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是一只小虫子 教学设计(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我是一只小虫子 教学设计(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8 20: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自述性的散文,课文从小虫子的视角出发,以第一人称来描述小虫子眼中的世界,小虫子认为自己虽然小,但生活过得很好,很快乐。课文共7个自然段,先总写“我”是一只小虫子,再分别从伙伴、生活、力量三个方面写出了小虫子眼中有趣且快乐的生活。全文语言生动有趣,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小虫子的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于新奇的事物有着天生的探究欲望。本课内容充满趣味,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识字量,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屁、股”等16个生字,会写“屁、股”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泡”。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小虫子的快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虫子的生活状态,感受小虫子的快乐。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圈画生字、词语,自主识字,同桌互检等方法,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虫子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2. 感受小虫子的快乐,读出快乐。
难点:
1. 理解小虫子眼中有趣且快乐的生活。
2. 体会作者对小虫子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策略
1. 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虫子的形象。
(2)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小虫子,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3)朗读指导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小虫子的快乐。
2. 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昆虫图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播放昆虫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揭示课题,板书“我是一只小虫子”,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3. 提问:如果你是一只小虫子,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中的小虫子是怎么说的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生字新词,相互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多音字“泡”的读音。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和停顿。
5.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小虫子有哪些有趣的经历?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虫子对自己的身份有什么看法。
(2)引导学生理解“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呢?”这句话的作用,体会小虫子的自豪和满足。
2.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找出小虫子的小伙伴和它们的生活状态。
(2)提问:小虫子的小伙伴有哪些?它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小虫子,和伙伴们一起玩耍、蹦跳、飞行的情景,感受小虫子的快乐。
(4)指导朗读,读出小虫子的快乐和满足。
3. 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至七自然段,找出小虫子觉得自己“真不错”的原因。
(2)提问:小虫子为什么觉得自己“真不错”?它有哪些力量和优点?
(3)引导学生理解小虫子的力量和优点,如会蹦跳、会飞行、有免费特快列车等,感受小虫子的自在和满足。
(4)指导朗读,读出小虫子的自豪和满足。
(四)拓展延伸,激发想象
1. 提问:如果你是一只小虫子,你会想做什么样的小虫子?为什么?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教师总结:每个小虫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快乐,我们也要学会欣赏和珍惜自己的生活。
(五)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并组词。
2.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小虫子的情感和语气。
3.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新词,并背诵课文。
2. 想象自己是一只小虫子,写一篇日记描述自己的生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播放昆虫视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1. 提问:除了课文中提到的经历外,你认为小虫子还有哪些有趣的经历?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小虫子的世界充满了奇妙和趣味,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和探究来发现更多的美好。
(三)阅读指导,提高能力
1. 教师出示一篇与昆虫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2.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或启示?
3.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4. 教师总结: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和趣闻,丰富自己的视野和认知。
(四)实践活动,培养兴趣
1. 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昆虫,记录它们的形态、行为和习性。
2. 学生将观察到的昆虫绘制成图画或制作成标本,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3. 教师总结: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生活和习性,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一篇与昆虫相关的作文或绘画作品。
2. 收集更多关于昆虫的资料和信息,与同学分享交流。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直观演示法和情境教学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播放昆虫视频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