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8 21:25:25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开学考试参考答案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3分)D【解析】“永远都不可能是确定的和正确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
一第一段说“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
情的斗争”。
2.(3分)C【解析】“应减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依赖”错,材料一主
张的是不能片面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躺在现成条文上,而是要结合实
际生活,发展地看待。
3.(3分)B【解析】B项意思是仅从书本上得到知识、理论是不够的,要在实践
中去加深认识,去验证,含有朴素的“理论或真理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观点。A项,
意思是不用经过实践,天生就有知识,违背思想、理论从实践中来的理论;C项,意
思是认识和思想越是清楚,那么实践行动就会越扎实,讲的是意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项,意思是认识在先,实践在后,违背了真理来自实践的理论。
4.①引文来自革命领袖的经典著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说服力强。②直接引
用,引文标注确切的出处甚至页码,保证了论据的真实性,使人信服。③引文不求连
贯,但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精练清晰。④既有正面观点的引用论据,又有反面观点
的引用论据。(每点2分,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且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人们对光速的认识,要得到实践验
证、检验。②实践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测量光速的设备、手段越来越精
密,验证光速的实践活动不断变化。③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
验。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后,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不停地用新的实践来验证、纠正、调
整,人们对光速的认识日益精确。(每点3分,共6分。答出任意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3 分) D(“将他内心的偏执狭隘暴露在读者面前”错。)
7.(3 分) D(“秘密被揭穿”错。)
8.(6 分) ①五户人家始终保持桃园结义、亲如一家的遗风,为故事的发生提供
了必要 的文化背景;②文章围绕关老二是否要继续遵守遗风而展开,使矛盾冲突更
为集中;③秉承 千百年的遗风在时代大潮中受到冲击,引起人们的反思质疑, 揭示
1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小说主旨。(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9.(4 分) 示例一:以小见大, 通过底层小人物和日常小事件,折射时代变迁中
人心思 变的社会大背景,具有现实意义。
示例二:以现实小人物关联历史大人物, 彰显情节的超现实性,体现鲜明的寓言
特征, 具有普遍意义。
示例三:以个体“小我”对比传统“大我”,凸显价值追求上的矛盾和反差,启人
深思, 凸显主旨, 具有深刻性。
(满分 4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共 5 小题, 20 分)
10.(3 分) DFI
11.(3 分) C( “匍匐前进”中的“匍匐”意思是“伏地而行”。 )
12.(3 分) B(“认为为政者要知道战争失败原因”错。)
13.(8 分)(1)(4 分) “三无”我已经能大概知道了,冒昧地问一下《诗》
中哪些内容跟“三无”接近呢 (注意“略”“闻” “敢”“近”的翻译。)
(2)(4 分)子夏急忙起身,靠墙站着,说:“弟子怎敢不接受呢? ”(注意
“蹶然”“负” “敢”“承”的翻译。)
14.(3 分)①正面作答,精准概括“五至”“三无”,力求逻辑严密;(1 分)②
善于举 例,恰当引用《诗》中语句, 加深学生理解;(1 分)③精心设喻,以
常见事物揭示三王高 尚德操,化抽象为具体。 (1 分)
译文:
材料一
自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好学生纷纷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
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所以子路在卫国做
官,子张在陈国做官,澹台子羽住在楚国,子夏在西河教授,子贡终老于齐。像田子
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这些人,都曾受业于子夏之辈,然后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
那时只有魏文侯最虚心求教于儒学,后来儒学渐趋衰颓直到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
灾。
材料二
孔子在家休息,子夏在一旁陪侍。子夏说:“请问先生《诗》上所说的‘凯弟君
子,民之父母’,怎样才可以称为民之父母呢?”孔子回答说:“民之父母吗?他必
2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须通晓礼乐的本源,达到‘五至’,做到‘三无’,并用来普及子天下;不管任何地
方出现了灾祸,他一定能够最早知道。做到了这些,才算是百姓的父母啊!”
子夏说:“关于‘民之父母’,学生已经领教了。但您说的‘五至’又是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既有爱民之心至于百姓,就会有爱民的诗歌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诗
歌至于百姓奋就会有爱民的礼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礼至于百姓,就会有爱民的乐至
于百姓;既有爱民的乐至于百姓,就会有哀民不幸之心至于百姓。哀与乐是相生相成。
这种道理,即使擦亮眼睛,也不可能看到;竖起耳朵,也不可能听到;但君王的这种
思想却充塞于天地之间。这就叫做‘五至’。
子夏说:“什么是‘五至’,学生已经明白了。再请问什么叫做‘三无’?”孔
子回答说:“无声的音乐,无形的礼仪,以及不穿丧服的丧事。这就叫做‘三无’。”
子夏说:“三无的大概意思我已经明白了,但请问什么诗句跟这三无的意思比较近似
呢 ”孔子说:“‘日夜秉承天命,宽和而又宁静。’这就近似于无声的乐。‘仪表
威严宽和,没有挑剔之处。’这 就近似于无形的礼。‘看见人家有灾难,千方百计
去救援。’这就近似于不穿丧服的服丧。”
子夏问道:“夏禹、商汤、文王的德行,与天地并列。请问怎样才能与天地并列
呢?”孔子答道:“要遵奉‘三无私’的精神,以恩德招揽天下百姓。”子夏接着问
道:“什么叫做‘三无私’呢?”孔子答道:“就是像天那样无私地覆盖万物,像地
那样无私地承载万物,像曰月那样无私地照耀万物。按照这三条来招揽天下百姓,就
叫做‘三无私’。”子夏听到这里,一跃而起,倚墙而立,说:“弟子敢不接受老师
的这番教诲吗!”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3 分) B(“直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错。)
16.(6分)①因怕触发自己内心情思,故意不作惜花之句,怀人之意隐忍不发;
②倚花结愁而含泪不语, 以花人而问香落何处,怀人之苦已显笔端;③重走旧时观
花路,冷香犹存而伊人已逝,怀人之情倾泻而出。每点2分
(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6 分)⑴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⑶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每句 1 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本题共 3 小题, 11 分)
18.(3 分) D(动词, 表判断。A 指示代词, 这;B 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
意思;C 形容词,对、正确。)
3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19.(4 分) 示例: 那年老的胡杨虬枝蜿蜒,风骨仍在;那正值壮年的胡杨蓬
勃向上, 英姿焕发; 那幼小的胡杨竭尽全力, 青春昂扬。(句式每句 1 分,语序
1 分。 )
20.(4 分)①“她们”指向女性特征,强调曼妙翩然, 与胡杨作为领舞女子的
“伴侣” 身份相吻合;(2 分)②“他们”偏向男性特征,强调力量感, 与“凝重
而辉煌”的主角气 质相契合。(2 分)
(本题共 3小题, 9 分)
21.C 22.A 23.C
21.①诗情画意: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情景交融:文学作品把写景和抒情紧密
地结合起来。语境强调荷花淀派作品给人的感受,应选“诗情画意”,排除BD两项。
②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不屈不挠:形容意志坚强,永不屈服。语境强调
抗战时期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应选“不屈不挠”,排除A项。
③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与
语境中“开创了抗日文学‘诗意小说的新境界”相对应,应选“别开生面”。
④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局势动
荡不定,变化急速,难以预料。语境中是说作品所写内容的,故选用“风云变幻”。
故选C。
22.括号前后都是句号,所以需要填写一个完整的句子。B、C两项,因为介词“由于”
的存在,使得句子缺少主语,有语病。D项,“源于……地方”,介词结构并非完整的
句子,“也源于……的这一流派”只是一个名词性成分(偏正短语),缺少句子的谓
语部分,也不完整。故选A。
23.C 项,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应在“中国现代文学”后加“中”或
“上”;二是语序不当,“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中“
两个”应移到“最为”前面。故选C。
24.作文题解析
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话组成。第一段描述了一个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实,即习
题后面的答案以及这些答案的功用。第二段在第一段材料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
引申到更广阔的天地,从学习的题目引申到更广泛意义上的各种“题目”,如个体
4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的人生选择问题、国家民族的发展道路问题等,从个体到社会,从有限走向无限。
可见,材料的关键词是:答案。材料中体现了答案的“标准”“模板”“参考”
三种作用的层次性:有的人只将答案作为检查解题对错的标准,其所见只是眼前的
问题、固定的问题;有的人将答案的功用发挥得更大,不仅着眼于检查解题,还能
触类旁通,用来规范后续的作业;也有的人能立足当下,又能超越当下,将习题答
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仅用于解答习题,还能从中启发新思路,获得新认知,如
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的“知新”。材料中列举了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的情境
问题,引导学生从切身问题开始思考,然后将个人的发展问题引申到国家民族的发
展道路问题,帮助学生意识到已有答案的作用,此处的已有答案可以是成功的经验、
措施,正确的理念等。最后,材料还概括地把第一段所描述的答案功用作为思考的
出发点,让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展开,然后从实际出发,告诉学生生活的真相——很
多时候,我们自己就是答案。意在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从既有的答案中领悟
新的思路,从求索答案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参考他人提供的答案中做到反求
诸己。
主要思考的方向有:第一,面对已有的“答案”,我们要认识其标准、模板与
参考等不同层次的功用,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力;第二,面对已有的
“答案”,我们要发挥其标准、模板与参考等不同层次功用,从学习中训练出解决
问题的能力;第三,面对已有“答案”,我们要重点发挥其参考作用,从中获得
“反求诸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并从解决个人发展问题中学会解决国家民族发
展道路的问题。
从“联想和思考”可知,若写议论文,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阐述已有的
“答案”是什么,然后指出这个“答案”对于我们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分析如何运
用这个“答案”。
立意:
1.参考“答案”,检视自我,启发思想。
2.活用“答案”,形成自己的独有“答案”,指导实践。
3.参考已有“答案”,助力国家民族的发展。
例文:
参他人之经验,书自我之答案
“和鸾雍雍,万福攸同。”在大势如砥、大道如潮的时代中,有太多所谓的标
准答案,有太多值得借鉴的参考答案。然俯颔深思,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独一无
5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二的戏剧,主角由自己担任,答案由自己书写,所以青春的我们,当执如椽之笔,
不做莽撞行走客,去书写独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择参考答案之优,扬其长,让自我答案有如棠棣之华。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苏洵在《六国论》中之言振
聋发聩。的确,有前人的经验作为参考,可以让自己的答案更为完整。君不见,唐
太宗秉“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之信条,乐于借鉴臣子谏言,使得大唐河清海
晏,昌和盛世;君不见,李大钊、陈独秀借鉴苏联马克思主义思想,让共和之帆航
起新中国之船;君不见,邓小平择世界开放之优,让 1979年的春天见证了中国的崛
起。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参考答案亦有其可取之处,方能使之如明月之清辉洒向
自己的答案,从此我们的答案就有暗香浮动。
避参考答案之劣,舍其短,使自我答案有如桃李之芬。
米兰·昆德拉之言发人深省:“盲从是通往地狱的毒药。”诚哉斯言,若人们
陷入参考答案之怪圈难以自拔,终落得迷失自我,万劫不复。我感慨于中国科学院
院士汪品先的品质,他没有一味盲从国外潜艇技术,避其短,终让中国深海事业蒸
蒸日上;我钦佩于高伯龙在激光陀螺领域书写的答案,遇见最绚烂的火树银花。
“大多数人如落叶踉跄着归于尘土,只有极少数人能坚守内心的一片纯净。”所以
青年们当免于参考答案之牢笼,不囿于陈规旧法,去开创人生之答案。
谱自我答案之曲,求其精,令自我答案有如璀璨之星。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王安石的豪言壮语如雷贯耳。墨守前人答案的
心自然不该被诟病,但值得尊敬的仍应是能谱写出独特答案的人。“呦呦鹿鸣,食
野之苹。”青蒿素之答案是屠呦呦对疟疾的回答。“彼其之子,美如英才。”杂交
水稻的答案是袁隆平对饥饿的回答。青年们,你们的回答呢?
“热忱倾江海,丹心入天地。”择参考答案之优,避参考答案之劣,以此为两
种最锐利的武器,在人生的战争中打最漂亮的仗,书写属于自我最完美的容案,劈
波斩浪地勇毅前行吧!
乘舟寻“灯塔”为舵,劈波斩浪以“己”为帆
人生到处知何似?莫若如在浩瀚大海中航船,在迷惑不解、迷失方向时,寻
“灯塔”以掌舵,但大浪袭来,叫嚣着惊涛拍岸前,唯有以“己”为帆,方可劈波
破浪,立于潮头。
乘舟寻“灯塔”为舵,以凝聚万千智慧的标准为参考,指明茫茫前行路!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先人的经验,存在着参考。习题训练后必然也有答案,否
则,我们便不能及时纠正错误,以后便会一错再错。分科选择、专业填报中,我们
也会参考父母的建议,以他们的经验指导向前。揆诸当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
为中心,将人民作为执政标准,而我们人民群众也在中共的指导领导下,走向中华
6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已有的答案可以指导我们实践的方向,诚如马克思在空想
社会主义提出后,完善科学社会主义,让科学共产主义的光芒熠熠生辉。当今时
代,青年一辈也应在前人的指导下,寻“灯塔”为舵,直下看山河。
劈波斩浪以“己”帆,破“己”作海,敢于以“己”为标准,走特立独行路。
在大浪袭来之际,灯塔也会丧失光辉。在很多时候,除了以他人为目标模板以
外,更应以“己”为帆,将自己作为标准答案。揽过山川,抚尽繁华,君可见,钱
伟长以文史满分考入清华,原可以按照往昔历史大家的标准,踏上学文之路,却在
“九一八”一声刺耳的枪响后弃文从理,兴实业以救国;揆诸当下,缀下繁花,君
可见,“蓝天的女儿”秦桂芳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顽强毅力,成为我国第一批女飞行
员,以果敢翱翔天际,以热血写意蓝天;“闪光少女”胡月,意外失去一条腿,安
上假肢的她没有以周围人“劝诫不要出门,而挡住假肢”的标准模板,大胆自信展
露在残奥会上,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书写人生的标准答案……以“己”为帆,方能在
困厄中突围,若是固守陈规,终会落得“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下场。
既然矣,在别人经验指导下,我们在迷茫时刻,当然要寻“灯塔”为舵,不断
纠错;但在经验模板标准失效时,我们更要大胆破例,以“己”为帆,相信自己就
是标准答案。
“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人生何处知何似?我言,乘舟寻“灯塔”为
舵,劈波斩浪以“己”帆,终会“轻舟已过万重山”。
坚定立场信念,做好时代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题目”。小到人
生道路,大到国家民族发展道路,我们都要对这些“题目”进行回答。私以为,只
有坚定理想信念,走好自己的路,才能做好时代答卷。
于个人,不拘于固定发展标准,结合实际,坚定理想信念,方可活出青春独特
风采。习题,会有参考答案,可作标准,可参考,但不宜照搬。正如习题的答案不
一定完美无缺,用一个标准规划每个答案,怎有奇思妙想,何来妙笔生花。只有破
除对固定“答案”的迷信,才能应对更加复杂人生的“习题”。每个人的实际情况
不同,发展条件不同,发展之路也应因时制宜,随人而动。作为当代青年人,不应
被常规所束缚,应结合实际,坚定自己理想信念,大胆逐梦。君不见,邹子龙放弃
城市优渥待遇,主动回乡创业,只为乡亲们吃上放心菜;君不见,钟芳蓉以优异成
绩,考取北大考古专业,只为探寻古文明景致。他们不盲目追随他人发展之路,而
以坚定理想信念,做出对自身人生道路的回答。可见,坚定自我往往能冲破常规,
启发全新的发展思路。
于国家,不受限于“零和博弈”的标准,立足国情,坚定理想信念,绽放大国
瞩目光彩。当今世界,有些国家秉“弱肉强食”之丛林法则,奉行单边主义,肆意
7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干涉他国内政,甚至发动战争,导致民不聊生。正如“吹灭别人的灯,不会让自己
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何不摒弃损人以利己的发展
之路之“固定标准”,走“命运与共,共谋互赢”的发展之路?放眼中国,缘“天
下大同”之理想信念,我国奉行多边合作外交原则,一带一路,共促世界“海晏河
清,国泰民安”之繁荣;缘“风雨同舟”之理想信念,疫情肆虐,中国积极向世界
抗疫提供中国方案,谱“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之美话。中国坚守和平发展之理想
信念,积极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在促进世界发展中,也发展自身,彰显大国气度
与风采。
因此,作为当代中学生,更应从他人智慧、本国发展中汲取营养,结合自身情
况,创造条件,以坚定理想信念之姿,在青春的考场上挥洒才华,做出自己的回
答。“标准”不代表模仿,不加思考,盲目模仿,如同胶柱鼓瑟;借鉴参考,结合
实际,方可创造辉煌。如零零后刘让,自制火箭发射升空,终圆航天之梦;如江梦
南付出卓绝努力,学会听说,终考取清华博士,为人生开创新道。可见,唯坚定理
想信念,借鉴参考,走出自己的道路,那么成功,虽穷山聚海,亦不可限也。
我欲穿花寻路,直至白云深处,浩气斩红泥。在祖国现代化的赶考路上,风正
好扬帆,奋斗正当时,愿吾辈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坚守理想信念,坚定走自
己的路,做好对时代最好的回答。
8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东明一中高二语文第二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我们不仅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的标准。实践是
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
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
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
它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
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列宁说:“当然,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
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
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
无情的斗争。” (《列宁选集》第 2卷第 142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就是任何
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
发展的观点。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
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毛主席指出:“人
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
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又指出:“客
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
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
识永远没有完结,就是承认我们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或最终完成,就是承认由于历
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我们的认识可能犯错误,需要由实践来检验,凡经实践证明是
错误的或者不符合实际的东西,就应当改变,不应再坚持。事实上这种改变是常有的。
毛主席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
误时须得善于改正,……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
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
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实
践论》)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胡诌什么“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
实践证明,他们所说的绝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真理,而是他们冒充毛泽东思想的谬论。
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
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毛主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经批评过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的“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种倾向依然存在。
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
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科学无禁区。凡有超越于实
践并自奉为绝对的“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党的十一大和五届人大,确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新的发展时期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
国。我们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
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
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
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够逐步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
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节选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二: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光是无形无质无限快地传播的。17世纪初意大利
物理学家伽利略进行了最早的测量光速的实验。由于当时没有精确计时器和望远镜等
设备,并没有得到满意结果。17世纪中后期,法国天文学家罗默发现木星卫星掩星发
生时间与地球与木星距离有关,推断这是因为光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从木星卫星传播到
地球上观察者眼中所致,并据此估算出了光速约为每秒 21万公里。18世纪中期,法
国物理学家傅科和福伊分利用旋转的齿轮和镜子来打断和反射一束光,并根据光在不
同位置出现的时间差来计算光速,测得的结果约为每秒 29.8万公里。19世纪末期,
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利用透镜把光路延长,获得光速值为每秒 299853±30公里。
1973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 1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将光在真空中行进 1/299792458
秒的距离定义为 1米,把米与真空中光速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一米成为一个精确的
常数,不再需要实验测量。 (根据北京科技中心资料整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思想和理论正确与否,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B.虽然实践有局限性,不能验证所有的理论,但无论什么理论终究都需用实践验证。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不能成为“禁区”,也都需用实践来检验。
D.世界上一切事物,不管是认识、理论,还是实践,永远都不可能是确定的和正确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打破“四人帮”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挣脱他们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冲破“禁
区”,对于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意义重大。
B.认识到所有的真理都在不断发展,承认我们的思想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可能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犯错误,这都是我们肯接受实践检验的重要前提。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总任务要求我们,应减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依赖,
勇敢地投身于革命实践,向着自由王国前进。
D.国际计量大会将光在真空中行进 1/299792458秒的距离定义为 1米,有了一米这
个精确的常数,意味着光速也无需实验测量了。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B.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朱熹: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D.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4.材料一运用“引用论证”来说理,在引文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阅读材料二所讲述的光速测量史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
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遗风 乔典运
汉王城是深山里头一个很小的村子,只有五户人家,分别姓刘关张赵黄。据说是
三国时期刘备君臣的后代,不幸流落到此。这五户人家还保持着桃园结义的情分,人
心一直很古,五家人亲如一家人,亲如一个人。
这天傍晚,关老二从村西头锄麦回来。他家住在村东头,要回家得穿过整个村子,
要经过刘张赵黄四家门前才能到自己家里。①这两天他心不静,谁都不想见,就在村
外磨蹭到天黑定了,以为家家户户都关门闭户了,才往家里走去。
前天,大家一同去卖红薯干。关老二只有 25 斤,划票员多画了个 0,成了 250 斤。
关老二看了票心里惊喜得乱敲敲,他磨蹭到大家都结账走了才去取钱,多拿了五十块
钱。②他一拿到钱手就发抖,想退给人家,可是只想了眨眼工夫就又不想退了,国家
是个大麦秸垛,谁都去找,自己从来没去沾过,就这么便宜国家了。自己没偷没抢,
是老天爷看自己穷,才叫划票员三昏四迷把钱硬塞给了自己,自己再不要就不算人了,
这样想想就没退。在回来的路上,关老二又犯了心病,这事给大家说不说 好像大家
都没看见。不说也没关系。可是祖上有个规矩,见一面分一半,别说是人家算错了白
给的,就是拾的,亲戚送的,也得分一分。
关老二又想到了秋天那件事。那天,弟兄五个一块上山挖中草药,到山顶汉王庙
歇了一会,给祖宗磕了个头就各挖各的去了。临走时,大家约定,下午还在这里聚齐
一同回家。关老二命不好,翻了几道山,挂破了衣服挂破了皮,只挖了一把丹参,还
不够一双草鞋钱,气得真想跳崖死了算了。还是祖上念他可怜,把他领到了猴上天后
阴里,在刀削石崖上找到了几窝天麻,他冒看粉身碎骨的风险,一下子挖了十几斤,
这么多要值上百块钱哩。他欢天喜地地回到了汉王庙,只见大家早已到齐,祖宗面前
生了一大堆火,都在烤火吸烟。大家说等他半天了,说着从大堆里扒出烧红薯叫他吃,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他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添柴火,才看见大家的药筐都是空的。再一看神案旁边
有一堆草药。他不明白,就奇怪地看着大家,刘老大说:“大家说了,老祖先们南征
北战,打来天下都有福同享,今天挖点药也应该当着老祖先的面拢成一堆,然后平分,
也叫祖先们看看,咱们的心还和他们的心一样。"关老二听了顿时一颗心掉到了冰井
里,可是又有口难言,自己挖了天麻,大家并不知道,看样子大家是真心真意遵照祖
先遗训,自己怎好说个不字 他看看自己的祖先关公,关公也对他红着脸,好像是为
他不愿平分而害羞。大家看他倒出的是天麻,一个个傻了眼,刘老大忙伸手拦住了他:
“二弟,这一回你就不要太为难了!”关老二是个血性人,虽说心里像喝了碗醋,还
是硬着手脖搅个不分你我,然后哈哈大笑道:“这有啥,咱们谁和谁,别说一点草药
了,就是命也该兑上!”说得大家一齐夸他不愧是关公的后代。关老二看着大家的笑
脸,自己直想哭,大家都没自己受的苦大,苦大苦小一样平分,心里老不是味。关老
二想起这件往事,如今心里还不平,难道这次人家多给的外财也得再分分
关老二迷瞪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他想去找老大探探口气,看他知不知
道自己得了外财。天已大明了,村子还没醒,有钱难买天明觉,你睡他睡我也睡,不
睡白不睡,大家比着睡,关老二看家家还关门闭户,心里就有气,这算啥日子呀 谁
都不想走到人前,一个比一个懒,可是,走到人前行吗 不说别的了,连顿好饭都吃
不成,做顿好饭也得分成五份,一家送一份,轮到自己嘴里没有了。有这规矩谁还有
心思往好里过 关老二想着,到了刘老大门口,突然头顶响起呱呱的老鸹叫声。大清
早碰到老鸹叫凶多吉少,不由浑身打了个冷战,忙弯腰在地上摸了一把,什么也没摸
着,还是举起空手往树上打去,老鸹吓坏了,恶声恶气地呱呱叫着飞跑了。关老二呆
呆看着老鸹站过的桐树,树叶早落光了,横七竖八的枝条像张牙舞爪的夜叉。③一阵
西风,夜叉们冲着他扑来,他慌慌地跑回家了。
关老二又躺到床上,又拉被子包住了头。被窝里漆黑,他好像看见了关公涨红着
脸在发脾气,他不该坏了祖先规矩。他浑身发抖了。老婆做好饭喊他吃饭,他不动也
不吭,老婆以为他病了,就坐在床头陪他。
黄五送来了糖。张三端来了电涌。赵四带来了烟,刘老大送来了橘子。她妇叫他
起来吃,他一下翻被子坐起来,红着脸红着眼吼道:“吃!吃!好吃难消化!昨天,都
是昨天来人送的 他们一定是知道了!”④关老二浑身瘫软了。他哆哆嗦嗦从怀里掏出
了一卷十元的票于,递给老婆,少气没力地说:“给,拿去,每家给他们十块!”
关二嫂不情愿地迟疑着走了。
关老二满肚子不满,看看家里,咬着牙说:“搬!非搬走不可!”
(原载《洛神》,有改)
文本二:
寓言的意首先表现在小说当中“大"和“小”的关系上。“小”是一种能力,一种
可能,一作品如果达不到一定程度的“小",小说是无法获得充实的内涵的,无法使
人联想起生活中最基础的层面。小说的“大”也就是它的寓言功能,这反映出小说家
在形而上方面所努力的程度。没有形而上,小说必然要缺少一种恢弘,一种浩瀚,一
种气派,一种大。 ——华飞字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老二将自己得到意外之财看作天意,并将原因归结到划票员身上,是为了减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轻自己的负疚之感。
B.关老二冒着风险采得天麻回来,看到大家准备遵照祖训平分草药,他虽不情愿,
也不好意思反对。
C.作为关公的后代,关老二的思想被深深地烙上忠义精神的印迹,这既是一种传
承,也是一种束缚。
D.小说最后一段写关老二决意搬走,将他内心的偏执狭隘暴露在读者面前,揭示
了小说的批判主题。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子①反映出关老二获意外之财不想让人知道、怕人知道后要平分的复杂心理。
B.句子②表现了关老二的矛盾心理,既有良心上的不安,又有精神上的自我安慰。
C.句子③写关老二想不遵祖训却又内心胆怯,“夜叉”是他纠结挣扎心理的折射。
D.句子④中的“浑身瘫软”,表现了关老二在自己的秘密被揭穿之后的崩溃绝望。
8.文本一以“遗风”为题有何作用 (6 分)
9.文本一具有寓言小说的特征,请结合文本二,以“小”和“大”为关键词,写
一则简短的评论文字,不超过 60 字。(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
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
(节选白《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①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
可谓民之父母矣 ”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
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 ”孔子曰:“志之所至,诗
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
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
地,此之谓五至。"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 ”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
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 ”
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②’,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③,不可选也’,无体之礼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也。‘凡民有丧,匐.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 ”孔子曰:“奉三
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敢问何谓三无私 ”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
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子夏蹶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
“弟子敢不承乎 ”
(节选自《礼记·孔子闲居》)
【注】①凯弟:和乐貌。②宥:宽和;密:宁静。③逮逮:文雅安闲的样子。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七十子 A 之徒 B 散游 C 诸侯 D 大者 E 为师傅卿相 F 小者 G 友教 H 士大夫 I 或隐
而不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之属,这一类人,与前后文“之徒”“之伦”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B.横,遍布,与苏轼《赤壁赋》“横槊赋诗”中的“横”意义不同。
C.匍匐,尽力、竭力,与词语“匍匐前进”中的“匍匐”意思相同。
D.覆,覆盖,与《阿房宫赋》“覆压三百余里”的“覆”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孔子去世后,子夏等众弟子在各地讲学授徒,培养的众多学生中田子方、段干
木等才学卓越,成为王侯的老师。
B.孔子从“致五至”“行三无”等方面回答了如何做好民之父母这一问题,并且
认为为政者要知道战争失败原因。
C.“五至”在于惠及老百姓,它没有可闻可见的声音形色,但却无处不在,充盈
于天地之间,“志至”是其基础。
D.“三无”思想可以用《诗》来阐释,为政者要具有礼乐哀悲的观念,并应在与
民交往中通过具体行动加以践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 (4分)
(2)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 (4分)
14.孔子是如何解答学生疑惑的 请举例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 15~16 题。
蝶恋花① 纳兰性德
萧瑟兰成②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注】①纳兰性德婚后三年,爱妻卢氏病故,而后他写了大量的“悼亡词”,②兰成:北周
庾信的小字,其一生经历坎坷,杜甫诗称“庾信平生最萧瑟” 。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篇以庾信自比,抒写“萧瑟”之意,未老而看老,透出词人心境之苍凉、凄苦。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B.“怕多情"恰恰揭示了多情,既点明老之缘由,又直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C. 下阕写词人重回旧地,然昔日携手同游之人已经不在,虚实相映,凸显心中苦涩,
D. “心比秋莲苦”一句化抽象为具体,将思念之苦与秋莲之苦进行比较,真实可感。
16.词人是如何借花来层层递进表达自己怀人情感的 请结合全词进行说明。(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诫人们不要自我夸耀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杜甫在《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
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漠深秋,征鼓声声,旌旗逶迤,血刃翻飞,高适《燕歌行》中就写了这样
一场边关战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军事文书飞速传递、外
敌进犯的危急局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秋日的金波湖,如同大溪中起舞的女子,一袭华美的锦袍,烟波荡漾,身姿曼妙。
最令人悖奇的,是碧波中那棵高大的胡杨。他仿佛一位高傲的领舞者,孑然立在水中
央,树冠上的金色叶子密密层层,像是王冠上的宝石一般夺目。秋风过处,周围数不
清的胡杨围绕着金波湖翩翩起舞,她们是秋天的舞者,是金波湖最美的伴侣。
站在岸边,天的蓝、云的白、树的黄,全都倒映在眼前的碧波之中。【那正值壮
年的胡杨蓬勃向上,英姿焕发;那虬枝蜿蜒的年老胡杨,风骨仍在;就连胡杨树苗也
竭尽全力,青春昂扬。】即使那么幼小。他们凝重而辉煌地绽放着,是这里当之无愧
的主角。
18.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是”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块是(3 分)
A.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
B.我们得提前说好,我去是.去,可是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
C.我们要老老实实做学问,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D.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
19.将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改写为整句,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适当增
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20.两段选文都运用拟人手法,却分别用“她们”“他们”来指称胡杨,请简析
其合理性。(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荷花淀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
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_____________。( )。荷花
淀即白洋淀。孙犁的著名代表作《白洋淀纪事》,肯定了人民战争,热情歌颂了根据
地人民______________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展示着一种特定的“人情
美”。艺术表现上_____________、诗意盎然,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
合,体现了孙犁小说的鲜明特色,开创了抗日文学“诗意小说”的新境界。茅盾在评
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
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____________的,好
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受《荷花淀》创作风格的影响,文坛曾产生新中国第一
个文学派流——荷花淀派。其主要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煕、韩映山等。以孙犁为首的
“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
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诗情画意 勇往直前 别具一格 风雨飘摇
B.情景交融 勇往直前 别开生面 风雨飘摇
C.诗情画意 不屈不挠 别开生面 风云变幻
D.情景交融 不屈不挠 别具一格 风云变幻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B.由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更由于白洋淀这个地方而使这一流派得名。
C.由于白洋淀这个地方和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而使这一流派得名。
D.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而得名的这一流派。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以孙犁带领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带领的“山药蛋派”是在中国现代文学
中两个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流派”。
B.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尤其是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
中两个最为著名的、最有影响、各具千秋的“流派”。
C.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
两个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流派”。
D.分别以孙犁为首和以赵树理为首的“荷花淀派”“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
中两个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流派”。
四、写作(60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习题训练后常常会提供参考答案。这些参考答案能帮助我们检查解题步骤,规范
后续作业;也能给予我们启发,提供新的解题思路。面对生活中各种“题目”,小到
个人的选择如文理分科、就业方向等,大到国家民族发展道路的决策,我们也总在寻
找已有的“答案”作为参考。而到最后,我们或许会发现,我们已不需要参考答案,
我们自己就是答案。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QQABZYKEogigAAAAAAhCUwHaCkOQkAGACIoOAEAAoAABy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