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课件(6份打包)-2024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课件(6份打包)-2024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8 19:29:06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2
大气运动与降水
(2023·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图2
为某年1月28日在
A观测点获取的气
象数据。另据B观
测点数据显示,当
日地方时14:00左
右该处出现一个锋
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真题体验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
答案 7:00~8:00之间。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
答案 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经过AB河谷,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到达下游地区,地形开阔,风速减小。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6分)
答案 湖泊地区上空在午后形成相对冷湿的气团,干热的焚风气团到达湖泊附近,与冷湿的气团相遇,形成锋面。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是偏北方向。
主干精讲
1.热力环流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①理清形成过程:两地冷热不均→产生气流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②抓住根本原因:两地冷热不均。
③明确垂直气压分布特点:垂直方向上,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①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②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③城市热岛环流: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业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④“穿堂风”:是在热力环流原理基础上形成、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有助于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和降低室内温度。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影响风速的因素
(2)风的影响
3.理解大气环流带来的影响
(1)影响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使各气压带、风带控制或交替控制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水热特征,从而形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影响动物迁徙
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水热条件变化→水草(食物)分布变化→野生动物迁徙。
(3)影响海洋航行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会影响洋流的流向,进而对海洋航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海洋航行中应尽可能做到顺风顺水。
(4)影响海洋渔业捕捞
受盛行风影响的海域风浪大,不利于捕鱼作业;受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捕鱼作业;受高气压带影响的海域风浪小,多晴朗天气,方便捕鱼作业。
4.影响降水的因素
预测演练
考向1 通过“热力环流”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南通模拟)山谷风包括沿山谷走向的上谷风、下谷风和垂直于山谷走向的上坡风、下坡风。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为“1月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上、下谷风)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
图”(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
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
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据此完成1~3题。
1
2
3
4
5
1.该地山风转为谷风的时刻约为
A.4:00前后
B.10:00前后
C.17:00前后
D.22:00前后
1
2
3
4
5

根据材料可知,山风转为谷风的
时刻应该是在日出后。根据图示
信息可知,18:00~次日9:00风
向方位角为100°~150°,盛行
偏东风,此时为夜晚,应为山风,
10:00~18:00当地风向方位角为250°左右,盛行偏西风,此时为白天,应为谷风,选B。
1
2
3
4
5
1
2
3
4
5
2.该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是
A.东北-西南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西走向

1
2
3
4
5
题意表明,该气象站位于中段山谷,
图中示意的山谷风为上、下谷风,
上、下谷风与山谷的走向一致。该
气象站所在山坡夜晚吹的下谷风为
偏东风,白天吹的上谷风为偏西风,
因此山谷的走向大致为东西走向,选D。
1
2
3
4
5
3.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
B.天气转阴,大气逆辐射增强
C.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
D.逆温产生,谷底气温回升快

1
2
3
4
5
由图示可知此期间山谷风显著,说明盛
行风比较弱,且18时前后由西北风转为
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A错误;
天气转阴,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
保温作用强,不会出现18时气温突降,
B错误;
1
2
3
4
5
18时前后气温变化显示日落后的气温
变化,当地冬季,昼短夜长,18时前
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
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8时前气温
骤降,18时后山坡降温速度快,盛行
下沉气流,冷气流在谷地聚集导致谷地气温较低,同时抬升上方暖气流,使得18时后气温回升,C正确;
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D错误。
1
2
3
4
5
考向2 通过“降水”考查“区域认知”
(2023·广东湛江模拟)我国西南地区某市江山交错,起伏剧烈,多喀斯特地貌,常年多雾。下图示意该市1965~2015年四季降水变化趋势。据此完成4~5题。
4.该市降水主要集中在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

由图可知,该市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和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较少,故选B。
1
2
3
4
5
1
2
3
4
5
考向2 通过“降水”考查“区域认知”
(2023·广东湛江模拟)我国西南地区某市江山交错,起伏剧烈,多喀斯特地貌,常年多雾。下图示意该市1965~2015年四季降水变化趋势。据此完成4~5题。
5.该市降水从东北至西南递减,其主
要影响因素是
A.季风、河流 B.地形、光照
C.河流、光照 D.季风、地形

1
2
3
4
5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
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
水主要来自季风挟带的海洋上的
湿润气流;同时该地江山交错,
起伏剧烈,多喀斯特地貌,因此
该地降水区域差异受地形影响,D正确;
河流和光照对该地区降水影响较小,排除A、B、C。
考点练
(2023·江苏南通模拟)某研究团队开展“上海北侧区域海陆风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活动,研究范围包括上海城郊-崇明岛-启东市区及这三区域之间的北支水道与南支水道(分别简称“窄海”“宽海”)。研究方法是将污染物释放源设置在上海城区所在地,分别在特定时间段持续释放2小时的污染物,然后停止释放并观测海陆风对污染物输运的作用。研究发现:海陆风并不是天天可见、时时可见;近地面大气污染强弱受大气热力环境与海陆风向影响;海陆风转向容易导致排污地点的二次污染。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面图1示意研究区位置,图2示意11~13时排污的后续观测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有利于观测到较强海
陆风的天气条件是
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
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
C.背景风较强的晴天
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海陆风属于小范围的热力环流,应出现在背景风较弱的时候;海陆风较强,说明海陆之间温差较大,应出现在晴天,故选A。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11~13时释放污染物之后,当地
A.受海风影响显著,上空向内陆扩散,污染范
 围扩大
B.受陆风影响显著,近地面向宽海扩散,污染
 浓度减轻
C.受热力作用影响,上空向宽海扩散,污染浓
 度减轻
D.受海陆风转换影响,近地面向两侧扩散,污
 染范围扩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垂直方向上污染物由近地面向上空扩散,与海陆风无关(海陆风指近地面风),A、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空污染物主要向宽海扩散,与11~13时陆地受热、近地面空气上升且此时海陆热力差异较大,形成热力环流有关,C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3.在特定时段排污容易
造成二次污染,该时段
最可能是
A.5:00~7:00
B.11:00~13:00
C.15:00~17:00
D.23:00~次日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在特定时段排污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应该为海陆风转换的时段,即日出日落前后,5:00~7:00排污后陆风将近地面污染物带向宽海方向,随着陆风逐渐减弱、海风逐渐形成,又将污染物带回陆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新疆喀什模拟)南疆西部三面环山,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西有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为3 000 m,东部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西部)。下图为“1961~2015年南疆西部年平均大风天数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南疆西部大风天数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
因素有
①大气环流 ②植被分布 ③地形差异 ④积雪
厚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受大气环流影
响,该地区多西风,西部大风天数多,①
正确。
西部是高山,东部是盆地,利于高山上冷
空气滑落,且西部为喇叭口地形,易形成
狭管效应,风速大,③正确。
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覆盖率低,植被分布相差不大,②错误。
积雪厚度与大风天气无关,④错误。选B。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新疆喀什模拟)南疆西部三面环山,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西有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为3 000 m,东部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西部)。下图为“1961~2015年南疆西部年平均大风天数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5.南疆西部风灾损失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盆地西部边缘 B.盆地南部边缘
C.西部高山地区 D.盆地东部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风灾损失最大的地区要考虑人口、城市的分布情况,盆地西部边缘为喀什地区,该地区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且盆地西部边缘大风天气多,因此风灾损失相对较大,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新疆喀什模拟)南疆西部三面环山,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西有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为3 000 m,东部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西部)。下图为“1961~2015年南疆西部年平均大风天数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6.该地区大风天数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
2
3
4
5
6
7
8
9
10
该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尤其是局部地区冷热不均明显,水平气压差大,风速大,且该地区春季偏西风较为典型,因此大风天数最多,A正确。
夏季普遍高温,秋冬季低温严寒,温差小,气压差小,风速小,B、C、D错误,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湖北七市联考)长江口地区由海域、江域和陆域交汇而成。雾的形成受大气、下垫面和工业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当空气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并获得足够的凝结核时便生成雾。下图示意长江口地区年平均雾日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长江口地区年平均雾日的分布规律是
A.由海域向陆域增加
B.海域和陆域较多,江域相对较少
C.由陆域向海域增加
D.海域和江域较少,陆域相对较多

1
2
3
4
5
6
7
8
读图可知,海域年平均雾日数值由30、40、50天向海洋方向增多,则海域最多;陆域雾日数值由30、40天向陆地增多,且在陆地形成闭合的等值线,成为陆域年平均雾日的极大值区,陆域较多;江域雾日数值在30天以下,雾日最少。故选B。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湖北七市联考)长江口地区由海域、江域和陆域交汇而成。雾的形成受大气、下垫面和工业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当空气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并获得足够的凝结核时便生成雾。下图示意长江口地区年平均雾日分布。据此完成7~9题。
8.下列对长江口地区年平均雾日分布成因及规律
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工业生产等产生的凝结核多导致陆域雾日多
②盐粒对水汽的吸附作用较强导致海域雾日多
③水温低,蒸发的水汽较少导致江域雾日少
④水域广,气温变化幅度大导致海域雾日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长江口江域水温较高,蒸发的水汽较
多,③错误;
海域气温变化幅度较陆域更小,④错误;
因此,在雾的形成过程中,凝结核的
差异作用在长江口地区体现得尤为重
要。陆域以上海为中心,工业化程度高,工业排放的烟尘等颗粒物多,与江域和海域相比,陆域雾的形成具备更多凝结核,①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域的凝结核较陆域少,但风浪激起的浪花飞沫经蒸发后留下大量盐粒,盐粒对水汽的吸附性较强,易形成雾,②正确。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湖北七市联考)长江口地区由海域、江域和陆域交汇而成。雾的形成受大气、下垫面和工业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当空气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并获得足够的凝结核时便生成雾。下图示意长江口地区年平均雾日分布。据此完成7~9题。
9.推测长江口地区陆域雾季出现的时间是
A.2~6月
B.6~8月
C.9~11月
D.10月~次年1月

1
2
3
4
5
6
7
长江口地区的陆域雾季出现在秋、冬季节(10月~次年1月),是因为该时期多晴朗少云的夜空,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空气接触冷的地面而降温,随之露点温度降低,易使空气饱和凝结成雾。故选D。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2023·江苏无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赤道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下图为世界某区域4月和7月赤道辐合带位置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材料二 乍得湖流域位于非洲中北部,是一个封闭流域,水体的唯一出口就是蒸发和地下渗流。湖面随季节变化,雨季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简述甲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4分)
答案 地势低平;全年高温多雨;河网密布,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2)说出乙河流域7月盛行风风向,并说明理由。(5分)
答案 西南风。 7月,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赤道辐合带位置偏北,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3)运用水循环原理简析乍得湖为淡水湖的成因。(6分)
答案 雨季时有降水补给;有多条河流汇入,地表径流补给充足;湖水沿地下裂隙下渗;湖水通过地下径流流出,带走盐分,实现湖水更新。(共61张PPT)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4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2022·江苏地理)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1~3题。
1.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真题研析
(2022·江苏地理)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1~3题。
2.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
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22·江苏地理)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1~3题。
3.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
移向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北美部分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地区的地形特征: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中部为广阔平坦的  ,东部为低矮的_____
图像信息 ①图中降温区的分布。 ②图中等压线及天气系统 ①降温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东西部地区无降温区,据北美的地形可推知东西部为山地,对冷空气有阻挡作用。
②图中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甲、乙位于冷锋锋线附近,丙位于   锋前,丁位于   锋前
平原
山地
冷锋
暖锋
答案 1.  2.  3.____
B
D
B
设问分析
第1题 可根据影响气温的因素及北美的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第2题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暖锋雨区所在的位置
第3题 结合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和本区的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
陆西侧是落基山脉,图示区域中东
侧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广阔
的平原,材料显示该时段北美受冷
空气的影响,出现图示降温的区域
为中央大平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响,故B正确;
海陆位置的影响应该表现为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一般呈现递增或递减趋势,与图示状况不符,故A错误;
北美大陆中,美国的中部和东部植被
覆盖率都较高,故C错误;
洋流性质影响沿海地区,但是图示降
温区域不是沿海地区,故D错误。答
案选择B。
第2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
现锋面气旋,受来自北侧冷空气的
影响,甲、乙两处气温迅速下降,形
成冷锋,故A、B错误;
根据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
知,丙处受到来自西北的冷气团和东南的暖气团相遇影响,形成冷锋系统,冷锋表现为锋后降雨,丙处位于冷锋锋前,不会产生降雨,故C错误;
丁处受到南侧暖气团和北侧冷气团
的相遇影响,形成暖锋,暖锋是锋
前降雨,丁位于暖锋锋前,若是水
汽足够,最有可能出现降水,故D
正确。
第3题,温带气旋运动的方向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西风急流的影响下自西向东移动,故选B。
主干精讲
1.掌握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关系的两大技法
(1)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①冷锋:大风、降温、阴雨天气。
②暖锋或准静止锋:连续性降水。
③台风(气旋系统):沿海地区狂风、特大暴雨天气。
④高压控制:晴空万里。
⑤锋面气旋:低压槽控制区域多降水。
⑥高压脊: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
(2)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①冬半年冷锋活跃,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也多是由冷锋带来的。
②暖锋在我国活动范围较小,它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季主要出现在华南地区、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
③7、8月长江流域出现的伏旱是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结果,冬季北方地区常受亚洲高压控制。
④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出现在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⑤我国常出现的准静止锋
2.锋面气旋
判读 应用
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
确定南北半球 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为北半球,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上图中根据所示风向可判断为北半球
确定冷暖气团 从高纬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来的气团是暖气团
判读 应用
确定锋面类型 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的东侧锋面均为暖锋,西侧均为冷锋,即“东暖西冷”
确定降水区域 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而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
确定移动方向 北半球锋面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锋面顺时针方向运动,即“北逆南顺”。如上图所示锋面逆时针方向移动
3.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预测演练
考向1 通过“天气系统演化过程的判读”考查“地理实践力”
(2023·浙江温州模拟)暖锋后弯是指在温带气旋的发展后期,出现冷锋和暖锋分离,暖锋锋区增强,冷锋锋区减弱的现象。下图示意某年5月某次暖锋后弯的发展过程。完成1~2题。
1
2
3
4
5
1.此次温带气旋发生的过程是
A.c-b-d-a B.c-d-a-b
C.b-c-d-a D.b-d-a-c
1
2
3
4
5

根据材料,暖锋后弯是在温带气旋发展的后期出现冷暖锋分离、暖锋锋区增强而冷锋锋区减弱的现象。只有图b中冷、暖锋位置正常,还没有分离,为温带气旋发展初期;之后两条锋线逐渐分离,距离由小到大,b后应该是c;随后两条锋线会越来越远,为图d;因暖锋越来越强,弯曲的程度越来越大,图a暖锋弯曲最显著,应是温带气旋发展后期,选C。
1
2
3
4
5
1
2
3
4
5
2.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图a中甲→乙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根据图a中暖锋符号,甲地受暖气团控制,乙地受冷气团控制,甲地气温高于乙地,排除①④;从气压场来看,甲位于气旋中心附近,气压较低,乙距气旋中心较远,气压较高,B正确。
考向2 通过“气象灾害”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苏州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示意我国南方某气象站经历的一次冻雨天气气温(℃)变化过程。研究发现,此次冻雨天气是冰雪降落至0 ℃以上的大气层融化,到达近地面与0 ℃以下的地表物体接触冻结而成。完成3~5题。
1
2
3
4
5
3.出现冻雨天气的时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根据材料可知,冻雨形成的条件是高空温度小于0 ℃,云层中有冰粒和雪花;云层下温度大于0 ℃,能使冰粒和雪花融化成雨滴;地表温度低于0 ℃时,雨滴与地表物体接触冻结成冰。从图①②③④中等温线位置分布可看出,①②④地面以上均小于0 ℃,冰雪降落时不会融化,只有③图符合冻雨的形成条件,故选C。
1
2
3
4
5
4.造成此次冻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暖气流侵入冷气团
B.冷气流持续影响
C.冷气流侵入暖气团
D.暖气流持续影响

根据图③中等温线上的温度值和凸出方向可知,冻雨高空有低于0 ℃的冷气团,低空有低于0 ℃的冷气团,近地面和高空之间有大于0 ℃的暖气团,从而可以推知,造成此次冻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暖气流侵入冷气团,故选A。
1
2
3
4
5
1
2
3
4
5
5.监测发现气象站附近山区此次冻雨历时更长,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A.水汽含量
B.植被覆盖度
C.地表温度
D.土层厚度

1
2
3
4
5
冻雨是近地面温度低于0 ℃,半空温度高于0 ℃所致;气象站附近山区此次冻雨历时更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近地面或地表温度低于0 ℃的时间更长,C正确。而水汽含量、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对冻雨的影响不大。故选C。
考点练
(2023·江苏扬州模拟)“锋前增温”指在冷气团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被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气团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
增温。2020年1月某日我国南方部分
地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锋前增温”
现象。右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该日
8:00的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
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该日“锋前增温”现象可能发生在
①四川中部 ②浙江西北部 ③江西中部 ④贵州西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由材料可知,“锋前增温”是随着
冷锋逼近,暖气团被迅速挤压到狭
窄区域聚集增温。“锋前增温”的
“锋”指的是冷锋,冷锋位于北半
球锋面气旋系统的西侧,冷锋的前
部对应浙江西北部、江西中部,②③符合;
四川中部、贵州西部受高压脊控制,①④不符。故选B。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导致此次“锋前增温”幅度较大的原因是
A.冷气团影响范围广
B.暖气团影响范围广
C.冷气团势力较强
D.暖气团势力较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锋前增温”现象与冷气团强弱呈
正相关,冷气团势力强,对暖气团
挤压速度快,使得暖气团快速在狭
窄区域聚集增温,C正确;
冷气团影响范围广会使得增温的范
围较大,而不是增温幅度大,A错误;
暖气团影响范围广或势力较强,与冷气团势力强相反,故不会造成迅速增温,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江苏常州模拟)下图为“2022年3月31日0时北太平洋某区域海平面天气实况图”。读图完成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3.下面示意图中,正确表示A与B之间天
气系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读图可知,A附近形成冷锋,B附近形成暖锋,AB之间是暖气团,排除A、D;
A处冷锋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B处暖锋为暖气团主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C对,B错。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4.三个月之后,图中乙气压中心所控制
的区域,天气状况一般是
A.温和多雨
B.高温少雨
C.寒风凛冽
D.阴雨连绵

1
2
3
4
5
6
7
8
据所学知识可知,乙气压中心位于太平洋上,三个月以后为6月,6月属于夏季,由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上形成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残留在海洋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高温少雨,故选B。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江苏苏州模拟)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旋涡,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下由两股空气强烈相向运动,相互摩擦形成的空气旋涡。龙卷风在美国多发生于中部地区的春季。但在2021年的冬季(12月10日),图示地区遭遇了30多场龙卷风袭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下图为“12月10日美国本土龙卷风活动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5.下列不属于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
高发的原因的是
A.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
B.平原南北延伸,利于冷暖气团交汇
C.春季中低纬度升温快,冷暖空气交汇
 频繁
D.春季蒸发量大,水汽供应充足

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主要有: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对气
流旋转阻挡作用弱,A正确;
平原南北延伸,利于冷暖气团交汇,
B正确;
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交汇频繁,C正确;
水汽供应与龙卷风的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6.推测本次龙卷风在冬季集中出现的
直接原因是
A.南部暖湿气团大规模北进
B.极地气团变性导致对流旺盛
C.极地冷气团势力增强
D.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发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根据材料信息“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
下由两股空气强烈相向运动”可知,
龙卷风是由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冬
季龙卷风多发,说明南部暖湿气团势
力强,大规模北进,冷暖气团交汇,形成龙卷风,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江苏无锡模拟)图a、图b分别示意我国南部地区8月24日、25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
A.海口风向持续偏北,风力减弱
B.广州降水量大,持续增强
C.气压中心向西移动,势力增强
D.气压中心附近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1
2
3
4
5
6
7
8
读图可知,海口附近出现气旋(低气压系统),8月24日气旋中心位于海口以东,海口以偏北风为主,8月25日气旋中心位于海口西北,海口以偏南风为主,海口附近等压线变密,风力加强,A错;
图中气压中心向西北移动,气压中心气压值变大,势力减弱,C错;
9
10
1
2
3
4
5
6
7
8
图中广州位于气旋的外围大风区,随着气旋势力减弱,降水量不会太大,降水不会持续增强,B错;
结合所学知识,北半球气旋中心附近气流呈逆时针辐合,D对。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江苏无锡模拟)图a、图b分别示意我国南部地区8月24日、25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读图,回答7~8题。
8.图a中天气系统
A.带来暴雨,造成海水倒灌
B.形成风暴潮,破坏沿海设施
C.诱发海啸,损害海水养殖
D.出现强风,利于海上发电

1
2
3
4
5
6
7
8
9
10
图a中天气系统为气旋(低气压系统),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其中风暴潮会侵蚀海岸、破坏海堤等沿海设施,造成海水倒灌,A错、B对;
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的破坏性海浪,气旋(低气压系统)不会诱发海啸,C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风力较弱的台风可以给风电场带来效益,增加发电量,而出现强风不利于海上发电,且会对海上风电场造成较严重的破坏,D错。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9.(2023·江苏扬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尤卡坦半岛终年受信风带控制,当西海岸
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
前,形成海风锋,为沿海地区带来一定的降水。
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
密度小。当冷暖、干湿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
干湿状况对气团密度的影响更大。右图示意尤
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在方框中画出尤卡坦半岛西海岸海风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要求图中标出东西方向、气团性质、运动方向,并标明云团位置)。(7分)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2)研究发现尤卡坦半岛夏季午后海风锋出现频率较高,试分析原因。(4分)
答案 东北信风吹进陆地后,空气湿度进一步减小,密度差进一步加剧,海风锋更易形成;夏季午后,陆地升温快,海风较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3)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8分)
答案 ①处为热带草原气候。①处地势低平,东北信风从大西洋上带来的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幅度小,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②处为热带雨林气候。②处西侧为山地,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0.(2023·江苏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由全球变暖等因素引起的水循环变异,引发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与旱涝灾害的量级、频率和时间等变化决定着我国农业损失的时空变化。
材料二 右图为我国主要省区农业旱涝
受灾面积时间趋势图,图中Z值大于0表
示呈上升趋势,Z值小于0表示呈下降趋
势,Z值大于1.96表示趋势具有显著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简述我国旱涝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6分)
答案 ①我国旱涝受灾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或分别答我国干旱受灾面积呈上升趋势、洪涝受灾面积呈上升趋势);
②东部大部分地区旱涝受灾面积变化较小,干旱受灾面积呈上升趋势;
③中西部地区旱涝受灾面积变化较大,洪涝受灾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2)分析近年来东北干旱受灾面积上升的原因。(6分)
答案 ①全球变暖,蒸发加强;
②地表蓄水能力差(湿地面积减小);
③(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农业需水量增加;
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3)为减轻西南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答案 ①加强对旱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
②修建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
③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
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共60张PPT)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体系
高考解密
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加强对大气运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观念。 学科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天气系统与气候的分布、特点、成因、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资料,比较不同区域天气与气候特征的差异。 3.地理实践力:以等压线分布图或生活实例为背景,运用大气运动相关原理解释相关现象,并能对气象灾害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能力 结合图像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必备知识 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2.热力环流与风。 3.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4.气候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征及判读。 5.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大气的受 热过程与 气温 (2022·1月浙江选考)24.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25.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大气运动 与降水 (2023·山东地理,17)(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
气候 (2021·江苏地理,23)(1)写出柑橘从我国传播到国外的两种路径。
(2)分析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及其原因。
(3)从①②③④四线中选出柑橘在日本分布的北界,并简述理由。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2021·广东地理)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真题研析
(2021·广东地理)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2021·广东地理)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逆温是近地面气温低于较高处气温,地面附近气温越  ,越有利于逆温的发育
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 黄河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冬季  ,空气冷却  ,冷空气在地面集聚

严寒
下沉
答案 1.  2.  3.____
C
D
B
设问分析
第1题 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应有利于冷空气的_____
第2题 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应为一天中地温最  的时刻,   天气利于逆温的形成
第3题 分析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的原因即分析冬季该地地温低的原因
集聚

静稳
第1题,从现象上看,逆温是近地面气温低于较高处气温,地面附近气温越低,越有利于逆温的发育。题目提供的四种地形中,凹型的谷地更易于积累冷空气,冬季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导致底部冷空气集聚,产生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故选C。
第2题,辐射逆温是“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的,近地面气温低于高处气温,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其实质是近地面热量的收支平衡问题。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近受到地面的影响就越大;逆温发生时,近地面气温低,即地温低。地温最低的时刻一般是日出之前。逆温的发育需要相对稳定的气象条件,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利于逆温的形成;风力小,空气稳定,与周边大气热量交换微弱,更易于冷空气集聚,选D。
第3题,逆温的形成是近地面低温的结果,黄河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冬季严寒,空气冷却下沉,冷空气在地面集聚,利于逆温的形成,选B。
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多发生于中纬度、冷暖空气易于交汇的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冷暖空气难以在此汇聚,A、C错;
青藏高原冬季对流运动微弱,D错。
主干精讲
1.大气受热过程的三种辐射
2.利用大气受热过程解释自然现象
(1)昼夜温差的大小
(2)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③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气候湿润,水汽不易散发,多阴雨和大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日照时间短,太阳能缺乏。
(3)地面温度的高低
主要看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主要考虑因素见下表:
因素 具体表现
反射率 反射率大(冰雪>裸地>草地>林地>湿地、水域),吸热少
比热容 比热容大,升温慢,白天气温低(水域>砂石)
(4)气温的高低
角度 因素 具体表现
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的多少 纬度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气温高
地势 海拔高,大气稀薄,气温低
天气状况 晴天白天光照强,气温高
日照时间 夏季白昼长,气温高
角度 因素 具体表现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 大气密度 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能力弱,气温低
大气成分 大气中水汽、二氧化碳含量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
3.逆温及其影响
预测演练
考向1 通过“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考查“区域认知”
(2023·江苏南通模拟)英国北威尔士地区出现的“浓雾穹顶”是一种天气现象,与大雾、气流运动、空气湿度等有关。常常是大雾形成后,局地气流运动使大雾形状转化成半球体,类似热气球一样,下图为“‘浓雾穹顶’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浓雾穹顶”中心附近的下垫面可能是
A.热泉池塘 B.裸露基岩
C.茂盛草原 D.厚厚积雪
1
2
3
4

5
据材料判断,“浓雾穹项”是地面上有释放热能的建筑物或温暖的水池发出热能,热空气上升使大雾形状转化成半球体,故“浓雾穹顶”中心附近的下垫面可能是热泉池塘;裸露基岩、茂盛草原、厚厚积雪水汽蒸发少,不易形成雾,故选A。
1
2
3
4
5
1
2
3
4
5
考向1 通过“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考查“区域认知”
(2023·江苏南通模拟)英国北威尔士地区出现的“浓雾穹顶”是一种天气现象,与大雾、气流运动、空气湿度等有关。常常是大雾形成后,局地气流运动使大雾形状转化成半球体,类似热气球一样,下图为“‘浓雾穹顶’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2.“浓雾穹顶”最可能出现的时间段在
A.春季傍晚 B.夏季子夜
C.秋季午后 D.冬季早晨

1
2
3
4
5
“浓雾穹顶”是在雾气较多的条件下,局部气流运动使大雾形状转化成半球体导致的。因此其最可能出现在冬季的早晨,此时气温较低,水汽容易凝结成雾,春季傍晚、夏季子夜、秋季午后不易形成雾,故选D。
考向2 通过“影响气温的因素”考查“综合思维”
降水相态与温度存在密切关系,700 hPa以下温度均高于0 ℃时为雨,700 hPa以下温度均低于0 ℃时为雪。近地层温度(1 000 hPa以下)在1~2 ℃时,并且750 hPa附近有高于2 ℃的暖温层时,降水相态为雨,若低于2 ℃则为雨夹雪或雪。下图示意我国大致在113°E上的四城市2022年2月21日8时温度及温度平流垂直剖面。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四城市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季风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1
2
3
4

5
四城市大致位于113°E,自南向北依次是宜昌、南阳、郑州、太原,纬度逐渐增加,造成年均温逐渐减小,选A。
1
2
3
4
5
1
2
3
4
5
考向2 通过“影响气温的因素”考查“综合思维”
降水相态与温度存在密切关系,700 hPa以下温度均高于0 ℃时为雨,700 hPa以下温度均低于0 ℃时为雪。近地层温度(1 000 hPa以下)在1~2 ℃时,并且750 hPa附近有高于2 ℃的暖温层时,降水相态为雨,若低于2 ℃则为雨夹雪或雪。下图示意我国大致在113°E上的四城市2022年2月21日8时温度及温度平流垂直剖面。据此完成3~5题。
4.此时,M到N区间气温的垂直变化主要是由于
A.海拔升高 B.冷锋过境
C.云量减少 D.地面辐射减弱

该图是2月21日8时的温度及温度平流垂直
剖面,M到N区间等温线较密集,温差大,
N所在一侧温度高于M,说明N为暖气团、
M为冷气团,2月为冬季,M到N区间气温
的垂直变化主要是由于冷锋过境,B正确。
该区间内温度垂直变化大,不符合随海拔升高温度递变规律,A错。
M到N区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大,天气变化大,则云量较多,C错。
地面辐射减弱会导致底层气温较高,不会造成图中所示的气温的垂直变化,D错误。
1
2
3
4
5
1
2
3
4
5
考向2 通过“影响气温的因素”考查“综合思维”
降水相态与温度存在密切关系,700 hPa以下温度均高于0 ℃时为雨,700 hPa以下温度均低于0 ℃时为雪。近地层温度(1 000 hPa以下)在1~2 ℃时,并且750 hPa附近有高于2 ℃的暖温层时,降水相态为雨,若低于2 ℃则为雨夹雪或雪。下图示意我国大致在113°E上的四城市2022年2月21日8时温度及温度平流垂直剖面。据此完成3~5题。
5.降水相态最可能为雨夹雪的城市是
A.宜昌 B.南阳
C.郑州 D.太原

“700 hPa以下温度均高于0 ℃时为雨,
700 hPa以下温度均低于0 ℃时为雪”,
沿700 hPa画水平线,宜昌均大于0 ℃,
为雨;太原均低于0 ℃,为雪。南阳和
郑州在700 hPa以下有高于0 ℃,也有低
于0℃的;南阳在750 hPa附近有高于2 ℃的暖温层,降水相态为雨;郑州在750 hPa附近有低于2 ℃的暖温层,最可能为雨夹雪。
1
2
3
4
5
考点练
(2023·江苏镇江模拟)1815年4月,地处东南亚的S岛发生人类历史上最强的火山喷发事件,在距离S岛800 km以外的人们连续多日听到隆隆的雷声,看见飘动的灰尘。受此事件影响,1816年北半球盛夏出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造成西欧、亚洲、北美农作物大范围减产。下图示意火山喷发后海拔25 km处大气温度距平和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海拔25 km处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 km,在高纬度地区仅8~9 km;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 km的范围为平流层,B正确。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江苏镇江模拟)1815年4月,地处东南亚的S岛发生人类历史上最强的火山喷发事件,在距离S岛800 km以外的人们连续多日听到隆隆的雷声,看见飘动的灰尘。受此事件影响,1816年北半球盛夏出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造成西欧、亚洲、北美农作物大范围减产。下图示意火山喷发后海拔25 km处大气温度距平和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2.造成北半球农作物大范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大
气对
A.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B.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C.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D.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火山灰飘浮在大气中,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得气温降低,作物产量降低,导致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A正确,C错误;
大气中的火山灰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增强,但保温作用增强会使气温
升高,与题意不符,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江苏镇江模拟)1815年4月,地处东南亚的S岛发生人类历史上最强的火山喷发事件,在距离S岛800 km以外的人们连续多日听到隆隆的雷声,看见飘动的灰尘。受此事件影响,1816年北半球盛夏出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造成西欧、亚洲、北美农作物大范围减产。下图示意火山喷发后海拔25 km处大气温度距平和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3.1816年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海陆温差减小,季风环流减弱
B.海陆温差增大,季风环流减弱
C.海陆温差减小,季风环流增强
D.海陆温差增大,季风环流增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816年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值为
负,说明1816年降水偏少。火山灰削
弱太阳辐射,会使海陆温差减小,B、
D错误;
海陆温差减小,会使季风环流减弱,
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广东广州模拟)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逆温厚度是指出现逆温现象上、下限的高度差。下图反映甘肃省酒泉市2009~2018年8时和20时平均逆温厚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逆温厚度年内变化最小的是
A.8时悬浮逆温 B.20时悬浮逆温
C.8时接地逆温 D.20时接地逆温

1
2
3
4
5
6
7
8
逆温厚度年内变化是指一年内
平均逆温厚度最高的月份与平
均逆温厚度最低的月份的平均
厚度之差。根据图中信息,结
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20时悬
浮逆温厚度年内变化约为200 m,其余逆温厚度年内变化均大于200 m,故选B。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广东广州模拟)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逆温厚度是指出现逆温现象上、下限的高度差。下图反映甘肃省酒泉市2009~2018年8时和20时平均逆温厚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4~6题。
5.8时接地逆温厚度比20时接地逆温厚
度大,原因是8时
A.地面温度较低  B.大气的对流较强
C.太阳辐射较弱  D.大气逆辐射较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
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所以逆温
层下冷上热,近地面的温度低,
会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有利
于接地逆温层的形成,导致接地
逆温层较厚,A正确。
大气对流强不利于逆温的形成,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8时是白天,有太阳光照,太阳
辐射较强,C错误。
大气逆辐射较强会导致地面温
度较高,不利于逆温的形成,
D错误。
(2023·广东广州模拟)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逆温厚度是指出现逆温现象上、下限的高度差。下图反映甘肃省酒泉市2009~2018年8时和20时平均逆温厚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4~6题。
6.影响夏季与冬季逆温厚度差异的主
要因素是
A.风速 B.昼夜长短
C.降水 D.气温日较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冬季逆温厚度大,主要是因为冬
季夜晚时间长,地面辐射冷却充
分,逆温厚度较大,B正确。
甘肃酒泉冬季风力强劲,不利于
逆温形成,与图文材料不符,A错;
降水、气温日较差对逆温的形成影响较小,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研究人员在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地区开展气温垂直梯度相关研究。下图示意研究区域及附近地形剖面。下表为该区域晴天条件下不同时刻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梯度数据(℃/100 m)。据此完成7~9题。
时刻 坡向 01时 07时 13时 19时 平均
南坡 -0.667 -0.646 0.655 0.006 -0.163
北坡 -0.477 -0.265 0.868 -0.332 -0.052
1
2
3
4
5
6
7
8
9
10
7.逆温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反而升高的现象。据表推测,该地区南北坡易同时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01时~07时 B.07时~13时
C.13时~19时 D.19时~01时

时刻 坡向 01时 07时 13时 19时 平均
南坡 -0.667 -0.646 0.655 0.006 -0.163
北坡 -0.477 -0.265 0.868 -0.332 -0.052
1
2
3
4
5
6
7
8
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读表可知,01时~07时,无论南坡还是北坡,气温垂直梯度数据均为负值,即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升高,即出现逆温现象,A正确。
9
10
时刻 坡向 01时 07时 13时 19时 平均
南坡 -0.667 -0.646 0.655 0.006 -0.163
北坡 -0.477 -0.265 0.868 -0.332 -0.052
1
2
3
4
5
6
7
8
9
10
8.导致19时南北坡气温垂直梯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空气湿度 ③地形 ④盛行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时刻 坡向 01时 07时 13时 19时 平均
南坡 -0.667 -0.646 0.655 0.006 -0.163
北坡 -0.477 -0.265 0.868 -0.332 -0.052
1
2
3
4
5
6
7
8
9
10
19时南坡气温垂直梯度为正值,北坡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即随着海拔的升高,南坡气温降低,北坡气温升高。19时应已日落,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①错。
时刻 坡向 01时 07时 13时 19时 平均
南坡 -0.667 -0.646 0.655 0.006 -0.163
北坡 -0.477 -0.265 0.868 -0.332 -0.052
1
2
3
4
5
6
7
8
9
10
读图可知,南坡山麓存在河流,且为谷地,谷地热量不易散失,且有河流提供水汽,空气湿度较大,空气中储存的热量较多,所以河谷地区气温相对较高,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气温垂直梯度为正值。北坡山麓为平地,空气湿度小,随着夜
间降温,山上冷空气易沿山坡下沉并在平地聚
集,导致气温“下冷上热”,出现逆温现象,
②③正确。
与盛行风关系不大,④错。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9.研究发现该地区冬季气温垂直梯度北坡小于南坡,其原因是北坡
A.受冷空气影响更大  B.受空气湿度影响更大
C.受山谷风影响更大  D.受海陆位置影响更大

时刻 坡向 01时 07时 13时 19时 平均
南坡 -0.667 -0.646 0.655 0.006 -0.163
北坡 -0.477 -0.265 0.868 -0.332 -0.052
1
2
3
4
5
6
7
8
9
10
冬季,北坡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更大,冷空气易在低海拔平地地区聚集,导致低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北坡高海拔地区由于海拔高,本身气温也较低,所以北坡山麓与山顶地区的温差较小,气温垂直梯度较南坡更小,A正确。
时刻 坡向 01时 07时 13时 19时 平均
南坡 -0.667 -0.646 0.655 0.006 -0.163
北坡 -0.477 -0.265 0.868 -0.332 -0.052
1
2
3
4
5
6
7
8
9
10
南坡山麓地区存在河流,受空气湿度影响更大,B错。
南坡山麓地区存在河谷谷地,受山谷风的影响更大,C错。
南北坡海陆位置差异不大,D错。
时刻 坡向 01时 07时 13时 19时 平均
南坡 -0.667 -0.646 0.655 0.006 -0.163
北坡 -0.477 -0.265 0.868 -0.332 -0.052
1
2
3
4
5
6
7
8
9
10
10.(2023·江苏南通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2022年7月21日至8月30日,中央气象台连续41天发布高温预警,其中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12天,南方多地处于高温状态,几乎整个南方地区的日最高气温都突破了历史极值,四川东部、重庆、湖北、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湖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40 ℃以上,被网友吐槽“包邮区热成保熟区”“重庆热成炼丹炉”。据悉,早在6月13日至26日,我国的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就出现了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图为2022年8月6日全国高温落区预报图(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材料二 造成南方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与大气环流的异常状况有一定的关系。从目前监测来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有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南方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6分)
答案 分布不均;覆盖面积广;持续时间长;出现极端高温;开始时间早。
1
2
3
4
5
6
7
8
9
10
(2)试分析图中甲、乙两地夏季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有何差异。(8分)
答案 甲地:深居内陆,水汽来源少,
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表岩石裸露,
夏季升温快。
乙地: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大,下沉气流
强烈;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
用弱;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3)指出高温天气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 供电紧张;加剧水资源短缺;加
剧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引发森林火
灾风险;影响旅游业发展。(共29张PPT)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微专题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
精讲点拨
1.位置
副热带高压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它通常活动在较低纬度上空。在太平洋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北太平洋副高向西伸出的脊或高压单体,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简称副高。在副高区内,由于气流下沉,一般云雨少见、气温偏高、天气炎热;而副高西侧边缘的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易出现降水天气。夏季,副高强度大、范围广,冬季,强度减弱,范围缩小。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变化,对我国天气、旱涝和台风活动影响很大。
2.副高与我国雨带位置移动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
(1)正常规律: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副高脊线缓慢地向北移动。
时间 副高脊线位置 雨带位置
4、5月 15°N~20°N 4月登陆华南,5月到南岭
6月中旬 20°N~25°N 雨带到达江淮地区,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华南则转入晴热干旱的盛夏)
7月中 下旬 25°N~30°N 雨带到达华北地区,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江淮地区梅雨结束,伏旱开始;华南地区台风明显活跃)
时间 副高脊线位置 雨带位置
7月底至 8月初 跨过30°N到达最北位置并在此停留 华北、东北
8月下旬 自北向南迅速撤退 华西秋雨(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
9月上旬 回撤到25°N附近 10月上旬 回撤到20°N以南 (2)异常年份
①副高强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北),副高西伸北进快,夏季风北移速度快,北方雨季提前,雨季延长,降水增多;而南方雨季变短,降水变少,易出现北涝南旱。
②副高弱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南),副高西伸北进慢,夏季风北移速度慢,雨带长时间滞留在南方,导致南方雨季延长,降水增多;而北方雨季变短,降水减少,容易出现南涝北旱。
3.副高与台风的关系
(1)影响台风的形成
副高南侧纬度低,海水温度高,能为台风提供足够的热量;台风是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副高是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二者势力上是此消彼长,垂直方向气流相互抑制。因副高是大尺度天气系统,空间规模极大,台风尺度小,势力相对较弱,所以一般是台风受副高的影响更大:距离副高近的区域,气压、气流均有相互抵消的趋势,台风很难形成;只有低压系统势力很强大、距离副高稍远一点的南部海域才利于台风的形成。
(2)影响台风的移动
台风移动方向基本上取决于副高四周的引导气流:如果副高西伸并加强,或者台风发生在副高南部边缘,台风就在东南风引导下沿副高南侧西行;如果副高东退或断裂,台风就可能在高压的西缘或裂口处转向北行,当绕到高压北部边缘,在西南风影响下,就向东北移动。
(2023·湖南永州模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化主要表现为北进南退和西伸东退,其位置和强度与我国江淮梅雨期入梅、出梅及梅雨强度关系密切。右图是“某年6月7日~7月12日浙江省降雨量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位置和西伸脊点经度位置的逐日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
2
3
4
5
6
7
8
对点强化
1.关于梅雨期和副热带高压脊线叙述正确的是
A.脊线西伸北进越强,入梅时间越迟
B.脊线西伸北进越强,出梅时间越早
C.脊线西伸北进越强,梅雨期越长
D.梅雨因副高形成,存在区域和脊
 线基本重合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梅雨雨带形成于副热带高压脊以北,
并随着副热带高压脊移动而移动,脊
线西伸北进越强,入梅和出梅时间越
早,A错误,B正确;
脊线西伸北进越强,雨带在长江流域
停留时间越短,梅雨期越短,C错误;
梅雨因副高形成,存在区域在脊线以北地区,D错误。所以选B。
1
2
3
4
5
6
7
8
2.6月27~28日,浙江省天气状况的原因可能是
A.受气旋控制
B.雨带南移
C.盛行下沉气流
D.副热带高压较弱

1
2
3
4
5
6
7
8
由图可知,6月27~28日,浙江以晴
朗天气为主,降水少,气旋控制下降
水比较多,A错误。
高压脊纬度位置没有太大变化,雨带
并未南移,B错误。
读图可知,高压脊线位于浙江省附
近,高压控制该区域,强度较大,盛行下沉气流,故出现晴朗天气,C正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3.该年7月11日浙江省降雨量较大,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受台风影响
B.受冷空气控制
C.受梅雨影响
D.受高压脊控制

1
2
3
4
5
6
7
8
从图中可知,7月11日副热带高压脊
线的纬度位置已经移动到37°N以北,
则此时江淮地区的降水不再是由江淮
准静止锋带来,同时结合7月11日前后
几天的降水情况看,该日降水明显增
多具有突发性而不具备持续性,因此
结合选项,受台风影响的可能性较大,A正确,C错误;
受单一冷空气控制不会形成降水,B错误;
高压脊控制下不会形成降水,D错误。
1
2
3
4
5
6
7
8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和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在气象预报中,副高的位置常用588线包围的区域表示,588线是指500 hPa等压面在此处出现的高度为5 880米。下图示意7月20日某时刻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状
况(该日郑州出现大暴雨)。据此完成4~5题。
4.此时,处于副高控制的地形区是
A.三江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1
2
3
4
5
6
7
8
根据材料“副高的位置常用588线包围的
区域表示,588线是指500 hPa等压面在此
处出现的高度为5 880米”,读图可知,
7月20日某时刻500 hPa等压面在三江平原
出现的高度为5 880米,A对;
珠江三角洲大于5 880米,B错;
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均小于5 880米,C、D错。
1
2
3
4
5
6
7
8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和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在气象预报中,副高的位置常用588线包围的区域表示,588线是指500 hPa等压面在此处出现的高度为5 880米。下图示意7月20日某时刻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状况(该日郑州出现大暴雨)。据此完成4~5题。
5.图中台风烟花
A.生成于东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未来几天将向东北方向移动
D.助推了郑州暴雨的水汽输送

读图可知,台风烟花生成于西北太平洋
洋面上,A错;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气旋在
北半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B错;
未来几天台风烟花将向偏西方向移动登
陆,C错;
受副高影响,郑州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导致郑州形成暴雨天气,同时,台风烟花的登陆,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助推了郑州暴雨的水汽输送,D对。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2021年度城市天气之最榜单中,雨最猛城市—郑州,一天降下了常年将近一年的雨;最缺雨城市—云南大理;最风沙城市—包头。完成6~7题。
6.该年度我国南方城市大多缺雨、北方城市降水多的原因是
A.厄尔尼诺的影响
B.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
C.北方热带气旋生成多
D.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1
2
3
4
5
6
7
8
根据材料可知,该年度我国南方城市大多缺雨、北方城市降水多的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且位置偏北,我国锋面雨带向北推进快,B正确。
1
2
3
4
5
6
7
8
2021年度城市天气之最榜单中,雨最猛城市—郑州,一天降下了常年将近一年的雨;最缺雨城市—云南大理;最风沙城市—包头。完成6~7题。
7.该年度强沙尘天气最可能出现在
A.3、4月 B.7、8月
C.9、10月 D.1、2月

春季地表物质疏松,且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易发生强沙尘天气,A正确。
1
2
3
4
5
6
7
8
8.(2023·福建三明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2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5、6月偏强,9、10月偏弱,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偏短,出现了罕见的夏秋连旱。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有着密
切关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主
要取决于其自身和冷空气强度。下图示
意正常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进
南退与雨区位置。
1
2
3
4
5
6
7
8
(1)在图中找出我国正常年份梅雨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2分)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归纳图中四个雨区共同的位置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
答案 四个雨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太
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北侧。夏半年,随着副高
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北进,而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锋形成的降雨带也随之逐渐北上。
1
2
3
4
5
6
7
8
(3)从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动角度,说明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连旱的原因。(6分)
答案 2022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5、6月偏强,
此时副热带高压脊被冷空气阻挡在我国南部沿
海,长江中下游夏季较往常干旱;待9、10月冷空气偏弱时,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持续干旱。(共27张PPT)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微专题3

精讲点拨
1.雾的形成条件
2.雾的分类
按成因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和锋面雾等,具体如下:
类型 形成 举例
辐射雾 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气层变冷而形成的雾 陆地上常见,常出现于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
平流雾 温暖潮湿的空气经过冷的海面或陆面,低层空气遇冷水汽凝结而成 寒流洋面上的雾,我国沿海春夏季节的海雾
类型 形成 举例
蒸汽雾 当冷空气流经比其温度更高的暖水面时,暖水汽的饱和蒸汽压大于冷空气的饱和蒸汽压,水汽源源不断地从暖水面蒸发,与冷空气混合,在冷却的过程中凝结而成为蒸汽雾 暖流洋面上的雾;深秋或初冬的早晨河面、湖面的轻雾
上坡雾 潮湿空气沿山坡上升冷却,水汽凝结而产生的雾 在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东部经常出现
类型 形成 举例
锋面雾 发生于锋面附近,暖气团的降水落入冷空气层时,冷空气因雨滴蒸发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在锋面底部凝结而成 我国江淮一带梅雨季节常常出现锋面雾
(2023·江苏南京模拟)为研究森林雾的特性,科学家选择了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样地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对两地森林雾的发生频率与时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下图示意两处样地森林雾不同时间发生频率。据此完成1~2题。
1
2
3
4
5
6
对点强化
1.与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相比,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
A.日持续时间长 B.季节分配均匀
C.多发生于旱季 D.多发生于正午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读图分析,图1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各个月份森林雾发生频率的日变化特征,可以看出,10~12月,热带雨林雾主要发生在后半夜,而5~8月,在前半夜和后半夜均有雾的发生。10~12月雾发生的频率显著高于5~8月,3~4月雾发生的频率较低。
1
2
3
4
5
6
图2为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个月份森林雾发生频率的日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年在不同时刻均有不同程度的森林雾发生,森林雾发生的频率低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森林雾发生的最高频率多出现在10~12月。
1
2
3
4
5
6
同样,在3~4月,下午时段基本没有森林雾发生。所以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日持续时间长,季节分配均匀,A、B错误;
1
2
3
4
5
6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多发生在10~12月,为旱季,C正确;
据图可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多发生在前半夜或后半夜而不是正午,D错误。
1
2
3
4
5
6
2.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的形成条件主要是
A.植物蒸腾旺盛,水汽充足 B.大气热量散失,气温较低
C.海洋气流深入,水汽充足 D.锋面系统控制,大气稳定

1
2
3
4
5
6
据图可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主要出现在前半夜或后半夜,所以主要以辐射雾为主,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层变冷而形成,辐射雾常出现于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阴雨天气不利于辐射雾的形成,B正确;
1
2
3
4
5
6
植物蒸腾旺盛,水汽充足,形成雾的时间应为白天,A错误;
锋面系统控制,大气稳定的情况下,多出现锋面雾,D错误;
海洋气流深入,水汽充足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形成关系不大,C错误。
1
2
3
4
5
6
(2023·江苏苏州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2021年11月1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预警。下图为“2021年11月13日20时我国近地面天气形
势图”。据此完成3~5题。
3.未来将处于我国主要雾区的是
A.西藏中部 B.内蒙古东部
C.新疆南部 D.浙江北部

1
2
3
4
5
6
读图可知,在我国东部地区有低压槽分布,
11月为冬季,盛行西北风,西侧冷空气向
东推进,在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在冷锋前
暖空气抬升,水汽凝结形成大雾,故大雾
将出现在浙江北部地区,D正确;
内蒙古东部、新疆南部受高压脊控制,
天气晴朗,B、C错误;
西藏中部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不利于形成雾,A错误。
1
2
3
4
5
6
(2023·江苏苏州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2021年11月1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预警。下图为“2021年11月13日20时我国近地面天气形
势图”。据此完成3~5题。
4.气象台预报甲地将有浓雾出现,导致该
地出现浓雾的主要因素是
A.气象和地形 B.植被和城市
C.气象和植被 D.地形和城市

1
2
3
4
5
6
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将受低压控制,气流上升,易形成雾;加上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加剧上升气流,故导致该地出现浓雾的主要因素是气象和地形,故选A。
1
2
3
4
5
6
(2023·江苏苏州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2021年11月1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预警。下图为“2021年11月13日20时我国近地面天气形
势图”。据此完成3~5题。
5.雾区大雾开始显著减轻的时间最可能是
次日
A.0~2时 B.6~7时
C.9~10时 D.15~16时

1
2
3
4
5
6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随着气温升高,水分蒸发,雾就会消散了。一天当中,0~2时、6~7时气温低,A、B错误;
9~10时,气温升高,水汽蒸发,雾开始消散,C正确;
15~16时气温开始回落,D错误。
1
2
3
4
5
6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山城”重庆多雾,研究发现重庆的雾冬季清晨多。大气污染物与雾的形成有关并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热岛效应会阻碍重庆冬季雾的发展。
1
2
3
4
5
6
下面图1示意重庆冬季平均雾日分布,图2示意1973~2015年重庆地区冬季雾日数的变化。
1
2
3
4
5
6
(1)归纳重庆冬季雾日空间分布规律。(6分)
答案 重庆冬季雾日空间分布不均;长江和嘉陵江沿线及低海拔地区雾日较多,离两江沿岸越远,海拔越高,雾日较少(中西部地区多,东南和东北部地区少)。
1
2
3
4
5
6
(2)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冬季重庆雾的形成过程。(4分)
答案 夜间盛行山风,长江及嘉陵江蒸发的水汽在山风作用下辐合上升,冷却形成雾。
1
2
3
4
5
6
(3)分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重庆冬季雾日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随着大气污染物增多,空气中凝结核增加,雾日增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大气污染物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减缓了地面热量散失,导致雾日减少。(共56张PPT)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3
气候
(2021·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柑橘是原产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我国有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大致反映了古人对柑橘分布的认识。目前淮河依然是我国柑橘分布的北界。
材料二 下图为柑橘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及分布北界示意图。
真题研析
(1)写出柑橘从我国传播到国外的两种路径。(4分)
(2)分析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
(3)从①②③④四线中选出柑橘在日本分布的北界,并简述理由。(6分)
关键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柑橘是原产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目前淮河依然是我国柑橘分布的北界 柑橘喜     气候,耐寒性较差,在我国分布的北界大约位于_______
图像信息 左图中柑橘的传播路径、柑橘的分布北界;右图中①②③④的纬度位置 柑橘的传播路径有两条,通过  路向西传播,通过  路向南传播;柑橘的分布北界有明显的纬度差异,亚欧大陆东岸分布纬度偏  ,亚欧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偏
  ,位于    附近
温暖湿润
35°N




40°N
关键能力
(2)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描述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从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阐释其原因。
设问分析
第(1)题 据图得出柑橘传播到国外的路径
第(2)题 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主要是纬度差异,柑橘分布的北界主要受   气温的影响
第(3)题 把①②③④的纬度位置和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纬度进行比较
冬季
答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路、陆路。
西岸分布纬度较高,东岸分布纬度较低。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冬季气候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分布北界纬度更高;东岸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冬季低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北界纬度更低。
③(线)。与我国相比,日本海洋性较强,受暖流影响,分布北界高于35°N;与亚欧大陆西岸相比,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大,分布北界低于40°N。
主干精讲
1.气候特征描述
气候 要素 描述方法 常用词 举例
气候 类型 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描述该地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 -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气温 冬夏气温高低、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降水 冬夏降水量多少、年降水量多少及降水的季节变化 多或少、干或湿 2.某区域气候干旱的成因分析
降水量(少) 大陆内部:深居内陆,且水汽受沿途山脉阻挡,降水稀少
沿海地区:地处盛行(×方向)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可能)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可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降水量(少) 季风气候: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冬季降水偏少
河谷地形:地处河谷,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气候异常:降水少
蒸发量(多) 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中高纬度地区:多大风天气,加剧蒸发,蒸发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保水量(少) 地表裸露,植被少,蒸发加剧,涵养水源能力差
土质疏松(或多石灰岩),下渗强,地表保水能力差
地势陡峻,地表水留存时间短,保水能力差
3.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对自然要素的影响
地理要素 影响
对地形 降水多的地区(湿润、半湿润),以流水作用为主;降水少的地区(干旱、半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大陆性较强,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风化作用显著;高纬度、海拔高的地区,冰川作用显著;山岳冰川的存在,会形成冰川侵蚀、堆积地貌;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降水极少地区易形成荒漠景观
地理要素 影响
对 水 文 对河流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文特征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以冰雪或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受气温的影响较大
对湖泊 内流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湖泊水位低,盐度高,多为咸水湖;外流区,降水多,湖泊面积大,多为淡水湖
对沙漠地 区的水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水
对海水性 质和洋流 降水多,蒸发弱的海区,盐度低,反之盐度高;风海流的形成是受盛行风的影响,上升流的形成是受离岸风的影响
地理要素 影响
对生物(植被、动物) 气候类型多样,生物类型多样;热量影响植被的类型和分布范围;降水影响植被的高矮疏密程度;气温和降水影响雪线和林线的高度变化
对土壤 气候通过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土壤有机质或腐殖质来间接影响土壤肥力
(2)气候对人文要素的影响
地理要素 影响
对农业 气候影响农业类型、种植制度(熟制、配置、种植方式)
热量影响积温多少,从而影响熟制、生长期、播种期、采收期、单产
年降水量的多少影响耕地类型(水田、旱地)、作物类型(喜湿、耐旱)、生长状况;降水的时间变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地理要素 影响
对交通 气候主要影响交通线如铁路、公路的施工,冬季受低温影响不宜施工,易冻;降水的天气会影响工程的进展,山区在暴雨的天气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干旱地区、热带地区夏季易受高温、酷暑的威胁。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影响青藏铁路施工
对人文 景观  北方四合院→保温、防寒、避风沙;青藏地区墙体厚,穿藏袍→昼夜温差大;西北窑洞→冬暖夏凉;亚马孙河下游“河海”上的浮在水上的木屋;马来西亚海岸防御海啸侵袭建设的高脚屋
地理要素 影响
对农业 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影响农作物的品种,可分为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昼夜温差影响作物品质和糖分积累
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的产量
地理要素 影响
对 水 文 对河流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文特征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以冰雪或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受气温的影响较大
对湖泊 内流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湖泊水位低,盐度高,多为咸水湖;外流区,降水多,湖泊面积大,多为淡水湖
对沙漠地 区的水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水
对海水性 质和洋流 降水多,蒸发弱的海区,盐度低,反之盐度高;风海流的形成是受盛行风的影响,上升流的形成是受离岸风的影响
预测演练
考向1 通过“气候的分布”考查“区域认知”
(2023·江苏南京模拟)安徽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通过模式图来探讨地理问题,指导老师绘制了“假想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假想区域气候多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1
2
3
4

5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a处闭合曲线为河流源地,说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是低温中心,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a处等温线数值应与相邻的小值相等,因此越往北气温越高,判断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应该在30°S~40°S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故选B。
1
2
3
4
5
1
2
3
4
5
考向1 通过“气候的分布”考查“区域认知”
(2023·江苏南京模拟)安徽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通过模式图来探讨地理问题,指导老师绘制了“假想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1~2题。
2.图示月份
A.潘帕斯草原草长莺飞
B.华北平原播种小麦
C.洛杉矶受西风带影响
D.萨赫勒地区草木葱茏

1
2
3
4
5
结合图示为南半球,与40°纬度基本平行的
等温线倾斜方向,可推断该月陆地气温低于
海洋,为当地冬季,南半球为冬季时,北半
球为夏季。萨赫勒地区位于非洲北半球热带
草原过渡带,夏半年降水较多,草木葱茏,D正确;
潘帕斯草原在南半球,草长莺飞应是春天景色,A错误;
华北平原秋末冬初播种冬小麦,夏季收获,B错误;
洛杉矶属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时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C错误。
考向2 通过“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连云港模拟)南亚印度河
流域,水资源不稳定,对农业生产影响
较大。下图示意印度河流域。据此完成
3~4题。
3.印度河下游支流少的最主要原因是下
游区域
A.地势较低平 B.泥沙淤积强
C.流域面积小 D.气候较干旱
1
2
3
4

5
印度河下游受西南季风影响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不利于河流的发育,所以支流较少,故选D。
1
2
3
4
5
考向2 通过“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连云港模拟)南亚印度河
流域,水资源不稳定,对农业生产影响
较大。下图示意印度河流域。据此完成
3~4题。
4.印度河流域即使处于湿季依然干旱频
发,主要是因为
A.冰雪融水少 B.植物蒸腾强
C.降水变率大 D.降水总量少

1
2
3
4
5
1
2
3
4
5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河流域湿季受西南季风控制,降水总量较多,但由于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因此依然干旱频发,故选C。
考点练
(2023·江苏苏北四市模拟)下图为“2022年11月18日某时刻北美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时刻,洛杉矶与查尔斯顿气
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纬度位置 D.洋流性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读图可知,图示时刻洛杉矶的气温为14 ℃,查尔斯顿的气温为7 ℃,洛杉矶气温比查尔斯顿气温高。洛杉矶位于美国西海岸,濒临太平洋,查尔斯顿位于美国东海岸,濒临大西洋,二者海陆位置相似,A错误;
9
10
1
2
3
4
5
6
7
8
两城市的纬度位置相差不大,C错误;
根据所学可知,洛杉矶西侧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查尔斯顿东侧为墨西哥湾暖流,若受洋流影响,应是查尔斯顿气温较高,洛杉矶气温较低,不符合题意,D错误;
9
10
1
2
3
4
5
6
7
8
从图中的等压线分布来看,北美大陆内部存在一个强大的冷高压,且查尔斯顿位于该高压的高压脊控制区,受其影响,查尔斯顿为干冷天气;洛杉矶位于低压槽线附近,受强大冷高压影响小,气温较高。因此可知,洛杉矶与查尔斯顿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故选B。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江苏苏北四市模拟)下图为“2022年11月18日某时刻北美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1~3题。
2.与底特律相比,丹佛风速较小的
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B.地转偏向力较小
C.气流受山地阻挡堆积
D.距离风源地较远

1
2
3
4
5
6
7
8
读图可知,与底特律相比,丹佛等压
线分布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A错误;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B错误;
由图可知,与底特律相比,丹佛距离高压中心即风源地更近,D错误;
底特律位于五大湖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丹佛位于西部高原山地地区,地形起伏大,受山地阻挡作用大,风速较小,故选C。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江苏苏北四市模拟)下图为“2022年11月18日某时刻北美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1~3题。
3.影响底特律此次降雪的主要原因是
A.山体高大,干冷气团抬升
B.冷空气势力强,掠过湖面凝结
C.暖锋控制,暖湿气团强盛
D.温带气旋活跃,盛行上升气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底特律位于五大湖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没有高大山体抬升,A错误;
底特律此时吹偏西风,受来自大陆内部
的冷气团控制,没有暖湿气团,C错误;
从图中等压线分布来看,底特律附近等
压线没有封闭,没有形成气旋,D错误;
底特律此时吹偏西风,冷空气掠过湖面,带来大量水汽,容易形成降雪,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江苏苏州模拟)下图示意巴西某棉花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4~5题。
4.该棉花产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
2
3
4
5
6
7
8
巴西位于南半球,7月是当地冬季,
1月是当地夏季,该地夏季多雨,冬
季少雨,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可
判断此地为热带草原气候,C正确;
巴西没有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
候,而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不适宜种植棉花,且与图示降水量特点不符,A、B、D错误。故选C。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江苏苏州模拟)下图示意巴西某棉花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4~5题。
5.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
影响是
A.全年高温,蒸发旺盛,利于棉花成熟
B.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
C.采摘期正值盛夏,光热充足,利于采摘
D.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地为热带
草原气候,棉花生长期高温多雨,利
于其生长,D正确;
气温高,热量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
长,但蒸发旺盛可能出现旱灾,不利
于棉花生长,A错误;
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易受旱涝灾害影响,B错误;
该地区棉花采摘期主要在6~8月,6~8月是巴西的冬季,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江苏南通模拟)某河位于哥伦比亚中部人烟稀少的山区,该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下图)。每年7~11月,河水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被称为“彩虹河”,由此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河流中呈现红色的地方与水生植物河苔草有关,
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
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该草生长在急流和瀑
布中的石壁上,要求水体洁净、透光、透气。近
几年,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河苔草的数量正在
减少。据此完成6~8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6.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
是因为河苔草
A.根茎抓力强 B.叶片较厚实
C.根系欠发达 D.叶片较宽大

1
2
3
4
5
6
7
8
由河苔草的生长环境分析可得,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是因为河苔草的根茎抓力强。叶片宽大和厚实,与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无关;根系欠发达,容易被急流冲走。故选A。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7.每年7~11月,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主要是
因为
A.雨季泥沙多,营养丰富
B.雨季转旱季,光照充足
C.旱季转雨季,光照减弱
D.旱季降水少,热量充足

1
2
3
4
5
6
7
8
9
10
根据材料可知,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需要有充足的光照,再根据时间判断可知,每年7~11月当地雨季转旱季,光照充足,B正确,C错误;
河苔草要求水体洁净、透光、透气,泥沙多、水体浑浊不利于河苔草生长,A错误;
河苔草的颜色受光照影响大,与热量无关,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8.为了保护河苔草,当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
A.关闭附近工厂,消除河流污染
B.下游修建水库,减少河流泥沙
C.限制景区客流,减少生态破坏
D.上游修建大坝,降低河流流速

1
2
3
4
5
6
7
8
9
10
该地为人烟稀少的山区,因景观独特成为著名旅游景点,人类活动主要是旅游活动,为保护当地核心景区生态,当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限制景区客流,减少生态破坏,C正确、A错误;
下游修建水库,不会减少该地河流的泥沙,B错误;
该草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上游修建大坝,降低河流流速,不利于河苔草生长,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萨尔瓦多地处中美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区年降水量在1 800 mm以上,沿海地带约为1 000 mm。图1为萨尔瓦多地形图,图2为首都圣萨尔瓦多气候资料统计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指出萨尔瓦多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征。(8分)
答案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全年气温较高,具有明显的干湿季;11月~次年4月降水较少,为干季;5~10月降水丰富,为湿季。
1
2
3
4
5
6
7
8
9
10
(2)分析圣萨尔瓦多4月气温高的原因。(6分)
答案 4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较低纬度,该地太阳高度较大;赤道低压带尚未移至该地;位于东北信风背风坡,晴天多,光照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3)说明造成萨尔瓦多山区和沿海地带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萨尔瓦多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干季时北部山区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会形成地形雨;湿季时影响该地的西南风越往内陆抬升越明显,降水越多,所以山区降水量大,沿海地带降水量小。
10.(2023·江苏苏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锡,
坐落于苏拉威西岛的西南部,濒临望加锡
海峡,是该国第六大城市,也是苏拉威西
岛上最大的城市。自16世纪以来,望加锡
一直是该国东部的贸易中心。著名的木帆
船就产自这里,另外种植业、渔业和手工
业也很发达。下图示意望加锡地理位置、
当地气候及“船型民居”景观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说出望加锡昼夜温差较大的月份,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原因。(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月份:8~9月。原因: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盛行东南信风;该地位于山地西部,为东南信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故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2)分析与苏拉威西岛上其他城市相比,望加锡成为岛上最大城市有哪些优势。(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作为政治中心,对周围城市影响力大;港口城市,海运枢纽,交通条件优越;本地工农业发达,促进产品出口,贸易发达。
(3)说出图中“船型民居”的主要建筑特点,从当地气候角度解释这些建筑特点的主要功能。(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建筑物底层架空,可以通风散热,防潮、防野兽和蚊虫叮咬;屋顶坡度较陡,利于排水;伸长出挑的屋檐,利于防雨、遮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