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二力平衡(第一节)
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20页~22页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是:2.2.4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课标分解 学生学什么(物理观念)“知道二力平衡条件”是指能够列举出生活中的平衡状态的物体,指出平衡力和能说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中,“知道”是要求学生能用有序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物体的状态,并能在新的实验情境中,实现实验方法的迁移,能够说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怎么学(科学探究)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小组交流”,分析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再通过创设系列评价任务,引导学生在有序分析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材分析 二力平衡是力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在了解常见的力并能进行简单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掌握本节内容可为后面学习摩擦力、浮力、杠杆、滑轮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也可为解决力学综合问题做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教材第首先安排了一些生活场景,引发学生思考“它们为什么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激发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兴趣,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轻松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依据“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教材第二部分通过回顾以前所学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情景,定性分析出物体所受重力与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关系; 教材又列举了课前的一些情景让学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其运动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力的关系,这些内容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存在一定的错误。例如,学生认为物体静止在空中,要使它匀速上升,所用的拉力必然要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这些错误的认识造成学生对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力的大小的理解产生思维障碍。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能说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评估任务 1.学生能够准确列举出教室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对应学习目标1)2.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序的进行实验,小组代表发言本组结论,班级交流评价。(对应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提供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挑战不可能:1、“立鸡蛋”,学生尝试挑战生鸡蛋立在桌面上。2、ppt视频播放平衡牛人《最短时间立鸡蛋》,由鸡蛋的平衡引入新课。 学生能注意生活现象 ,有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呈现学习目标 ppt呈现学习目标并全体同学朗读 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学课本,了解平衡定义 活动1:阅读课本P20,完成以下内容1.检验自学效果:说出两种平衡状态列举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回忆牛顿第一定律,思考: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不受力吗?学生根据平衡实例能够画出处于平衡的物体受力示意图,说出这样的几个力称为平衡力。分析立起来的鸡蛋受到哪些力? 鸡蛋在重力、支持力作用下平衡,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自主学习,能够说出教室中的平衡物体。会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四、创设情境,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引出行为指导学习反馈评价 活动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利用鸡蛋受力分析,引出二力平衡要满足什么条件呢?一、阅读教材P20分析实验装置,思考一下问题。明确要使谁平衡?我们应该选择哪种运动状态来研究更方便呢?为什么呢?说出用小车比用木块的优势在哪里?实验改进,把小车换成更纸板,优点是 。二、实验过程:(1)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挂个数不同的钩码,放手后可看到: 。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挂个数相同的钩码,放手后可看到: 。 结论: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大小 时才可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2)用手按住卡片不动,把两个相同个数的钩码放在同一侧,放手后可以看到: 。 结论: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方向 才可能静止。 (3)在两边挂上相同个数的钩码,使卡片静止,用手旋转卡片至某一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以看到: 。结论: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才可能静止.参考课本实验,进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完成实验表格,初步得出结论。三、将完成的实验表格及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拍照上传班级学生共同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的结论、疑问、收获等,全班交流评估实验,初步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思考:两力等大、反向、共线,但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能平衡吗?怎样用实验验证? 现象:卡片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将卡片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卡片会向两侧掉下。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最终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能根据情景说出可能影响二力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能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探究结论。
五、规律结构化 板书展示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梳理本节收获: 学生能将本节所学的物理知识,有序地梳理和表达。能结合情景,说出受到平衡力的状态。
六、课堂作业 1、 下列情景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正在腾空而起的火箭 B. 自由竖直下落的物体C. 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块 D.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E. 速度不断减小的汽车 F. 沿斜面匀速下滑的物块G. 静止在桌面上的乒乓球(对应学习目标1)2、下列情况,两力平衡了吗?为什么? (对应学习目标2)3、一个杂技运动员单手支撑在另一个运动员手上,当上面那个运动员静止时,他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必须____________。如果重力____________支持力,他就要坠落,若重力和支持力不在__________,他就要倾倒。