰块放在装有适量食盐的易拉罐中;图乙,将一块干冰放在金属勺子上。过一会儿就看到易拉罐外壁和勺子表面都出现了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方法中,霜的形成都是凝固现象 B.制霜的过程中,冰和干冰都吸收热量
C.冰中加盐是为了提高冰的熔点 D.勺子下方出现的“白气”是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A.两种方法中,霜的形成都是凝华现象,使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错误;
B.制霜的过程中,冰吸收热量发生熔化,使易拉罐的温度降低;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勺子温度下降,故B正确;
C.冰中加盐是为了降低冰的熔点,故C错误;
D.勺子下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水珠,故D错误。
故选B。
23.(2023·广东·统考一模)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初春的早晨容易出现大雾,太阳出来后大雾很快就会散去,大雾散去是液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早上的霜熔化产生的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
【答案】D
【解析】A.雾是小水珠,太阳出来小水珠吸热汽化成水蒸气,雾就消散了,故A错误;
B.夏天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小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正确。
故选D。
24.(2023·北京·统考二模)霜降时节枝头上会结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固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答案】B
【解析】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水蒸气变为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2023秋·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B.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
C.冰箱冷冻室的内壁出现“霜” D.冬天室外行人嘴里呼出“白气”
【答案】B
【解析】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行人嘴里呼出“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26.(2023·山东泰安·统考二模)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雾、露、霜、雪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形成的。下列说法中( )
①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②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③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④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答案】B
【解析】①“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错误;
②“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②正确;
③“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③正确;
④“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④错误。
故选B。
27.(2023·甘肃白银·统考二模)春末夏初,当暖湿气流来袭时,若打开房门,屋里的地板常会出现“出汗”现象,这是大气中水蒸气的 现象。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这是碘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液化 升华
【解析】[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春末夏初,当暖湿气流来袭时,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地板液化形成小水滴,看起来好像地板“出汗”。
[2]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8.(2022秋·安徽六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放入少量固态碘,烧瓶口用玻璃片盖住,可以看到烧杯中出现 ,这表明碘发生了 现象,这个过程需要吸热。
【答案】 紫色碘蒸气 升华
【解析】[1][2]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的碘蒸气,碘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
29.(2022秋·广东汕头·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减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 或凝成小冰晶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
(2)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 ,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3)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答案】 液化 凝华 熔化 升华 吸收 降低 D
【解析】(1)[1]气态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液态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2]气态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3]固态的小冰晶变成液态的小水滴是熔化现象。
(2)[4] 固态的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很快就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升华现象。
[5] [6]干冰升华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快速降低。
(3)[7] 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用节水灌溉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等都是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生活污水也会污染水资源,所以不能随意排放,故D不正确,D符合题意。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
(1)固态:形状和体积固定,如钢铁、木头等。
(2)液态:体积固定,形状不固定,如水、酒精、汽油等。
(3)气态: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如氢气、氧气等。
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叫物态变化。
3.水的三态及变化:
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如冰、霜、冰雹、雪等;液体,如水;气态,如水蒸气。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辨析:
(1)物态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2)物体只是形状发生改变不是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通常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基础自测:
1.(2022秋·全国·八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 叫做物态变化。 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2.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其中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是 。
3.(2022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时,图甲、乙、丙为物理老师在黑板上依次写的板书。
(1)在图甲中,若B为液态,可判断出A为 态;
(2)根据图乙,可判断出B为 态;
(3)根据图丙,可判断出C为 态。
4.(2022秋·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雨过天晴,荷叶上散落着许多水珠,它们大小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图所示。从物质的分类看,荷叶上的水珠属于( )
A.晶体 B.固体 C.液体 D.气体
5.(2022秋·湖南永州·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情景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一块铁放在炉子上烧红了 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
C.玻璃杯被打碎 D.一瓶水,越喝越少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形状固定,体积不固定 B.水的三态是指冰、水和冰水混合物
C.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D.只有水有三态
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化成水。
2.凝固:物质从液体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炽热的铁水冷却后变成各种零件。
3.熔化吸热
(1)概述: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常用于制冷。
(2)实例:夏天吃雪糕感觉凉快,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4.凝固放热
(1)概述:液体凝固时都要放出热量,常用于保温。
(2)实例:冬天,北方地窖口放几桶水,目的是水凝固放热,使地窖中的蔬菜保存较长时间;人们研制一种颗粒状聚乙烯,掺进墙或地板的水泥中,通过材料的熔化和凝固,使房间温度保持在15-40℃。
基础自测
7.(2023·北京平谷·统考二模)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所示。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8.(2022秋·山西吕梁·八年级统考期末)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红、白糖加少许饴糖为原料。将糖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便完成制作,如图所示。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熔化后凝华 C.先液化后凝固 D.先液化后凝华
9.(2023·山东菏泽·统考模拟预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的雏形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其中“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的描述,立春后冰河解冻,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
10.(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用湿抹布擦冰箱内壁的霜时,抹布却被“粘”在了冰箱内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现象 ,发生这一现象时会 (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11.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舱门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
12.(2022秋·江苏常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制作冻豆腐。鲜豆腐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在低温下,水逐渐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并 热量,水结成冰后有一定的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等到豆腐冻好以后,拿出冰箱,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变成了水,但是冰所占的空间却没变,因此豆腐会有很多孔。
13.(2022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它具有其他物质没有的反常膨胀的特性,在温度下降至4℃~0℃范围内,水具有反向膨胀,随着温度的下降,水的体积反而 (选填“增大”或“缩小”)。如图是在冰封湖面下的水温示意图。根据图可知,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 ℃;温度在4℃时,水的密度最 (选填“大”或“小”);
(2)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 ,体积 。(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知识点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汽化要吸热。
2.蒸发
(1)概念: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蒸发的特点:
①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③汽化速度缓慢;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温度: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②表面积: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
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小,蒸发越慢。
(4)科学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蒸发吸热致冷:蒸发过程要吸热,可使周围的物体或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蒸发有吸热致冷的作用。
3.液化
(1)概念: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液化有两种方式:
①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液化。
②压缩体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气体液化。
(3)液化的优点:使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液化要放热。
基础自测:
14.(2023春·北京昌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C.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D.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15.(2023春·贵州·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生活中常会出现“白气”,对于在不同情况我们看到的“白气”解释合理的是( )
A.深秋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的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6.(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7.(2023·河北保定·二模)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水珠”,下列4个场景中,“水珠”的形成过程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深秋草叶上的“水珠”
B.雪后放晴,屋檐上滴落下来的“水珠”
C.洗完热水澡后,浴室镜子上出现的“水珠”
D.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到室内时眼镜片上出现的“水珠”
18.(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人穿着湿衣服易着凉,是因为水逐渐
(填物态变化名),会 身体的热。
19.(2023·江西九江·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它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热。
知识点四、升华与凝华
1.升华
(1)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只有冰、碘等少量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升华现象。
(3)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到消失;白炽灯丝变细;固态碘变为碘蒸气;冰变为水蒸气;干冰消失等。
(4)升华不同于汽化,它们初始状态不同,末状态相同。
(5)特点:升华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
(6)应用
①冷冻疗法: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冷冻,使组织细胞坏死;
②舞台烟雾: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2.凝华
(1)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只有少数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凝华现象。
(3)凝华不同于凝固,它们的末状态相同,但初始状态不同。
(4)凝华和凝固所形成的固体特征不同,凝华形成的固体疏松多孔,如雪、雾凇、冰花、霜等,而凝固形成的固体坚硬、结实,如冰。
(5)常见的凝华现象:凡涉及霜、冰晶、冰花、雾凇、灯泡变黑、碘蒸气凝结都属于凝华现象。
(6)特点:凝华要放热。
基础自测
20.(2023·辽宁丹东·统考一模)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夏天车内开空调时玻璃上的“水珠”出现在内表面
B.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凝固成冰胀破水箱
C.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空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
D.冬天,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发生了凝华
21.(2023·全国·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如图所示的黑龙江冬捕场景中,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而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色的粉末。这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
A.凝固与升华 B.熔化与凝华 C.凝固与凝华 D.液化与汽化
22.(2023·河北邯郸·统考三模)如图是制霜的两种方法。图甲,把冰块放在装有适量食盐的易拉罐中;图乙,将一块干冰放在金属勺子上。过一会儿就看到易拉罐外壁和勺子表面都出现了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方法中,霜的形成都是凝固现象 B.制霜的过程中,冰和干冰都吸收热量
C.冰中加盐是为了提高冰的熔点 D.勺子下方出现的“白气”是二氧化碳
23.(2023·广东·统考一模)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初春的早晨容易出现大雾,太阳出来后大雾很快就会散去,大雾散去是液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早上的霜熔化产生的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
24.(2023·北京·统考二模)霜降时节枝头上会结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固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25.(2023秋·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B.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
C.冰箱冷冻室的内壁出现“霜” D.冬天室外行人嘴里呼出“白气”
26.(2023·山东泰安·统考二模)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雾、露、霜、雪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形成的。下列说法中( )
①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②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③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④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27.(2023·甘肃白银·统考二模)春末夏初,当暖湿气流来袭时,若打开房门,屋里的地板常会出现“出汗”现象,这是大气中水蒸气的 现象。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这是碘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8.(2022秋·安徽六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放入少量固态碘,烧瓶口用玻璃片盖住,可以看到烧杯中出现 ,这表明碘发生了 现象,这个过程需要吸热。
29.(2022秋·广东汕头·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减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 或凝成小冰晶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
(2)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 ,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3)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