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字词清单
梳头 抱歉 秩序( ) 深宵( )
伴侣( ) 小楷( ) 硕果( ) 卓越( )
迭起( ) 澎湃( ) 大无畏 锲而不舍( )
目不窥园( ) 沥尽心血( ) 心不在焉( )
慷慨淋漓( ) 气冲斗牛( )
zhì
lǚ
xiāo
kǎi
shuò
zhuó
dié
pénɡ pài
“斗”在本词中意为星宿名,所以读“dǒu”。
qiè
kuī
lì
yān
kānɡ kǎi
dǒu
注意“失”要出头。
不要跟“契(qì)”的读音混淆。
心中不安,觉着对不住别人。
诗兴不作: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目不窥园:
心不在焉:
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指精神高度集中,用心专一。
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形容埋头读书,不问外事。(引《汉书》董仲舒典故)
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词语过关
群蚁排衙:
众物腾怨: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热情澎湃:
望闻问切: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比喻整齐地排列着。
形容各种物品摆放乱象纷杂,似对它的主人怨气腾升。
形容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与以往完全不同。
形容极度热情。
中医诊断的四种方法,分别指望气色、闻气息、问症状、摸脉象。
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它越显得坚固。
(出自《论语·子罕》,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
词语过关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词:闻一多
情境导入
人物介绍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他的诗歌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散文抨击社会时弊,表达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
他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日下午被
国民党特务暗杀逝世,时年47岁。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是闻一多的学生。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春风集》和长诗《李大钊》等。其短诗《有的人》亦被广泛传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主标题:
点明本文写的是人物的“言行”
副标题:
补充说明写作对象:闻一多先生
你从标题中读到了什么信息?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
1-7
8-20
整体感知
“说”和“做”的关系 具体表现 人物形象
学者
革命家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①写《唐诗杂论》②写《楚辞校补》③写《古典新义》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①起稿政治传单②群众大会演说③参加游行示威
潜心钻研
谦虚淡泊
毫不张扬
敢说敢做
大义凛然
不怕牺牲
品读文本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开头两段话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起笔点题,引出下文。
内容上:引用闻一多先生的原话,形成对比,写他对“说”和“做”的态度、原则,表现了他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及谦逊的品格。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怎样的特点?请推荐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品读文本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比喻,把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投入钻研古代典籍的场景。“钻探”表现出闻一多钻研学术的执着、务实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品读文本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体现闻一多对学术的精益求精,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语出《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品读文本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比喻,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我们民族文化史研究的全面、深入。
品读文本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如何理解划线句的含义?
比喻,指闻一多先生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体现出闻一多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品读文本
品读文本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细节描写
贬词褒用
写闻一多先生因一心钻研古籍而无暇顾及生活的情形,表现了他专注的状态和刻苦的精神。
拟人
本指“贪图”,在这里贬词褒用,形象地刻画出了闻一多先生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学者形象。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拟人、引用,写出了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怡然自适的情景。深夜里只有孤灯相伴,闻一多在一盏孤灯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漂白了四壁”表现他深夜从事学术研究,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品读文本
品读文本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比喻,把密密麻麻的小楷比作“群蚁排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字写得多而工整,表现了他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
毫不张扬、谦虚淡泊
细节描写
第7、8两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这两段为过渡段(承上启下)。
第7段通过议论,总结上文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和“做”。
第8段领起下文,由学者过渡到革命家。
作用: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有怎样的特点?请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闻一多。
品读文本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小声说
声音越来越大
他向全国人民呼喊
层层递进
品读文本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号召人民的积极态度,表明其革命意志越来越坚定、革命精神越来越无畏,体现他为国为民的一片赤诚,鲜明地展现了他正直无畏的性格。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品读文本
引用闻一多说的原话,写出了他的正直无畏、大义凛然。“定要”一词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决心之坚定。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品读文本
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表现他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品读文本
语言描写。表现闻一多先生为争取民主而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品读文本
外貌描写。描绘出一个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的革命者形象,表现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
思考探究
彼此有关联。前期他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后期他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大勇的志士、伟大的爱国者的体现。
思考探究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结构上:总结全文。
内容上:点明中心,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的优秀品质。
“口的巨人”意味着他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
“行的高标”意味着他言行一致、勇敢无畏,突出了他为世人树立的光辉榜样。
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思考探究
本文在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这样写,不但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
高度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
为民主而献身的革命精神。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